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有关月亮的民风民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

大理白族民居民风民俗的作文800字

  白族民居民风民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朵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白族也是有趣的一个民族。   白族人的服饰与我们汉族截然不同。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比较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一直以来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   白族的饮食也十分有特色。   因远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种“因远红谷米”为原料,并以手推磨磨成米浆在长宽约二尺的框内,架空于沸水锅上面熏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纸,软而具韧性,无论煮食或凉拌,味道都异常可口。米干由卷粉晾晒后可分别做成丝或片,由于它便于储存、携带,是白族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慰问品。   用“因远紫米”及糯米饭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晒后加盐、白酒浸蚀,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进镌刻着花鸟鱼龙、福禄寿禧等图案的模板内,压制而成的压模粑粑是因远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特征,压模粑粑是白族春节、清明节、祭祖节及三月会等庙会必备的节庆食品和祭品。   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   因远白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既显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饮食文化气氛,也衬托出白族勤俭持家、热情好客的文明礼貌风格。

大理白族民居民风民俗的作文800字

  白族民居民风民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朵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白族也是有趣的一个民族。   白族人的服饰与我们汉族截然不同。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比较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一直以来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   白族的饮食也十分有特色。   因远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种“因远红谷米”为原料,并以手推磨磨成米浆在长宽约二尺的框内,架空于沸水锅上面熏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纸,软而具韧性,无论煮食或凉拌,味道都异常可口。米干由卷粉晾晒后可分别做成丝或片,由于它便于储存、携带,是白族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慰问品。   用“因远紫米”及糯米饭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晒后加盐、白酒浸蚀,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进镌刻着花鸟鱼龙、福禄寿禧等图案的模板内,压制而成的压模粑粑是因远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特征,压模粑粑是白族春节、清明节、祭祖节及三月会等庙会必备的节庆食品和祭品。   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   因远白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既显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饮食文化气氛,也衬托出白族勤俭持家、热情好客的文明礼貌风格。

民风民俗都是什吗(除春节)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激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佔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樑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馀,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譁,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伊犁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是伊犁地区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去伊犁旅游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锡伯族的禁忌     居住在伊犁河畔的锡伯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节的民族,对客人热情好客,对老人和长辈格外尊重。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形成了有趣的禁忌,一些禁忌受到了宗教的影响。他们禁食狗、猫、蛇等肉;饭前不许将筷子插在碗里,只有供祭品时才允许把筷子插在碗里;吃饭时不得坐门坎或站立行走,并严禁拍桌打碗;客人未吃完饭不能把碗和盘子螺起来;买碗盘时,不能买单数;翁媳不能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   递刀给人时,刀尖朝自己,而要把刀把朝对方;做衣服、布置房间不能用黄颜色的布;女人不许上房顶;男子不到30岁以上不能留胡须;姑娘在未出嫁前要梳辫子,结婚以后再不留辫子;妇女只能穿短腰鞋,不能穿高腰鞋;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故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得从衣帽被枕等物上跨过等。对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出言不逊、不尊重老人等行为,都要受到锡伯族人民的谴责。   哈萨克人的待客之道   哈萨克族中有这样一句话:“祖先的遗产中,一部分是留客人的。”所以,对于来到草原上作客的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竭诚地招待。   哈萨克人家里来了客人,都要烧茶,铺上餐布,拿出包尔沙克、奶疙瘩、方块糖、酥油及其他奶制品招待。夏季还要用马奶子,冬季则把奶疙瘩煮成奶浆。如果来了贵客,还要宰羊煮肉。喝完奶茶,主人还要为客人举行娱乐活动,多才多艺的主人往往弹起悠扬的冬不拉,唱起传统的民歌,或是讲笑话、故事,或是猜   谜语等,既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又增进了客主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边吃喝、边弹唱的项目结束后,主人还要请客人再吃肉。吃肉时,给客人什么部分的肉,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是把羊头、臀部的肉和肋条肉端给主客和年长者。羊后腿下半截的肉和胸叉子肉则给女婿和媳妇。小孩子吃羊舌头、羊耳朵、羊腰子和羊心等。   吃完肉,还要喝肉汤,同时还要重新烧茶,摆上茶和食物,让客人吃饱喝好,他们不仅要把最好吃的拿出来待客,而且睡觉时,也要把最好的被褥拿出给客人使用。同时,还要照料好客的乘马。客人离去时,还要扶上马送行

民风民俗现象春节禁忌民俗现象描述概括其文化内涵

  春节禁忌我好像就知道一个,期间不能剃头。。。

黔江的民风民俗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4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佔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祕。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好客,礼节周到,让人有一种入归之感。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各族民风民俗,短小精悍的

  苗族--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民风民俗中的陋习陋俗有哪些?

  1.重殓厚葬,办丧事大操大办,请和尚道士做法事;   2.清明节烧纸钱。   3.念经布道.   4.烧冥币.   5.献祭品,   6.小节日放大型鞭炮





苗族民风民俗有哪些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