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二十四个节气的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处暑后面是哪个节气

  立春 315° 2月3——5日 苗历偏月十六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苗历一月一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二十四节气   惊蛰 345° 3月5——7日 苗历一月十六日 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 0° 3月20——21日 苗历二月一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苗历二月十六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苗历三月一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苗历三月十六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苗历四月一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 75° 6月5——7日 苗历四月十六日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90° 6月21——22日 苗历五月一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苗历五月十六日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苗历六月一日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135°8月7——9日 苗历六月十六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150° 8月22——24日 苗历七月一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苗历七月十六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苗历八月一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苗历八月十六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苗历九月一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苗历九月十六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苗历十月一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苗历十月十六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历动月一日(苗历新年)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 285° 1月5——7日 苗历动月十六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苗历偏月一日 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处暑时节气候有什么特点

  处暑气候特点一:秋高气爽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处暑气候特点二:气温下降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气候特点三:南方“秋老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处暑时节气候有什么特点

  处暑气候特点一:秋高气爽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处暑气候特点二:气温下降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气候特点三:南方“秋老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有什么关于丰收的谚语

  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成熟)。忙种收大麦。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七、八、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

末伏跟处暑有什么区别吗?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

描写处暑的句子

  描写处暑的句子     处暑_词语解释   【拼音】:chǔ shǔ     【解释】: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2.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例句】:处暑中午热早晚凉,不要急于添衣裳。睡觉盖被关门窗,时刻要把感冒防,饮食清淡少油腻,水果蔬菜补维。室内常通风,起居有规律。

有关节气谷雨的谚语有哪些

  1.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2.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3.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4.小麦要浇孕穗水,查治火龙和黄疸。   5.赶潮流来堵鱼头,家吉(鱼)黄花捕莫慢。   6.玉米花生早种上,地瓜栽秧适提前。   7.苞米下种谷雨天。

节气 时间 代表什么 小暑 ? ? 大暑 ? ? 立秋 ? ? 处暑 ? ?

  24个节气都是代表什么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它编成节气歌,有人还写成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

明天就处暑了,怎么还这么热啊

  知足吧,比前些阵子好多了。





处暑节气谚语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