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生肖运势

近代罗姓名人有多少

  罗荣桓,罗瑞卿

近代姓陈的名人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和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陈济棠(1890—1954年),陆军一级上将,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陈绍宽(188910.07-196907.30),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     陈少白(1869——1934)陈少白、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现代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陈锡联1915.1-1999.6.10,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省红安县人。     陈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将军衔。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四军一师排长、连长,红十一师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副军长、军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是中央军委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委员,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陈再道回忆录》。     陈士榘(1909.4.14日~1995.7.22日) ,湖北省荆门市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

余姓近代名人或女明星

  男:余文乐、余少群、余光中、余世雄、余秋雨、   女:余超颖、余琳、余莎莉、余男、余安安、余德琳 我知道就这么多

余姓近代名人或女明星

  男:余文乐、余少群、余光中、余世雄、余秋雨、   女:余超颖、余琳、余莎莉、余男、余安安、余德琳 我知道就这么多

名人的故事名人的名子

  10个名人名言的故事·名言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 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书摘   3.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唐)韩愈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   6.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8. 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 ——(法国)谚语   9.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0.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杜甫   10个名人名言的故事·故事   1、孟母断布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2、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   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3、司马光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   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4、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着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着名的   《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   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5、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6、手不释卷   发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7、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   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   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   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   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   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   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   的种种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   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8、国外故事一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答道:“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   9、国外故事二   一项权威调查似乎佐证专注的重要性。2012/5/17《china   daily》早报报道:《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万余人的调查显示,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有许多“煎饼人”(即“门门通,门门松”式的人——   “松”就是不扎实,不深入,他们的关注点如煎饼一样薄而大——与专注的特征“开口小,切入深”形成鲜明对比),27.7%承认自己是“煎饼人”。对于“煎   饼人”形成的原因,54.1%的人首选“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选自颜滨《专注为什么成功》   10国外故事三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   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   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   的了吗?”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   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大关近代出了哪些名人

  张维翰(1885-1979),字季勋,昭通大关县翠华镇人,日本东京 帝 国大学毕业,曾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国民 政府 立法委员,立 法院秘书长,云贵监察使,去台湾后任国民 党监察院副院长。1978年,他在台湾修订出版《大关县志》,全书计16卷20余万字。   龙国柱(1928~1949),大关县翠华镇北门街人。1949年5月,他按党组织安排,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开展武装斗争,任第8团战士。8月,他在西畴法斗乡董有村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1岁。其遗体经过3次搬迁,现安葬于西畴县南疆烈士陵园。   李剑秋(1907~2000),原名绍基,字建初,曾用名首初,组织名克山,笔名王英、哨兵、兵。1907年3月5日,李剑秋生于大关县城一贫民家庭。1952年9月~1956年4月,调任云南省税务局副局长。反“右”斗争中,他受到审查和打击。“文革”结束平反后,李剑秋因年高担任云南省财政厅顾问、省政协委员,享受省军级及老红军待遇。2000年4月20日,李剑秋病逝于昆明,享年93岁。   王开荣(1925~1994),1925年3月5日生于彝良县两河乡一个苗族芦笙世家,后举家搬迁大关县天星镇中心村民委员会黄连村民小组居住。王在家庭影响下,自幼酷爱芦笙,成为王氏芦笙第四代传人。他在继承传统芦笙制作技艺和表演要领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其传承下来的王氏芦笙技艺经逐级上报审批,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4年2月9日,王开荣因病逝世,享年69岁。

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武学宗师

  清末民初,建国初年,无论是文坛人物,还是武坛人物,又或者是那些为了保家卫国,捍卫中华的军人勇士,他们就有,即便没有钱,也能活得顶天立地,活得生生不息,活得堂堂正正!   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武学宗师   1、杨露禅   太极拳大宗师,人称杨无敌,有陈家沟‘偷拳’的典故,其太极拳境界已经达到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神以知来,智以藏的境界。   曾经,一只麻雀停在他的手上,可任由那只麻雀怎么振翅,都无法从他手上飞起,因为他的太极听劲和御劲早已出神入化,每次在麻雀飞起时,他都能事先感知,并卸掉麻雀下踩的力,让麻雀怎么都飞不起来!   他的太极拳,已经出神入化。太极拳领域的宗师还有很多,推他为第一,也推他为代表!   2、董海川   八卦掌的创始人,是唯一一个能与杨露禅抗衡的人,两人曾有一次交手,不分胜负。   还有,个人觉得,一个人厉不厉害,不光要看他本身,还要看他教出来的弟子。   看看董海川就知道了,董海川的徒弟有尹福、程廷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普、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宋长荣、宋永祥、樊志勇等,都是一等一的武学大家,其徒孙更是遍布天下.   3、郭云深   形意门,初学八极拳,后精修形意拳,武学大宗师,郭云深文武双全,不仅拳法独步一时,又熟练兵书,对形意拳理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遗著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   郭云深文武双全,悟性极高,他的形意拳学,有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返虚。有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易髓。还有三种练法,也可以说是三层境界:明劲、暗劲、化劲。明劲伤筋骨,暗劲伤肺腑,化劲伤神气。   毫无疑问,如果说杨露禅是太极拳大宗师,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开山鼻祖,那他就是形意拳的集大成者,他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   4、李书文   八极门掌门,八极拳大宗师,人称神枪李书文,枪法、拳术天下无双,纵横天下数十载,未曾一败,一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   他身高一米六,却有着千斤神力,年过七十,却能跑过奔马,一跃而过三米高。   其大弟子霍殿堂乃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护卫兼护卫队武术总教习;晚期弟子刘云樵曾任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侍卫队武术教官,引退后创办台湾武坛训练中心,门生弟子三千,遍及亚美欧洲;晚期弟子李玉海,和刘云樵是同村人,参加革命,曾担任过中央领导警卫队武术教官。   刘云樵和李玉海同村出生,一个是国民党最高侍卫队的武术教官,一个是共产党最高警卫队的武术教官,再加上大弟子霍殿堂是伪满洲国最高护卫队的武术教官,相当于他教的三个徒弟,成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三个政权的最高卫队的教官,颇具戏剧性。当然,这也说明了八极拳的恐怖,短拳霸王,最实战的拳法,最霸道的拳法,当之无愧!   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李书文的武学造诣之出神入化,八极拳之所以真正名扬天下,他的功劳最大。   个人觉得,单论武力值,李书文在清末民国时期,应该排在第一位。不过听说中央国术馆建立之时,李书文与李景林发生矛盾,两人有过一次试探性的交手,据说李书文略微不敌,终负气而走。不论是否确有其事,就算真有,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要考虑年龄的问题,李书文比李景林大了整整二十三岁,两人这一次没有证据的交手,发上在1930年以后,那时的李书文都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而李景林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   5、李存义   集形意拳、八卦掌于一身,人称单刀李,其弟子有黄柏年、郝恩光、尚云祥、马玉堂、李星阶、傅剑秋、陈泮岭、田鸿业、薛颠等,都是绝顶武学大师。   6、孙禄堂   人称武神,精通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先后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等,武学宗师之名,他当之无愧。   7、尚云祥   形意门,李存义高徒,精通形意拳。二十九军喜峰口血战的大刀队,其刀法名为形意五行刀,就是尚云祥所传。   他身高不足一米六,千斤神力王王子平见他矮小,言语挑衅,却被他以铁板桥的功夫压得动弹不得,甘愿认服。   他一生曾任镖头、护院、侦探、武术教师,习形意之后与人交手无数,从未一败,历史记载,从来没有人敢与动手较技争名份。   8、李景林   武当派,精通剑术,人称剑仙,据传,十五步之内,他可以秒杀任何对手,即便对手用枪,都会死于他的剑下,因为对手拔枪开枪的速度根本没有他的剑快。   除此之外,他还是高级军事将领,曾担任奉军第一方面军军团司令。   9、韩慕侠   人称玉面虎,大刀敢死队的训练官除了尚云祥之外,还有他。   他是黄埔军校的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扬我天朝赫赫武功,天津武术馆就是他创立的。   他还是开国元老周总理的武术师父,两人亦师亦友,他曾说:他教会周总理强身,周总理却教会了他做人。   10、霍元甲   和韩慕侠是同村人。(他们所在的村子,真的是卧虎藏龙啊,不知道民国时期,还有多少那样的村子!)   个人觉得,要论武学修为,霍元甲称不上宗师。若论武学修养,他也称不上宗师。   就比如霍家迷踪拳,原本也不是霍家祖传,而是和韩慕侠师从同一脉,只是迷踪拳在他的拳下青出蓝而胜于蓝,但他却不肯将迷踪拳传给自己的弟子,只传给自己的儿子。   虽然那个时代,敝帚自珍是共性,但他的心胸比起李存义、郭云深、孙禄堂等人来说,还是差了很多,因为这些武学宗师,都将自己毕生对武学的见解著书立传,传于后人,也使得他们的弟子不乏惊才绝艳之辈。可霍元甲没有武学经义流传,也没有教出特别出名的弟子,一个陈真,都是杜撰出来的,唯一有点名气的,也只是他的儿子,这完全可以从侧面上说明他算不上武学宗师。   之所以把他排入近代十大武学宗师,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的爱国,为捍卫中华武术的尊严而献身,他身上有一种清末民国时代的武者的尚武精神,所以,在武德精神上,他称得上宗师。   他的形象,符合英雄的形象,而只有死了的英雄才更容易出名,更容易被人记住。   后注:   除了以上这些人之外,还有大刀王五、王子平、佟忠义、杜心武、万籁声、黄飞鸿、燕子李三、宫宝田、尹福、霍殿堂、叶问等人,这些都能称为武学高手,不过都称不上宗师。   尤其是叶问,其宗师之名,个人觉得还是当今社会各种影片宣传的结果,或者说他是南拳的代表人物,而单论武学境界、武学精神,他和郭云深、李书文、韩慕侠等人差得太远了。   还有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李小龙,他连内家功夫都没练到,只是个外家功夫练到了极限的外家高手,论战斗力,论武力值,他有可能不输于大多数内家高手,但论武学修养,他差得很远,一个截拳道,其实就是和泰拳、空手道、跆拳道那些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外加拳路,而且修炼起来对人的要求还太高,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是块鸡肋。   说他是外家高手,而不是内家高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证据,那就是他三十几岁就暴毙了。   修习内家功夫之人,只要不是被毒死、不被乱枪打死、不被围殴而死、不遇到天灾地难,哪个不是随随便便活六七十岁?谁会像李小龙这么短命?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小龙长久修炼外家功夫,把身体的潜能、机能都耗光了,给身体留下了难以痊愈的暗伤暗疾,日积月累下来,突然爆发,不死都不可能。   这就是那些拳击运动员、泰拳高手、空手道高手、跆拳道高手往往过了三十岁之后,其体力、精力、战斗力就开始直线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内家功夫则不然,看看民国那些内家高手,哪一个不是三四十岁,四五十岁才真正扬名天下?   外家功夫,进步神速,可让人在短时间内战斗力大增,但终究是以损耗生命力为代价,不是长久之道。   内家功夫,其实就和女人怀孕一样,要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

姓陶的现代名人 必须是现代的或近代的

  陶行知,其他的一时想不起

中国近代史上周姓名人

  自古周朝有周公,曰旦。辅少王,待能行事,交权于子也!东汉末年分三国,吴有大将周公瑾,战赤壁,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近代熊氏家族名人

  熊侣——楚庄王。   熊槐——楚怀王。   熊心——楚义帝。   熊赐履——明末清初理学名家。   熊廷弼——明末辽东名将。   熊希龄——原中华民国总理。   熊十力——现代学者。   熊克武——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   熊秉坤——武昌起义第一枪。   熊庆来——著名数学家。   熊佛西——戏剧教育家。   熊德明——向温家宝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农民。   熊倪——中国大陆著名跳水运动员。   熊建平——著名物理学家、现任职于MSKCC。   熊黛林——中国大陆名模。   熊龙——马来西亚籍的华裔CART车手。   熊旅扬——台湾著名资深媒体工作者。   熊耀华——笔名“古龙”知名武侠小说家。   熊静——笔名“小妮子”小说家。   熊欣欣——香港艺人。   熊雪妮(雪妮)——香港粤语电影演员。   熊天平——台湾歌手。





属狗近代名人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