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方姓历史名人

  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门神.   方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清: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太: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武定节度使,‘郑王‘.方太能征善战.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峻:福建莆田人.宋代著名的藏书家.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琼: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北宋兵部尚书.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福建莆田人.文学家,藏书家.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福建莆田人.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岳:安徽祁门人.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名,授南康军教授,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余下全文>>

连姓的历史名人

  连瀛洲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后辍学到香港的小杂货店当学徒,1919年移居新加坡。1928年他与友人创立华兴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兼船务代理,事业稳步发展。1949年连瀛洲与数名马来西亚华商成立华联银行,进入金融业,2001年华联银行与大华银行合并,跻身新加坡第一大银行,大华银行集团。此外,连姓名人还有:宋仁宗庆历年间,有连庶、连庠兄弟,深得欧阳修的器重;绍光年间的连希觉,曾在英州为地方筑堤引水灌田;宋宁宗宁元年产的连三益,历知沙县、广州、绍兴,任满离去,老百姓皆遮道挽留。至于明代,入仕的连姓之人也有不少。如明在祖时的名御史连均;英宗正统年间的福建按察副使连镛;宪宗成化年间的御史连盛;神宗万历年间的广西按察副使连继芬;思宗崇祯年间出知灵州的连宗度,等等,都为造福百姓,做过一些好事。在上述连氏良吏名臣之中,宋代的连庶、连庠兄弟是湖北应山人,连三益是福建安溪人,明代的连均、连镛都是江苏建安人,连盛是河北永年人,连继芬是福建龙岩人。这些充分说明,明清时期,连姓人已遍布大江南北。连楹(?-1402年),谥刚烈,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连楹为太学士出生。洪武年间,其任左春坊太子赞善,后升任赞读、监察御史。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金川门,其叩马欲刺朱棣,后失败被杀,尸体直立不倒.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连陂存爱;赋笔见称。——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连氏宗祠通用堂中联。羽衣得道;丽赋著名。上联典指宋代人连久道,字可久,十二岁就能作诗。父亲带他见当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渔父词》。熊曲肱也写诗相赠,又说:“这个孩子在富贵中留不住。”后来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鸟羽做的衣服,意思是如神仙一样飞翔),来往于西山。下联典指唐代闽县人连总,字会川,咸通年间进士,善于作赋,为文学家温庭筠所称道。勋嘉葵戍;泽被乡邻。——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齐王大夫连称,为将军,奉襄公之命他和管至父戍守葵丘,瓜熟时去,约定第二年瓜熟时派人替换。一年后,襄公违约。连称、管至父联合襄公的堂弟无知杀了襄公。下联典指宋代应山人连舜宾,字辅之,家中富裕,常常资助乡邻。在家里教他两个儿子庶、庠读书,说:“这就是我的资产。”他死后,远近乡邻都前去哭吊。勋嘉葵戍;孝踵丁兰。——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齐王大夫连称(见上)。下联典指宋·连世瑜,事母至孝,母死,刻像奉之益恭。七言通用联瞻崇祖德恢先业;依赖宗功启后人。——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闽南地区连氏宗祠“瞻依堂”通用堂联。联以鹤顶格嵌“瞻依”堂名。国士升华光世德;惟思懋建永昌宗。——清·连日春撰福建省长泰县江都村连氏宗祠“瞻依堂”联此联为清代连氏裔孙、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台湾府举人连日春所撰。后来,江都和开台连氏家族共同将它作为子孙昭穆,从十二世启用,历代相沿。九言及以上源头由和睦,和睦千秋;匾额树瞻依,瞻依百世。——佚名撰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江都寨连氏祖祠“瞻依堂”堂联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寨——江都寨,如今还住着30多户连氏人家。寨内有一座名叫“瞻依堂”的连氏祖祠。据连氏族谱记载,唐开成元年(836年),连谋自骛州入福建开基,成为连氏入闽始祖。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连谋的十世孙连法进之子连垒,从龙岩漳平县入长泰开基。在江都社小山丘上的一块风向适宜,阳光充足,形似鸡笼的蒲姜地上披荆斩棘,建搭草舍,并修建了高一丈四尺厚实坚固的石墙。从此,他们筑寨而居,创家立业,繁衍生息,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连氏族人在寨中选择一块风水保地修建了这......余下全文>>

南宫姓的历史名人

  南宫适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 南宫适是最早的见于文献(《周书·君奭》)的南宫氏名人,是南宫氏的始祖。南宫适身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创业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周文王时期,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 《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南宫适是周族的重要谋臣,曾参与了拯救姬昌(即周文王)的行动。 西伯侯遭殷纣王软禁之难,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前往探望。受西伯暗示,他们搜集美女、骏马和奇珍异宝入贡商王,使西伯获释。其中,南宫适曾受太公之命到西方义渠之地找到了奇珍异宝骇鸡犀。 南宫适作为周族的大将,曾率领周族大军进攻商朝的周边小国。在西伯侯的指挥下,南宫适发动了对黎国的征伐,邻近的邗国来增援黎国,南宫适俘虏了邗国和黎国的二位国君,把邗侯迁往翟,赦免黎侯,让他回国反省 。鉴于谋略出众,武功卓越,南宫适成为“文王四友”之一。《周书·君奭》提到文王谋臣,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五人。武王时,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尚书大传》称为“文王四友”。 文王死后,南宫适继续辅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业。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宫适受命将商王搜刮屯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台聚积的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且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帝王世纪》曰:“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达史逸,迁九鼎于洛邑,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飨祀于军。”而同一事,《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克殷之初,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适、史佚展九鼎保玉。 周朝建立后,南宫适又成为武王的重臣。《周书·泰誓》《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武王称自己有“乱(治)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

南宫姓的历史名人

  南宫适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 南宫适是最早的见于文献(《周书·君奭》)的南宫氏名人,是南宫氏的始祖。南宫适身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创业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周文王时期,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 《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南宫适是周族的重要谋臣,曾参与了拯救姬昌(即周文王)的行动。 西伯侯遭殷纣王软禁之难,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前往探望。受西伯暗示,他们搜集美女、骏马和奇珍异宝入贡商王,使西伯获释。其中,南宫适曾受太公之命到西方义渠之地找到了奇珍异宝骇鸡犀。 南宫适作为周族的大将,曾率领周族大军进攻商朝的周边小国。在西伯侯的指挥下,南宫适发动了对黎国的征伐,邻近的邗国来增援黎国,南宫适俘虏了邗国和黎国的二位国君,把邗侯迁往翟,赦免黎侯,让他回国反省 。鉴于谋略出众,武功卓越,南宫适成为“文王四友”之一。《周书·君奭》提到文王谋臣,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五人。武王时,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尚书大传》称为“文王四友”。 文王死后,南宫适继续辅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业。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宫适受命将商王搜刮屯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台聚积的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且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帝王世纪》曰:“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达史逸,迁九鼎于洛邑,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飨祀于军。”而同一事,《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克殷之初,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适、史佚展九鼎保玉。 周朝建立后,南宫适又成为武王的重臣。《周书·泰誓》《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武王称自己有“乱(治)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

姓苟的历史名人有那些

  苟变:战国时成武(今山东省)人,卫国名将。著名思想家孔伋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卫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他在做地方官时,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我不能用他。”孔伋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说:“英明的君主选用人才,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腐之处,高明的木匠不会因此扔掉不用的。当前是战争年代,正是需要很多军事人才的时候,您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了一员大将,这话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君订:“我谨受先生之指教。”   苟日新:北宋湖南开封人,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谭姓的历史名人

  谭平山(1886-1956),又名谭彦祥、谭鸣谦、谭聘三,广东高明人。1909年在两广优级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开始投身于反对清政府的宣传活动。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谭平山当选为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组织部部长。1927年8月,谭平山与周恩来、朱德、贺龙、恽代英等领导发动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港澳。因他参加南昌起义,武汉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8月8日开除谭平山的国民党党籍。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回到武汉,投入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冬,在香港出席了李济深、何香凝等人组织召开的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初参与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监察部前身)主任等职。 谭咏麟(1950年8月23日-)绰号「谭校长」,为已故足球名宿谭江柏之子,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香港流行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音乐人与电影演员,60年代末为失败者乐队成员,1973年任温拿乐队主音歌手,1979年单飞后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1981年凭《假如我是真的》夺得第十八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1984至1985年初推出的三张唱片《爱的根源》,《雾之恋》,《爱情陷阱》被誉为爱情三部曲,1984-1987年连续四届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之后退出领奖。1996年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为美国百老汇墙面两名华人照片之一。

笪姓的历史名人

上海电视台的电视剧导演笪远怀也有著名的北京青年报车栏目记者笪莉萍江苏人文学院笪远毅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笪佐领教授江苏经贸厅副厅长的笪家祥被列入“全国外经贸系统科技专家库”的安徽计算机领域拔尖人才笪祖勤发明“简易扎瓶卡”等着称笪金华声乐比赛全国金奖的乐山少年笪祺获得2003年大众摄影杂志摄影一等奖的笪卫笪云峰,日照精品茶典范品牌

姓谢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著名东晋政治家。   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士族。沉静有识鉴,少有名望。居会稽东山,屡次谢绝征召,与王羲之、支遁等遨游山水,以音乐诗文自遣。年逾四十岁才出仕,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   谢觉哉:(公元1883~1971年),原名维鋆,字焕南,笔名觉哉、飞飞、见心、马彬、敦夫等。湖南宁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司法制度奠基人。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公元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著名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著名晋、宋期间诗人。   谢灵运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十五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生平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学家。谢庄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着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着。他评价了公元三~四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谢朓:(生卒年待考),陈郡夏阳人(今河南太康),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声鹤:着《雪溪诗集》。   谢颖苏:着《北溪剩稿》。      谢琯樵:中国著名书画家。   谢浣湘:中国女诗画作家,着《谢浣湘诗存》。   谢锡铭:贵州知府,著作《梦草轩诗词集》。   谢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应州程乡金盘堡人(今广东梅县)。著名清朝航海旅游家。谢清高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着有《海录》一书。   (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长汀)。著名清朝将领。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进士,官至总兵。

姓费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费直】   (生卒年不详),字长翁,东莱(郡治今莱州市)人,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官至单父(今单县境内)令。费直依古文古字本汉《易》,称《古文易》。“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即《易传》“解说上下经”,开幕训诂学史上以传附之先河。东汉时期,经学家陈元、郑众、马融都学习和传授费氏学,马融还为费氏《古文易》作“传”(指解释经文的著作)并把它传授给其高足、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郑玄作《易注》。经学家荀爽也汉费氏《易》,作了《易传》。三国时传魏经学家王肃、玄学家王弼,王弼还作了注。费氏学大兴。南北朝时期,梁代、陈代正式把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今本《周易》与《费氏易》有很深的渊源。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费氏易》1卷、《费氏易林》1卷、《周易分野》1卷。另《释文》有《费直章句》4卷,系后人伪托。   【费祎】   (?—253)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相。费祎性格宽和,刘备平定益州时,在蜀为文官。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刘禅当国,重用费祎及蒋琬等。南征孟获时,诸葛亮以费祎为长史随军。后来兴师北伐中原,诸葛亮撰《出师表》,称费祎等「皆良实,志虑忠纯」。北伐期间,费祎常为使节,往来汉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杨仪弭息纠纷。诸葛亮死时,将国事付与蒋琬、费祎;其时魏延不服诸葛遗命,费祎以其反情告杨仪,并回奏后主,方证是非。后杨仪又不服待遇,口出不臣乱言,亦赖费祎密状其词,以正国法。后来姜维执意北伐,费祎以内治无人、国实不殷阻其事,然皆不为所听。   【费仲】   一作费中。商代人。纣宠臣,善于阿庚逢迎,贪利,国人勿亲。纣囚禁西伯昌(周文王),周臣通过仲献美女、奇物、良马,文王得出。   【费孝通】   (1910-2005)江苏吴江人(生于南通)。1935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社会人类学)学位。同年起,先且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1942年加入民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届常委,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等。著有《江村经济》(英文,即《中国农民生活》)、《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初访美国》、《重访英伦》、《乡土人权》、《我这一年》、《大学的改造》、《兄弟民族在贵州》、《花蓝瑶社会组织》、《访美掠影》、《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译有《人文类型》、《世界史》、《文化论》、《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费丹旭】   (清),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又号环渚生,乌程人。工写照,如镜取影,尤精补景仕女,潇洒自然,清代画家。   【费子贤】   明初人。从朱元璋渡江,数有功。取武康、安吉,筑城御张士诚兵进攻。曾以三千人击退张氏八万之众,以功进指挥同知。取福建、攻元都、定西陲皆有功。官至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   【费震】   明朝鄱阳人。洪武初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宽惠得民,升为汉中知府。岁遇灾荒,盗贼四起。费震发仓粟10余万斗贷民,到秋收时还仓,盗贼闻知,皆来归正。   【费贞娥】   明朝末年人,是庄烈帝的宫女,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费贞娥投井自杀,但被贼兵救出。她说,我是长公主,不得无礼。贼兵便带她去见李自成,因为当时她只有16岁,长的美丽,李自成便赐给他的大将罗虎,贞娥暗藏刀刺死罗虎,然后自杀,立下了烈女的典范。   【费茂公】   字谨与。清朝长白山东巴海人。崇顺治间从攻山东、江南,取劳山,拔苏州。自入关以来,大小百余战,身受创伤无完肤,而锐气不少挫。官至盛京工部侍郎。   【费彝民】   江苏苏州人。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北京法文高等学校。香港《大公报》社长......余下全文>>

姓郑的历史名人

  郑国   郑躬   郑兴   郑众   郑玄   郑谷   郑虔   郑樵   郑思肖   郑光祖   郑廷玉   郑和(明成祖赐姓郑)   郑板桥   郑成功   郑芝龙   郑经   郑克爽   郑珍   郑复光   郑观应   郑文焯   郑振铎 郑渊洁   郑亚旗     台湾人   郑问     香港人   郑少秋   郑欣宜   郑经翰   郑秀文   郑裕玲   郑伊健   郑中基   郑敬基   郑海泉   郑则士   郑耀宗   郑丹瑞   郑家富   郑裕彤   郑家纯   郑融   郑文雅   郑子诚   郑家辉





吴姓的历史名人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