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姓任的历史人物

  任不齐:(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68年)周朝灵王二十七年三月——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   任鄙: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任不齐七世孙,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负着开发岭南的重任,率领秦军挺进岭南。他文武兼备,治粤七年;善于安抚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为岭南历史由原始社会末期飞跃到封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任延: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曾任九真郡太守(九真即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施政宽弛,大体保持着安定局面。他教民用牛犁地,因此田亩年年增辟(《后汉书任延传》)。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人又将二十八将配入古代天文学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将星空分为四组,四方和四种动物: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合体),西文白虎,南方朱雀。每组有七宿(宿—星的位次。柳宿系南方朱雀的第三位次,有星八颗)。任光曾跟刘秀在昆阳大战,破王莽(外戚王莽篡位,建新王朝)兵百万立过功。刘玄迁都洛阳,派任光为信都太守。任光在战争中能争取民心,为汉光武帝左大将军,土阿陵侯。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载:“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余下全文>>

于姓的历史人物有

  西汉廷尉于定国,东汉名将于禁,北魏殿中尚书于洛拨,征北将军于劲,隋朝江南行军总管于仲文,唐朝工部尚书于颀东海郡公于休烈,太子太师于志宁,元朝兵部侍郎于钦,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监察御史于敬,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以及现当代人于眉、于方舟、于学忠、于光远等人,都是于姓名人。

近代史中与姓程的著名历史人物及事蹟

1、程砚秋(1浮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清光绪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酉时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与荣禄同族。最早官名是承麟,砚秋恩师罗惇曧先生把“承”改为汉姓“程”。程砚秋最初艺名是菊侬,1918年改为豔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取意于“豔于秋者厥为菊”,后改艺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四大名旦”之一,青衣程派创始人 2、程思远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8月22日出生于广西省宾阳县大桥程村。早年就读于宾阳黄安学堂,1926年考取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应试文书第一名,随军北伐。1930年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祕书。1934年赴义大利罗马大学政治系留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办公室祕书。1939年任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兼乐群社理事长、桂林欧美同学会会长。1942年赴重庆工作,历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副处长、督导室主任、社会服务处处长、中央常务干事、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并在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国大代表。1947年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1948年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祕书长。不久后辞职移居香港,担任《正午报》专栏作家。1965年7月,他陪同中华民国前总统李宗仁伉俪从海外回到中国。回国后,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等职务。 程思远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祕书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提案委员会主任。 程思远因病于200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3、程潜(1882年-1968年4月5日),字颂云,中国湖南醴陵人,同盟会元老,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战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时曾参选中华民国副总统,但未成当选。 1949年年中在长沙向共产党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近代史中与姓程的著名历史人物及事蹟

1、程砚秋(1浮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清光绪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酉时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与荣禄同族。最早官名是承麟,砚秋恩师罗惇曧先生把“承”改为汉姓“程”。程砚秋最初艺名是菊侬,1918年改为豔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取意于“豔于秋者厥为菊”,后改艺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四大名旦”之一,青衣程派创始人 2、程思远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8月22日出生于广西省宾阳县大桥程村。早年就读于宾阳黄安学堂,1926年考取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应试文书第一名,随军北伐。1930年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祕书。1934年赴义大利罗马大学政治系留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办公室祕书。1939年任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兼乐群社理事长、桂林欧美同学会会长。1942年赴重庆工作,历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副处长、督导室主任、社会服务处处长、中央常务干事、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并在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国大代表。1947年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1948年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祕书长。不久后辞职移居香港,担任《正午报》专栏作家。1965年7月,他陪同中华民国前总统李宗仁伉俪从海外回到中国。回国后,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等职务。 程思远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祕书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提案委员会主任。 程思远因病于200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3、程潜(1882年-1968年4月5日),字颂云,中国湖南醴陵人,同盟会元老,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战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时曾参选中华民国副总统,但未成当选。 1949年年中在长沙向共产党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古代有什么姓崔的历史人物吗

  崔浩(381—450.7.5),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在乐亭崔、刘、张、史四大家族中,崔家曾以官势居于榜首,世称“京东第一皇庄”。其家族在朝并无名宦显要和什么出名的大人物。但一提起崔八厮,却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崔八厮的真名叫崔佑文(1850——1902),字宣侯,此人还捐有一个选同知(亦称州同,即协助州官办事的官吏)的官位。因他在崔家同辈弟兄中排行第八,又因其人性情怪异,故人们很少叫他的名号或呼他一个“爷”字,却都用“崔八厮”这一浑号呼之。   崔八厮系满军汉白旗人,祖居吉林省长白山麓崔家沟。始祖崔景禄官居军中都尉之职(史料中尚记有祖辈崔景祰为汉白旗指挥),清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下诏以田代俸,奖励有功朝臣,崔家被分封永平府治内的稻地、榛子镇、迁安以及乐亭城南郎君庙(俗称庙上)一带圈地占田。其收入除很少一部分作为皇粮,供俸恭亲王府外,其余大部统归崔家享用。   崔家的旗地,全部出租给当地农民耕种,每年皇粮租金潮水般涌入崔家,其收入“超万户侯”。为此,崔家很快成为富甲京东的大家族。======崔骃 东汉文学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他自幼聪明过人,13岁便精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章帝时,他写了《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视。窦太后当政时,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窦宪横暴骄恣,他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便让他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归家园。著有《达旨》等书。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崔亭伯集》。=======崔玄亮,因避讳唐玄宗,也作崔元亮,字晦叔,唐磁州昭义县人。贞元初中进士。先后曾任代理藩镇幕府,监察御史,驾部员外郎,太常少卿,谏议大夫,散骑常侍,官至礼部尚书。?   宰相宋申锡因受郑德陷害,被免职下狱,震惊朝廷内外。崔玄亮毅然率领众谏官上朝,为其辩护申冤。虽经反复申辩,苦苦劝谏,文宗始终未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玄亮把笏板放到台阶上,向皇上陈述道:“孟轲曰:‘众人皆曰杀之,未可也;卿大夫皆曰杀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杀之,然后察之,乃实于法。’杀一平民百姓尚须依据法典行事,何况要诛杀当朝宰相。臣是为陛下维护国法尊严,并非在为申锡个人说情。”言毕痛哭失声,涕泪皆下,皇上遂感悟。因此,玄亮更加名重朝廷。?=======崔致远,韩国新罗时代的文学泰斗。     崔致远(857~?)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字孤云或海云。王京(今庆州)沙梁部人。869年来中国学习,5年后进士及第,877年任宣州溧水县尉。881年任淮南节度使的从事。后唐僖宗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884年以唐使身分归国,被新罗国王授予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894年向真圣王献时务策10余条,官至阿餐。后屡遭诬陷,外放为大山、富城郡守。因对现实不满,隐居伽倻山,不知所终。他在中国10余年写有大量诗文,多数失传。只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汉诗《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颇具盛唐、晚唐纯熟诗风。归国后写有反映乱世黑暗、社会恶浊的诗《寓兴》、《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等均收有其作品。=========崔峒(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博陵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余下全文>>

历史人物吴广是哪年出生的属什么?

  吴广(?-公元前208年),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1]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2] 次年,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   没有资料说明。

女的历史人物名字

  妇好(商代皇后)   武则天   上官婉儿   李清照   朱淑真   王弗(苏轼妻子)   王朝云(苏轼妻子)   唐婉(陆游妻子,后改嫁)   梁红玉(抗金名将)   张春华(司马懿发妻,追封西晋太后)   西施   杨玉环   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吕雉   王昭君

姓谭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谭子:古谭国国君,谭氏开姓祖先。 谭拾子:齐师围谭后第16代谭子。与战国四公子齐名。 谭忠:唐敬宗时幽州大将军。 谭全播:宋太祖时防御使。 谭溥:明宣德壬子(1432年)举人,仕至南京户部侍郎。 谭元春:文学家,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与戚继光齐名,世称“谭戚”。 谭希思:明中宪大夫。著有《大明纂要》、《四川土夷考》,均入《四库全书》。 谭嗣同: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维新运动领袖。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 谭延凯:北伐时期国民政府主席、复任行政院长。世代书香,为湖南谭氏望族。参考资料: baike.baidu.com/view/38435.html?wtp=tt

姓姜的名人名字有那些 历史人物 只有名字

  姜子牙     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小白     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     姜小白   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姜维     (202年—264年)字伯约,汉族,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姜夔     (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   姜才     (?-1276)南宋末抗元将领。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位蚌埠市东南))人。宋德?元年(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集中全国兵力,以伯颜为统帅,大举南侵,姜才率部迎战,因寡不敌众,退守扬州。元军尾随而至,姜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先战三里沟,战败元军,再战扬子桥,又获胜。激战中,姜才肩部中箭,他拔箭挥刀,所向披靡。   姜公辅     姜公辅,唐朝左相。字德文,籍贯甘肃兰州【其祖父祖籍甘肃兰州,宦游爱州(今属越南),后随其父迁钦州,再迁回爱州,所以,姜公辅的籍贯应定义为祖籍甘肃兰州,若说姜公辅为越南人,有背历史唯物主义。】。   姜公辅于唐德宗(公元778-805年在位)时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应制策科高等,授右拾遗,召入翰林院为学士,兼京兆尹户曹参军。《旧唐书》本传说公辅“才高有器识,每对见言事,德宗多从之”。《新唐书》本传也说“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姜立纲     (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他是中国明朝一位书法家,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为“一代书宗”。   姜肱     字伯淮,东汉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二弟名声相次,亦不应征聘,时人慕之。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后与徐稺俱征,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

满族的著名历史人物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尚武善战的民族,曾经推翻腐朽的中国汉族统治政权,建立大清帝国!当然,清朝末期也变得腐朽没落,中国在这个时期受到前所未有的境外侵凌,这有清王朝腐败的因素,也有历史规律因素。   满族的著名历史人物太多,像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满族建立大金,对清朝具有开国奠基性的历史功勋;   清圣祖玄烨,就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勘定中俄边界,实现了国家版图内的基本和平安宁,同时发展经济,开创了康乾盛世;   等等,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其他如索额图等,可能为官官声有争议,但是像尼布楚条约等历史大的事件是有他们具体完成,也很了不起。





姓于的历史人物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