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芦笙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耽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凯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芦笙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中国七大民族和七小民族是什么?这些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大民族 汉 壮 满 回 维 藏 蒙   七小民族,即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锡伯族   各民族风俗习惯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余下全文>>

中国七大民族和七小民族是什么?这些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大民族 汉 壮 满 回 维 藏 蒙   七小民族,即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锡伯族   各民族风俗习惯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余下全文>>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

  一、回族   回族在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在甘肃、陕西、贵州、青海、云南、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也有大小不等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传人我国,在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   信徒很多,回族各方面习俗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从结婚、婴儿出生、死亡均由阿訇主持。阿訇是波斯文的音译,是对伊斯兰教的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是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统称。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两大节日之一.时间是回历(即希古拉历)的9月29日或10月1日,在我国新疆地区又称肉孜节。按伊斯兰教规定,回历9月为斋月,穆斯林要斋戒一个月,到斋月结束时要寻看新月,见到后次日开斋,如未见到,则开斋顺延,但一般不会超过三日。开斋节前,穆斯林要按本人家中人口向穷人发放开斋捐(相当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钱物均可,并做开斋节的拜功等。节日上午,穆斯林要淋浴、刷牙.穿最好的衣服。去清真寺举行“合礼”仪式等庆祝活动,尔后互祝节日幸福快乐。一般的家庭都备有各种佳肴.宴请宾朋,互相赠送礼物。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 回族人一日三餐,饮食习惯与汉族差别较大。回族日常饮食因聚居各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不同而略有变化,以面粉、大米为主,辅以玉米、豌豆等杂粮。回族人喜欢吃牛、羊、鸡、鸭肉和带鳞的鱼类,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驴、骡、狗的肉,尤其忌食猪肉。不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肉罐头.也不吃非清真店制作的食品。 回族人热情好客,总以好茶好饭款待客人,还以给客人加菜加饭为敬。回族一般不嗜烟和酒,喜欢喝茶。回族给客人倒茶、端茶等都使用右手,客人要双手相接,否则视为无礼。 二、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占新疆总人口的3/5.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伊犁等北疆各地也有散居。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家庭、婚姻、饮食等诸方面均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具有信奉伊斯兰教民族所共有的饮食禁忌,禁食猪肉、驴肉、骡肉、狗肉、动物血及自死的牲畜。维吾尔族人讲究卫生,尤其注意饮水清洁。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也不能随便到灶台前面。盛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吐痰,吃剩的残骨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布上.不可乱扔。   维吾尔族饮食很有特色,一种用白面或玉米面在特别的火坑中烤制而成。形似面饼被称为“馕”的食品是维吾尔族家

土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土王节,又称土皇节,是广西三江程阳一带侗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场的节日,每逢农历谷雨前二三天,在固定的土王坡举行,故名土王节。 节日活动届时各寨的青年男女要结伴来到离寨不远的土王坡上,举行各种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年轻人的欢乐节日。

苗族芦笙的类别特色

  苗族芦笙因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在大小、音色、音量和调式上有所差别,黔东南黄平、丹寨和榕江一带的芦笙高亢粗犷;黔西毕节、水城一带的柔和抒情;而黔南的芦笙则雄浑健朗。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不过根据各地区习俗的不同,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这些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现在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贵州省雷山县的莫厌学和云南省大关县的王杰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西藏自治区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为与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没有关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人大,故排除AB。D选项观点错误,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享有自治权,故排除。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政府和地方人大,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故C入选。。

民族忌讳

  1、蒙古族   蒙古族忌讳骑马、坐车到蒙古包门前下马和下车,忌讳将马鞭、刀枪带进包房内。忌讳坐蒙古包的西北角以及睡或者坐时脚伸向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禁止用刀或者斧子接触火或者火旁边砍削东西。赠送礼物礼品忌单数,禁止打骂守门狗和牧牛犬。     2、藏族   进寺庙忌摸宗教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从右边绕行。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特别是受戒的佛教徒。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左女右,不得混坐。     3、苗族   苗族人不吃牛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物理煮蛇肉。父母或者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4、黎族   黎族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路客人无意犯忌,主人以为有祸临头。     5、傣族   傣族寨门附近的寨神庙平时忌进,寨心忌坐也忌脚踏或者拴马,忌移动或者触摸神树下的祭品。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不能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和忌摸神像法器。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妇女进佛寺不能任意走动。不能随意敲打佛寺里的鼓。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6、壮族   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壮族人忌食牛肉和蛙肉。     7、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维吾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甩;要待长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     8、满族   满族不打狗、不杀狗、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戴狗屁袖头的衣服,不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说狗的坏话。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炕为上,忌讳坐西炕。忌在罗杆上栓牲口。     9、拉祜族   禁止用母猪及母兽肉做“剁生”。禁食献祭在路边、树林里的肉食。忌吃牛肉。禁止挪动房内的神桌。忌讳跨越房内柴头,不得坐在柴头中间。澜沧茨竹河一带的拉祜族认为红色不吉利,因而忌穿纯红色的衣裤,也禁止外人带入红毯子、红手巾等物。忌单人参加葬礼,参加葬礼的人必须成双成对。禁止在大年初一下地干活、砍柴、洗衣、舂碓、杀生、割菜、做生意、借东西、放养牲畜等,按拉祜话说即是“凡动的不能打,凡绿的不能动”。忌讳在大年初一说错话、做错事。     10、朝鲜   故出殡必在单日。朝鲜族妇女怀孕后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孕妇不能翻越墙壁。不能跨马缰绳,从马缰绳上跨过。不能坐笤帚,不能搬动陶蒸笼、瓦缸等物。也不能看人家办丧事,不能看人家迁坟、救火等。生了婴儿的人家在大门上挂一根草绳作为禁绳,禁止外人进入。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11、珞巴族   村子里村人预祝庄稼丰收,请巫师念经这一天,要在村外路上横栏树枝,严禁外人进入村里或庄稼地内,全村人也禁止下地劳动。早稻收割季节,凡有客人来,不能向他提供午饭带走;收割早稻时,割稻的妇女不准说话,也不能家串门。珞巴族视火塘为最圣洁的地方,禁止任何人从屋内的火塘上跨越和在火塘上方挂放衣裤......余下全文>>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