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姓阎的名人?

  阎 姬:     阎 象:     阎元明:     阎立德:     阎立本:     阎次平:     阎承翰:     阎若璩:     阎敬铭:     阎书勤:     阎锡山: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3亥669.htm

姓阎的人有多少

  很多的人姓阎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受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二、迁徙分布   春秋时,有阎氏居于今湖北境内。东汉有尚书阎章,其子阎畅,官侍中,封北宜春侯,有三子:显、景、晏。显之子迁至巴西之安汉。显之孙阎甫,被曹cao封为平乐乡侯,复居河南新安。东晋以前,阎氏还有迁至今陕西、甘肃等省者,阎赞之曾孙阎昌,因避难,奔居马邑(今山西朔县),其孙阎满任北魏诸曹大夫,又迁回河南。还有阎显裔孙,北魏居武阳。阎满之孙阎善,居云州盛乐。唐代,贞观年间所定太原郡10姓有阎氏。天水、常山、广平、河南阎姓人较多。明、清时期,南方的江苏、湖南等省已有阎姓居住。清代以后,阎氏部分人徙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2、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3、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堂号】:   1、"丹青堂"   2、"右相堂" :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之赞叹。   3,“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4,"天水堂"。   5、"河南堂" 。   四、历史名人   阎立德:唐代画家、工程家,雍州万年人,与其父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善画人物,尤精写真,善刻画性格神情,兼能书法。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外国图》等、为当时称誉。存世《历代帝王》、《萧翼赚兰亭》、《步辇》、《职贡》等图。 汉有阎未央。   阎次平:宋代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沛县人。崇祯庚午举人。李自成陷北京,尔梅上书请兵北伐,并尽散家财,结死士,为前驱。自成党武愫至沛,屡使招尔梅,以碎牒大骂下狱,愫败,乃免。赴史可法之聘,参军事,首劝渡河复山东,不听。时高杰为许定国所杀,河南大乱,尔梅又说可法西行镇抚之。杰部将约束待命,可法为设提督统其众,而自退保扬州。尔梅力阻之,请开幕府徐州,号召河南北义勇,得以一成一旅规画中原。又请空名告身数百纸,乘时布发,视忠义为鼓励,俾逋寇叛帅不得以逾时涣散,少有睥睨。策皆不行,遂贻以书而去。 及可法殉节,尔梅走淮安,就刘泽清、田仰,画战守策,复不听。师入淮,尔梅率河北壮士伏城外,众惧阻,羽士陶万明特庇之。巡抚赵福星以书招,尔梅痛哭谢之。乃散其众,遁海上,祝发,称蹈东和尚。复走山东,联络四方魁杰,谋再举。又至河南,至京师,以山东事发被捕,下济南狱,脱走还沛。名捕急,弟尔羹、侄御九皆就逮,妻、妾同自缢。 尔梅乃讬死夜遁,变名翁深,字藏若,历游楚、蜀、秦、晋九省。过关中,与王弘撰等往还。......余下全文>>

古代姓翁的名人有哪些

  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3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迁徙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临川郡:三国的时候吴国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   带。   2 钱塘:也写作钱唐,是一个古县名。秦代的时候置郡,在今天   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1 资善堂:宋朝时期的翁甫,在资善堂当教授,监守登闻鼓院。   对于皇帝的问题的回答,都会让皇帝感到称心如意。   2 赐鱼堂:唐代时候的翁洮,被任命为员外郎,后来隐居不愿意   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于是作了《枯鱼诗》作为回答,   皇帝看了诗以后,知道他绝对不会复出了,于是赏赐给他很多曲江鱼   。   四 历史名人   1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年改号松禅。清朝时期江苏常熟   人。历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   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的师傅。中法战争的时候,主   张出兵抗击法军,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他也主张迎战日军。《马关条约》签定以后,他痛恨李鸿章的割地求   和,更倾向于变法图强。曾经以皇帝老师的身份走访过康有为,反复   讨论变法的事情。光绪帝二十一年的时候,在康有为的策划下,命令   别人起草12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光绪帝依次颁行,但是被弈忻所阻   挠。同年8月份,北京强学会成立,他给了热情的支持。但是他反对   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是帝党的中坚分子,   又是光绪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将他开缺回原籍。戊戌政变   后,他出面保释康有为,又被马上革职,并且永不叙用,交给地方官   严加管束。光绪帝三十年逝世,终年74岁。宣统三年,皇帝下昭,恢   复他的官职,追谥“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等。   2 翁独健:福建福清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赴美   国哈佛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民国28年回国以后   ,历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教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学   会副主席。19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逝世,终年80岁。著作   丰厚,有《蒙元时代的法典编撰》等,都是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   3翁郡:汉代学者。   4 翁仲同:宋代知县,字济可。宗安人。作官时,自己花钱买地,建   造学堂,供百姓的子弟学习。深得民心。   5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6 翁春:清代诗人。江苏华亭人。   7 翁正春:明代状元。   8 翁广平:清代学者,书画家。   9翁运......余下全文>>

古代姓翁的名人有哪些

  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3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迁徙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临川郡:三国的时候吴国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   带。   2 钱塘:也写作钱唐,是一个古县名。秦代的时候置郡,在今天   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1 资善堂:宋朝时期的翁甫,在资善堂当教授,监守登闻鼓院。   对于皇帝的问题的回答,都会让皇帝感到称心如意。   2 赐鱼堂:唐代时候的翁洮,被任命为员外郎,后来隐居不愿意   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于是作了《枯鱼诗》作为回答,   皇帝看了诗以后,知道他绝对不会复出了,于是赏赐给他很多曲江鱼   。   四 历史名人   1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年改号松禅。清朝时期江苏常熟   人。历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   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的师傅。中法战争的时候,主   张出兵抗击法军,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他也主张迎战日军。《马关条约》签定以后,他痛恨李鸿章的割地求   和,更倾向于变法图强。曾经以皇帝老师的身份走访过康有为,反复   讨论变法的事情。光绪帝二十一年的时候,在康有为的策划下,命令   别人起草12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光绪帝依次颁行,但是被弈忻所阻   挠。同年8月份,北京强学会成立,他给了热情的支持。但是他反对   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是帝党的中坚分子,   又是光绪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将他开缺回原籍。戊戌政变   后,他出面保释康有为,又被马上革职,并且永不叙用,交给地方官   严加管束。光绪帝三十年逝世,终年74岁。宣统三年,皇帝下昭,恢   复他的官职,追谥“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等。   2 翁独健:福建福清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赴美   国哈佛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民国28年回国以后   ,历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教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学   会副主席。19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逝世,终年80岁。著作   丰厚,有《蒙元时代的法典编撰》等,都是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   3翁郡:汉代学者。   4 翁仲同:宋代知县,字济可。宗安人。作官时,自己花钱买地,建   造学堂,供百姓的子弟学习。深得民心。   5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6 翁春:清代诗人。江苏华亭人。   7 翁正春:明代状元。   8 翁广平:清代学者,书画家。   9翁运......余下全文>>

姓罗的名人明星

  明星:罗志祥,罗嘉良,罗大佑,罗百吉,罗家英,罗琦,罗霈颖,罗晋,罗文,罗中旭,罗珊珊,罗海琼,罗美玲,罗京(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个人认为主播界最强者)     名人:罗永浩,罗隆基,罗荣桓,罗青长,罗干,罗豪才,罗瑞卿     先古:罗 珠   晋代:罗 友   唐代:罗士信   宋代:罗从彦   明代:罗洪先元末明初:罗贯中、罗 聘

阎姓人中最大官职的是谁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以下阎姓名人都是位高权重:   1、阎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2、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今属大荔县)人,清光绪皇帝时东阁大学士,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潮流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称。阎敬铭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1882年调任户部尚书,1883年充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协办大学士,1885年授东阁大学士。1892年卒后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   3、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病逝台北,葬于七星区阳明山。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4、阎红彦(1909.10.26—1967.1.8),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人。建国后,历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书记、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残酷迫害,于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饮恨自杀。1978年1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5、阎迦勒,绥远省托克托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1934年毕业于山西省基督教神道学院,任绥远省萨拉齐耶稣堂牧师。1943年阎迦勒脱离耶稣堂,创办自立教会。1945年,阎迦勒转入地方教会,成为地方教会的重要同工传道人,帮助绥远省和西北地区各地地方教会。   1948年5月,阎迦勒参加倪柝声在福州鼓岭山上举办的第一期同工训练聚会,同年与房爱光二人同去北平,担任该地地方教会负主要责任的长老,带领信徒响应倪柝声发起的“交出来”,实行“凡物公用”的生活制度,带动当地教会大复兴,信徒人数也大幅扩增,扩建了宽街聚会所。1980年代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教会恢复活动后,阎迦勒又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届(1980)、第二届(1986)副会长。     希望能够帮到您!

历史上姓余的名人有哪些

  姓余的历史名人   余栋臣: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象斗: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     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余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依附蔡京,结为死党,蔡京之阴谋诡计多出自余深,后虽贵为宰相,但屡遭弹劾。       余 靖: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名臣,进士及第,通晓契丹语,曾三次使辽,在南海为帅十年,不载一物归,官至工部尚书,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后人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名纪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余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依附蔡京,结为死党,蔡京之阴谋诡计多出自余深,后虽贵为宰相,位屡遭弹劾。       余 阙: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监察御史(先祖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属甘肃省),曾任都元帅,与红巾军相拒数年,著有《青阳集》。       余 怀: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学家,诗文为王士祯等推许,有《味外轩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词》及笔记《板桥杂记》。       余 集: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画家。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善写山水,兼长画卉禽鸟,无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余 非:     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

历史上姓百的名人有哪些

  百政,西汉农民起义首领。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   武帝末年,战争频繁,赋役繁重,人民穷困,被迫纷起反抗,他与梅免在南阳各地领导农民起义,攻城邑,杀长吏,互相呼应,官府不能制。数岁后,武帝命绣衣御史以虎符发兵进击,起义终被镇压,但起义军散卒仍多继续坚持斗争。     百家奴(?-1311),元将领。蒙古人。   父唆都任郢、复(今湖北钟祥、沔阳)二州招讨使;他承袭父职。至元五年(1268),从大军围攻襄阳(今属湖北襄樊),多立功,1271年,宋将范文虎输粮于襄阳,他在鹿门山给予袭击,后驻军该地,断绝宋军粮道。1274年从攻郢州(今湖北钟祥);宋大军骤至,他深入宋阵,身负数伤,犹力战。后从元军大战鄂、汉,宋将夏贵率水师拒战,他突入宋阵,击败宋军,追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转战百里,深夜始还。又攻破金牛坝要寨,立有战功。   百龄(?-1815),清臣。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授编修。历奉天(辽宁)顺天府丞。嘉庆五年(1800)授湖南、浙江按察使。历贵州、云南布政使。八年,擢广西巡抚,平冤案,上嘉之,特加少保。寻擢湖广总督。后被劾,夺职。赴福建治粮饷。历山东按察使、巡抚。十四年,复擢两广总督。筹饷练水师,惩贪去懦,降服巨寇张保,粤洋肃清。授两江总督。时河决王家营,其亲勘下游,疏请修浚正河,诏如仪。十八年,命协办大学士,总督如故。后因案受牵,严诏责捕。二十年,封三等男,兼署安徽巡抚。是年病卒于江宁(南京)。谥文敏。所著有《除邪纪略》、《守意龛集》。   其他百姓名人有战国列子弟子百丰;明将领百恭、百通;清将领百祥等。

朱姓四字名人

  历史上没有

历史上姓但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但的名人分布

  但望,字伯阖,东汉泰山(今山东泰安市)人。东汉桓帝时(147167)由并州刺史升为巴郡太守,在任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广受当地百姓好评。     但明伦,字云湘,河南广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间任两淮盐运使,有政绩。     但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以南阳、开封、燕山为郡望,宗支称南阳世家。但姓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汉时已因仕宦等原因迁居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在河南宛县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姓在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姓阎的名人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