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百家姓有姓要的吗

  要姓   要   yāo   姓氏   来源:《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里都有收载。   1.郑樵注云“吴人要离之后,望出鲁国。”以名为氏。   2.藏族也有此姓。   分布:今天津之武清、湖北之洪湖、辽宁之清源、河北之辛集、阜平、涉县、黄骅、鸡泽、河南之义马、山西之太原、太谷、榆次、阳泉、陕西之韩城、青海之天峻、山东之管陶等地有分布。   名人:   要兢,汉朝人。   要廷珍,唐朝人。要敬,元朝人。要绣,明朝人;成化中女为宪宗妃,拜光禄署正;要毅,明朝人,知县。   要离,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刺客叫要离。相传他由伍子胥推荐给吴国国君,谋刺住在卫国的吴公子庆忌。要离请吴王砍断他的右手,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假装和吴王有仇而跑出国境。他到卫国之后,又假意向庆忌说了些如何攻灭吴国的办法,为的是能得到庆忌信任。后来他果然骗取了信任。在一次与庆忌同舟渡江时,刺杀了庆忌,他也自刎而死。要离家族的人就以“要”作为姓氏。

百家姓中的路姓现在排在多少位 40分

  “路”姓在在2011年人口排序中在152位。在宋《百家姓》中在138位。

百家姓大全姓院的吗?

  院姓   渊源   1.元朝院孝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院姓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万姓统谱》。其姓源自院孝思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元朝有院孝思为院姓之始,其后裔为院姓。   2.他姓改姓。本为完姓,改为院氏。今河南洛阳有院姓。   分布   院姓当今分布比较广泛,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等地皆有分布。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院姓316人,临汾市2人.   名人   院有昌:男,生于1939年,祖籍河北张家口市,1964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医疗专业。现任邯郸市中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河北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系华北男性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邯郸市中医自学辅导站教师。从事内科专业多年,专于内科疾病的诊疗及危急病症的抢救。对男性种7R·A有较深的研究,擅长采用字方治疗男性不育症,收到较好效果。中医治疗慢性咽炎、声音嘶哑等症有独到之处。在《河北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医学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源于完颜阿骨打,女贞人,曾创立金国。元初改姓院。”---院文清   院文清 :1955年9月生,河南新野人。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1980年1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分配到荆州博物馆从事考古研究工作。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湖北省考古学会会员。参与编撰的《江陵雨台山楚墓》一书获夏鼐考古学二等奖,参与编撰的《楚文化志》获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先后在10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百家姓大全姓院的吗?

  院姓   渊源   1.元朝院孝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院姓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万姓统谱》。其姓源自院孝思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元朝有院孝思为院姓之始,其后裔为院姓。   2.他姓改姓。本为完姓,改为院氏。今河南洛阳有院姓。   分布   院姓当今分布比较广泛,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等地皆有分布。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院姓316人,临汾市2人.   名人   院有昌:男,生于1939年,祖籍河北张家口市,1964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医疗专业。现任邯郸市中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河北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系华北男性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邯郸市中医自学辅导站教师。从事内科专业多年,专于内科疾病的诊疗及危急病症的抢救。对男性种7R·A有较深的研究,擅长采用字方治疗男性不育症,收到较好效果。中医治疗慢性咽炎、声音嘶哑等症有独到之处。在《河北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医学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源于完颜阿骨打,女贞人,曾创立金国。元初改姓院。”---院文清   院文清 :1955年9月生,河南新野人。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1980年1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分配到荆州博物馆从事考古研究工作。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湖北省考古学会会员。参与编撰的《江陵雨台山楚墓》一书获夏鼐考古学二等奖,参与编撰的《楚文化志》获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先后在10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百家姓里面有姓井的吗?

  有的 井柏然

百家姓上有金姓吗?

  你好有的排在29位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 (zhèng)(wáng)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féng)(chén)(chǔ)(wèi) (jiǎng)(s胆ěn)(hán)(yáng)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zhū)(qín)(yóu)(xǔ)(hé)(lǚ)(shī)(zhāng)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kǒng)(cáo)(yán)(huà)(jīn)(wèi)(táo)(jiāng)

百家姓中怎么没有姓 帅的?

  帅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76位。   帅姓出自师姓,始祖师昺,为三国末晋初的大司徒、兵曹尚书,他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三国时代,有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帅(shuài)姓源出有:   源流一   ,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师帅,是西周军制官职称谓。西周时期,军下设师,每师两千五百兵,周王室拥有六师军队,而在各诸侯国中,除了齐国姜太公拥有五师以外,其他的侯爵国拥有三师,伯爵国拥有二师,子爵国拥有一师,郡侯无师。至春秋以后,周王室疲弱,各诸侯国逐渐自大,无视周礼典制,各自纷纷扩军,如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宋国、鲁国等大国皆扩军至六师。到了战国时期,师的建制已达万人,七雄皆各自拥兵数十师,周王室根本就无可奈何。两周时期,师的最高军事长官称“师帅”,后细分有中军帅、上军帅、下军帅、左军帅、右军帅、后军帅等等。     在师帅、中军帅、上军帅、下军帅、左军帅、右军帅、后军帅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帅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晋朝时期大司徒师昺之后,属于避讳改姓为氏。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有一位著名将领师纂,公元?~264年待考,他原为司马懿的次子、大将军司马昭的主簿,后被派遣到太尉邓艾军中担任督军司马,随邓艾参与了灭蜀汉政权的一系列战役。平定蜀汉国后,师纂担任了益州刺史。后邓艾被钟会诬告,司马昭下令把邓艾、邓忠父子以槛车押回,师纂也随同返回,与邓艾父子一起被害。按史籍《三国志》的记载,师纂的后代叫师昺,在晋朝时期官为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军、散骑常侍、兵曹尚书。在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立晋之后,追尊自己的伯父司马师为晋景皇帝,因晋景皇帝的名字中有“师”字,为了避故君主名讳,师昺就效仿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师呙,也将自己的姓氏字“师”省去一横,改为“帅”,从此,师昺的以及其他同朝的师氏族人和后裔子孙们即沿袭帅氏。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只有在晋朝任职的师氏族人更改为帅氏,而黎民百姓中的师氏并未改变姓氏,仍然大有师氏族人存在。避讳只是暂时的,西晋王朝的历史只有四十二年,因而许多帅氏后裔后来又恢复师氏。由此,后世许学者皆认为师氏、帅氏本是一姓。 师昺依靠司马氏家族飞黄腾达,但西晋寿短,晋武帝死后,子侄们争权夺位,兄弟阋墙,爆发了箸名的“八王之乱”,结果帅氏一族家破人亡,后裔沦落四方。   帅氏家族由今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兴起,迄今一千七百余年,堪称《帅氏家谱》扉页题字所述:“岢岚遗风,源远流长。”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帅都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帅都督,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政权设置的军制官位,与大都督、都督一样,皆统领乡兵,即地方武装的长官,后逐渐成为散官阶名。北周时期沿袭续置,官秩正七命(从六品上)。隋朝时期成为勋名,后废黜,归入都督系列。   在帅都督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帅督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帅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南宋朝时期官吏帅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帅司,是宋朝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即安抚司的最高行政长官,仿隋朝时期的安抚大使之称,在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设置,长官称安抚使,白称“帅司”,有安抚副使、同勾为副长官,属下还有帅机、帅守等官员。 宋朝时期,一方地区称“路”......余下全文>>

百家姓里有 计 姓吗?

  一、来源有三 1、源自姒姓,是禹的后代,以封国为姓。夏商时有计国(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是夏禹后人的封国,计国被周人灭后,禹的后人就以封国名命姓,遂成计氏。 2、出自少昊金天氏,形成于西周初年,系以地名命姓。周武王封少昊之后于莒,建都于计斤(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即《左传》中所说的"介根"。莒国王族的后裔,以祖上建都地名命姓,成为计姓的又一支。 3、为他姓所改。《通志.氏族略》载:"辛氏改为计氏。"计姓望族居齐郡(今山东临淄)、京兆(今陕西长安东)。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晋鉴堂":南宋时候简州知州计有功在临时首都向皇帝献了自己写的《晋鉴》,要皇帝以东晋偏安当镜子,去恢复中原。后来被提举两浙平盐公事。 【郡望】 《郡望百家姓》上记载:计氏望出京兆郡。《姓氏考略》上记载:望出京兆、齐郡。 1、京兆: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2、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淄一带。 四、历史名人 计然:春秋时越国学者,一名计研。其先为晋国亡公子。本姓辛。后改姓计。他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博学善计算,为范蠡师,著有《文子》(早于《淮南子》)。 计衡:宋代朝奉大夫,字致平,绍兴进士。历监察御史,出守池州,转朝奉大夫。居官多善政。游太学时,上书言天下大计,高宗嘉之。及卒,家无余资,时称清白吏。 计有功:宋代右丞议郎,字敏夫,安仁人。知简州时,有政绩,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功为张浚从勇,尝居浚幕府。绍兴中谴诣行在奏封,献所著《晋鉴》。又有《唐诗记事》传世。 计礼:明代刑部郎中,字汝和,浮梁人。天顺进士。以画菊,落笔皆用草书法。时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 计楠:清代画家。官函吉安训导,耽著迷,精绘事,尤喜画红梅,时称计红梅。有《一隅草堂稿》。 计默:清代诗人,文学家计东之子。濡染家学,以诗文游四方,工入太学。有《菉村诗抄》。

百家姓有姓敖的吗?

  有的   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  改为敖姓的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先秦时期,敖姓活动主要在长江以南。宋朝时期,敖姓人数很少,主要集中在福建地区。明朝时期,敖姓大约有7万7干人,江西为敖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湖北、河南、湖南、贵州等地。   当代敖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敖姓的人口大约有25万,为第二百六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自宋朝至今的1000年中,敖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态势。目前敖姓主要分布于贵外I、重庆、广东、湖北、四川,这五省市约占全国敖姓人口的77%,贵州为敖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敖姓人口的27%。其次分布于河南、湖南、云南、广西、江西等地。敖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黔云桂、广东大部、海南北部、川渝、湘鄂西部、陕甘南部、豫皖鄂交接区、江西西部,敖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06%,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7%,居住了大约68%的敖姓人群。

百家姓里有战姓吗

  百家姓里有战姓   (1)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战国时滕国有名毕战者,为滕文公管井田,其后以其名为氏.   (2)古代掌战阵之官,以官为氏。





百家姓有姓路的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