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姓屈的名人都有哪些?

  最有名的肯定是屈原了!   屈大均   屈大均  [明]一名邵龙(一六三O至一六九六),字介子,又字翁山,号邵非池,番禺(今广州)人。永历初,赴肇庆行在,会父疾遽归,父殁,辽削发为僧,师事函呈。名今种,字一灵,又字骚余,名所居曰死庵,与同里诸子为西园诗社。逾年游吴、越间,至诸寺说法,时年不过三十。又数年返儒回粤。平生交好多善画者,善画松石,尤工画兰。有题画蔺册诗云:“平生作画恨无师。花鸟而今学已迟乙之句。卒年六十七。有翁山诗外、屈沱二十四种奇书。《翁山家谱、广东新语、曝书亭集、魏昭士集、独漉堂集、潘耒广语序、明诗综、国朝诗别裁、岭海诗钞、粤东诗海、文献徵存录、余秋室集、岭南丛述禁书目、道援堂诗集、胜朝粤东遗民录、留庵随笔》   屈武   屈武(1898--1992),字经文。政治活动家。陕西渭南人。北京大学肄业。五四运动时为陕西学生联合会会长,代表陕西学生赴北京请愿。1924年参加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赴苏联学习,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陆军大学。抗日战争初期回国。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兼苏联顾问事务处副处长、立法院立法委员、陆军大学教官、中苏文化协会秘书长、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建设厅厅长、新疆省政府委员、迪化市市长。1949年任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顾问。同年9月在新疆参加和平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乌鲁木齐市市长,政务院副秘书长,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和第五届中央副主席,民革第六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和名誉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论苏德战争》。   屈培壅   屈培壅,直隶(今河北)蠡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区队长,晋察冀军区旅通信科科长兼电台区队长,华北军区纵队通信科科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和平津、太原等战役。建国后,任华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北京军区通信处处长。1963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北京军区通信兵主任,通信兵部副参谋长、参谋长,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四部部长、通信部政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屈伯川   屈伯川,教育家。四川泸县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中央大

古代潘姓有哪些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古代有多少姓苏的名人?

  苏氏名人 苏秦、苏武、苏洵、苏轼、苏辙、苏廷、苏步青、苏川楠、苏振华、苏静、苏鲁(苏达余)、苏贞昌、苏进强、苏局仙、苏雪林、苏小妹、苏醒

古代有多少姓苏的名人?

  苏氏名人 苏秦、苏武、苏洵、苏轼、苏辙、苏廷、苏步青、苏川楠、苏振华、苏静、苏鲁(苏达余)、苏贞昌、苏进强、苏局仙、苏雪林、苏小妹、苏醒

姓银都有那些古代名人?

  银木 汉代武官   银嵩 明代故城知州   银镜 明代鸡泽知县银文昭 清朝进士

古代姓王的名人的故事

  姓王的名人多了去了。王翦(秦扫六合,王翦父子灭了五国);王昭君(四大美女,昭君出塞);王猛(十六国前秦丞相,扪虱谈天下);王羲之(大书法家,入木三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变法,双喜临门的故事);王勃(唐初四杰,滕王阁序,早死);王莽(东汉末年新朝建立者,王莽篡权)。等等

古代姓洪的名人以及它们背后成长的故事

  洪秀全(公元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今广东花都)。著名清朝中叶太平天国天王,在位时间从公元1851~1864年为期十三年,终年五十岁。   洪承畴(1593~1665),中国明末降清大臣,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 。崇祯七年(1634)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镇压农民军。   洪 皓(公元1088~1155年),字光弼,饶州鄱阳人(今江西乐平)。著名宋朝大臣、词人、史学家。洪皓是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   洪 适(公元1117~1184年),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人(今江西乐平)。著名南宋学者、金石学家。洪适的父亲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洪适少年时即能日诵书三千言。   洪升(1645~1704),中国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又号南屏樵者。浙江杭州人,生于世宦家庭,或说生于顺治二年(1645)。   洪 迈(生卒年不详),洪适三弟,饶州鄱阳人(今江西乐平),著名南宋大臣、史学家。举博学鸿词科,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著有《野处类藁》、《容斋随笔》、《夷坚志》等。   洪钟,字宣之,钱塘人,明朝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弘治初,再迁四川按察使。马湖土知府安鰲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佥事曲锐请巡按御史张鸾按治,钟赞决,捕鰲送京师,置极刑。   洪仁玕(1822—1864),字益谦,号吉甫,清末政治家,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主要领导者,“拜上帝会”创始人之一。汉族,广东花县(今广 干王洪仁玕 州市花都区)人,洪秀全族弟。洪熙官。

姓陆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陆逊,三国时吴郡人。吴国大都督,政治家、军事家。   陆机、陆云,陆逊之孙。西晋诗文家。时人称“二陆”。   陆羽,字鸿渐。唐朝人,曾著《茶经》,后人奉为茶神。   陆游,南宋越州山阴人。诗词大家。留下的诗有九千三百多首,词一百四十余首。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元军入侵,他保小皇帝赵昺退广东。在崖山被元兵围海上,宁死不降,背赵昺一起跳海殉国。   陆九渊,南宋哲学家,江西金溪人,世称象山先生。弟九龄与他齐名,人称“江西二陆”。

姓金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唐代有金忠仪,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   宋代有金文刚,休宁今属安徽人,官龙图阁直学士;   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郡人号“义门金氏”。   元代有学者金履祥,书法家金元举。   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   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改。   清代有书画家金农,隶书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其画造意新奇,为“扬州八怪”之一;   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金之俊,   画家金侃,学者金榜,诗人金和,史学家金门诏。

丛姓的古代名人

  丛 鐇:(公元937~975年),许昌人(今河南许昌)。著名南北朝时期滁州刺史。 丛 兰:(公元1456~1523年),字廷秀,号丰山;山东文登城关人。著名明朝大臣。官至明朝南京工部尚书,谥赠柱国太子少保。自幼聪敏好学。无处买书,手自抄录,往往“夜诵达旦”。经、史、兵、医、数等无不探讨。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登进士,官户科给事中。时中官汪直、梁芳等弄权,先后以排斥、拉拢等手段,迫丛兰就范。丛兰坚贞不屈。明弘治十一年上奏《清宁宫灾六事疏》,提出“今日之务在惜人才、慎举措、惜畿民、抚边戍、警怠玩、去贪残元恶”,揭发中官梁芳、陈喜、汪直、韦兴及侍郎林凤、太常卿崔志端等奸党罪恶,使其被废,丛兰晋为兵科右给事中。中官何文鼎因直言获罪,丛兰又“合台谏救”,因此触怒皇帝而下狱,但志不稍挫。事明后,晋升通政史司右参及左参。适逢北疆有警,受命经略紫荆、倒马各关塞军务,精心设防,挫败入侵者,致敌酋小王子断右臂而逃。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晋右通政。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被派往延绥等地规划边务,兼粮储、屯田、抽选军丁之任。见边塞弊端很多,赋高役重,民不聊生,多有弃逃他奔的。为去弊固边,丛兰不肯阿谀弄权的刘谨,上谏《边塞军务十事疏》。刘谨怒,欲加祸于丛兰。幸而刘谨不久被诛,丛兰晋升通政史,又选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宁夏、陕西等三边军响、粮储。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大同有警,进右都御史,总制宣化、大同和山西偏头、宁武、雁门等关隘军务,上奏《修设塞堡以防边患疏》。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改命总督槽运,兼巡抚江北。丛兰力除漕运旧弊,建立新章则,著有《漕运录》传世。为了救济灾民,上奏《再乞天恩给银两亟为拯救疏》并截取槽粮数万石赈济饥民。这期间,水曹主事王銮,因亢直触犯上司入狱。丛兰上疏,王銮获释。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官刘允以迎佛使乌恩藏(西藏中部僧人,号活佛),征调船只五百余艘,役民数万人,百姓苦不堪言。丛兰急奏《取回出使内臣刘允疏》斥僧佛无益,是误民之术,论劳民伤财不利国家安定之害。四年后,解漕务职专任巡抚。时宁王朱袁濠反,丛兰移镇瓜洲。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晋阶资德大夫,勋正治上卿。这年冬,升南京工部尚书,时年六十四岁。明嘉靖元年获准告老还乡。次年病逝,葬于文城东北隅。丛兰生在明朝中叶,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迭起。从政三十余年,刚正不阿,勇斗邪恶,以直言善疏、敢斥权奸而闻名。共上疏谏三百余篇。其中一百一十篇辑为《丰山奏议》六卷。作为明王朝忠直之臣,丛兰曾率部在河南镇压了白莲教的赵景隆起义,还在庐凤滁和等地镇压了刘六(刘宠)起义。 丛 磐:(公元1485~1551年),字益安,丛兰之子;山东文登城关人。著名明朝官吏,学者。母邢氏封夫人。尚书以进士起家,为时名卿,乡里世次家有谱,赐兆有碑铭。君出生于成化乙巳闰月十八日,年六十七,嘉靖辛亥九月二十七日而殁。殁后六十日而葬,在赐兆之次。其治命曰:必蓝伯子铭我墓也。孤仲楫衰绖来告,惟我先君子与尚书同为九卿,而田获拜于床下,及田被放东归,君岁时遵海而南,访于少劳山中,世讲其好,不忍以衰病辞。志曰:君夙有异质,记诵开敏,才藻寯颖,声名藉藉,从宿儒名士游,动履语默,咸有法度;布衣韦带,与寒士等。尚书以御寇功,当阴子。君曰:磐已食廪于庠矣,请以与仲弟砻。尚书曰:汝嫡长也,于令甲为宜。君固辞。后尚书以考绩,又当阴子。君又固入让其季弟。尚书知其志不可夺,叹息而许之。后有司贡士,刘瑛为正,而君次之。宪台以君之文优,曰丛磐可贡,君恳让之。宪台曰:......余下全文>>





姓屈的古代名人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