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求邱姓的历史,来源,典故?

  邱氏原姓为丘 尊孔崇儒改姓 邱姓,跟长久历史的“忌讳”传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在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为姓,一直到250年前的雍正皇帝之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姓一律改为“邱”姓,在原字的右边增加一个邑旁,借以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250年前改姓 如此看来,邱姓是在250年前由丘姓改过来的。 那么,丘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姓纂》指出:“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名为姓,代居扶风”;《后汉书乌桓传》:“乌桓有丘氏”;《姓氏考略》:“望出吴兴,河南”;《魏书官氏志》:“丘敦氏改为丘。” 综合这些文献,可以知道过去的丘姓是有两种来源的,第一支是周朝初年姜太公的后裔,由于其始祖被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而以地为氏,后来并称盛于现在陕西省境内的扶风县一带;第二支是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外族丘敦氏的改姓为丘。这两支以丘为姓的人,到了清朝初年,绝大多数都由于要对孔子表示敬意,而纷纷自动在自己姓丘的旁边加了个邑字,结果,近年邱姓的人士随处可见,以丘为姓的人却反而不太多了。 名人不胜枚举 在历史上,邱姓名人不胜枚举,以隋、唐两代来说,便有曾任交 0428大守,以抚绥尽情,安定荒域而见称,后来并归顺李世民,被封为交州大都督的邱和;以及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讨高昌有功,被封为天水郡公,并诏令勒石为人马像立于昭陵之前,以旌表其功的邱行恭等。 宋代之后,邱氏的表现更加出色,邱 0429、邱 0430二人固然是名登史册的当国大臣,邱义与邱富国,更以在学术上发扬朱氏之学而千古传名。 一、姓氏源流 丘、邱(Qiū)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余下全文>>

历史上有姓邱的做过皇帝吗?

  应该没有 姓李的,姓朱的复兴的都有,姓邱的好象没有

姓邱带木的男孩名字

  邱梓轩,99分     梓:一生清雅荣贵,智勇双全,官运旺,成功隆昌,环境良好。   轩:胆智双收,清雅荣贵,中年成功隆昌,官旺之字。

姓邱带木的男孩名字

  邱梓轩,99分     梓:一生清雅荣贵,智勇双全,官运旺,成功隆昌,环境良好。   轩:胆智双收,清雅荣贵,中年成功隆昌,官旺之字。

历史上邱姓名人

  邱姓本为“ 丘”姓,邱姓源出有四,分别为出自姜姓、姒姓、妫姓、他族改姓。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东汉《风俗演义》载:“齐太公望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姜姓,姜太公后裔,因辅佐有功,其中一子被赐丘姓。   3、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4、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5、出自他族改姓。。   【历史名人】   邱葵:宋代名儒   邱处机:珐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岁时在宁海拜王重阳(矗)为师而出家为全真道士。王重阳死后,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他死后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等。   邱养浩、邱懋炜:明代名宦。   邱良功:清代名将。   邱远才:即邱朝贵,清代人,太平天国时属英王陈玉成部,以军功封淮王。作战极勇,军中称"邱老虎"。后战死。   邱少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三一九高地反击战中,起潜伏地被敌炮火击中起火,为不暴露整个部队,他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英勇就义。   邱 迟:南梁时文学家,官司空从事中郎,所著《与陈伯之书》,劝陈伯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作品。   丘睿:(1420~1495)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一说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另说生于永乐十六年或永乐十九年。景泰五年(1454)举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特命参与中枢政务,开尚书入阁的先例。著有《大学衍义补》,其中曾就历代法律思想和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和评注,对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总结、继承和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结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邱吉:明代诗人。善古文,尤善于

王姓的历史来源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国大陆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2007年4月)统计分析显示:王姓为现代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王姓的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子姓王氏的历史至今已经有约3100年了。经历了从秦朝一直到唐朝,再到今天。期间子姓王氏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了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最多的王姓来源于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从这个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国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断有一些人由于失势或亡国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过去是属于王家的因此以王为姓。这一支王姓以王子乔为始祖。     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定都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传二十一世至周灵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国都在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也被称为王子晋或王子侨),因为直谏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当时的人们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就以“王”为姓。传到第八代孙王错拜了魏国将军,姬姓王氏又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的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了躲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了最为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体。姬姓王氏至少已经历了2600年的历史。在中国,90%的有家谱的王姓都源于姬姓王氏。     姬姓王氏还可以被细分为三个分支:     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他的裔孙毕万做了晋国的司徒,功高位重,被封于魏,战国时,魏国、韩国、赵国三方瓜分了晋国。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灭了魏国以后,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逃到山东泰山,汉朝初年,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便称其为“王家”,从此便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了。   第二分支源于春秋初年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在位51年(前770年-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驾崩之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即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临猗王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了。   第三分支源于周考王(前441年-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旧址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他的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历史上称其为西周桓公。周朝灭亡以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于王城而改姓王,后被称为王城王氏,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400年的历史了。     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被秦国所灭之后,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被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姓王。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封土为活动区域,有2300年的历史了。     “王姓”中融入了大量的游牧民族、非汉族血液,还有许多后来改姓或赐姓王的,比较著名的有:     汉朝时候的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候的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的乌丸人、隋唐时期西域月支......余下全文>>

中国到底有多少姓邱的?

  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邱姓的分布,大約是在河南洛陽、山東莘縣、福建省石獅市有24962人及浙江吳興縣為主要分布,邱姓的堂號則為河南堂。關於邱姓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後世的人,為了避孔子(名丘)的名諱,故將丘改為邱。     求采纳

姓邱取名,谢谢帮忙!

  出生年月日时 (公历) 2011年 7月 18日 13点   (农历) 辛卯年 十八月 未时   八字 辛卯 乙未 甲戌 辛未   五行 金木 木土 木土 金土   此命五行木旺缺火缺水;日主天干为木,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但忌土太多。   【邱麟】(助火)麒麟是古代祥瑞尊贵的象征 邱麟和邱瑞麟都是不错的名字   【邱皇】(助水)   【邱封侯】(助水)   【邱风帝】(助水火)   ps 为别人取名多回 第一次遇见这种命格的 只有麒麟 ,帝,皇,侯才能配上他名字的 父母谨记就算不采纳我的也要为这个孩子取一个大气的名字 普通小名镇不住。多多栽培他吧是个大好命格

况姓的历史发展

  烈公据清道光二十年(1840)(湖南邵阳)《况氏续修族谱》世系总图载。”受姓始祖烈,为虞国君之子,封于况,食邑浙之永康郡,谥文简,厥后以国为氏。烈公是况氏始祖, 死后,帝王赠其溢号“文简”。自古以来,帝王美谥无过于文、武,大臣之谥极于文、正。古曰:“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由其谥号,可知烈公生平事迹。 自成姓以来,汉代迁往庐江郡。南北朝前徙迁新吴(今江西奉新),始居水北(今奉新干洲镇一带)、后析居水南(今赤田虬岭一带)、再分居新建西山(今安义向坊)。自宋以后迁江西的药湖、青城(大塘)、云岗、龙冈等地。明清时期,况氏已散居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东、广西、广东、浙江、江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至今已遍布包括港、澳、台等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乃至海外。 况氏是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望族出九江郡庐江郡等。 据文献《巴蜀况氏族谱》的记载:虞国君子烈受姓况氏以后,自周末而秦、而汉,晋、唐、宋、元、明、清。明国,共和国至2010年已繁衍七十五代人。历时两千多年,子孙蕃盛,至今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于况,子孙以国为氏。始居水北。十八传为昌伯公,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百户,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始纂况氏谱牒,钦赐联有“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后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县)。居水南。三十四传至政公,为河东节度使,北宋初年自西山况坊迁居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 政之孙国用公北宋中期析居上高之青城。至四十四传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上高大塘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然后子孙迁南方诸省。况姓望出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 世系周秦汉唐宋明先代世系谨按:虞国君之子烈,仕周,受封于况〔国〕,食邑浙江永康郡,赠文简公,居曲江水北,子孙以国为氏。故烈公为况氏受姓之始祖。列世系如下;一世祖 烈;娶姜氏.生子一名;基.二世祖 基;烈公之子.娶吴氏.生子二名;镐,镒.三世祖 镐;基公长子,娶郑氏,生子一名;溥;镒,基公次子.四世祖 溥;镐公之子.娶王氏. 生子四名;范,怡,柱,初.五世祖 范;溥公长子.怡;溥公次子.

姓邱男孩三个字高贵的

  邱富贵





关于姓邱的历史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