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姓孟的是有家谱吧~家谱是什么呢?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倪姓的家谱

  浙江萧山新坝倪氏宗谱十四卷,(清)倪介眉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鄞县蛟川倪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清)倪敬沼纂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乐清虹川倪氏宗谱九卷,(民国)倪可栋修,倪逢庚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浙江兰溪龙门倪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金湖乡倪家村。浙江兰溪西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屏山乡倪家村。浙江浦江浦阳龙池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档案馆。浙江兰溪金湖倪家村志,(现代)村志编委会纂,199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上虞横山倪氏宗谱,(民国)倪奎修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经锄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上虞贺溪倪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倪启寿等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上虞古虞倪氏族谱,(清)倪明等纂,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上虞横山倪氏宗谱,(清)倪启生主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永康壶山倪氏宗谱,(清)倪守铨等纂,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永康壶山倪氏宗谱,(清)倪庆发等纂,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永康壶山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永康壶山倪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永嘉、乐清倪氏分迁永乐二邑间合辑宗谱四卷,首一卷,(清)花禁山农幼伢子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修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东阳倪氏宗谱,(清)倪启略等总理,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金华龙门倪氏七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二卷。(民国)倪福华等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金华龙门倪氏四修族谱,(清)倪清钱等纂,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七~十卷、第十四~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金华龙门倪氏五修族谱,(清)倪汉潘等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金华龙门倪氏族谱,(清)倪易书等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金华龙门倪氏祠堂重定颁胙规例五卷,首一卷,(清)倪正谊等纂,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金华倪氏禄申堂派下外谱,(清)倪易书等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余下全文>>

黎姓的来源 家谱和历史名人

  姓氏源流   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姓氏名望   姬姓黎国亡国国君靖远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胜,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任御史大夫。玄胜公第三子黎致统公,在唐肃宗时代任翰林院侍讲,晋封右仆射(右丞相)。黎致统公次子黎辉武公,为唐德宗时驸马。   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华容人,明朝天顺年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黎淳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外,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传世。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维柞:四川江津人,明末官员。

黎姓的来源 家谱和历史名人

  姓氏源流   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姓氏名望   姬姓黎国亡国国君靖远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胜,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任御史大夫。玄胜公第三子黎致统公,在唐肃宗时代任翰林院侍讲,晋封右仆射(右丞相)。黎致统公次子黎辉武公,为唐德宗时驸马。   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华容人,明朝天顺年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黎淳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外,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传世。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维柞:四川江津人,明末官员。

余姓家谱辈分排列

  家谱是某一代人找文化人给写的一些美词串联起来的,然后按次序排辈分,你家的你得找到你的家族才行啊!

马姓家谱的体例分类

  各家马氏家谱体例分类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一般的马氏族谱都有以下内容:谱名、谱序、目录、凡例、恩荣录(敕诰)、遗像及像赞、五服图、家规家法、宗支世系、谱系本纪、仕宦为官记、家传、祠宇、坟茔、艺文、族产、派语、后跋、领谱字号等,有的还包括马氏聚集地图,如《会稽马氏家谱》附有马氏集中的吴融村的村图。谱名即家谱的名称,一般写在家谱的封面,内容也各不相同。马氏族谱一般称作“马氏(家)族谱”、“马氏家谱”,或者“马氏家乘”、“马氏宗谱”,也有的称“马氏统谱”、“马氏通谱”、“马氏统宗谱”或“马氏支谱”。有的还详细注明地域、分支或堂号,如《京江马氏宗谱》、《崇伦堂马氏宗谱》。   谱序是族谱中极富文史价值的部分。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往往由本族名人或与本族有渊源的学者、名流,或者政界要人撰写。其内容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或述本族修谱的历史及本次修谱的缘起经过,或记本族姓的源流、分布。因此,谱序往往是族谱之“目”,是本家族历史的凝缩,同时,又常常是一篇篇散文佳作。   凡例是族谱的编纂体例,从中可以看出修撰者的谱学思想、修谱方法,甚至家规家法等。如前所述,马氏家谱大多采用欧阳修、苏洵“谱法”,并结合本家族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于是形成了马姓独特的宗谱编写体例。   像赞,往往附于本族名人画像后,多由著名学者、社会名流或本族亲友题写,内容多概括评价此人功绩及一生。例如《马氏统》中马援的像赞由马家外甥郑禹题写,全文如下:“经籍深富,辞理遐亘;浩如江海,郁若昆郑。”马融的像赞亦由郑禹题写,内容如下:“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来。”此外,“后周平南将军山阳侯”像赞由朱熹题写,“宋祭酒止蕃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唐中书令宾王公”像赞由韩愈题写,“宋丞相正惠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宋左丞相碧梧公”像赞由谢枋得题写。   世系,是族谱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同族谱中的“家传”,往往可以补正史之不足。例如从《马氏统谱》世系中可知马周为马援第十一世孙,马燧为马周第五世孙,马知节为马周十八世孙,马廷鸾为马周二十一世孙。但是,由于修谱时人们往往拉拢、靠近本姓名人以抬高自己一支,因此家谱中的“世系”、“家传”也有失实之处。   --------------------------------------------------------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马怀义纂民国

为什么百家姓里面没有姓: 苟;的? 以及苟姓家谱?

  百家姓并不代表中国所有的姓氏都在其中。那个时期可能没有这个姓氏,苟姓也可能是后来由某个姓氏演变而来的,当时没有记录吧!

濮阳郭姓家谱在哪里保留着

  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里有姓郭的比较多。清丰县纸房乡郭家村

胡姓家谱辈分排列

  江苏沭阳胡姓字辈排序怎么不一样

姓尤的家谱是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 生活在南中国一带。[1] [编辑本段]姓氏来源  1、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   2、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汉姓为尤;满、台湾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1]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聃季。又称冉季载,姬姓,为黄帝后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驾崩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是趁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聃季立下大功。战后,周公旦将这位有才华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他封于沈,建立了沈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沈姓。五代时,王潮、王审知入闽,后王审知建立闽国,称闽王。因沈与审同音,为避讳,沈姓去掉水旁,改称尤姓,但念念不忘尤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为尤姓的得姓始祖,此当为尤姓之主要来源。[1]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沈姓郡望有二:吴兴和汝南,而吴兴(浙江省)地处闽地,沈改尤后,吴兴郡自此成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时,尤姓族人并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1022年),其后人才开始大举繁衍,《常州府志》记载,宋真宗时,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浙江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均名载史册。   到了元兵南侵时,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族人大举迁移至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统治后,政治相对稳定,部分尤姓人亦举家北上。其中,战乱时,大批难民涌入相对稳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为人口稠密旳地区,明初政府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50年间八次大规模迁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区,当中就包括尤姓,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苏两地最多,而福建、潮州亦因邻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进一步迁徙至海外,并见于台湾、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带,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来自潮州饶平;而在菲律宾创立超拼音编码系统的尤扶西,则来自福建晋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迁徙路线。   尤姓在大陆未列入前





路姓家谱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