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谁知道赵姓的历史和名人,陆姓的来源,陆姓人口总数

  历史名人:   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 胜:平原君,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是赵氏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人物。   赵 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始创骑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廉: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精于正、行书和小楷,其笔法园转遒丽,人称"赵体"。   赵 云: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陆姓起源有四种:   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郡望主要有:   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

陆姓是怎么来的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陆姓排名60位。百家姓排名198位!陆姓分布极为广泛,是中国一百个大姓之一,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在一百个大姓中排第七十位。主要分布在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这五个省、市、区的陆姓人口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的65%。   陆姓   [编辑本段]来源有四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   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个孙子叫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这是山东陆氏的起源。   3、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此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鲜卑有很多鲜卑人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如洛阳后改为陆氏。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戴,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颖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台湾地区   陆姓在台湾地区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 (盛清沂纂修,由文献委员会1973年出版,众文图书印行)内排列序为第108位,户数为439。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撰辑,台湾省名姓渊源研究学会编印,1990年5月出版)书中排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据此,陆姓较1973年有明显增多。该书内还有二则载述:一则称陆氏族人播迁闽、粤及渡海来台之资料,未详;一则载陆姓在台湾县市和乡镇地区情况,其中在台湾分布较多之县市依次为: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宜兰县。分布较多之乡镇地区依次为:高雄桥头、台北市松山区、台北市大安区、永和市、台北市古亭区。   香港   陆姓在香港各支派及分布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从在香港的陆姓人士来看,不外乎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内地迁居;一是由本埠长大。由内地迁居香港的陆姓著名人士主要活跃在经济界,其中著名的有陆擎天、陆达兼、陆达权、陆孝佩、陆恭蕙等人。   澳门   陆姓在澳门出名的有书法篆刻家陆海。   少数民族中的陆姓   陆姓在少数民族中分布主要在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布衣族、哈尼族中。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族人的姓与名的排列形式和汉族一样,姓在前,名在后。以单姓居多。我国境内朝鲜人姓氏与汉族相近,19......余下全文>>

尚姓的历史来源

  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尚姓的历史来源

  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历史上林姓名人

  东晋林懋   林则徐   文状元:林慎思(宏词科870)、林石(特奏1223-1229)、林壮行(神童科1231)、林济孙(1340)、林亨(1343)、林环(1406)、林震(1430)、林大钦(1532)、林宣德(?)、林召棠(1823)、林鸿年(1836   武状元:林宗臣(1172)、林山票biǎn(1184)、林管(1193)、林仲虎(1202)、林汝浃(1211)、林梦新(1232)、林时中(1271)、林本直(1660)、林德镛(1721)、林天滮(1771)   现代名人:   林徽因   林语堂   林育英   林育南   林彪   林行止   林默卿,林则徐五代传人联合国外交家   林绍良,印尼华侨巨富   林洋港   林姓院士有22个   林觉民   隋朝:   闽晋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孙遂成阀阅,经文纬武,奕世簪缨,显贵南国。传至闽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韬为阙下祖,弟林昌为台湾雾峰 林氏祖。批公生子九: 林苇、林藻、林晔、林荐、林著、林蕴、林蒙、林迈、林蔇,同时擢为刺史。世称九牧林,尊公为九牧林祖。   唐朝:   林孔著   五代十国:   有林延皓的“控鹤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硕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后安林鼎等支系。   现在:   林氏宗亲网   林氏宗祠   林氏论坛   妈祖

陆姓男孩 取名

  陆天哲

迟姓的历史和现状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贤人迟任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商汤王朝初期有个大贤人叫迟任。殷王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二十位国王,在位二十八年,曾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当时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盘庚决意迁都,并作诰书晓喻举国王臣百姓,违者重惩,史称“盘庚迁殷”。盘庚在诰书中就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盘庚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迁都以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而在他逝世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有此殊荣,迟任的后人遂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分别有迟氏、任氏,得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迟氏族人大多尊奉迟任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西周晚期鲁孝公之子公子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晚期,鲁国君主鲁孝公姬称(公元前796~前769年在位)有个儿子叫公子展,亦称公子辗。   在公子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辗迟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迟氏、展氏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孔子弟子樊须,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世人亦称为“樊迟”。   在樊须的后裔子孙重,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尉迟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前,西北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号“尉迟”,其祖先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就是今称的塞族人(塞尔维亚族),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于阗语即于阗塞语,其族首领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汉译音为“尉迟”,是冠在从汉朝时期开始立国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尉迟一族后与鲜卑拓跋部联合,被称作“西方尉迟氏”,后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部落,被鲜卑拓跋部大人称之为“尉迟部”。之后,尉迟部一直跟随拓跋部称霸于北方地区。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鲜卑拓跋氏终于建立了北魏政权,当上了中国北方皇帝,而尉迟部也就跟着身价百倍,成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贵族,也是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后来,北魏孝文帝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连皇帝的姓氏都由原来的拓跋氏改为汉姓元氏,同时还下令其余的鲜卑族人也一律改汉姓。鲜卑尉迟氏部落族人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部落名称的谐音汉字“尉迟”为姓氏,称尉迟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之中。   在隋朝时期,整个尉迟氏家族又进行了第二次汉化过程,许多贵族称单姓尉氏,平民多称单姓迟氏,奴仆则称单姓胡氏,后来还有尉迟氏被隋文帝赐改为杨氏者,如隋朝末期著名的将领杨义臣就是。杨义臣的父亲就是隋朝的开国大将尉迟崇,后来在战场上牺牲,隋文帝出于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杨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至唐朝初期,整个尉迟氏家族即已经完全成为汉族,为大唐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尉迟氏一家后来遭难,惟有二子逃出。为避人耳目,更为兄弟日后相见能够相认计,于是将姓氏“尉迟”拆分为二:老大乃改单姓尉氏,老二乃改单姓迟氏。兄弟相约以此为相认之证,然后洒泪而别,各奔东西。后来,仍有一部分尉氏、迟氏族人恢复了 尉迟氏复姓,与同宗同源的迟氏、尉氏、胡氏、杨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迟氏......余下全文>>

姓陆俊在中间怎么取名

  陆凯俊   陆天俊   陆铭俊   陆泽俊   陆译俊   陆博俊   陆朗俊   陆谦俊   陆弘俊   陆维俊   陆恒俊   陆善俊   不知道,我取的这几个名字你满意么,求采纳,谢谢

姓陆的韩国明星有哪些

陆星材BTOB

历史上李姓的名人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秦   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     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戎马倥偬,功勋卓著,嫡孙唐高祖李渊。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李子通: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615年称帝。   李春:中国桥梁专家。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渊:唐高祖(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李世民:唐太宗、天可汗(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庙号“玄宗”   。   李靖:(公元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关于陆姓的历史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