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办公室风水 >风水禁忌

除夕到底是不是法定公休日

  除夕现在还只是国家法定的调休日,并不是法定的节假日。   一、除夕放不放假,国家变来变去,目前为止,只是调休,还不是法定的节假日。   加班费的支付,要按照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来执行,除夕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属于调休。根据现有放假安排,初一、初二、初三是法定节假日,这个时间加班能拿到3倍工资;而除夕只是调休,不是法定节假日,拿不到3倍工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12月16日发布的《关于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春节放假调休的具体安排为2月18日,即除夕当天至2月24日共7天,只有3天规定的国家法定假日,能享受到3倍加班工资。   A   二、除夕的法定节日“身份”几经沉浮:   在2007年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安排》,除夕被纳入了春节法定假日;而在2013年国务院对该办法的修改中,除夕的法定假日“身份”被取消。修订后的《办法》规定,春节放假三天,即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而除夕只是调休,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除夕就跟一般周末一样,加班费也只能按照周末加班的支付规定来给。

2o16年除夕是不是法定假日

2o16年除夕即2016年2月7日,是法定假日。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閒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永珍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 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2015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明确指出2016年2月7日至13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6日(星期六)、2月14日(星期日)上班。

除夕日期最晚是哪一年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阴阳历转化的缘故,农历乙未羊年春节是1986年-2033年这48年中的“最晚”春节。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0天至12天。除夕当然也是羊年最晚了。

除夕日期最晚是哪一年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阴阳历转化的缘故,农历乙未羊年春节是1986年-2033年这48年中的“最晚”春节。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0天至12天。除夕当然也是羊年最晚了。

为什么过年的前一天叫除夕呢?

  人们喜欢把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叫做过年,也有人说是除夕夜,那有谁知道是叫过年呢?还是除夕?我下面就告诉大家它们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地上有两只怪物,一只叫年,一只叫夕,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会出去到各村庄去掠夺财物,食物,庄稼会被践踏,牛羊会被吃掉,只要年去过的村庄都民不聊生,惨不忍睹,人们也想过许多的办法来防御年,但是无一行的通,年它不仅个子大,力气也大,又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根本就没有办法防他,直到有一天,年来到“李”村,看到里面挂着红灯笼,开着灯,还咚咚的敲鼓,吓的不知所措就跑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把它叫做过年。   另一只怪物叫夕,和年一样的个大、力气大、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也和年一样大年三十会出来,他每一步像地震一般,一张嘴可以吃下一头牛,可是他并不怕红灯笼、灯光和鼓声,所以人们更拿它没办法,夕就作威作福,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夕都会捂住脖子,这点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于是在三十的那天,人们给夕送去了好几坛烈酒,把夕灌醉后,一个年轻人把它的头砍下来了,谁知,夕的脑袋到哪里,哪里便起火,于是那个年轻人就抱住夕的脑袋跳进了黄河。一样的人们为了纪念把这一天把它叫除夕。   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故事,但足以看出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勇敢,而年年挂灯笼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才会相信有怪物,现在已经证明那些都是传说,如今科技发达了人类进步了,过年就是一个习俗。   现在人们把过年当成一个和朋友、亲人相聚会的好时机,大家走亲访友,推杯换盏,喝酒聚会,洗掉过去一年征程的灰尘,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大家畅谈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快乐和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真是其乐融融,大家期盼着来年又是一个好年景!

除夕放鞭炮要注意什么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在新春佳节之际,人们总会通过燃放鞭炮的方式来迎接新年。但是由于鞭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购买鞭炮时应当注意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不要购买非法、劣质鞭炮,谨防燃放时造成意外。购买到导火线过短的鞭炮也最好放弃燃放。     2、不要在室内、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储物仓库、化工厂、电线密集、绿化带、地下窨井、下水道、化粪池等地或附近燃放鞭炮。尽量选择人少、建筑物少,无易燃易爆物的空旷场所燃放。野外时,不要把作为易燃易爆物的鞭炮带上车,也不要在山林地区燃放鞭炮,以免引起山火。气候干燥地区尤其需要注意。     3、不要让小孩和心理素质差者单独燃放,避免该群体在燃放鞭炮过程中惊慌失措,错误燃放造成意外。     4、不要做出在手中燃放鞭炮、把鞭炮抛出导致爆竹横飞,从而引起火灾或者炸伤人群的危险举动。     5、不要在牲畜附近燃放鞭炮,尤其是狗,非常惧怕鞭炮声,在巨响之后容易失去理智咬伤人类。诸如水牛等大型动物发狂之后更加难以控制,会对人身及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6、存放鞭炮的位置应选择低温干燥,远离火源、电源的安全地点。并且妥善保管,不要摔砸、搓捻,防止其自燃发生爆竹。     7、燃放中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哑炮时,不要马上靠拢产品,等明确原因,待一段时间后再处理,并且不要再次燃放已经燃放失败过的鞭炮。     8、鞭炮燃放后有余火应及时扑灭,避免风把余烬吹入易燃易爆场所。     9、燃放喷射型的烟花时,不要90°对准头顶上方,不要立于烟花落下的位置,避免弄脏或伤害自己。手持燃放时,只能用手指掐住筒体尾端,底部不要朝掌心,点火后,将手臂伸直,烟花火口朝上,尾部朝地,对空发射。有喷射管道变形堵塞的烟花不要燃放,以免引起爆炸。     10、头发过长,身着毛衣等燃放者应带上帽子,穿上宽松的外套,尽量预防引火烧身。     11、不要将鞭炮放在瓶子、土里等位置,这样一旦爆竹被点燃,这些空间密闭的容器会成为小型的土制炸弹,危害力骤增,后果不堪设想。     12、正确放置被燃放的鞭炮,在放置时需要固定好,以免点燃后倒下,造成意外。     13、家中可准备一些沙和水,起火时以便及时扑灭。     14、平时要多注意告诉孩子鞭炮的危险性,让他不会背着家长自行燃放鞭炮,能有意识地避开危险、保护自己。     15、婴儿容易受惊,不要带婴儿到爆炸声剧烈的地方,抱紧宝宝,让宝宝和自己的皮肤接触,则不容易受惊。宝宝受惊后可以吃牡蛎肉、龙眼、黄鱼等食物安神,也可以到中药店购买蝗虫进服。     16、如手、足或肢体被鞭炮炸伤出血,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可用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涂撒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应用橡皮带或布绳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如眼部炸伤,用干净的纱布或手绢遮盖患眼,立即送医院。胳膊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疼痛、变形等骨折症状时,可就近找树枝或其它硬物捆在相应部位上使其保持炸伤后的姿势,并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随意活动,骨刺很可能划伤神经和大血管。     17、燃放鞭炮后应洗净双手,头发、身上落有灰烬残渣的话应洗澡更衣。     18、隐形眼镜佩戴者不要靠近火源等高温物体,避免隐形眼镜干枯扭曲,对眼镜造成巨大伤害。     另附:     1、首先要将鞭炮放在距离安全的地方     2、一般大人们都习惯用烟来点燃鞭炮,小孩可以用香火来点     3、点燃之后立即离开,跑到安全距离以外     4、如果点燃之后,还没有听到响声,那么不要急于去看是否点燃,可能因为火焰受潮燃烧比较慢,当我们正要去看的时候,炸了!!     5、鞭炮响起的时候可以捂着脸蛋,或者背对着,这样防止被炸到     6......余下全文>>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介绍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是汉族岁时风俗之一。过年除夕日,要贴灶王神及对联,接灶王回家,保一年平安。还要贴门神、春联、“福”字,红钱等,以驱邪纳福。旧时汉族民间还要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此横条是贴在门楣上的,大门上少见,多数是贴在屏门、客厅、堂屋的门楣上,或屋梁、楼楞上。店家最喜欢张贴在店堂或出入处上方,很醒目。这习俗过去很流行,历史上也很长。此习俗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建房造屋或一些大型活动时还常常能看到。

除夕干什么?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s Eve。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   起源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编辑本段]传统风俗  风俗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从差不多十年前第一次离开故乡进京念大学开始,就一直向身边的人炫耀老家除夕夜“跳火群”多好玩,结果总是解释半天都没怎么说明白“跳火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着他们一脸的疑惑,我猜他们一定把我们村人当成是围着火堆、拉着手、又蹦又跳的印第安人看待了。   虽然年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天还是想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每年拼死拼活都要回家参加的传统宗教仪式——跳火群。   名称解释:“跳火群 /tiǎu-hé-gún/”只是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胆猜测是:本来是从“火堆”上跳过去,但必须进屋到达“天公灯”才算完成一趟,接着又返回来,再跳,所以就成了“群”了。   活动路线:下图以俺厝为例,画出“跳火群”的一般路线。   仪式过程:   ①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在(神)厅神案上燃好香烛。   ② 庭院里早已准备好用以点起火堆的草料——“春草”(稻秸秆......余下全文>>

除夕是指什么?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图案的新衣。

除夕的来历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既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除夕”,在古代还有许多雅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   古往今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积极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此”(苏轼《岁晚三首序》)。   多少年来,我国还有除夕“吃年饭”的习俗,这顿年饭,南方人多备鸡鸭鱼肉,北方人则以包水饺来庆祝新年。全家团聚,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这也是人们回顾旧岁、憧憬新年的一种形式。   另外,每至除夕12点,人们鸣放鞭炮来驱邪避凶,喜迎新年。





除夕是不是百无禁忌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