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大师 >风水故事

周公吐哺的"吐哺"怎么读?

  周公吐哺拼音:zhōu gōng tǔ b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公吐哺有什么寓意 周公吐哺周公是谁

  周公是周文王的兄弟周成王的叔父,姓姬名旦(没错,叫姬旦),史称周公旦,成王年幼周公辅政,一次周公在用餐吃东西的时候大臣有事情报告按道理应该等周公吃完东西再去见大臣的可是周公东西吃一半就吐出来跑去问大臣了解情况。这就引申出一个故事和成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主要形容一些公正廉洁的人

周公吐哺的典故读音

  zhōu gōng tǔ bǔ   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解释】: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语典故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典源译文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释义   “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1]

周公吐哺的典故读音

  zhōu gōng tǔ bǔ   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解释】: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语典故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典源译文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释义   “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1]

谁能帮我找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英文翻译?Chinglish的翻译死远点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是: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这四句是说: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嫌恶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诗人在这里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The mountian is still not high enough and the sea is also not that deep, how I wish I could act like Sage Zhou who are really so eager to meet the true talents that he'd rather take the swallowed food out of his mouth to make it possible, then all the talents could know my sincerity and come serve me.

缺水的故事

  甘肃省秦安县四户乡刘庄村双目失明的周四喜,他只记得小时候母亲为他擦过一次澡,打那以后没再洗过澡。县送水服务队来到这个村,周老汉叫双腿残疾的妻子领着,挑着水桶去村口迎接。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老人不住地流泪。他对记者说:“政府好啊,给我们村送了水,唉!我只是看不见政府啊”。   这里的院落一般有三间屋子,屋顶一律是单面斜顶,为的是使瓦面上的雨水能全部落到院里,然后,顺着斜坡地面流到院角那眼水窖里。这单面斜顶,这倾斜的院场,就象一双双干枯的手掌。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向老天爷伸着,乞求苍天开恩降雨。   蓝天下,延绵的沙丘一望无际。宁夏回族自治区池县高沙窝乡魏压子村的村民,赶着毛驴,到几公里以外的沙窝子里取水,因为风大,吹得沙子满天跑,往往去取水还有路,回来就找不着路了,行走极为困难。干旱把男人们几乎都赶到外地打工去了,妇女们支撑着全部的生活——照顾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家庭养殖,外出找水。可以说,她们是缺水造成的全部恶果的最直接、最艰辛的承受者。她们还必须精确地使用每一滴水,否则便“巧妇难为无‘水’之炊了”。难怪人们说,帮助一个贫困母亲,就是帮助一个贫困家庭。   许多地方实在找不着水,只好在干涸的河床上挖坑,也管不了那水是苦是咸,全村几百口人就在这样的坑中一点一点地舀水。许多地方打回来的是黄泥水。   由于缺水,西北旱区农家的习俗跟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样。比如家中来了客人,主人一般是用馍招待,除非认为你是一位尊贵的客人,才有幸被敬上一小杯水,客人多了,也就没这个待遇了。农家有女初长成,嫁到何处最放心?用陕西的一些方言说:“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没有大水窖。”以对方家庭是否有水窖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没有。

关于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的故事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 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 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品27之2—《#c小调钢琴奏鸣曲》)描写的是海上月光的说法,源出于德国音乐批评家雷尔施塔布(1799-1860)。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暝想、沉思、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云彩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热情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一瞬间的月光。”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看来,这首曲子所表现的决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这无论如何要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象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象《#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号)就是一例。”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四、热情奏鸣曲   兴德勒有一次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作品31之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号)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另一说,“热情”的标题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赖内刻(1824-1910)所加,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热情”的标题没有贝多芬的认可,但用于这部英雄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是相当恰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寒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五、拍节机·友谊·卡农   贝多芬的朋友美尔策尔(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著称于世。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美尔策尔曾经在温克尔(1776-1826)发明的基础上,创制了今天通用的拍节机。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钟所打的拍数来标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有一次,贝多芬在送美尔策尔出行时,写了首富于风趣的卡农,来歌颂拍节机的创制者。 这首象征贝多芬和美尔策尔之间友谊的卡农,后来被贝多芬选进了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六、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号)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他曾设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而 用火毁灭了世界。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七、欢乐颂与合唱交响曲   1793年1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他住在波恩,只有23岁。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在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作品115号)。贝多芬在1795年的前后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演唱库夫纳歌颂音乐魅力的诗。《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合唱交响曲》的终曲而作的一次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在写给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说过:“《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钢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则远较宏大。”由此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开始,前后琢磨了30年,才最后在《合唱交响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响曲》完成于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时期。1824年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

求《史记 周公吐哺》从“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到“恭慎如畏然”的翻译

  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遗民,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让他奉行殷之祭祀。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天降福瑞,唐叔得到二茎共生一穗的粟禾,献给成王,成王命唐叔到东部周公军队驻地赠给周公,写了《馈禾》。周公接受后,感激赞颂天子之命,写了《嘉禾》。东方安定后,周公回报成王,作诗赠给成王,其诗名为《鸱鸮》(chī xiāo,吃消)。成王也未敢责备周公。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成王在镐(hào,浩)京朝拜武王庙,然后步行至丰京朝拜文王庙,命太保召公先行到洛邑勘察地形。三月,周公去洛邑营造成周京城,并进行占卜,得象大吉,于是就以洛邑为国都。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yǐ,椅)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腾与树的故事

  藤与树   你若是那唯一能依我而生的古藤,   我便是那为你遮风挡雨的老树。   纵使心早已被死死捆紧,   难以结出甜美的果实。   你若是那唯一、唯一能刺入我心的古藤   纵使瘦骨嶙峋,我也认输。   那么就这样吧!   任你细水长流,   任你渲染流年。   我不过是你手上的一枚小小卒,   不过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   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只愿绿树常青、岁月静好。   与你不经意的擦肩。

五个名人故事

  ”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6,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新兵营长一愣。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





周公吐哺故事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