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女人面相 >面相命运

我的命运很悲惨

  人生就是学会适应。命运不好的时候,要学会以苦为乐、苦中取乐、不觉苦乐。学会知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比你更惨的,可能你的好运已经快来了。

命运悲惨要怎么办

  命运是人自己把握的啊``他弄不到人的啊``不过就是有些人还没明白这点啊``想进去的人`就永远不会感但那个什么命运弄人只类的 啊``命运已经在你手上``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过必须有毅力和行动``其实还有种说发``那是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啊``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啊``你为什么要说命运悲惨呢``你可以让你的命运边好的饿啊```加油吧朋友!!!

命运悲惨又辛苦的人物事迹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岁。祖籍河北沧县,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 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 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 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命运悲惨又辛苦的人物事迹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岁。祖籍河北沧县,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 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 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 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祥子忠厚老实,三起三落,难逃命运悲惨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历史上甄后的命运人生是不是很悲惨?

  甄洛是中山无极(河北无极)人,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父亲甄逸,担任过上蔡(河南上蔡)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甄洛是甄家最幼的女儿。袁绍不断听人提起甄洛的美貌和贤淑,更听人说她自幼种种大贵异象,就娶给老二袁熙为妻。后来,袁绍死后,袁氏三兄弟内斗,最终袁熙被辽东郡郡长(太守)公孙康头砍下头来,献给了曹操。随后,甄洛成为了曹丕的妻子。她过门之后,先后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名曹睿,女孩名字没有记载,但在稍后建立的曹魏帝国里,被封东乡公主。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为魏文帝,准备册立皇后,当时能够与甄洛争夺后位的只有郭女王。郭女王是郭永的女儿,长得也很漂亮,而且比甄洛年轻,就是没有生下儿子,于是郭女王利用曹睿不足月出生的事实,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对曹丕宠爱新欢郭氏和李贵人、阴贵人等本已十分不满,又听说此事是郭氏从中挑拨,不禁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大斥曹丕对自己亲生骨肉无端怀疑,有损曹门家风,曹丕愤而于公元221年(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赐甄洛自尽,翌年立郭氏为皇后。到了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文帝死,曹睿即位为魏明帝,才为他的生母平冤昭雪,追谥“文昭皇后”。   希望能够帮到您!

描写旧社会悲惨命运的成语有哪些?

  痛不欲生。 鬼哭狼嚎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悲惨

  题文用不同的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强烈些。 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悲惨。 答案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多么悲惨啊!或:难道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不悲惨吗?(答案不唯一)

谁才是三国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女人

  三国时期唯一能同男性同场竞技的女性是一位少数民族,她是孟获的野蛮妻子祝融。这位与火神同名的女将没有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把抛头露面当回事儿,打架斗殴也是把好手,不仅使得动四五米长的巨型长矛,一手暗器也有小李飞刀的水准,百发百中。孟获屡战屡败,数度被擒,已经被打得没了自信。祝融虽然瞧不起这个没本事的老公,但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关键时刻还要帮自家人。此女一出场便生擒了张嶷、马忠二将,魏延、赵云两员猛将出马,正面与之交锋也没占到便宜,最后只能靠诸葛亮惯使的诡计才将这个小女子抓获。想必被擒的祝融心里一定不服气 你们这些臭男人,仗不是这么打的。     东汉政府治下的女人就没有这么宽广的生活空间了,相夫教子、侍候公婆才是她们的本分。不过,出色的女人在什么年代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水浒传》相比,《三国演义》里出现的女人多是正面角色 深明大义如太史慈、徐庶、姜叙、王经等人的母亲,坚贞不屈如曹文叔的妻子夏侯令女,机智沉稳如丹阳太守孙翊的妻子徐氏,见识不凡如辛毗的女儿辛宪英。相比沉迷于政治斗争的男人们,这些女性更值得尊敬。     除了这些令醉心于名利的男人汗颜的女人,三国中吸引男人眼球的美女也不少。     无论什么年代,美女都是男人追逐的目标。太平年代,一切都得按规矩办事,想娶美女也不例外,强娶民女的事总归是少数。乱世就不同了,男人生存压力太大,忙的事太多,也就不可能有耐心演绎缠绵婉转的爱情故事,多的是“速食”文化,不需要感情投资做铺垫。美女是最具诱惑力的战利品,有实力就来抢,谁抢到归谁。如果没有李自城进北京,现在谁会知道陈圆圆其人?三国中的美女,貂蝉、蔡文姬、甄氏,都有过被人抢夺的经历。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乱世中的“成功男士”大都以英雄豪杰自居,当然身边少不了美女相伴。三国时期的成功男人,曹操肯定算一个。虽然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对美女的追求却是不知疲倦,为此,还栽过不少跟头。     曹操第一次因女人栽跟头是因为霸占别人的遗孀。当时,刚刚逼降了张绣,志得意满的曹操多喝了两杯,在酒精的作用下,询问城中是否有美女。侄子曹安民推荐了张绣的婶子邹氏,曹操见了很满意。张绣刚从死去的叔叔那里接班,见曹操一来就长了自己一辈,脸上挂不住,立马就反了。就因为这一次寻欢,曹操不仅损失了大将典韦、儿子曹昂,差点儿连自己的性命也赔进去。     虽然曹操重视人才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除了屈原还有哪些命运悲惨的忠臣

  袁崇焕,凌迟处死,肉体上的痛苦远远小于精神上的痛苦,死了还要背黑锅   岳飞也可怜,风波亭中受的刑罚远惨于崇焕,拿弓弦肋死的。   方孝儒,被明成祖诛了十族   文种也算吧,就是七计破吴(当然只用了三计)的那个   忠于嘉靖皇帝的严嵩也很惨   武则天时期被虐死的一大群,各种各样的花样很多





梦见别人命运悲惨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