永强阁 >风水大师 >风水故事

古代姓花的名人及其故事

  花姓 - 家族名人 花木兰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     花敬定:(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西川将领。     花 云:(生卒年待考),怀远人。著名明朝初期将领。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惊定:一作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将领。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官至吏部尚书。     花杰: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铭:贵州贵筑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古代姓邹的名人有哪些?/有哪些故事?

  微子启。乃商王纣的庶兄,本应承继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子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愍公,愍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他们尊微子启为邹姓的得姓始祖。   邹衍。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质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邹阳是汉初齐国人。最初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以文辞著称。汉景帝三年,吴王谋反,邹阳劝谏吴王而不听,于是邹阳改投梁孝王门下。邹阳为人有智谋才略,慷慨不荀合。梁孝王手下的宠臣羊胜等一帮小人嫉恨他,在梁孝王面前诋毁他,梁孝王听信谗言,把他打入监牢并要杀死他。  邹阳为洗雪冤枉,在狱中写了《狱中上梁王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说明月之珠和夜光之璧,如果在黑暗的夜晚把它扔向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那么过往的行人没有不按着剑把,警觉地斜着眼注视它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无缘无故地赠送给人东西的缘故啊!无缘无故地把东西赠给人,即使是明月之珠和夜光之璧也只能引起人家的警惕,而不能让人家感激。现在,处于贫贱环境下的布衣贤士,虽然怀有治国之道,持有口才和忠心,却没有人向君主推荐,即使要竭忠尽力,披肝沥胆,却让君主走上按着剑把警觉地斜着眼注视他的老路。这就使布衣贤士连朽木一般的作用也发挥不出来。”邹阳的一番表白,让梁孝王很受感动。于是,便释放了他并把他当作上宾对待。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   邹 讽:江西省吉水人,南宋......余下全文>>

姓尚的古代名人有谁?

  历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结赞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长   尚让   尚道长   尚野   尚达   尚之信   现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阳,祖籍山西,后至辽东。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于辽宁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19岁领兵作战,驻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金,因战功显赫,部队被封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行军3万里,足迹遍及10余个省,征战70余次,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达20余年。尚可喜一生戎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功勋卓著,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时年73岁。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朝政府特意为他建造宗祠、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有史学家评价说: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尚可喜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动、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让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祯,最令尚可喜鄙视的同僚便是吴三桂。明朝崇祯初年,辽东已经大部分落入后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带还在防守。作为海防将领,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书崇祯,要求其重贤臣、远小人,为救大明朝于水火而勤政,可崇祯不但依然故我,纵情淫乐,还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万念俱灰的尚可喜见大明气数已尽,毅然转戈投诚清廷以事明主,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清王朝风雨同舟的33载春秋。此后,他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与康熙之间更是“情同父子,谊若手足”。因为“勇而善谋”,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视的人便是吴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坚决痛击叛军。在援军未到之际,他几次准备在兵败时“举火自焚”或“上吊自杀”,誓死抗击吴三桂叛军。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临终时,他叫家人搀着遥拜北方:“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辞世,康熙闻讯,特遣国子监前往致祭,并御赐祭典、祭文,赐谥号为敬。可以说,这是历朝政府对大臣的最高礼遇。今天,后人们在尚可喜的故乡海城参观其陵园时,该会有一种不同的心境吧。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止造佛塔,有"臣可无此身,陛下不可有此过"之语。   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后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后迁居京师。汉军旗籍人,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无收项,生计渐窘,他与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门下学戏。工京剧老生。1909年李继良(清末太监李莲英之侄)、薛固久(艺名“十二红”,梆子生角)、孙佩亭(艺名“十三红”,梆子生角)在北京创立三乐班科(1913年更名“正乐杜”),尚小云兄弟经李春福介绍入三乐坐科。取名尚三锡、尚三霞,与芙蓉草(赵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赵三凤、庞三秃等为同科学友。   尚小云纪念网址:......余下全文>>

姓尚的古代名人有谁?

  历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结赞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长   尚让   尚道长   尚野   尚达   尚之信   现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阳,祖籍山西,后至辽东。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于辽宁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19岁领兵作战,驻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金,因战功显赫,部队被封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行军3万里,足迹遍及10余个省,征战70余次,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达20余年。尚可喜一生戎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功勋卓著,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时年73岁。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朝政府特意为他建造宗祠、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有史学家评价说: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尚可喜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动、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让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祯,最令尚可喜鄙视的同僚便是吴三桂。明朝崇祯初年,辽东已经大部分落入后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带还在防守。作为海防将领,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书崇祯,要求其重贤臣、远小人,为救大明朝于水火而勤政,可崇祯不但依然故我,纵情淫乐,还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万念俱灰的尚可喜见大明气数已尽,毅然转戈投诚清廷以事明主,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清王朝风雨同舟的33载春秋。此后,他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与康熙之间更是“情同父子,谊若手足”。因为“勇而善谋”,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视的人便是吴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坚决痛击叛军。在援军未到之际,他几次准备在兵败时“举火自焚”或“上吊自杀”,誓死抗击吴三桂叛军。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临终时,他叫家人搀着遥拜北方:“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辞世,康熙闻讯,特遣国子监前往致祭,并御赐祭典、祭文,赐谥号为敬。可以说,这是历朝政府对大臣的最高礼遇。今天,后人们在尚可喜的故乡海城参观其陵园时,该会有一种不同的心境吧。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止造佛塔,有"臣可无此身,陛下不可有此过"之语。   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后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后迁居京师。汉军旗籍人,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无收项,生计渐窘,他与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门下学戏。工京剧老生。1909年李继良(清末太监李莲英之侄)、薛固久(艺名“十二红”,梆子生角)、孙佩亭(艺名“十三红”,梆子生角)在北京创立三乐班科(1913年更名“正乐杜”),尚小云兄弟经李春福介绍入三乐坐科。取名尚三锡、尚三霞,与芙蓉草(赵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赵三凤、庞三秃等为同科学友。   尚小云纪念网址:......余下全文>>

古代许姓名人有那些多

  战国 许行   约前372-289   楚国 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     西汉 许平君   前88-前71   昌邑(今山东)   皇后,汉宣帝刘询结发夫妻,汉元帝母,被毒死。     许娥   ?-前8 昌邑 汉成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被逼服毒自杀。     许扬   不详 不详 水利专家,曾修复鸿隙坡。     东汉 许慎   约58-147 汝南 经学家、文字学家,著《说文解字》。     三国魏   许劭   约150-约195   汝南   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     许褚   不详 毫州 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故号曰虎痴     许攸   ?~204   南阳   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   唐   许敬宗   592-672   杭州 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许天正   649-718   豫州汝阳   漳州第一任别驾,官至泉漳团练使兼翊府记室   许浑   不详 润州 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北宋   许申   不详 海阳县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状元,潮州八贤之一。著《高阳集》   许道宁   不详 长安 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     许衡   1209~1281   怀洲河内   中国十三世纪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学家     南宋 许夫人   1252-1282   莆田   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     元朝 许有壬 1286-1364 汤阴   政治家。历官七朝,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明朝   许天赐 不详 闽县 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   1535-1604 浙江德清 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   1578-1623 吴县   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   许国 1527年-1596 歙县 明代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清朝   许维新   1551-1628   山东聊城   文章高古,力尤工书。     许伯政 1700~1784   湖南巴陵   历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许鸿磐   不详 山东济宁 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有《方舆考证》等。   许宗扬   不详 广西   太平军将领。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   1845-1900 浙江嘉兴   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德珩   1890-1990   台湾   实业家,世界许氏宗亲总会发起者、理事长     许雪秋   1875-1912 广东海阳 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余下全文>>

于姓的名人故事 50字

  于谦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

古代姓吴的名人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明彻: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玠: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   吴璘:南宋抗金名将,字唐卿,吴玠的弟弟。     吴勉:元末明初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三桂 :明末清初人物,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大将军 。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浚: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佩孚:字子玉,清末军阀。     此外,还有《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因是小说人物,未将其纳入。

古代姓潘的故事人物

  历代潘姓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其时着名画家。   15、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申报,未被接纳。   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劳动。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余下全文>>

近代中国姓曹的名人?

  曹锟(民国军阀)   曹刚川(国防部的)   娱乐界的:曹可凡,曹颖,曹俊,曹格……

古代名人有谁姓潘?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其时着名画家。   15、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申报,未被接纳。   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劳动。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余下全文>>





古代姓曹的名人故事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