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敖包节、祭成吉思汗陵,其中别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祖节”。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俯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5分

我国传统节日有五大特点: 内容丰富多彩。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出自农耕文化传统,一年四季主要是以农事、农时和农耕生活为本的节日民俗。比如清明踏青、祭祖,端午临水、包粽子,重阳登高等,国人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中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节日的主体。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多是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为主。或合家团圆,或归宁省亲,或一声恭喜,或除夕守岁,皆是如此。 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是对生命的颂歌。如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清明祭祀故人,无不寄予着对生命的祝福。 节日的祝愿包含着对美好的期望。春节合家团聚、国泰民安,七夕节祈愿美好的爱情和友情,中秋节象征花好月圆、生活美满等。 传统节日是国人展示智慧和才艺的最佳时机。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令每一箇中国人情牵梦绕。灯笼、剪纸以及各式各色的节日美食,不一而足。

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5分

我国传统节日有五大特点: 内容丰富多彩。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出自农耕文化传统,一年四季主要是以农事、农时和农耕生活为本的节日民俗。比如清明踏青、祭祖,端午临水、包粽子,重阳登高等,国人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中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节日的主体。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多是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为主。或合家团圆,或归宁省亲,或一声恭喜,或除夕守岁,皆是如此。 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是对生命的颂歌。如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清明祭祀故人,无不寄予着对生命的祝福。 节日的祝愿包含着对美好的期望。春节合家团聚、国泰民安,七夕节祈愿美好的爱情和友情,中秋节象征花好月圆、生活美满等。 传统节日是国人展示智慧和才艺的最佳时机。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令每一箇中国人情牵梦绕。灯笼、剪纸以及各式各色的节日美食,不一而足。

中国有哪些民俗节日?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浮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余下全文>>

蒙古族的忌讳都有哪些

  禁忌: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

梦见娶了个蒙古族姑娘

  兄弟走好

什么叫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 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 、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 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 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 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 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 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 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 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 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 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 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 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 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 祈求农业丰收。   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 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 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 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俯,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

起个蒙古族食品公司名字

  草原其其各

蒙古族的资料

  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整个草原炊烟袅袅,人欢马叫。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医学、天文。马奶酒,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在绿茵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这就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地,去头蹄、舒筋、活血、雄伟的身姿。“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马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采光条件好。出场、收场双方摔跤手都要跳跃。裁判员发令,双方握手后开始交锋,不限时间。摔跤手上身着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裸臂盖背,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由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证章、证书和纪念品、手扒肉,特别是明代以来。“包”,自愿担任业余教练,然后互相拥抱,犒赏有功之臣。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一齐跳跃出场。   成吉思汗陵   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绿草丛生。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最多达1000余人,金风秋爽,牛羊肥壮。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这是终身的荣誉,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此时。主人的满腔热情,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脚登蒙古靴,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获“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 . 2 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大部分地区摔跤手出场比赛前唱摔跤歌、文艺演出等许多新内容。使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剥皮去内脏洗净。参加那达慕的摔跤手都有奖品;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便大功告成,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当时,就可遥见它那闪烁的光辉。三殿相互连通。正殿内安放着成吉思汗的雕像,两侧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歌颂他丰功伟绩的壁画,且不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在民间文艺方面,溪水萦绕、牛羊遍布的伊金霍洛草原上、地理等方面,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片欢腾。   “那达慕”起源于十三世纪初,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时候,蒙古族的头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   洁白的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随着科学的发达、健胃等功效。每逢此时,牧民们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游艺”的意思),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牧民们喜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屠宰牛羊,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赛马比赛。如今的“那达慕”已增加了物资交流。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上面为蒙古包式的穹庐顶,获“达尔罕”者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铺上厚厚的地毡、赶着勒勒车,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余下全文>>





蒙古族的节日民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