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人的习俗

  1、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2、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3、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

蒙古族人的性格特点

  蒙古族所处的辽阔草原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性格特征。蒙古族居住分散.人口少.特殊的劳动方式及战胜自然灾去的需要使他们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观念与性格特征。他们好客、善良、温厚、慷慨大方.邻居之间无论借什么东西.不存在还不还的问题。牧民之间无所谓你的我的.谁家的牛羊跑了.用不着着急.跑到了谁家,谁家就给喂养好.看管好.等你去认领。蒙占族牧民之间的情谊深厚.人际关系简单,朋友之间总能以诚相见.坦率义气.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牧民之间一律平等.只有长幼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性格特征在当代蒙占族大学生身上有明显的传承和体现。其次.蒙占族牧民只要二五个凑在一起就能唱歌跳舞.男女之间嬉戏打闹没有严格的界定.不像汉族地区.男女在一起互相显得拘束腼腆。蒙占族祖祖辈辈川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家一户为中一位放牧生活.他们很少与邻居因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各种矛盾。第二.长期以来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使他们商品观念淡薄.从不计较小事。

盘古是一个人还是一族人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盘古是一个人还是一族人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从维吾尔族人待客礼仪中,体会到维吾尔族人怎样的特点

  1、热情奔放、性格豪迈,有着典型的草原罚族的宽广胸襟;   2、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礼仪独特讲究;   3、饮食喜食牛、羊肉,服装艳丽个性。

蒙古歌曲《家》的歌词

  家     歌手:英格玛   专辑:乌兰巴托的爸爸   为什么草原是白云的家   为什么蓝天是雄鹰的家   为什么森林是小熊的家   爸爸妈妈告诉我?   草原茫茫多么自由   白云飘飘不愿离开她;   蓝天辽阔多么舒畅   雄鹰展翅不愿离开她;   森林是母音多么美好   小熊爱玩耍不愿离开她。   为什么湖水是天鹅的家   为什么牧场是骏马的家   为什么大地是太阳的家   爸爸妈妈告诉我?   湖水碧蓝多么温暖   天鹅飞来不愿离开她;   牧场青青多么快乐   骏马奔驰不愿离开她;   大地是母亲多么慈爱   太阳要回家不愿离开她.

为什么回族和维族人都不吃猪肉

  穆斯林不吃猪肉的原因:穆斯林不吃猪肉,根本的原因是信仰,对安拉的命令绝对忠诚,深信至大的安拉对他的奴仆仁慈和爱护,许多禁止的行为,例如禁止吃猪肉,必定有许多超越人类思维理解的智慧和恩惠。安拉对信士是至仁、至慈、至爱的,禁止我们的行为,必然是防止人们受害,也是对信士忠诚的考验,例如老师禁止学生抄袭和作弊,母亲不许儿女说谎和偷懒,听话的孩子表现了忠和孝,锻炼成为好人品,终生受用不尽。安拉的启示和命令都记录在尊大的《古兰经》中,安拉的使者先知穆圣根据《古兰经》指导穆斯林生活,因此历史形成了一个世界大集体,共同坚持认主独一,遵循圣训,团结成为一个大家庭。《古兰经》说:“安拉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2:173)禁止吃猪肉的命令在《古兰经》中还有许多处启示,如(5:3)、(6:145)和(16:115)。这些都是确切无疑的经文,是安拉通过他的使者直接对信士的告诫和命令,绝不存在任何疑惑或误解,因此,敬畏安拉的穆斯林必须自觉地严格服从。饮食的禁忌并非只是伊斯兰才这样规定,世界上各种宗教都遵奉某种“神意”忌讳某些饮食,例如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遵奉神意实行全面素食,“不许杀生”是严格的基本“五戒”之一,所以,也不许可吃猪肉。犹太人和基督教徒根据《圣经》,猪肉在禁止的饮食之内,听从上帝的话,就必须禁食猪肉,例如:“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与你们不洁净。”(“利未记”,11:7-8)。《圣经》也有其它章节的经文,明确禁止吃猪肉,例如“申命记”中的(14:8)和“以赛亚书”中的(65:2-5)。 “利未记”与“申命记”属于《旧约圣经》的“前五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遵循的基本经典。伊斯兰认为《旧约圣经》是安拉下降给先知穆萨的“托拉特”真经的传述,其中必有安拉的确实启示,证明安拉对远古的使者直到最后使者穆圣下达的都是同样的命令:禁止吃猪肉。当今这些天启宗教中,唯独伊斯兰遵循最为严格,一丝不苟,穆斯林必须是安拉的忠诚奴仆,并以此为荣。有人说,安拉造化的一切物质都是安拉对向人类提供的给养,对人类的仁慈,都可以取来享用。这样的说法是缺乏信仰的基本常识,凭着小聪明胡言乱语,没有任何根据。例如,人类能食用的植物很有限,绝大部份的草本或木本植物对人体都有毒,但是某些动物或昆虫吃了这些植物就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对于人,也许少量的这些植物有药用价值。动物中,除了猪肉,也有许多不适合人类食用的肉类,如残暴凶恶的食肉动物和飞禽,如虎豹豺狼驴骡猫狗鹰鸠蛇蝎。猪肉被引为典型,可能是因为猪容易被饲养成为家畜,也因为比任何动物的繁殖率都高,但是猪肉对人体的有害性也是历来动物学家和医学家所充份肯定的事实。因为猪的生活习性肮脏,生理对疾病的抵抗力强,所以猪身上携带的对人有害的寄生虫、病菌和病毒比任何动物都多.有的在高温1000度都杀不死,医学家列举了至少七十种人类容易受到猪肉传染的疾病。猪肉中藏有多种寄生虫,如绦虫,可以长期在人体内生存和繁殖,钻进肠胃、肝脏和大脑,致人于死地。猪身上的这些病源,绝不是改善猪圈卫生管理或者对猪肉高温加热或消毒能解除的,这是现代病毒学证明的事实。猪肉本身是高脂肪基因的动物型,而且猪肉中有很强的刺激人体脂肪增长的作用,使人增肥和虚胖,增加心脏的负担,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病。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人称医圣。他曾在其名著《本草纲目》写道:『猪,吃不择食,卧不择埠,目不观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丑陋,一切动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又说:「南猪味厚,其毒尤甚。」......余下全文>>

蒙古的节日是什么节 30分

  白节     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蒙古族人民把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称作“白节”,这是为什么呢? 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民族最崇尚的是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很详细的描绘。   现代蒙古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是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     端午节     每年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就是打大围,它的规模之大,常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区,个别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蒙古族的“猎节”。   打大围,是蒙古族围猎中相当壮观的一项活动,一般在一年中要进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采取约定的办法。但五月端午打大围,却是一次固定不变的围猎活动。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次蒙古族部落遭到异族的侵袭,由于部落成员都出去打大围,从而使一场报复性的仇杀得以幸免。这一天正好是阴历的五月初五。所以从那以后,

傣族人上衣的颜色是什么

  选择眼影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要选择和你的肤色相配的颜色,还要注重与舞蹈服装颜色的   搭配服装颜色分三类:     红、黄、橙及相近的色彩为暖色,给人以热的感觉;     青、蓝色是冷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绿、紫色是中间色。     选暖色,夏选冷色是选择服装色彩的原则。     服装的色彩要用得调和,服装才会显得大方端装。     选择服装色彩的小窍门:     一是以一种色彩作主色调,再配上深浅不同的接近颜色;     二是在一种主色调的基础上,加上少许对比色调,也能给人以淡雅大方的感觉。     对比强烈的颜色,那是舞台服装,日常穿着不太合适。     从服装设计的观点上来说,颜色搭配得好坏,最能表现一个人对服装鉴赏能力的高下。     而我们的外表,除了对镜的一刻之外,大部分时间是由别人来欣赏评鉴的,   因此,舍弃个人主观的喜好,以客观的标准来决定颜色的搭配,乃是穿衣艺术的第一要诀。     红色系统     红色象征着温暖、热情与兴奋,淡红色可作为春季的颜色。   强烈的艳红色,则适于夏季,   深红色是秋天的理想色。   我们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色,所以在新春或结婚。祝寿等喜庆场合,都爱使用大红色,以增喜气。   据说,是从蒙古人统治中国之后,才将这种对红色偏爱的习惯传入中国,而一直延用到现在。   事实上,早期的中国人同样与西方人一样认为红色是不吉利的颜色,   如犯罪的罪人皆命之穿红服,低阶层的士兵亦穿红色衣服等。   现在一般对红色已没有太明显的贵*观念,完全视个人的喜好穿着.   浅红色的长裤或裙子,上身可调配以白色或米黄色的上衣,   而用深红的胸花别针来点缀上衣,使之与下身的浅红色相呼应。   如果是浅红色的格子花裙,可以和深红色的上衣、外套搭配,   帽子可以配浅草黄色的,皮鞋和皮包以白色为主。   红上衣多配白裙白裤,而红裤红裙子多配白上衣。   艳红色给人一种极为强烈的印象,可以作为背心和领中的主色,再与白上衣作为搭配。   此外,艳红色的上衣亦常与蓝色牛仔裤配合穿着。   大红的外套大衣可与黑色长裤长裙搭配,但上衣仍以白色为理想。   穿着红色衣服时,脸部的底色最忌泛黄,   所以可以用粉红色的粉底打底,面层与粉底同色或比粉底稍淡的同系色。   眼盖膏用灰色,眉笔用黑色,胭脂可用玫瑰色,唇膏和指甲油则用深玫瑰色。   脸色苍白的人,穿了红

维族人吃了猪肉会怎么处理

  怎么会问这么欠抽的问题,不过还是告诉你好了,在以前维族人把猪当作自己的祖先,又有人说是先代曾被猪救过所以把猪当作神供奉和信仰,后面命令所有维族人不准杀食猪肉,违者将会被赶出他们的村子,严重的就是关起来直到饿死,不过到现在这个年代很多维族人都吃猪肉了,我老爸的一个维族朋友就是在新疆当兵认识的,那家伙~什么猪肉狗肉的,没有他没吃过的,现在很多维族人都吃猪肉,不稀奇了,差不多都随汉族人了,老一代的传统到现在还遵守的人很少了,就算吃了猪肉了也没谁敢说:你~~给我滚出村子去!或者关起来饿死!





蒙古族人的三大节日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