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日本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法定节假日   编辑     元旦   一月一日——元旦(元旦)照日本的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     ,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3] )。日本的新年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成人节   一月第二个星期一——---成人节(成人の日)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此节2000年(平成12年)前为1月15日。     国庆节   二月十一日——---国庆节(建国纪念日)根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故宪法上将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春分   三月二十一日左右——---春分(春分の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昭和の日   日本在年初会去神社参拜,称为“初诣”   四月二十九日——---昭和の日昭和天皇裕仁的生日,其在位时已是国家法定节日,裕仁死后改为现称,仍被保留为国家法定节日。此节在1989年(平成元年)前为天皇诞生日[4] ,1989年(平成元年)—2006年(平成18年)为绿の日,2007年(平成19年)至今为昭和の日。     宪法纪念日   五月三日——---宪法纪念日(宪法纪念日)1947年5月3日,日本现行宪法开始实施,遂把这一天定为纪念日。     绿の日   五月四日——---绿の日此节在1988年—2006年为国民休息日(国民の休日)。     儿童节   五月五日——---儿童节(こどもの日)端午节也在这一天。是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有男孩的家庭在户外用高竿悬挂鲤鱼旗并摆放武士人偶。     海节   七月第三个星期一——---海节(海の日)日本四面环海,为了感谢得自海洋的恩典,并祈祷能成为国运昌隆的海洋国家而制订。此节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为7月20日。     山节   8月11日——---山节(山の日)日本政党议员在参议院正式会议上投票赞成通过改正节日案,确定于2016年起将8月11日定为“山之日”     敬老节   九月第三个星期一——---敬老节(敬老の日)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此节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为9月15日。     秋分   九月二十三

苗族节日的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苗年、春节)   苗年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   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 ”(niangx diel)与传统的“苗年”(niangx hmub)并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欢度,尤其是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是过春节,但不及苗族过苗年隆重,识汉字的苗族也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与过苗年相同,即增加了斗牛、赛马、走亲访友以及男女青年“游方”、对歌等民族特色的内容。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选在春节举行。湘西地区的苗族过春节,还举行规模盛大的“赶牛场”活动;广西融水县一带的苗族过春节,举行芦笙舞会,每年群众竟达数万人之多。

满族的聚居地点,饮食习惯,着装特色,主要节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1.0585万,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其中辽宁省的满族人口最多,达533.6895万,占满族总人口的51.26%;河北省满族人口210余万;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的满族人口在33万至86万不等;以上六省市自治区满族人口占满族总人口的94%以上。满族的主要聚居区为伊通、新宾、清原、本溪、岫岩、宽甸、桓仁、宽城、丰宁、青龙等10个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和北镇市,以及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立的300余个满族乡。   满族饮食习惯: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炒面和炒米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玛和酸汤子。萨其玛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过油煎炸,再加蜂密、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条。糕面撤上青红丝,其味香甜可口。酸汤子也叫汤子,做法是把苞米浸泡多日,待米质松软,磨成水面,发酵成酸味。然后用特制的汤子套挤压成细条,直接下入沸水中;也可不用汤子套,将面攥在手内从手指缝中挤出。 满族的副食中肉类以猪肉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肠、酸菜和火锅,颇具特色。满族杀猪最讲究的是吃血肠。猪肉的做法讲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谓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将猪肉方块煮熟后趁热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调料。白片肉中五花肉为上乘。肉食除猪肉外,还喜食牛、羊肉及狍、野鸡、鹿、河鱼、哈什蚂等。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种白菜、辣椒、葱、蒜、土豆外,尚按不同的时节,采集蕨菜、刺嫩芽、大叶芹、枪头菜、柳蒿、四叶菜等山野菜及木耳、各种蘑菇等。 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它最早流行于东北的寒冷地区,是满族的传统食俗。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不时还有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满族酿制的大酱也是颇有历史传统的。 食油首推猪油,又称大油。 满族人好饮酒。当时满族人饮茶多喜喝松罗茶,而今新宾满族则多喜喝花茶。 满族饮食禁忌主要是不杀、不食狗及乌鸦之肉。   《北盟会编》记载:金时女真人“以豆为酱”。 至今,农村中满族甚至长期生活在本县的汉族或其他一些民族家庭仍习惯于用黄豆制酱。其做法是,头年腊月,将黄豆上锅烀得熟烂。再放入缸中趁热捣碎,取出打好大小适中的酱块,搁置到来年四月,将酱块洗刷干净打碎,放入缸中, 加盐、添入清水,待发酵后食用。可调味、淹渍咸菜,几乎 是一日三餐必备的食品。   每到秋末冬初,农村家家户户房前或房后挖近二米深之穴。根据穴口大小,上面横放若干根园木,覆玉米或高粱秸子,再盖上土,此即为菜窑。窑内藏白菜、土豆、萝卜、大葱等鲜菜,可保存到来年四月。菜窑上有一口,仅容一人出入,取菜时登梯上下。其式样似满族先人冬居的地穴。从窑藏蔬菜以及春采山菜,秋采山货野果,冬猎野物等现今满族人的生活习惯同满族先人的穴居生活,有着自然而和谐的联系。   满足着装特色: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余下全文>>

满族的聚居地点,饮食习惯,着装特色,主要节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1.0585万,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其中辽宁省的满族人口最多,达533.6895万,占满族总人口的51.26%;河北省满族人口210余万;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的满族人口在33万至86万不等;以上六省市自治区满族人口占满族总人口的94%以上。满族的主要聚居区为伊通、新宾、清原、本溪、岫岩、宽甸、桓仁、宽城、丰宁、青龙等10个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和北镇市,以及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立的300余个满族乡。   满族饮食习惯: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炒面和炒米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玛和酸汤子。萨其玛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过油煎炸,再加蜂密、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条。糕面撤上青红丝,其味香甜可口。酸汤子也叫汤子,做法是把苞米浸泡多日,待米质松软,磨成水面,发酵成酸味。然后用特制的汤子套挤压成细条,直接下入沸水中;也可不用汤子套,将面攥在手内从手指缝中挤出。 满族的副食中肉类以猪肉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肠、酸菜和火锅,颇具特色。满族杀猪最讲究的是吃血肠。猪肉的做法讲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谓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将猪肉方块煮熟后趁热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调料。白片肉中五花肉为上乘。肉食除猪肉外,还喜食牛、羊肉及狍、野鸡、鹿、河鱼、哈什蚂等。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种白菜、辣椒、葱、蒜、土豆外,尚按不同的时节,采集蕨菜、刺嫩芽、大叶芹、枪头菜、柳蒿、四叶菜等山野菜及木耳、各种蘑菇等。 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它最早流行于东北的寒冷地区,是满族的传统食俗。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不时还有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满族酿制的大酱也是颇有历史传统的。 食油首推猪油,又称大油。 满族人好饮酒。当时满族人饮茶多喜喝松罗茶,而今新宾满族则多喜喝花茶。 满族饮食禁忌主要是不杀、不食狗及乌鸦之肉。   《北盟会编》记载:金时女真人“以豆为酱”。 至今,农村中满族甚至长期生活在本县的汉族或其他一些民族家庭仍习惯于用黄豆制酱。其做法是,头年腊月,将黄豆上锅烀得熟烂。再放入缸中趁热捣碎,取出打好大小适中的酱块,搁置到来年四月,将酱块洗刷干净打碎,放入缸中, 加盐、添入清水,待发酵后食用。可调味、淹渍咸菜,几乎 是一日三餐必备的食品。   每到秋末冬初,农村家家户户房前或房后挖近二米深之穴。根据穴口大小,上面横放若干根园木,覆玉米或高粱秸子,再盖上土,此即为菜窑。窑内藏白菜、土豆、萝卜、大葱等鲜菜,可保存到来年四月。菜窑上有一口,仅容一人出入,取菜时登梯上下。其式样似满族先人冬居的地穴。从窑藏蔬菜以及春采山菜,秋采山货野果,冬猎野物等现今满族人的生活习惯同满族先人的穴居生活,有着自然而和谐的联系。   满足着装特色: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余下全文>>

二月份有什么节日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苗族有什么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2月份有什么节日

  常月2日是圣烛节。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2月4日:世界抗癌日 2月7日:国际声援南非日   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   在日本,2月11日是建国日。   2月14日是情人节。   在台湾,2月28日是和平纪念日(纪念1947年二二八事件)。   农历2月初2是龙抬头。      2月21日:国际母语日 望采纳

彝族的节日有哪些

  泼水节

傣族的节日有哪些

  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历新年,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历时三、四天。原俗在节日清晨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后男女青年泼水为戏,认为可消除疾病。而现在每当节日来临,不分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此外还举行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并与赶摆结合,使泼水节更添新彩。   此外,阿昌族和德昂族(崩龙族)也过泼水节。   关门节、开门节   傣族的关门节在七月中旬,正值农忙季节。举行关门节就是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生产。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佛,老年人更为频繁。   到十月中间,持续了三个月的关门节结束,开门节也随之到来。这时,农忙已经过去,人们可以外出,青年人也可谈恋爱或成亲。

各民族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节日   编辑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时间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在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





鄂温克族的主要节日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