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女演员童姓有哪几个

  童菲(kimmy),1990年3月8日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2012年在电影《大上海》中,童菲饰演一位流落街头卖唱的小歌女。2013年参与拍摄《澳门风云》,片中饰演周润发的女儿。2014年4月,童菲携手王祖蓝领衔主演电影《黑色喜剧》上映,参演电视剧《风云天地》,剧中担任巧儿一角。   童瑶,出生在云南昆明,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校期间因出演《林海雪原》女主角而被观众所熟知,并且凭借在剧中出色的表现收获了业内众多赞许。2009年,她主演的、由霍建起执导的《台北飘雪》代表中国参加了东京电影节。2011年,主演电影《最长的拥抱》荣获第36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创意大奖。影展期间童瑶以清新柔美造型亮相,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纯爱派演员代表。2012~2013年,童瑶先后主演的《桥隆飙》、《家常菜》、《民兵葛二蛋》等深受观众喜爱。2014年,童瑶主演的《新闺蜜时代》一经播出便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剧中慵懒随性造型也成为了无数女文青竞相模仿的典范。   童蕾,1980年1月1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99级表演系本科。一出道便主演了由海润影视投资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深牢大狱》,后出演电视剧《亮剑》中田雨一角而被大众熟知。2012年出任“2012知识中国”传播大使。   童爱玲(英文名:Eileen Tung),中国香港女艺人,漂亮大气,1972年出生。在中港台参与过多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演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在《唐太宗李世民》中饰演长孙皇后;也曾替知名品牌拍摄过多种化妆品和沐浴露的广告。

童姓取名

  童颜

凤姓的起源

  凤(Fèng )姓源出有: 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的曾孙帝喾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凤盍以官为氏。望出平阳、邰阳。”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时,以凤鸟氏为历正官,就是专职掌管天文历法的大臣,以指导人们按照季节时令耕田种地和收获的官员。凤鸟氏,在官职称谓上又称凤历、历正。在凤鸟氏的后裔子孙中,便以其称号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凤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最古老的凤鸟氏祭坛在凤凰台,其遗址为今山东省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座凤凰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可见中华文明之光。据史书记载:“任、宿、须句、颛臾、凤姓也,实司太吴有济之祀。”济宁为古任城,是历史上四个凤姓古国之首,经近代考古专家认证,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氏的地方。据考古调查发现,济宁凤凰台有十几米高的土层堆积,蕴藏首丰厚的古代遗存,底层属“龙山文化”的遗迹,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址。凤凰台自宋、元、明、清以来经贸繁华。在明朝万历年间,由运河总河刘东星首倡,并集当地数村之力,在农历2月19日逢观音圣诞日在台上创建了观音堂。“凤凰台”庙会凭运河水运优势,集商贸文化为一体,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热闹非凡,一时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荣景象达数百年不衰。凤凰台,也是天下历代凤氏族人祭奠祖先的地方。 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时期南诏国酆氏王族阁罗凤氏之后,自改为凤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凤氏远祖始于周王朝时期,出自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湖南永兴),封为侯爵,称为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氏。至唐朝时期,源出酆氏的后裔,在云南六诏时期成为白蛮大族,代表人物即为著名的阁罗凤(觉乐凤)。六诏时期,以乌蛮(东爨)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西爨)为辅佐,集合境内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邦盟式政权组织,类似于国家。阁罗凤之父皮逻阁,出身白蛮大姓(西爨),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统一了云南六诏(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受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云南王,史称南诏国。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逝世,阁罗凤继位,袭封为神武王。阁罗凤,公元712~779年,亦称觉乐凤,南诏国第五代王,公元748~778年在位。在其父执政时期,阁罗凤已多次参与了削平六诏的活动,即位后,继续发展南诏势力,消灭了在东方的东爨、西爨,控制了整个滇东地区。阁罗凤在即位之初臣服于唐王朝,曾协助唐朝抗击吐蕃。后因唐朝的云南太守张虔陀无礼于阁罗凤,又大肆征求财物,于是在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了姚州,杀了张虔陀。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征讨,又为所败。此后,阁罗凤遂依附于吐蕃王朝,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锺,号东帝,南诏改国号为“赞普钟蒙国”。当时,杨国忠为唐朝宰相,又征兵全国,在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举讨伐南诏过,反而为阁罗凤所败。战事结束后,阁罗凤认为“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下令各地收拾唐朝将士的死尸,就地祭祀埋葬。据民间传说与考古勘察,当年南诏收葬唐朝将士尸骨的墓冢,有的地方称为“万人冢”,有的称“万人堆”、“千人堆”,洱海周围的龙尾关、地石曲,苍山西坡丘迁和、洱源江尾大墓坪,洱海东岸的双廊、挖色、海东等地,都有分布,至今遗迹尚存。不久的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阁罗凤趁机扩大领土,控制区域达到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贵州西北部。之后,阁罗凤大力建立制度,修筑道路,设置城邑,积极吸收汉族中的先进文化。阁罗凤在位期间,使南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强大的奴隶主政权,......余下全文>>

凤姓的起源

  凤(Fèng )姓源出有: 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的曾孙帝喾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凤盍以官为氏。望出平阳、邰阳。”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时,以凤鸟氏为历正官,就是专职掌管天文历法的大臣,以指导人们按照季节时令耕田种地和收获的官员。凤鸟氏,在官职称谓上又称凤历、历正。在凤鸟氏的后裔子孙中,便以其称号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凤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最古老的凤鸟氏祭坛在凤凰台,其遗址为今山东省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座凤凰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可见中华文明之光。据史书记载:“任、宿、须句、颛臾、凤姓也,实司太吴有济之祀。”济宁为古任城,是历史上四个凤姓古国之首,经近代考古专家认证,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氏的地方。据考古调查发现,济宁凤凰台有十几米高的土层堆积,蕴藏首丰厚的古代遗存,底层属“龙山文化”的遗迹,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址。凤凰台自宋、元、明、清以来经贸繁华。在明朝万历年间,由运河总河刘东星首倡,并集当地数村之力,在农历2月19日逢观音圣诞日在台上创建了观音堂。“凤凰台”庙会凭运河水运优势,集商贸文化为一体,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热闹非凡,一时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荣景象达数百年不衰。凤凰台,也是天下历代凤氏族人祭奠祖先的地方。 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时期南诏国酆氏王族阁罗凤氏之后,自改为凤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凤氏远祖始于周王朝时期,出自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湖南永兴),封为侯爵,称为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氏。至唐朝时期,源出酆氏的后裔,在云南六诏时期成为白蛮大族,代表人物即为著名的阁罗凤(觉乐凤)。六诏时期,以乌蛮(东爨)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西爨)为辅佐,集合境内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邦盟式政权组织,类似于国家。阁罗凤之父皮逻阁,出身白蛮大姓(西爨),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统一了云南六诏(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受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云南王,史称南诏国。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逝世,阁罗凤继位,袭封为神武王。阁罗凤,公元712~779年,亦称觉乐凤,南诏国第五代王,公元748~778年在位。在其父执政时期,阁罗凤已多次参与了削平六诏的活动,即位后,继续发展南诏势力,消灭了在东方的东爨、西爨,控制了整个滇东地区。阁罗凤在即位之初臣服于唐王朝,曾协助唐朝抗击吐蕃。后因唐朝的云南太守张虔陀无礼于阁罗凤,又大肆征求财物,于是在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了姚州,杀了张虔陀。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征讨,又为所败。此后,阁罗凤遂依附于吐蕃王朝,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锺,号东帝,南诏改国号为“赞普钟蒙国”。当时,杨国忠为唐朝宰相,又征兵全国,在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举讨伐南诏过,反而为阁罗凤所败。战事结束后,阁罗凤认为“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下令各地收拾唐朝将士的死尸,就地祭祀埋葬。据民间传说与考古勘察,当年南诏收葬唐朝将士尸骨的墓冢,有的地方称为“万人冢”,有的称“万人堆”、“千人堆”,洱海周围的龙尾关、地石曲,苍山西坡丘迁和、洱源江尾大墓坪,洱海东岸的双廊、挖色、海东等地,都有分布,至今遗迹尚存。不久的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阁罗凤趁机扩大领土,控制区域达到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贵州西北部。之后,阁罗凤大力建立制度,修筑道路,设置城邑,积极吸收汉族中的先进文化。阁罗凤在位期间,使南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强大的奴隶主政权,......余下全文>>

童姓在百家姓第几?

  ★童姓,在最老的北宋版本《百家姓》中排名第142位。     ☆童姓,在2016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三百名姓氏中排名第160位。   ◎中国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戎 姓的起源

  姓氏起源     戎姓 来源有四:   1、 以封国为姓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出自姜姓。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2、 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   3、 出自少数民族。商朝以后有戎族,其中有允姓山戎,居于燕北,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形成戎姓的又一支。   4、 上古周朝时,宋微子之后,其子孙以戎为姓。     堂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历史名人   戎昱: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益: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   戎宪: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参考资料:   www.qiming.net/...97.htm   姓 氏 来 源   姓氏: 戎 祖籍: 江陵   祖宗: 宋微子 郡望: 江陵郡 江陵堂   分类: 其他   历史名人   古籍对戎氏家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的活动情形都有记载,如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戎赐,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唐代有诗人戎昱,宋代有平江知府戎益,明朝有持身洁介、为官执法刚正不阿的戎洵。"   姓氏来源   戎氏的始祖是周朝的宋微子。根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等有关古籍记载,戎氏,是宋微子的后代。宋微子生于殷商末代周朝初年,最初居住繁衍于湖北的江陵。宋微子是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的长兄,为人端凝恭正,德行高尚,跟他的弟弟纣王是云泥之别。周武王灭纣夺得天下后,为了天下归心,供奉商汤之祀,最先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宋公,但是武庚心怀异心,在周成王年间起兵叛乱,被镇压诛灭。同时,周天子为了表示对商汤的敬意,平叛后又把武庚的伯父微子封为宋公,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国,商汤子孙在宋国繁衍相袭数百年。这是正宗戎姓的一支。戎姓的另一支,根据《尚友录》记载,他们是春秋时期少数民族戎夷的后代。一些姓氏学者认为,春秋时期,鲁国的西南部有个戎国,所在地是今天的山东曹县西北部,,是少数民族戎人建立的国家。戎族人后来与中原华夏族融合耽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按照当时的俗例,就以国名为姓,称为戎氏。还有的学者认为戎姓是出自周朝,但是和头一种说法不一样。他们认为,戎姓是来源于周朝任戎右官的人,他们的后世子孙以官职乐称中的“戎”作为姓氏。也就是说,戎姓的来源有三支,两支出自周朝,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望族居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县)。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元姓的起源与分布

  元(Yuán)姓源出有五:1、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3、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北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4、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5、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至于其他关于元姓起源之说,无法考实就不于叙述。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下诏改汉姓为元氏,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此后,鲜卑族拓拔氏皆改为元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大多活跃于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地区,逐渐成为当地望族,在历史上能人名士辈出。 清乾隆时期因避庙讳改为元氏。潍坊民国己未三月重修《玄氏族谱》记载:我族本姓玄,清朝避康熙御讳,旁加一火字缺末点。十世祖慕周拔贡,具呈於上,钦定以元字代玄字,合族遂为元氏。 根据元永洁女士2011年整理的关于全国元氏分布情况调查:元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四百零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九十一位,多以河南、忻州、钱塘为郡望。元氏最初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两省,元氏的最初的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如唐朝的大诗人元稹与名臣元结,就全是河南人。现天津市的静海县,河南省的辉县、周口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林县、汤阴县,安徽省的合肥市肥东县、凤阳市,山东省的威海市、平度市、昌邑市,江西省的抚州市崇仁县及乐安县,福建省的宁德市霞浦县、泉州市石狮市,广东省的揭阳市惠来县、汕头市,山西省的忻州市、运城市、朔州市、大同市,河北省的廊坊市,湖南省的临湘市,湖北省的荆州市、洪湖市,云南省的丽江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延吉朝鲜族自治州,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均有元氏族人分布。  经过近二个月的查找,今建立联系的有江西抚州崇仁元家桥、福建霞浦县、广东揭阳市、湖南临湘、山东昌邑、天津静海,各处都有万人以上居住,并有家谱可考。其中天津静海元氏是在清乾隆年因避庙讳改玄为元,现山东潍坊同宗族人仍然姓玄。  另外,安徽肥东、安徽凤阳、湖北荆州、河北廊坊、山西忻州、陕西白水、吉林长春也是元氏人居住地,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据悉,甘肃有元氏万余人,河南情况最为复杂,居住地很分散,这二个地区尚未建立联系。  2012年初这近一年里,建立联系的元氏人有:山西临汾及渭南蒲城、福建光泽、河南辉县及信阳、河北邢台、甘肃通渭,都有元氏家族居住。其中福建光泽元氏为危姓所改,与江西抚州临川危氏同宗。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 其第二子邘叔册封邘国(即今河南省泌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 后邘叔子孙以国为氏,有邘姓。又有去邑旁者则为于姓。由此, 后世汉族之邘姓和于姓,按血统论当无异矣,皆为武王二子邘叔之后。 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二者据《路史》记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 东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跋跬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 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至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 三为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宪李纯时,为避皇帝之嫌名(因“淳”与“纯”同音)复姓淳于姓改 为单姓于氏。至宋代,始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然《史记》文王伐邘 尚书大传》正作于,于盖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封也。      于姓郡望堂号亦有三: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 。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盖于氏始祖邘叔之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 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之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含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之直系后裔。 在我国历史上,于姓之崭露头角,始于汉初之于公。于公时乃东海郯人,以善决狱名。其雪洗之“东海孝妇”一案,为千古美谈。汉初有丞相于定国(东海郯县人)初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封为西平侯。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泰山巨平 〈今山东泰安〉人),南北朝北周有太傅于谨,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臣。隋代有车骑将军于宣道,又有江南道行军总管、行军元帅于仲文。唐代有宰相于顒、于志宁、工部尚书于颀、巴道刺史于邵。代宗时有工部尚书 、东海郡公于休烈,诗人于瀵。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今山东寿光人)。 明代有大臣于谦(浙江钱塘人),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时,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后被英宗判死,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时复官并赐祭,葬西湖三台山麓。又有监察御史于敬、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山东按察使于大节(任丘人)。文学家于慎行(东阿人),曾官至东阁大学士。 能诗文,有《读史漫录》等。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大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近代史上有于右任(陕西泾阳人),同盟会员,创办《民呼报》、《民主报》等,宣传革命。历任国民党联军驻陕总司令、国民政府审议院院长、监督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善草书、喜作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现代有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历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参加过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又有“五·四”天津学生运动领 导人于方舟,历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等职。于树德,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从事学术研究,是我国最早讲授合作社理论者之一……    拜览高楼分支谱系,自士诚公始,亦多有济世贤才,或著书立说,或挥戈疆场,或妙手回春,或桃李天下,或心系民众疾苦…… 皆恩泽一方,村人口碑,惠风长存。后世子孙续承箕裘......余下全文>>

佟姓的历史起源?

  我国的佟氏,根据学者考证始于370骇年前的夏朝,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时有一位太史终古,便是佟氏的始祖。根据《路史》上记载,夏朝太史终古归顺于商,后代称为佟氏。《北燕录》记载有辽东佟万,以文章知名。佟氏在我国辽东地区是个大族。前清时期,根据族谱的记载,他们的先世本来是满州人,由于世居佟佳(佟佳就是现在辽宁省境内的佟家江,鸭绿江的支流之一,由于佟姓聚居于此,又称为佟家江或佟佳江),所以才以地为氏。而姓了佟。辽东所有的佟姓人家全部都是满洲人的后裔。因此,辽东的佟氏,应该说有两支,一支是汉人,一支是后来的满裔子孙,这一支佟氏比较发达。

"包姓"起源?

  姓氏起源   1、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 伏羲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2、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   3、出自鲍姓,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4、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后代,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5、《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童姓起源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