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中国民俗风情

  各民族风俗习惯   1.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2.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3.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4.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5.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6.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7.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俯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8.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9.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10.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

民俗风情是什么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绩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傣族楼房的特点

(一)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人,女子从左边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閒谈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蓆楼而卧,只以蚊帐相隔。 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分3格,两侧住人,堂屋用来接待宾客。自称“傣倮”的建房,相邻的户不共墙,自称“傣尤”和“傣尤倮”的邻舍之间可共墙,房顶相连。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树、红皮果树、黄木树和五眼果树等。元阳傣族称红椿树为树中之王,堂屋正中樑柱非用红椿木不可,实在找不到红椿木料子,即便是红椿木栓也要用上一点,认为用了红椿木,房子牢固,人丁兴旺。 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其他民族无异。 傣族地区水运交通比较便利。红河两岸的傣家设点摆渡,运送过往行人物资,现在主要运输虽被汽车逐渐取代,但水运在其生产、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溼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4518.html

傣族楼房的特点

(一)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人,女子从左边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閒谈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蓆楼而卧,只以蚊帐相隔。 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分3格,两侧住人,堂屋用来接待宾客。自称“傣倮”的建房,相邻的户不共墙,自称“傣尤”和“傣尤倮”的邻舍之间可共墙,房顶相连。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树、红皮果树、黄木树和五眼果树等。元阳傣族称红椿树为树中之王,堂屋正中樑柱非用红椿木不可,实在找不到红椿木料子,即便是红椿木栓也要用上一点,认为用了红椿木,房子牢固,人丁兴旺。 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其他民族无异。 傣族地区水运交通比较便利。红河两岸的傣家设点摆渡,运送过往行人物资,现在主要运输虽被汽车逐渐取代,但水运在其生产、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溼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4518.html

傣族泼水节又称为什么节

  泼水节也称宋干节(泰语:สงกรานต์,Songkran),4月13日至4月16日,是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傣族、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首二天是去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傣族的结婚习俗

德巨集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夥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讬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婚札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定“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唸诵祝词。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唸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䙓在桌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傣族的食物特点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傣族 风俗习性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

傣族的习俗

  1.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著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可以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情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也有祖孙三代同堂的。儿女长大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大多随幼子或幼妇女同住,家庭财产由幼子女继承,幼子女负责赡养父母;已分居的儿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财产,数量很少。家庭中男女平等,经济独立,   妇女在结婚前就开始有个人积蓄,结婚带男方家的财物一旦离婚可以携带回娘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门期间,若夫妻关系破裂,男子也可以搬着自己的东西回父母处。寡妇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门。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夫妇死去,不管年纪多大,都要办离婚手续,手续简单,将一对蜡烛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服饰   傣族的服饰颜色特别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特别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特别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现在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应该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   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非常美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如果您节日期间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傣族的民俗风情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