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办公室风水 >风水禁忌

瑞典有什么风俗禁忌?

  瑞典王国简称“瑞典”。“瑞典”的名称是从中世纪在该国南部梅拉伦湖区建立的“斯维亚国”一名演变而来的。“斯维亚”在古高德语中是“亲属”的意思。1905年正式成立“瑞典王国”。     社交习俗   瑞典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瑞典朋友很健谈,性格爽快爱直言;   感情真挚又幽默,开朗大方很乐观;   行为普遍守规矩,嗜好兴趣挺广泛;   人心所向喜光明,与之对立厌黑暗;   待人接物极热情,文明礼貌成习惯。   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虽然同是斯堪地那维亚国家,但瑞典人在政治和社会交际中比其他王国要开放。瑞典的特殊地理环境及和平宁静的生活,形成了他们既乐观又比较沉默寡言,既愿意结交又比较孤僻的复杂性格。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教养,言谈文明、行为规矩。一般在与客人交谈时,都不爱距离过近,1米多远的距离比较适应。他们在与宾客谈话时,还有个特殊的习惯,他们总喜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认为这样既显得重视对方,又表示相互间的亲密。   他们在宴请宾客时,敬酒也是有一些规矩的。一般情况下,客人要等主人、年长者或职位高的人敬酒之后才能敬酒;在主人没说“请”之前不能碰杯等等。他们宴请客人餐毕后,总乐于客人离桌前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还要在次日打电话再次表示谢意,否则便会认为你缺乏礼貌。他们不愿意下午举行社交活动。因为他们一般都习惯下午2点至5点之间休息,晚10点以后至次日凌晨才开展活动。   他们最喜爱安静幽雅的环境,对花草更是倍加喜欢,尤其对花中之冠的睡莲更加偏爱。他们喜欢乌鸫,认为它善于模仿多种鸟的鸣叫,声音婉转动听,特别讨人喜爱。故此人们还喻其为国鸟。他们手戴的戒指既为装饰品,又是职业的象征。一般戒指上有橡树叶图案的,多为中学教师;有一束刺槐叶、一柄斧头和一个十字架交错在一起的图案者,多为木匠;饰有一顶桂冠图案者,可能是擦玻璃工。不过,象征职业的戒指是戴在食指上,不同于结婚戒指戴在无名指上。   瑞典的奎登纳妇女,喜用香气浓郁的鲜花制作耳环。甚至他们用许多花环连缀而成直垂双肩,颜色淡雅,诸如翠绿、浅黄、乳白等,友人相见,先以闻对方耳环为礼,若对方耳环没有香气,闻者会认为触了霉头。瑞典人投亲会友时,总愿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礼节。     交谈习俗   谈论的话题可以涉及许多方面,但不要去批语瑞典的文化或政治。     信仰忌讳     瑞典人绝

中国各地的风俗有何禁忌?

  蒙古族禁忌:   蒙古族,蒙古族被称为草原上的民族,他们勇敢热情,豪迈粗犷,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族人民逐渐形成其独特习俗禁忌。   (1)婚姻禁忌。古代禁忌为氏族内部不通婚,男子只能娶他部落女子。嫁到该氏族的妇女,从此不可脱离该氏族。若夫死,只能改嫁丈夫的近亲。旧时,新郎娶亲时,须挎佩刀与弓箭。到女家,摘下刀箭放于马窗西侧,走时再挎。娶亲归来仍将其放于马窗西侧,3天人禁触动。3天后,新娘将其收起,作为吉祥物和镇器永久保存。该族忌讳离婚,视其为最不道德、不吉祥的事。   (2)产忌。产妇生产期,忌外人入内,忌门均挂有标志:生男,挂弓箭,以示男儿之勇;生女,挂红布条,以示女儿之巧。云南蒙古族则在门上挂一篾帽,生男挂左,生女挂右。不满月不准外人入内,商业部不准从产妇家借物,否则“踩断奶路”或“带走奶”。产褥污秽,须远处掩埋,以免污渎天、佛,招致灾难。产妇、婴儿住处须挂帷幔,与外人隔绝。   (3)丧葬禁忌。寿衣为兰布裤、白布衫,不穿棉衣。儿女不许伸手给死者穿寿衣。忌长时间停灵,一般不超过一个时辰(两小时),即卯时死,卯时出。入殓时忌尸从门过,要从窗户抬出。出殡时,忌灵车上死者头朝前,而须脚朝前。青海蒙古族实行天葬,送葬者将尸体送至葬场后,须立即返身跨越点起的人火堆,以除污秽,后急速回家,不能回头。服丧期,孝男孝女禁娱乐,禁着艳服。   (4)生活习俗禁忌。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应反之。忌用碗在水缸、锅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以鞋、袜、裤为枕。忌乱摸乱动有宗教意义的法器、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回族的禁忌:   回族的禁忌习俗主要有三大类,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禁止玩赌,禁止放高利贷等。   (1)回族的禁猪习俗、禁食自死物及其他饮食习俗   猪是回族群众最为敏感的一个问题,也是回族风俗习惯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无论遇到什么压力和阻力,始终未改变回族禁养猪,禁食猪肉的习惯。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为了消除频繁的战争,促进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统一,顺应了当时阿拉伯地区禁食猪肉的习惯,吸收了犹太教《旧约全书》中有关禁食猪肉的戒律,并在

关于汉族的风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余下全文>>

关于汉族的风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余下全文>>

提新车有什么风俗,和禁忌,求解!

  1,上牌之前不要乱开   2,先买保险   3,提前考驾照

西双版纳的风俗

  主人卧室不可以进,和尚头不可以摸。在老人前面走路要慢点记得低头。好朋友来的时候不可以进寺庙。喝酒前记得用酒滴几滴在桌子边上敬主。进寺庙和一些特别的地方记得脱鞋。

在印度尼西亚旅游要注意哪些风俗禁忌

  1、印度尼西亚的居民非常友好,但还是要了解下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要用左手握手,不要用弯曲手指的方式请别人过来,巴厘岛人认为头部是神圣的,千万不要摸别人的头部,哪怕对方是小孩子。   2、印度尼西亚的餐厅名字很多都叫Wayan,Warung,Warisan之类 的,最好记住全名,地址和电话,免得搞错,司机也不是每个餐厅都知道在哪里的,给他地址和电话方便尽快找到地方。   3、在祭祀庆典中拍照,不要站在跪拜祈祷的人群前,也不要用闪光灯拍摄祭司。拍摄当地人最好先得到许可,一方面表示尊重,再则也避免事后索取费用的争议。   4、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紫外线很强且蚊蝇甚多,请备妥帽子、太阳眼镜、高倍数防晒乳液、防蚊液、蚊虫咬药膏等。   5、出入印度尼西亚海关时被勒索很普遍,雅加达类现象较少,但还是会遇到,只要你坚决不给钱,坚定自己的立场,海关是拿你没有办法的,最终还是会盖章让你走人。   6、印度尼西亚采取落地签,统一为25美金30天停留,离开雅加达时还需在机场海关缴纳200,000卢比的出境税,所以在最后离开雅加达时要留好卢比,不要都花完。离境税是在办理离境登机时缴纳。   7、把身上的钱放在不同的地方。除了贴身保存的卡和钱包,至少要把一张卡藏在别的地方,如果在路上你丢了卡可没那么容易补办。   8、出发之前买好保险。如果你在海外生病或者受伤,即使是一点小伤,也可能要付出高昂的费用。所以保险还是划算的,而且有时是办签证的必要条件。   手机与电话卡   中国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均已开通印尼国际漫游包,具体的操作方法、标准资费和相关注意事项可以致电相关移动公司,费用昂贵,不推荐使用。游客也可以购买巴厘岛当地的SIM卡,这种卡国内的GSM手机都可以使用。   网络环境   游客也可以使用随身电脑,很多印度尼西亚酒店或旅馆都提供免费的宽带或者无线网络服务,也有酒店大厅提供几台公用电脑供住客上网。街边会有比较多的网吧,尤其在乌布和库塔,价格也不贵,就是网速较慢。   电源与电压   电压一样220V,中国的插头是扁头的,印度尼西亚是圆头的。建议自备一个转换器。有些酒店在前台可以借转换器的。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看看重阳节有哪些风俗禁忌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   行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起还没有好好陪伴家中的老人。今天重阳,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苗族有哪些风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   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图腾有多种。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另外他们还把蝴蝶作为图腾,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枫木、蝴蝶转为崇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傩公”、“傩母”。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黔西南和安顺、镇宁等地叫“砍牛”。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傩母”。每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许多苗族地区,家家堂屋正中都供有祖宗牌位,平时天天祭祀。   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种。他们把鬼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巫师实行巫术。巫师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巫师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禳解、招魂等。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汉姓是后来输入的。   苗族文学 可以简单划分为民间文学和官方文学。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俗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如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用诗歌表达。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苗族历法从信风历、斗柄历、连山历、天索易历、候虫历、候鸟历、物候历、星象历发展到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合历,一脉相承。   苗族居住的山区药物的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的。常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200种。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族音乐可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苗族声乐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不用器乐伴奏[20] 。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旦为这对青年人贺喜。   苗族的乐器通常有芦笙、唢呐、箫笛、胡琴、月琴等。   在苗族,青年男女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多被称为“踩堂”,但由于“踩堂”舞蹈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所以如今“踩堂”这一传统名称已基本被人们改称为“芦笙舞”了。   男吹芦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传统习俗。苗族青年男女,每当年节喜庆时就会自动聚到一起,边吹芦笙、边跳“芦笙舞”。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部分地区的杨姓苗族有不吃猪心等禁忌,除此之外苗族无过多的食物禁忌和要求,中国苗族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   在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香喷喷的小黑药鸡让客人品尝。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其根、茎、叶皆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等特殊功效。苗族孕妇产后补身重要食物。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苗族的禁忌,据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黑龙江有哪些风俗

包饺子时塞个硬币进去,谁吃到那个饺子谁好运,抚有贴春联啊,敲过12点钟声全家人一起吃饺子,打通宵的麻将,扭秧歌,街道上被大大小小的秧歌队佔领,大年初一早上要给长辈拜年。。。





风俗禁忌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