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华”的?

  华姓在宋百家姓中为第28位,在2007年人口排列中为196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七。   寻根溯源   华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姓氏书辨证》、《广韵》及《辞源》所载,宋戴公子正考父,正考父之子督,字华父,为宋太宰,杀其君殇公及其大夫孔父,厚赂齐、秦、鲁、郑四国,不能讨,使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古未有生而赐族者,唯督以一时之妄,自立姓氏,后世因之。一说督父正考父食采于华(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其后以邑为氏。2、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所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3、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之后有改华姓者;清岭夷十二地夷人头目,嘉庆十三年归附,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芭蕉沟夷人为华姓;锡伯族华西哈尔氏,汉姓为华;今满、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华督,一作华父督,有说其字为华父,春秋时宋国人,宋戴公之孙。前七一零年,时任太宰的华督杀死大夫孔父嘉,夺其妻据为己有,然后一不作,二不休杀死宋殇公,并迎立公子冯为宋庄公,自任为相。后华督自立为华姓,后世子孙遂称华姓,并尊华督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古宋国之国都在今河南商丘,所以讲华姓源起于此应无疑义。自华督得姓而起,华姓在宋国便世代显贵,名震天下。春秋时期见诸史册之华姓近二十人,《左传•正义》曰:“世本云,督生世子家,家生季老,老生司徒郑,郑生司徒喜”。这一支乃华督之嫡出,另外名将华元乃华督之曾孙,华元父华御事曾任宋之司寇,从众多华姓来分析,可以说此际乃华姓发展之高峰期。前五二二年,华姓家族由于当朝君主之处置失当而产生内讧,华姓家族由此而由盛而衰,叛臣华亥失败后逃亡楚国,华费遂子华登因与华亥有勾连,而亡命吴国。另外,此际齐有华周,卫有大夫华仲,这些史实表明,春秋时华姓已播迁于楚(都今湖北江陵)、吴(都今江苏苏州)、卫(都今河南淇县)、齐(都今山东淄博)等国。前二八六年,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华姓渐有北徙山东,南迁安徽、江苏者。汉初,华寄、华毋害追随刘邦征战有功,封为列侯,子孙袭爵,为沉寂近一个世纪的华姓重新增光添彩。两汉时,华姓可以说遍布山东大地,并在山东平原一带形成望族,另在今山东、江苏、安徽间地的沛国也形成了华姓大族。新莽之乱时,有北方华姓避居今湖南溆浦一带,与祖居此地之华姓相融合,后来昌盛为华姓武陵郡望。三国两晋时期,华姓发展达到高峰,其中以平原郡的华歆家族为杰出代表,其人丁兴旺,世代名家辈出,可谓光照史册。永嘉之乱中,华姓避乱南迁于今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省。历南北朝至隋唐,华姓在今江苏、上海等地繁衍昌盛,并有一支华姓入迁福建。宋元两代,华姓遍及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明初,山西华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等地。历明清两代,华姓广布于台湾以及西南、西北、东北各地。如今,华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陕西、上海、吉林、江苏等省市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华姓约占全国汉族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郡望堂号华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平原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平原(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2、武陵郡,汉代设置,治所在义陵(故城在今湖南溆浦南);3、沛国,西汉为沛郡,东汉为沛国,治所在相县(故城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堂号:“武陵”、“华岳”、“平原”、“敦厚”等。   “本仁堂”:据《萧山渔临华氏宗谱•序》载:华氏“原姓宋,实微子(商•纣王同父异母兄长)之裔,食采于华(今河南省商丘以东至江苏省铜山以西地区),西周时,宣王姬静遂因地赐华姓。华、宋二姓,万世难婚。”这段文字说明华氏源流和华、宋不通婚的原因。   此外,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存裕堂”、“诒谷堂”、“享叙堂”、“培元堂”、“寿和堂”、“永思堂”、“武陵堂”、“享德堂”、“思训堂”、“庆馀堂”、“敦本堂”、“礼耕堂”、“佑启堂”等。   宗族特征1、华姓名人众多,群星闪烁,自得姓以来,世代显达,两晋以前北方名人众多,南北朝以后南方华姓显贵,《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录有华姓名人八十七位,数量之多比起排名一百位以前的姓氏来讲,丝毫不见逊色。2、华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排行第二十八位,从一个偏面反映了华姓在宋代时的显达。   名人精粹   华元:华督曾孙,春秋时宋国大夫。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执政四十年。虽曾战败遭讽,但致力弥兵,志意可嘉,也不失为一份创造。   华毋害:西汉将领。以越将从高祖起于留,定三秦,击臧荼,有功,封为终陵侯,谥齐。华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首创五禽戏,后为曹操所杀。   华歆: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三国时魏国大臣。曾依孙策,后附曹操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时为军师,转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为司徒。明帝时,任太尉,进封博平侯。   华峤:华歆孙,华表子,西晋史学家。官至侍中。因不满《东观汉记》,乃撰《后汉书》九十七卷,记东汉一代史事,文质事核,有司马迁、班固之风,如今已散佚。   华恒:华表孙,东晋大臣。娶晋武帝女,拜附马都尉,后任尚书、颖川令。西晋亡,南渡。领国子祭酒,封苑陵县侯,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身后无余财。   华温琪: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人,五代梁唐间将领。少从黄巢起义,巢败后,仕后梁,官至齐、晋二州节度使。入后唐后,官至镇国军节度使,后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守称胜。   华镇: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官吏。神宗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等。   华云龙:安徽定远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洪武三年,论功封淮安侯。   华蘅芳:江苏无锡人,清末数学家。致力于翻译工作,译出算学、地质学等书十七种,包括《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轩算稿》。   华姓初祖   →01黄帝   →42-1(商28帝)文丁,在位11年,B1112~1102   →43(商29帝)帝乙,伐岛夷,淮夷,伐孟方,末年都于沫(朝歌),在位26年,B1101~1074   →44衍(泄),字仲思,微仲,启(微子)弟   →45宋公稽,始称宋公3   →46宋丁公申4   →47宋泯公共5   →48宋厉公鲋(鲂)祀,愍公子,弑炀公而自立7   →49宋厘公举,28年卒8,B858-831   →50宋惠公啫(gan),30年卒9,B830-801   →51宋哀公,1年卒10,B800   →52宋戴公,名扌为,34年卒11,B799-766   →53考父,字考父,轶名,食邑于华邑,其后有华姓   →54华督(?-B682),太宰,谋孔父嘉,弑殇公立庄公,为庄公相,B653被南宫万杀,华姓始   →57华元(?-B565),督之曾孙,昭公右师,成公右相   →58华亥,右师   →59华无戚   →58华费遂,宋元公(B539-524)大司马   →59华貙,少司马   →59华多僚,御士   →59华登

华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

  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   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戴公封子孙于华邑,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源自子姓的一支华氏,有比较具体的资料可考,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这支华氏是因字得姓,而且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子孙历代都是宋国的公卿。  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商纣庶兄微子启以奉汤祀的。商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商朝的后代,华氏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当时的宋国拥有今河南省商丘县以东、直到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这支华氏族人的最早发源之处在宋国,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在华督、华元、华定、华亥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史称华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观于西岳华山,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姒姓与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四千四百多年以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所以华氏无论是姒姓的一支,还是子姓的一支,统统都是颛顼的后代,所谓两支,不过是得姓的先后与途径有所不同罢了。   据考证,华氏人的始祖是可以远溯到黄帝轩辕氏的,因为颛顼正是黄帝的孙子。源自姒姓的华氏,早在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之时便已出现,距今有四千一百多年。这在史籍中有记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西岳,指的是陕西境内的华山,所以仲康的子孙自此就以“华”为姓氏了。不过,有学者明确持疑,因为当时的华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号未可确定,所以,认为是华氏之得姓在前,华山之得名则在后。  本书考证,直到战国中期,今华山之地仍称作“阴晋”,属于魏国之地,还没有被称做“华山”。到战国晚期的周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魏国以阴晋之地为交换条件,送给秦国以求和,秦惠文王改其名为“华阴”,其境内之山始称“华山”。因此,清朝陈廷炜在其所撰《姓氏考略》中的说法“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肯定是“为名以撰”,实不可取!不过,在夏桀执政时期,有四个贴身佞臣:“河济、泰华、伊阙、羊肠,修政不仁。”泰华是夏桀的宠臣之一,在其后裔子孙中,当有中国最早的华氏。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僖公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其称国以杀何?称孔子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也。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郑世子华,就是郑文公捷的二儿子太子华,在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农历1月,他代表郑国,同周王使者、齐桓公小白、宋桓公御、卫文公毁、许男爵、曹昭公班、陈世子款等诸侯国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这次会盟,确定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诸侯国会议。  在郑世子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是为新郑华氏。   第四个渊源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公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子华,即秦惠王的儿子之一,名华。公子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周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诸侯国合纵对抗秦国。秦惠王对此感到十分头疼,客卿张仪立即建议攻打叫喊得最凶的魏国。很快,公子华和张仪二人便率领秦军围攻魏国之邑蒲阳(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举克之并占领。之后,公子华率秦军驻扎在蒲阳,而张仪却返回秦国。回来后,张仪向秦惠王说,“请大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我能说服魏国......余下全文>>

百家姓钱姓的来历

  钱(Qián 钱)姓源出有三:   1、出自周代有钱府上士官,为彭祖之后代子孙,以官为氏。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姓谱》等所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2、出自篯姓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第一种说法的变异和补充,据《百家姓考略》所载,相传彭祖姓篯名铿,后人以其名为氏,后又有简化“篯”为“钱”(有学者认为古无“篯”字)。   3、出自他族改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所载,满族世居烂泥河者为钱姓;据《台湾姓氏源流》所载,清乾隆年间赐台湾土著七姓有钱;又台湾土著塞夏族沙拉湾氏,汉姓为钱;明清时云南临安府瓦渣长官司土副长官姓钱,为哈尼族;今彝、蒙古、土家、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钱孚。颛顼帝是我国南方早期主要八个姓氏的先祖,有裔孙名铿,后来封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因此得了彭姓,彭铿是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亲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被尊为彭祖。彭祖有孙名孚,西周时担任钱府上士,其后子孙便以其官名为氏,称钱姓。他们尊钱孚为钱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由上可知,早期钱姓人的居住之地和分布中心,不外乎关中和今江苏省北部一带,而两者之中,后者更具意义,在秦代及西汉,一些可考的钱姓人主要生活在今江苏省徐州、邳州一带,直到西汉末年才有钱逊为避王莽之乱而迁居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南),钱林迁居长兴陂门里。东汉时钱林裔孙钱敞又迁长城县(今浙江省长兴),还有一支钱姓由旗门将军钱咸开基,爵封高密侯,生活在今山东半岛北部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钱咸九世孙钱弥官至辅国将军、大司农,家于长城,封豫章县侯;长城人钱宠因功封东迁县(今浙江省湖州东)开国侯。此外,钱姓还称盛于吴姓,因而吴兴郡也成为钱姓的著名郡望。此期到隋唐,钱姓仍以吴兴郡等传统的几个居住中心为其繁衍的基地,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唐代以后,伴随着临安人钱镠及其吴越国的建立,在其国力所及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几乎遍布其子孙,吴越归宋以后,由于其子孙中有不少人入仕于宋,则其子孙分布更广,方有“百家姓”位于第二姓之荣。此期有钱定海由杭州迁上海金山,宋元之际,钱姓已分布于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钱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有江苏太仓双凤人钱滋,率其族先迁盛泾,后又分迁外冈、望仙桥、城中(俱为上海之地)等处。明末至清末近三百年间,钱姓人约有八次入垦台湾。国民党败居台湾时,又有更多钱姓人迁台,还有的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开拓发展。如今,钱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其分布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多,上述几个地区的钱姓约占全国汉族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三、历史名人   钱 镠: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时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余下全文>>

百家姓钱姓的来历

  钱(Qián 钱)姓源出有三:   1、出自周代有钱府上士官,为彭祖之后代子孙,以官为氏。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姓谱》等所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2、出自篯姓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第一种说法的变异和补充,据《百家姓考略》所载,相传彭祖姓篯名铿,后人以其名为氏,后又有简化“篯”为“钱”(有学者认为古无“篯”字)。   3、出自他族改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所载,满族世居烂泥河者为钱姓;据《台湾姓氏源流》所载,清乾隆年间赐台湾土著七姓有钱;又台湾土著塞夏族沙拉湾氏,汉姓为钱;明清时云南临安府瓦渣长官司土副长官姓钱,为哈尼族;今彝、蒙古、土家、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钱孚。颛顼帝是我国南方早期主要八个姓氏的先祖,有裔孙名铿,后来封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因此得了彭姓,彭铿是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亲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被尊为彭祖。彭祖有孙名孚,西周时担任钱府上士,其后子孙便以其官名为氏,称钱姓。他们尊钱孚为钱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由上可知,早期钱姓人的居住之地和分布中心,不外乎关中和今江苏省北部一带,而两者之中,后者更具意义,在秦代及西汉,一些可考的钱姓人主要生活在今江苏省徐州、邳州一带,直到西汉末年才有钱逊为避王莽之乱而迁居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南),钱林迁居长兴陂门里。东汉时钱林裔孙钱敞又迁长城县(今浙江省长兴),还有一支钱姓由旗门将军钱咸开基,爵封高密侯,生活在今山东半岛北部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钱咸九世孙钱弥官至辅国将军、大司农,家于长城,封豫章县侯;长城人钱宠因功封东迁县(今浙江省湖州东)开国侯。此外,钱姓还称盛于吴姓,因而吴兴郡也成为钱姓的著名郡望。此期到隋唐,钱姓仍以吴兴郡等传统的几个居住中心为其繁衍的基地,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唐代以后,伴随着临安人钱镠及其吴越国的建立,在其国力所及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几乎遍布其子孙,吴越归宋以后,由于其子孙中有不少人入仕于宋,则其子孙分布更广,方有“百家姓”位于第二姓之荣。此期有钱定海由杭州迁上海金山,宋元之际,钱姓已分布于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钱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有江苏太仓双凤人钱滋,率其族先迁盛泾,后又分迁外冈、望仙桥、城中(俱为上海之地)等处。明末至清末近三百年间,钱姓人约有八次入垦台湾。国民党败居台湾时,又有更多钱姓人迁台,还有的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开拓发展。如今,钱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其分布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多,上述几个地区的钱姓约占全国汉族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三、历史名人   钱 镠: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时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余下全文>>

《百家姓》有姓肖的吗

  其实肖这个激氏在汉代就已经基本绝迹 。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   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百家姓里有姓奶的吗?

  有这个音的~~ 不过 不是这个字 是 “能” 念作“nai” 第四声~   记得采纳啊

百家姓里有姓刁的吗?

  《百家姓》   第一佰四十八位“刁”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508)

华姓男孩起名

  华山!大气磅博,一表人才

为什么百家姓中有姓金的呢???

  金氏来历]   金姓来源复杂,据史书记载,既有黄帝的世系,也有被汉族所同化的外族,还有由刘姓改变而来的情况。但源自黄帝世系的为最早的一支。 黄帝之子少昊,在位八十四年,第一个订立惜金制度,也因此有“金天氏”的称号,在他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了他的号而为姓,即金氏。此外,还有一支金氏姓源比较重要,兴旺至今,这支金氏来自汉时的匈奴。匈奴休屠王之子日磾,汉武帝时归顺汉朝,倍受汉武帝重用,由于其父曾铸制金人用来祭天,汉武帝便赐他金姓,其后代就都以金为姓了。     [金氏名望]   金氏名人,主要有以下介绍的一些:金履祥,为元代学者,有《尚书表注》、《论语集注考证》、《仁山文集》等著作。金元举,是元代书法家。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等。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金氏人中最出名的一个,他博览群书,才气横溢胆性情高傲,曾对《水浒》、《西厢》进行批改,他的评论新奇怪异、出人意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金农,其书法和画作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还有诗人金和也是金姓人中的一名出色人才。 今天,金姓在中国百家姓中位列第六十九位。

百家姓里有姓秋的吗?

  一、姓氏源流   秋(Qi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起源于上古,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以祖字为氏。少昊为帝喾之子,黄帝裔玄孙。少昊后裔至春秋时,有鲁国大夫仲孙湫,其裔孙有个叫胡的,世称湫胡,在陈国当卿士,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称为秋氏。   2、以职官为姓,源于西周。西周时置司寇,当时称为秋官,后代便以官名为姓,称秋氏。   得姓始祖:少昊。据《路史》记载:“少昊之后有秋氏。”而鲁大夫仲孙湫的孙子有叫胡者,仕于陈,也以祖字去水为秋氏。《姓谱》上说:“春秋鲁人秋胡之后。”秋姓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家族,他们的家世源流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黄帝的儿子少昊金天氏。少昊,是黄帝与嫘祖所生,曾经君临天下84年。我国的秋氏家族是黄帝的直系子孙。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故秋氏后人奉少昊为秋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秋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帝少昊的后代有叫秋伯的,秋伯的后代以秋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所见的秋氏。秋姓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三、历史名人   秋 胡:春秋时鲁国人。他娶妻五日后就去陈国作官,五年才回来。到家之前,见到路旁有一个妇人在采桑,秋胡上前赠与金饰,妇人不顾而去。到家后,秋胡将金子奉给母亲。等他妻子到时,才发现就是采桑的那个妇人。其妻忍无可忍,数以不孝不义之罪丁东走投河而死。   秋 瑾:字璇卿(1875-1907),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清末女革命家、诗人。通经史,工诗词,善骑射击剑。1904年,离夫别子,东渡日本留学。次年,参加同盟会,任评议员、浙江分会主盟人。提倡男女平等,宣传妇女解放,鼓吹民主革命。后回绍兴在大通学堂女学任教,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准备起事。但事泄,徐锡麟在安庆发难,失败。清政府兵围大学堂。她率少数师生武装抵抗,失败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2岁。其《鹧鸪天。夜夜龙泉壁上鸣》为“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百家姓有姓华的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