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办公室风水 >风水禁忌

菏泽市有满族人吗?他们有什么禁忌

  没有,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其他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十八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世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满族有什么禁忌么?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关于满族饮食的介绍很多,然而对于满族当中有哪些是忌口食物,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仿佛满人只是不吃狗肉而已。经过参考文献和一些民间传说,将满人忌口食物列举如下:   1、狗肉。对于何以忌食狗肉,至今尚无定论,较为熟知的传说是义犬救罕王。   2、雁(鹊)肉。满人崇鸟,三圣女沐浴,神鹊衔来朱果,三圣女食而有孕生布库里雍顺。鹊被称为满人祖先。因此满人不吃雁、鹊、鸽肉。   3、鹰肉。鹰被认为是恩杜里(满语“神”的意思)的使者,天地间的光与火都是海东青奉恩杜里的旨意取自太阳。   4、马肉。马是满族及先民征战与生产的伙伴,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   5、月饼,是否忌食尚无确定,有传说满人受蒙古人影响不吃月饼,但此传说与蒙古忌食月饼相似。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族的习惯和汉族也越来越像,没有那么多禁忌了。在饮食禁忌传统多已忘却、不遵守。

社交礼仪的7大禁忌是什么

  1、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得 出发点和应遵从的指导思想,是保证礼仪正确施行和达到礼仪应用目标的基本条件。   2、言谈礼仪:个人礼仪之一,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要想在交际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懂得言谈礼仪,使你的谈吐风趣、高雅、富有感染力。   3、举止礼仪:优雅的举止,洒脱的风度,常常被人们羡慕和称赞,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人行为举止的综合,就是风度的具体表现。是社交中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包括:规范的站姿、优雅的坐姿、正确的走姿、适度的手姿、合适的表情等。   4、着装礼仪:着装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一个人给其他人“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个人礼仪的重要因素。正确得体的着装,不仅能体现个人较高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着装需要时间、地点、场合、身份和色彩的相互协调。   5、仪容礼仪:个人礼仪之一,个人仪容由面部仪容、手部养护、手指甲护理、脚部保养、脚趾的修饰等。   6、称呼礼仪:包括人际称呼和人际称呼的原则,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7、电话礼仪:电话基本礼仪、正确传达电话内容、打电话的礼仪、听电话礼仪、使用手机礼仪等】   谢谢采纳

社交礼仪的7大禁忌是什么

  1、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得 出发点和应遵从的指导思想,是保证礼仪正确施行和达到礼仪应用目标的基本条件。   2、言谈礼仪:个人礼仪之一,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要想在交际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懂得言谈礼仪,使你的谈吐风趣、高雅、富有感染力。   3、举止礼仪:优雅的举止,洒脱的风度,常常被人们羡慕和称赞,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人行为举止的综合,就是风度的具体表现。是社交中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包括:规范的站姿、优雅的坐姿、正确的走姿、适度的手姿、合适的表情等。   4、着装礼仪:着装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一个人给其他人“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个人礼仪的重要因素。正确得体的着装,不仅能体现个人较高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着装需要时间、地点、场合、身份和色彩的相互协调。   5、仪容礼仪:个人礼仪之一,个人仪容由面部仪容、手部养护、手指甲护理、脚部保养、脚趾的修饰等。   6、称呼礼仪:包括人际称呼和人际称呼的原则,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7、电话礼仪:电话基本礼仪、正确传达电话内容、打电话的礼仪、听电话礼仪、使用手机礼仪等】   谢谢采纳

[礼节礼仪]社交场合中的举止禁忌有哪些?

  1)在交往中,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忌“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   2)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   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已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已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等等~~~``

哪些是去阿根廷北部工作考察的必带品?阿根廷有什么礼仪,风俗,禁忌?

  呵呵 去北部的话看你在什么时间。如果你们9月份来的话可以赶上阿根廷的开春了。 每年的9月21日是阿根廷的立春,这意味着春天到了。但是之前还是冬末,昼夜温差大。穿衣服可以在里面穿一件能热的时候单独穿的衣服比如体恤衫,衬衣,外面加个坎肩或者毛衫。 具体的北部不知道您说的是哪里和时间,告诉我位置我可以查询下更精确的天气预报给你。   同时你自己要记得带上必备药物,肠胃的最重要。防止拉肚子感冒什么的。   阿根廷北部如果比较偏僻的地方应该没有手机信号,可以考虑带个手机信号放大器?(道听途说) 话说礼仪跟欧洲一样,同样对待就好。 切记一点就是阿根廷人有贴面礼,就是互相用右边脸颊贴一下嘴里发出 “咂”的声音模仿亲吻,但是千万不要发出跟爱人接吻的那种“muah” 这样会很尴尬的 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初来乍到的人身上。   再特别点就是阿根廷人分喝马黛茶,几个人共用一根吸管。 如果有不适应的人可以礼貌拒绝。   喝的时候将杯子还给主人的时候不要说谢谢, 谢谢意味着你喝够了 不想喝了。   禁忌嘛...礼貌对待就是了。不要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就好了。阿根廷人对中国游客随地吐痰和大声喧哗很是反感的。 再一点就是阿根廷有些地方禁止打电话。比如银行,使馆或者一些敏感地方内部。只要看到有禁止打电话的牌子的地方基本上就禁止手机通讯。   答复完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生活中有哪些宗教礼仪禁忌需要注意

  佛教的禁忌   中国佛教协会 徐玉成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满族有哪些节日???

  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   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三、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四、结缘日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五、民俗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 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六、虫王节   农历六月初六。过去,每逢此日,每户出一人去谒虫王庙,并杀猪以祈虫王,祈求虫王管住虫害。后来深知虫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农村改为“晒衣节”,城市改为“爆书节”,以凉晒衣物图书防止虫咬。   七、马王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   八、颁金节   农历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 “颁金节”。   九、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十、大祭   大祭没有固定日期,沈阳满族富户每年一次,贫家三、五年一次,一般在腊月举行,连祭三日。第一天祭祖,上午叩头杀牲为朝祭,晚上背灯祭。第二天祭天,亦称“外祭”,又叫“立杆大祭”,叩头杀牲,吃“小肉饭”和“大肉”,“大肉”俗称“燎毛肉”。第三天祭佛托妈妈,即“背灯祭”之神祗,但“背灯祭”为感恩、报恩,此祭则为求子孙兴旺、人口平安。   十一、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   孩子们在五月节经常唱着一首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余下全文>>

满族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和禁忌哪些是和地理环境相关的

  1、宗教信仰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对自然崇拜,所以满族人祭天、祭地;图腾崇拜,使满族人对动物神、植物神十分尊崇,祭鸦,祭狗,祭佛多妈妈,祭柳,满族人对祖先更是敬畏有加,各种年节和举行各种活动都要祭告祖宗。 (2)萨满。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十分特殊:他们被认为是本民族最有学问的人,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但是,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一样可以结婚生子,而且,他们的服务不取报酬,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萨满死后,新萨满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3)满族与藏传佛教。满族还信仰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满蒙上层历来有通婚的惯例。清朝许多皇帝都是由蒙古格格作皇后,比如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和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都是蒙古族科尔沁部族的格格。由于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所以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入关前大清就在盛京修有实胜寺,并常去祭拜;入关后在北京修有雍和宫,在承德避暑山庄有许多喇嘛寺。佛教神祗还被纳入萨满祭祀中,甚至有的满族人为孩子取名"观音保"、"菩萨保",可见其佛教信仰在满族人中间有着深广的影响。(4)宗教仪式。满族人的宗教仪式非常多,而且也非常复杂,根据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堂子祭和家祭两大类。堂子祭。堂子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所以堂子祭又叫国祭,凡官员庶民,禁止设堂子。入关前和入关后,清朝的帝王在各地修了许多的堂子。>堂子祭典礼各不相同:元旦拜天及出征、凯旋祭堂子,是国家大典,由皇帝主祭,王公大臣陪祭。日祭、月祭、立杆祭、则是皇室或皇帝个人的祭典,属于家祭,无须陪祀。2、主要禁忌满族人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都在西屋西炕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个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所以,西炕上不准堆放杂物,也不许坐人。满族人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此外满族人也敬乌鸦,不许打骂乌鸦。这些禁忌都与满族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日常习俗中的表现。

满族的新年是什么时候?满族有自己的春节吗?

  满族跟汉族一样属于中国人,都过一样的春节





满族礼仪禁忌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