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藏族传统节日是什么

  这个月就是斋月

傣族有哪些传统节日,藏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傣族有:泼水节,藏族有:落赛节

藏族的特点

  藏族的特点:   藏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藏族的古代政权称为“吐蕃”.早在公元641年,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就派使者到当时唐朝的都成长安,代他求婚,取回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从那时开始,汉藏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高原的群山之中.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江河纵横.体肥毛长的牦牛,不仅耐寒,还能驮很重的东西远行,是高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藏族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他们一般上身穿绸、布做的长袖短褂,外面穿宽肥的长袍,脚穿牛皮长靴.为了便于活动,常常将右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族男女都留发辫,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女子将头发梳成双辫或许多条小辫,披在肩上,并在发梢在佩带漂亮的饰物.妇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美丽的围裙.藏族人爱喝酥油茶和奶茶,喜欢吃用青稞粉制成的糌粑和牛羊肉.  藏族人有一个独特的礼仪——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特制的白色长巾.在拜访或接待尊贵的客人时,藏族人要用上手献上洁白的哈达,以表敬意.  藏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藏文始创于公元7世纪;藏医、藏药、藏画。藏戏、藏族歌舞、藏族文学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拉萨的布达拉宫宏伟壮观,是建筑史上的杰作,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藏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藏族人信奉藏传佛教,最隆重的节日是藏历元旦.每到这一天,人么都要身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庙里朝拜祈福.四月十五日,相传是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各地的藏族人也要举行宗教活动,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藏族是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此外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也有分布。拉萨是680万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藏族的风俗特色: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藏族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平顶多窗;牧民住用牦牛毛织成的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和马、驴。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主食为糌粑(用炒熟的青稞或豌豆磨的面粉),喜欢酥油茶、青稞酒。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吃肉。 服饰:农区男子穿长袖圆领、右开襟束带的氆氇长袍;农区和城镇妇女冬春穿长袖长袍,夏秋着无袖长袍,内着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氇围裙;牧民的服装,男女基本相似,都穿羊皮袍,不缝袍面,牧区妇女还习惯把头发梳成很多小辫,拢在一起披于背上,并在上面缀以珊瑚、贝壳和银币等饰物;僧尼则一律披袈裟。婚俗:婚姻过去是阶级内婚制,现已改变。婚礼仪式隆重热烈,一般持续三天。 丧葬:有塔葬、火葬、天葬、土葬、水葬五种。藏族通行天藏;塔葬仅用于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火葬只有活佛才能享用;水葬用于夭折的幼童;土葬用于患传染病的人及凶死者。 节日: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在藏历4月15日的萨噶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礼节:藏族人民的相互交往中,习惯以哈达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是一种丝织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黄和浅蓝的,是藏民的必备礼品。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互相送礼致贺。送别亲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歌,把哈达围在亲友颈上,然后相互亲切地碰额、亲脸,表示热情致意和良好祝愿。说话也很讲礼节。社会上有三种语言:普通语、敬语、最敬语。为尊重对方,一般都用敬语、最敬语,如有疏忽,会被认为......余下全文>>

藏族的特点

  藏族的特点:   藏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藏族的古代政权称为“吐蕃”.早在公元641年,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就派使者到当时唐朝的都成长安,代他求婚,取回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从那时开始,汉藏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高原的群山之中.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江河纵横.体肥毛长的牦牛,不仅耐寒,还能驮很重的东西远行,是高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藏族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他们一般上身穿绸、布做的长袖短褂,外面穿宽肥的长袍,脚穿牛皮长靴.为了便于活动,常常将右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族男女都留发辫,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女子将头发梳成双辫或许多条小辫,披在肩上,并在发梢在佩带漂亮的饰物.妇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美丽的围裙.藏族人爱喝酥油茶和奶茶,喜欢吃用青稞粉制成的糌粑和牛羊肉.  藏族人有一个独特的礼仪——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特制的白色长巾.在拜访或接待尊贵的客人时,藏族人要用上手献上洁白的哈达,以表敬意.  藏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藏文始创于公元7世纪;藏医、藏药、藏画。藏戏、藏族歌舞、藏族文学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拉萨的布达拉宫宏伟壮观,是建筑史上的杰作,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藏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藏族人信奉藏传佛教,最隆重的节日是藏历元旦.每到这一天,人么都要身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庙里朝拜祈福.四月十五日,相传是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各地的藏族人也要举行宗教活动,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藏族是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此外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也有分布。拉萨是680万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藏族的风俗特色: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藏族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平顶多窗;牧民住用牦牛毛织成的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和马、驴。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主食为糌粑(用炒熟的青稞或豌豆磨的面粉),喜欢酥油茶、青稞酒。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吃肉。 服饰:农区男子穿长袖圆领、右开襟束带的氆氇长袍;农区和城镇妇女冬春穿长袖长袍,夏秋着无袖长袍,内着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氇围裙;牧民的服装,男女基本相似,都穿羊皮袍,不缝袍面,牧区妇女还习惯把头发梳成很多小辫,拢在一起披于背上,并在上面缀以珊瑚、贝壳和银币等饰物;僧尼则一律披袈裟。婚俗:婚姻过去是阶级内婚制,现已改变。婚礼仪式隆重热烈,一般持续三天。 丧葬:有塔葬、火葬、天葬、土葬、水葬五种。藏族通行天藏;塔葬仅用于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火葬只有活佛才能享用;水葬用于夭折的幼童;土葬用于患传染病的人及凶死者。 节日: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在藏历4月15日的萨噶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礼节:藏族人民的相互交往中,习惯以哈达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是一种丝织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黄和浅蓝的,是藏民的必备礼品。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互相送礼致贺。送别亲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歌,把哈达围在亲友颈上,然后相互亲切地碰额、亲脸,表示热情致意和良好祝愿。说话也很讲礼节。社会上有三种语言:普通语、敬语、最敬语。为尊重对方,一般都用敬语、最敬语,如有疏忽,会被认为......余下全文>>

藏族的特色

  藏族的什么特色呢?   比如吃的:以牛羊肉为主,喝酥油茶吃糌粑   穿的:女式的长袍并以金银为主的装饰,男的则以短靴,长袍为主   住:现在主要住藏式的房子和帐篷

藏族的饮食有哪些

  牛肉。酒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吃饺子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汤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吃粽子   农历七月初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家庭团圆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也团圆吧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粥。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余下全文>>

达斡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阿聂节: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认真对待。全家从过了腊八就开始忙,母亲仍给子女赶制过年的新鞋新衣,做“西日格勒”点心等;男子汉们则进城办年货—酒、年画、对联纸、鞭炮等。二十九那天,忙着写对联,贴对联。大小门上、隔栅上,到处贴上新鲜的对联,墙上的年画和窗户上佛龛下的彩色挂笺,更是给家家户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摘自 华夏民俗文化网   除夕,即大年三十,达斡尔人称“布图”。“布图”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封闭的意思,一层是完成的意思。全年过完了,老天爷把这一年在三十夜里封闭掉了;全年过完了,一年的事情至这最后一天全完成了。除夕的高潮要从傍晚开始到深夜。傍晚,太阳未落之前,各家各户就点燃上了大门正前方的粪垛。一屯十家百户的烟火,使整个屯子笼罩在层层缭绕、徐徐升腾的蓝灰色暮霞之中,呈现出一种和睦吉祥、安居乐业的节日气氛。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在吉祥、和偕的气氛中围坐炕桌,进入过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并祷告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五谷丰收。初一是春节的高峰。清晨人们争先早起。在院内西置一桌子,摆上供品,祭祀天神,并开始拜年活动,直到初五。首先是晚辈到长辈前拜年问安,长辈用吉祥语言祝福,然后互相串门,走亲戚拜年。节日期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踝骨、玩纸牌等等。   欢度阿聂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月十五,达斡尔人称“哈钦”,认为这一天是天神“恩都日巴日肯”归界的节日,是小年。哈钦一过,阿聂的活动就要收尾了,人们相遇也不再请安了。从正月十六日起就该干活了。   达斡尔族的其它节日还有:   清明节:达斡尔人叫“寒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去莫昆或贝功墓地扫墓,上坟,摆供,叩头。   五月初五:被认为是天下之水复活的日子。人们在早晨早早起来,给小孩身上挂一条红布,头上戴彩色纸花,大人领着小孩一块去江河淋浴,认为从这一天起就可以游泳了,或用露水擦脸,认为病人用这一天的露水擦身子,可以去病。   七月十五:认为是阴间节日。扫墓,上坟,烧纸,有的还哭上一场。   八月十五:吃好的饭菜,如酥饼或饺子,用月饼和西瓜等供月,供神。   十月二十五:千灯节。做“米扬干桌拉”(千盏灯)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人过此节日,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影响。   腊月初八:吃荞麦芯子(尼吉)或黄米(皮斯格依)做的“拉勒”(腊八粘稠粥),盛在碗里后,用筷子钻个洞,放进黄油白糖或奶油蘸着吃,别具异香。   腊月二十三:认为是小年,吃得好一点。晚上祭灶,供酒肉点心,认为灶王爷要上天了,所以给他嘴巴上粘上麻糖,求他上天言好事,然后烧化他的偶像。人们从这天起停止干大活儿,全力准备过大年,天天打扫房屋院庭。

蒐集一个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一、藏族民俗节日 1、藏历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蔘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元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揹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蔘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目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絃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絃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此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把身体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干干净净。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嚐芳醇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馀下全文>>





藏族的传统节日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