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保佑什么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中,所建寺院无数,开始时只是信徒间互相往来,学无常师,朝无定处,一直到唐末,信徒朝拜的地方才逐渐集中到四处名鹊起的丛林。 四大名山虽然齐名,但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有区别的,「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锡九华」,他们虽为同门,但供奉的对象不同。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夏无炎暑,又称清凉山,是避暑佳境。因山势陡峭,五峰耸立,高出牧瞴A峰顶平缓,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圣地。五台山以五峰之间的台怀镇一带为中心,主要有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罗侯寺和殊像寺等,合称五台山「五大禅寺」。 文殊院是全国最打的文殊道场,佛教中文殊菩萨保佑学业仕途。 普陀山:位於浙江定海县东海中之舟山群岛,为一山岛,素称「海天佛国」,历来以山海风貌称绝於世。又称补陀山、补陀洛迦山、梅岑山、小白花山。为观世音菩萨之圣地。是著名观音道场 九华山:位於安徽青阳县西南,占地一百余平方公里,原名九子山。为地藏王菩萨的圣地。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值得注意的是地藏保佑死后成道,六道轮回,不可轻拜,否则亦损阳寿。 峨嵋山:位於四川峨眉县西南约七公里处,古称大峨、二峨、三峨、四峨等山名。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之道场,保佑人生平安。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万年寺是中国第一普贤道场,为信徒的法器,饰物开光。 五台山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大智如火,表菩萨大智,五行中缺火或者以火为用神者宜往。 峨眉山银色世界--普贤菩萨:大行如风,表菩萨大行,五行中缺木或者以木为用神者宜往。 普陀山琉璃世界--观世音菩萨:大悲如水,表菩萨大悲,五行中缺水或者以水为用神者宜往。 九华山莲花世界--地藏菩萨:大愿如地,表菩萨大愿,五行中缺土、金或者以土、金为用神者宜往。 另外,还有云南鸡足山--弥勒菩萨:表菩萨大慈,五行中缺金、水或者以金、水为用神者宜往。 另外,还有广东韶关曹溪南华禅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肉身:求官运的正派人宜往,可行大运。注意,若黑道人、非正派人,去则不但不蒙福佑反会倒霉--这个广东人都知道。 另外,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及智者塔院--天台宗智顗大师肉身塔:求文化、艺术、口才、学术领域成就者宜往,可得辩才无碍、智慧增上、灵感不断。 另外还有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内有二宝: 佛指舍利,唐密曼荼罗地宫。 求指点人生迷途、欲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再创辉煌者宜往。 另外,还有北京房山云居寺及石经山--内有四宝: 石经:自隋朝至明末的千年刻经伟业。 血经:古代一苦行僧刺舌血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木经:印刷原版《乾隆大藏经》所用清代木刻雕版原物。 舍利:石经山出土的释迦牟尼佛骨舍利。 求续佛慧命、开大智慧、发菩提心、创建佛教事业者宜往。 另外,还有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求治病延年、消灾免难者宜往。

道教四大名山在什么地方?

“道教四大名山”是指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以及四川青城山。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传说曾经有九十九条龙在山中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位居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又叫太和山。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两个字就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的意思。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青城山有这样的传说,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看到这里深幽涵碧,就选择在这里结茅传道,并开创了天师道。此后青城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齐云山因其山势“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又被称做白岳。乾隆称讚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在三年之内两次游览齐云山。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终南山应该被列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原因是王重阳曾经在这里修道。

江南四大才子有哪些?

  四大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四大才子-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四大才子-文......余下全文>>

江南四大才子有哪些?

  四大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四大才子-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四大才子-文......余下全文>>

道教有哪些禁忌

  禁忌起源甚古。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死者身撒红色铁矿粉粒,反映了我国原始人群的禁忌行为。到了殷代,甲骨卜辞中常常有为了征伐、狩猎、祭祀而占卜的记载,其中所说某事不吉就是禁忌的一种。《周易》里也有关于禁忌方面的记载,其中小畜上九爻辞就说:“月几望,君子征凶。”《礼记·礼义》中说:“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这就是说,忌日是亲属的死日,这天不做其他事,不是因为以死为不祥而避。所以禁忌并不一定就是否定其事,而只是规定忌日不做超越规定的事。道教禁忌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前有关禁忌的宗教迷信,并把它贯穿于道教信仰者的日常生活中。道徒的行住坐卧、饮食起居以及各种仪式都有禁忌,诸如暮莫远行,卧莫燃烛,勿居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之室,供水忌汲井泉,须于夜半子时取河水,或特忌斩衰孝子、新婚妇人、月信未断及疥疮废疾者升斋堂庭坛。但就其涉及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始的自然崇拜。道教禁止北向便溺、北向理发、北向唾骂、北向解脱衣裳,或仰视三光,怒视日月星辰。道教有《五斗经》,特别重视北斗,认为北斗“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主宰,……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灭度厄之力。”说明道教禁止北向做污秽事是出于对北斗的崇奉神化。其实,在我国,崇拜日月星辰之神起源很古,殷墟卜辞就是“宾日”、“出日”、“入日”等的记录,这可能源于殷人对日神有朝夕迎送的礼拜仪式。成书于春秋或战国时期的《尚书·舜典》有:“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记载。所谓类、望是指对不同神灵的不同祭法。“六宗”是被祭的对象,包括“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泰山)。原始的动物或图腾崇拜。道教禁止食父母本命兽肉与自身本命兽肉。认为牛有功,犬有义,雁有序,鲤鳝朝北斗,故不得食用。《上清黄庭内景经》梁丘子注释叙说:“忌食六畜及鱼臊肉,忌五辛。”所谓六畜,即牛、马、猪、羊、鸡、犬。鱼臊即生臊。五辛,即生葱、蒜、薤、韭、葫、荽。但是,道教禁荤辛的限制并不十分严格,这反映出:禁食父母本命兽肉是原始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思想的融合。道教饮酒食肉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道教提倡禁酒,但认为飞禽走兽“能立治病”,“飞鸟步(按:当作走)兽,水中生亦然,使民得用奉祠及自食”,《广弘明集》卷十二也说张陵时“杀牛祭祀二十四所”。可见早期道教并不禁食荤辛。南朝刘宋陆修静的《道门科略》才有三会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不得饮酒食肉”的规定。道教禁忌与药物学、养生学有关,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云笈七签》、《杂戒忌禳灾祈善》和《禁忌篇》认为:“性调乎食,命延乎药”,提倡养性为主,辅以药物、饮食。在他们看来,人年四十以下,阳气尚盛,不宜全食补食,与中医对不同年龄的人用药不同的观点一致。同时还提出一些治病防病措施,诸如“冲热汗出,不宜洗身”;“冬夏不宜枕冷物铁石”;“久忍小便脉冷兼成冷痹”;“凡新哭泣讫便食即成气病”;“凡欲见死尸,皆须先饮酒及咬蒜辟毒气”;“凡大汗勿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长生之要,其在房中”,即要注意节制性欲,反对远行归还、大疲劳及醉酒、生病行房事,以上这些规定都有合理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禁忌反映了道教学者重视量变,力求不破坏身体各部分运动平衡的思想。《云笈七签·禁忌篇)主张“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疲,卧不至极”,“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食不过多”,“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五味不欲偏多”,做到“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反对久视、久卧、久立、久行、久坐。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这当然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总的看来,道教禁忌严防“病由口入”,一方面十分注意公区卫生,规定:洗菜要三次易水;汲水要先洗手,并视水中有虫无虫,而且水须过滤方用;做饭时爪甲不准带垢;扫地当先洒水,不得扬尘,不得聚灰土于门扇后。另一方面又忌食大量食物,影响身体吸取营养。例如,旧历正月禁食生葱;二月三月禁辛,勿食蒜子、蓼子、肝、肺,宜食麻子、巨胜子、李子;四月勿食大蒜;五月禁咸味,勿食薤、心、肾;六月禁酸,勿食茱萸;十月勿食椒;十一、二月勿食鲜鳞甲之物。四季勿食脾、肝、羊血。道教禁忌渗透了佛教仪规。早期道教没有对吃饭时辰做过规定,但全真道却规定“过午不食,菜禁兼味”。这说明道教在进餐时间上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对道教徒有所约束。据说,早期佛教本来是:见相(能看见手纹)吃早饭,还有中、晚餐。由于一比丘至一俗家化缘,施主孕妇开门,恰逢雷电交加,被惊吓流产。后来,释迦牟尼知道此事,遂禁止晚餐。当然还有纯属于宗教神学方面的一些禁忌。诸如夜卧留灯令魂六神不安,举足向火对灶则召祸;竖膝坐而交臂膝上,头发覆面,皆不祥;夜作恶梦,早起含水向东异之即无咎;衣服有光振动三次,并说殃去殃去则无害;龟蛇灵异不可杀,……等等。由上述可知:道教禁忌的目的,一是神化崇奉对象,严格教规教仪;二是逆反人们的正常心理,强制培育道徒的宗教情绪。同时,由于道教禁忌与药物学有关,有的禁忌之法后来还变成了民间风俗流传下来。如端午喝雄黄酒就是一例。

道教四大天师的坐骑分别是什么?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四大天师在道教中佔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建立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鑑》云:自称汾阳萨客。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祕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皁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古代四大寿星是哪几个

  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为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汉族民间认为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其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   寿星形象为一白发老翁,鹤发童颜,面目慈祥,所拄弯曲拐杖,必高过头顶。常被汉族民间用作年画图案,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老子:   附会的人物。一说为历史上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后被神化为道教始祖。《神仙传》中说他在周朝已三百多岁,生来满头白发,头顶隆突,广额大耳,长眉宽鼻,方口厚唇,额刻三五纹理,耳有三个漏门。性情恬淡无欲,主张无为而治。后人们以他的长寿为偶像。顶礼膜拜。祝人长寿,常用“寿星”相称。   彭祖:   四川眉山市彭山镇,《华阳国志》记载是彭祖的故乡。对彭山人来说天上的寿星就是人间的彭祖,因为他保持着最高长寿纪录——767岁。这种说法来自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传》。   767岁的高龄自然是不可信的,但历史上彭祖似乎确有其人。《史记·楚世家》记载了他的显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算起来从夏朝至商朝统共活了近800岁。而有关他的长寿故事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流传。屈原的长诗《天问》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庄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将他视为长寿的典范。   彭祖虽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们确信他掌握了一套养生的方法,是真实生活中靠修炼获得长生不老的成功者。这也是人们将他与寿星合二为一的原因。   麻姑:   汉族民间为男性长者做寿时,是供祀拄长拐杖、白胡须“肉头老儿”模样的寿星;若是女性寿星,则供祀“麻姑图”,因而,汉族民间有麻姑为寿星的传说。《神仙传》中麻姑说,她与另一仙人王方平“互不相见,已有五百余年了”,可见她的寿诞之长。并且,她还说,“已看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别蓬莱,又水浅于往时略半耳。”,人世间仓海变桑田的变化,至少上万年之久,她竟然看到过三次,可见她几乎能与天地同寿。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主要内容

  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内容你看这吧,不算长   zhidao.baidu.com/question/5357691.html?si=1

成语谜语:到达中国游名山

  来龙去脉   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拼音]   lái lóng qù mài   [出处]   明·吾邱瑞《运壁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   [例句]   请你系统地分析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近义]   来因去果 有头有尾 前因后果 一脉相承 ...   [反义]   有始无终 有头无尾 无迹可寻

十二生肖四大天王是什么

  十二生肖(四)大天王是什么 :     (四) 谐音为 巳。   生肖 :(巳)蛇





道教四大名山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