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壮族的节日有哪些

  壮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很多都与汉族相同。正月过年非常热闹,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传统购“抛绣球戏扑”。打“磨秋”也是传统内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横木凿其中,合于直木顶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扑于横木两端为戏,此起彼落,此落彼起,腾在半空,非常有趣。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还有许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用脚踩灶台和三脚。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如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准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跳宫节   在云南省的富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那坡等地,每年农历四月间要过跳宫节。各地的节日时间有区别,有从四月初三开始的,也有从四月初八或十一开始的,节日活动连续三天。   第一天要称举行请鼓仪式,由那公(寨主)、宫头(总管)等人身着古装,带着准备过节的村民去请那摩(年纪最大的头人)起铜鼓过节。那摩应允后就领着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颂经,虔诚祭祀,然后才把铜鼓从地下挖出来,连同祭品一起系在鼓架上,众人载歌载舞,簇拥着反铜鼓抬至节日跳舞的地方――宫坪。   宫坪选在村边坝子上,中间用篱笆围着一蔸金竹。相传他们的祖先在一次战争中被外族围追,一位英雄藏身于金竹丛中,用计击退了敌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敬献金竹,形成了围着金竹跳舞唱歌的跳宫节。   节日的一切准备就绪后,由那摩击鼓三下,宣布节日开始。接着吹起葫芦笙,击起铜鼓,人们伴着音乐,和着鼓点,围着金竹热情地跳舞。不时有人跳饿了累了,便停下来吃点糯米饭,尝块肉,喝口酒,然后继续跳舞。   欢快的歌舞活动持续两天。第一天晚上,人们要结队到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贺节日。第二天晚上则到各家各户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户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青年们则扮演各种鸟兽,让大家追打。这种妙趣横生的游戏,使节日之夜的欢乐气氛更加浓烈。   节日的最后一天俗称“过三朝”。中午,由那公组织全村寨各家各户,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宰鸡杀狗,祭祀祖 先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宗保佑。祭祀结束后,还要举行“送鼓”仪式。由那公、宫头和七个帕比(节日主持者)带着众人载歌载舞护送铜鼓回到那摩家里。这时,节日告以结束。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跳宫节成了娱乐和物资交流的盛大集会,节日内容更加丰富了,附近的壮、苗、瑶、汉等民族也来参与物资交流和娱乐活动,以欢庆节日。     花朝节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喜欢木棉树,因为它长得挺拔粗壮,春来满树红花,鲜艳如火。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   节日是选在有高大木棉树的地方过的。男女青年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穿着民族盛装,怀揣五色糯饭、 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带上为情人而备的头巾、千针底新鞋等礼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绣制的绣球。人倦绿丛中三五成群,对唱山歌,赞情侣,夸对方,求连情,同时歌颂百花仙子的佳洁、美丽。唱到情深意醉,绣球便带着无限的柔......余下全文>>

壮族节日有什么?

  你好!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如何防范化解重大的金融风险?

  据报道,日前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当地时间24号上午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面向全球听众介绍中国的经济政策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如何防范化解重大的金融风险?

  据报道,日前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当地时间24号上午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面向全球听众介绍中国的经济政策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壮族的其他节日与汉族相同。 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 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 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 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过去,有的地方把放鞭炮谓之“招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老黄牛的魂魄尚散落在田野,把牛魂招回来,新的一年开始,老黄牛又该辛辛苦苦地为主人家效力了。“招牛魂”开始,有的人家敲锣打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壮家包粽子过年,但年三十晚绝不吃粽子。 正月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余下全文>>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放假三天

壮族服装起源

  回答:壮族服饰中被称为“镜面青天衣”的起源     壮族,本是一个民族统一的称呼。但近年来一些从事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又以各地壮族居民的服饰颜色来称呼,如频频出现在报纸、刊物上的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广西龙州的蓝衣壮。若以此来区分,武鸣壮族则应称为蓝衣壮。武鸣蓝衣壮的传统服饰颜色的主要色调是蓝色,在染制的过程中,聪明勤劳的壮族妇女,将布料精细加工,达到蓝而发亮反光如镜的程度,缝制好的服装,壮话称为“buh ndongq(壮文)”,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发亮的衣服”。被今广西研究壮族文学史的专家、学者称为“清末广西壮族诗家、文学家”的武鸣凤林人韦丰华,在他所著的《今是山房吟余琐记》一书中,将武鸣壮族这一特有的服饰称为“镜面青天衣”(古人作诗,青蓝同一,实为深蓝色)。     “镜面青天衣”起源于何时,其历史渊源已无从考证,但其制作的过程、工艺,在民间仍有所流传。其主要过程是:每年春季,农家用一小块地种植蓝靛,夏末砍收,打碎加水捣成蓝靛浆,过滤沉淀成浓浓的蓝靛浓浆,留作染料备用。过去,没有像现在的机器纺织的布料,只有自种棉花,妇女纺纱,用小型木制的简单机器织出白色的布,俗称“土布”,布幅宽度一般是1-1.5市尺,最宽为2市尺。秋季,天高气爽时,则开始染布。将一定量的蓝靛浓浆放入大水缸中,用热水按一定的比例稀释搅匀,将土布放入染缸中并不断搅拌,使布着色均匀,然后取出,拿到河、沟水中轻轻摇动漂洗,后在树荫下晾干,绝忌阳光爆晒。如此反复染、晾一二十次以至三十次,土布染上了厚厚的一层蓝靛。然后,上山找回一种壮话称为“浆树”的树叶。“浆树”的中药名叫青凡来、四眼草,或俗称“鬼画符”。“浆树”叶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经过滤去渣,再加入适量牛胶煮成稍有粘度的稀糊状树浆,倒入染缸中,把染好色的布放进缸中,不断搅动,壮话叫“上浆”,缸中的布着浆均匀后取出,稍晾至半干,再拿到河、沟边去漂洗,漂洗时只能在水中将布搅动,绝忌搓洗,以洗掉多余的浆水,使布平滑,最后取回晾干。这一复杂过程,今广西壮族文学史学界称为清末壮族诗人、夏黄人黄彦坊有《岭山女工咏》诗记曰:“寒闺隐隐一灯红,十岁娇娃学女工;玉手纤纤偏耐冷,扯棉声彻竹篱东。”(原注:扯棉花纺纱);“密缕拖来十丈鲜,深更扎扎未应眠;娇儿慎莫须啼抱,待制衣服好拜年”(原注:织布);“伊详江山去娉婷,洗出蓝花湛一汀;十五女郎?F染布,斜阳低处斗红青”(原诗注:染布者,捞出河中洗之,晒干复染后,却用树皮红者浓煎染之,即成深青,扬赤者最贵)。布料上浆晾干后,拿到村边备有的平滑石板上,逐段铺上,村中女伴自然来帮忙,三、四人持木杵,如打铁状轮流反复舂打,村头发出“咚、叮、嗒、当”的响声,节奏颇为悠扬,逐段将布全条打得平滑、发亮、反光。将舂好的布,量体裁制衣服,黄彦坊诗曰:“娇儿瑟缩怯风来,啼索新衣向母催;我是女儿无尺寸,度而长短称身裁。”衣服的式样,大致是仿唐装,男上衣前面开衣襟缝上纽扣,女上衣为包胸腹大襟右肩前连腋下缝上纽扣,全部手工针缝,纽扣亦全是布条扭结而成。清朝乾隆六年(公远1741年)的《武缘县志》说丁“男衣短窄,女衣不掩膝,长裙细褶;裤子全是宽裤头、宽裤脚。”当然,男装布料也不一定加工得那么精细,也只染一二次而已。女装裁缝好后,嫁衣还要绣花。一般壮家姑娘,年制一两套,富足之家年制3-5套。节日汇集,尤其在歌圩上,人群中蓝光闪亮,阳光反射时,更是一番亮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镜面青天衣”因穿着密不透风,热天使人难熬,加上制作费工费时,随着机织布大量上市,价格适宜,这一传统服饰逐步消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县东部罗波、......余下全文>>

超市为什么会发生重大火灾

  发生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般主要原因有,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吸烟,等。   这些都是消防意识薄弱,管理松懈有关。   如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器材设置不足或不按时维保、消防通道被占据、没有组织定期消防隐患排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安全资金人力投入不足,等等。

壮族最著名的风景区是什么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主要风景名胜区(点)有: 世界最大的铜鼓出土地——北流铜石岭风景区; “天南杰构”全国四大名楼——容县经略台真武阁; 亚洲第一天然石桥——博白天仙桥; 全国四大名庄之一—— 陆川谢鲁山庄; 中国二十洞天、道教二十二——容县都峤山和北流勾漏洞; 唐代杨贵妃及晋代绿珠女出生地遗址, 古民居建筑群——兴业庞村古民居; 李宗仁屯兵遗址——城隍鹿峰山( 龙泉洞); 三大温泉——陆川、博白温罗、 容县黎村; 森林景观——北流大容山森林公园——六万山; 近代名人刘永福、朱锡昂、王力、李明瑞、俞作豫、黄旭初等名人故居; 玉林市佛子山旅游度假区和大型人造景观“云天民俗文化世界”。

壮族多信仰什么教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余下全文>>





壮族的重大节日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