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有关大寒的诗句

  题浮光丘家山寺   年代:【宋】 作者:【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永乐沽酒   (宋) 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关于大寒的诗词

  查询到关于"大寒"的诗句一共38条!   1、大寒小寒(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2、大寒然后索衣裘(宋·释可湘·《偈颂一百零九首》)   3、乃知大寒岁(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4、又是小寒大寒(宋·释道生·《偈颂二十二首》)   5、岁有大寒知(宋·黄庭坚·《岁寒知松柏》)   6、大寒求以{左日右奥}(宋·梅尧臣·《长歌行》)   7、北使经大寒(唐·高适·《答侯少府》)   8、大寒山下叶未生(唐·皎然·《顾渚行寄裴方舟》)   9、月宿奎娄届大寒(宋·方回·《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10、大寒索衣裘(宋·叶子强·《读书堂五首》)   11、山中应大寒(唐·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12、亦有大寒桑树红(宋·赵蕃·《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13、大寒却暖雪晴天(宋·陈著·《游慈云》)   14、衣裘宁怕大寒加(宋·赵蕃·《田家即事》)   15、青青过大寒(唐·耿湋·《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16、大寒雪未消(宋·陆游·《大寒》)   17、大寒不出是知时(宋·郑清之·《和林治中雪诗五首》)   18、节届小大寒(宋·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   19、纵使大寒并大暑(宋·刘克庄·《病起五首》)   20、栗烈初迎小大寒(宋·王之道·《题浮光丘家山寺》)

十二生肖的民俗

  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民俗丰富多彩,以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娱乐游艺、服饰饮食等方面为主,具有长期演变发展的历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传统的民族性、以需求为导向的功利性。 农历正月廿五为“填仓节”,粮商米贩祭“仓神”老鼠。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凛为虚,应复置而实之”,填仓节当晚不许点灯,当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划一,当天人们炒黄豆拌以红糖,撤于屋隅。 陕西一带在屋角撒盐巴米粒,称“老鼠分钱”。 苏南则脱鞋当迎亲花轿,果皮当礼盒。 老鼠嫁女也是年画和剪纸的重要题材。画面中花轿灯笼鼓乐队俨然人间嫁娶盛况, 抬轿奏乐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样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鲁迅在《狗猫鼠》中回忆,“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勿伤庄稼。 鞭春牛又称“打春”,意在劝民农耕。《周礼·月今》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宣告新年劳作开始。后用纸牛,牛肚事先装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丰登,谷流满地”。 清代每年给地方下发《春牛芒神图》。图中春牛各部位颜色根据当年干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设计,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是如此,起到历书的作用。 椎牛见于葬礼。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带领十几位手提长矛的青年,鸣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头向主人家方向为吉。 浙江金华喜斗牛。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云:“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来问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抢牛尾的婚俗。婚礼当天女方牵黄牛到场,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抢夺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来前夺得,否则婚姻告吹。 人们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新生儿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陕西,外甥满月舅舅送黄布虎,进门时折断虎尾寓意丢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当玩具。 端午节还盛行把布老虎给孩子当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 东北鄂伦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驱鬼辟邪。 “画虎于门”,以虎为门神来镇宅,自汉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旧时华北流行在正厅悬挂年画《镇宅神虎图》,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

十二生肖的民俗

  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民俗丰富多彩,以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娱乐游艺、服饰饮食等方面为主,具有长期演变发展的历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传统的民族性、以需求为导向的功利性。 农历正月廿五为“填仓节”,粮商米贩祭“仓神”老鼠。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凛为虚,应复置而实之”,填仓节当晚不许点灯,当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划一,当天人们炒黄豆拌以红糖,撤于屋隅。 陕西一带在屋角撒盐巴米粒,称“老鼠分钱”。 苏南则脱鞋当迎亲花轿,果皮当礼盒。 老鼠嫁女也是年画和剪纸的重要题材。画面中花轿灯笼鼓乐队俨然人间嫁娶盛况, 抬轿奏乐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样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鲁迅在《狗猫鼠》中回忆,“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勿伤庄稼。 鞭春牛又称“打春”,意在劝民农耕。《周礼·月今》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宣告新年劳作开始。后用纸牛,牛肚事先装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丰登,谷流满地”。 清代每年给地方下发《春牛芒神图》。图中春牛各部位颜色根据当年干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设计,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是如此,起到历书的作用。 椎牛见于葬礼。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带领十几位手提长矛的青年,鸣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头向主人家方向为吉。 浙江金华喜斗牛。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云:“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来问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抢牛尾的婚俗。婚礼当天女方牵黄牛到场,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抢夺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来前夺得,否则婚姻告吹。 人们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新生儿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陕西,外甥满月舅舅送黄布虎,进门时折断虎尾寓意丢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当玩具。 端午节还盛行把布老虎给孩子当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 东北鄂伦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驱鬼辟邪。 “画虎于门”,以虎为门神来镇宅,自汉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旧时华北流行在正厅悬挂年画《镇宅神虎图》,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

民俗的介绍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1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傣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民族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 【民族禁忌】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民族饮食】 日常食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余下全文>>

迁坟,大寒前后哪天日子好

祖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有远见的你如果你夯实这一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基石,你就是整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奠基人。但要切记迁坟移墓莫随便。 墓穴有此五必迁: 一、是墓穴无故自陷, 二、是墓穴上草木枯死, 三、是淫乱风声起, 四、是男盗女娼、家人癫狂, 五、是家中有夭折、败家、绝嗣、牢灾之人。 墓穴有此三不迁: 一、是开墓见龟、蛇、鱼等生物者不迁, 二、是开墓见紫藤缠棺者不迁, 三、是开墓见温暖之气或乳气者不迁。 旧墓实地勘测风水吉凶福祸 旧墓中如果入泥、入水、入树根、生白蚁等,此为凶多吉少;开棺后如果见骨黑,此现象为大凶,直接影响子孙后代不得安宁,破财败家无疑,并出孤儿寡妇,疯哑 淫乱残疾之人;如果骨是黄净,呈金黄出富贵之人,益旺子孙兴旺发达。 迁坟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一、首先要请有真本领的风水师勘验祖坟和寻找龙穴之地,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迁葬过程也要在风水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坟的立向和深浅至关重要。 二 、无论是迁坟还是新造坟,挖土动工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吉日吉时。这一点很关键。更不能挖 出坟窝来以后,停好几天再下葬,以免内堂遭到野生动物的糟蹋,或者风吹雨晒。 三 、请人帮忙要请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千万不要弄脏内堂(坟窝),比如往内堂中吐痰、仍脏 东西、抹鼻涕等等。而且要请命运比较好的人帮忙,不要请那些命运非常糟糕的人,不好的资讯就会留在内堂,对先人和后人都不利。 四、 下葬时不要随便往内堂中放入十二生肖的小动物,以免与自己的祖先以及后代的生辰八字相 冲,带来负面影响。 五、 下葬时不要放入桃木制品、朱砂、金属利器、雄黄等辟邪物品。这些东西的磁场都很大,都 会影响祖先的居住,给后人带来不好的命运,千万要注意! 例如: 山东莱州有这么一个故事,姐妹五个,没有男兄弟,父亲百年后,找了个所谓的熟悉人帮忙下葬。 葬后的第二年,姐妹中的老三,丈夫突死。第三年,老二的丈夫突死。第四年,老大的丈夫又突死,都是“脑溢血”。太巧了。挖开坟一看,正好内穴之中某个位置 上放了一把水果刀!还有一例,山东烟台有一位乳腺癌患者,已经到了晚期,由于经济条件较好,花了几万元钱,请来了一位河北石家庄的风水高手,在她的祖坟某 一个位置插了一把铁锨。结果,没出一个周的时间,他的全家人没有一个不得病的,严重的住进了医院,轻的头昏脑胀,神志昏迷。某人立即帮助把铁锨取走了,结 果全家人立即就好了! 六、如果老人一个先走了,另一个还活着,下葬时尽量“分盖”,也就是说,先下葬的骨灰盒要单 独盖一个盖子封好,将来另一个下葬时就不用惊动原先的了。尽量少动作。 七、 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地下风水以见黄色土质较好; 1) 忌见恶水(谷称软锥),因为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 2) 忌见硬块石头(称称硬锥),以示后辈穷而硬,此也称为犛牛地; 3) 忌见蚂蚁(俗称活锥),因蚂蚁吃掉死者的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 4) 忌见棺上加棺(谷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或对地师有害; 5) 忌有寒风洞,试探有无风洞方法:用烛点燃对着洞口,如灯头不动则可用,如灯灭为风洞,用则必殃(应灾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断)。如此井可用则再嗅味,如乳味则 为贵地,定财官印及子息必佳,有异味则有吉也减力; 八、 井(墓坑)穿好后,用多层黄纸铺到井下平面上,用七星线(硬币)压黄纸上,然后用松香沫撒到黄纸上面点燃,俗称暖坑,以尽后辈之孝心,换取先辈辛寒抚养之 恩,又为暖井以使吉......馀下全文>>

今年的大寒是哪天

  1月20日

属蛇12月大寒出生

  天寒地冻之时,自有天定之福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





大寒的民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