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佘姓的来源

  源流一   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商末周族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姬泰伯,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佘”字,本意为山阳之貌,是始于夏商之世居于今江浙之地的一个氏族,社会生活为刀耕火种,华夏称之为“化外之民”,故又曰“畲”。商杼中兴之时,该氏族族人积极义助,苛钺涉江,故又称之为越。姬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亶父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姬泰伯,次子姬虞仲,三子姬季历。姬泰伯后来一直到了江海的边际,吟咏优游,仰览俯观,寻求肥沃的地方。后来又到了虞越之地,故又曰“虞”,至战国后期始改称“吴”。   姬泰伯在当地以仁义为表率,用道德作政令,在佘地(今江苏江阴)建立起佘城,为后世吴国最早的城池,以作教化荆越民众、移风易俗、成就韶夏之乐、模仿中国气派之所,当地民众遂有以佘城之名为姓氏者,称佘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之后,属于姓氏音变转化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中的记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汉朝以前,在姓氏群体中并没有佘氏这一姓氏,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没有佘氏一族的记载。后来的“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亦或笔讹随赊音而来。实际上,佘氏大多就是一些余氏的后人因其上述两种缘故,逐渐形成佘氏。而这些余氏族人多是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的后裔子孙。   由余,公元前?~前623年,亦称繇余,妫姓,春秋时期著名的秦国的大夫、政治家、军事家。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父亲叫姬郄,后因避乱逃亡入西戎(氐羌)。由余起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觐见秦穆公嬴任好(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贤德大度,钦佩景仰之下,便留在秦国为相,很得秦穆公的信任。当时,秦国作为诸侯国之一,社会地位并不显要。但自从由余成为秦国上卿之后,果不出秦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了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从而称霸西戎,最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仁义治国”之说,早于孔子一个世纪。   周襄王二十九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由余病殁,秦穆公为此悲痛万分,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又为他分别建造坟墓四座:在陕西雍州、武功郡丁山、西安建三座,又在江南淮安府武功山建一座。由余因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皆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称余氏、由氏,并尊其为余氏的得姓始祖。   按史籍《姓氏寻源》的说法,佘氏的得姓始祖当同余氏一样,既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奠定基础的秦相由余。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东海荼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汉朝时期,东海滨岸地区有个地名叫荼山(今上海青浦),居住在荼山周围的住民,原本为淮夷民族,西周时期与周王室相争失败后,东迁至荼山地区,后来就以山名为姓氏,称荼氏。到了汉朝时期以后,一部份人随余字演变为“佘”,遂称佘氏,荼山也就变成了“佘山”。据古书记载,后来该支佘氏族人大多迁居于豫章地区(今江西南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清朝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对此的解释为:“佘氏音蛇,即汉书荼恬之荼,......余下全文>>

历史上姓佘的名人都有谁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锭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历史上姓骆的名人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历史上姓骆的名人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余姓的名人

  余善(东越).余祭(春秋吴国).余眛(春秋吴国)余昭元(晋).余良(唐).余懃(唐)余深(北宋).余端礼(南宋)余齐民(南朝宋)余天锡(北宋)余靖(北宋).余玠(南宋)余复(南宋)余阙(元)余有丁(明)余继登(明)余煌(明)余祥(明).余子俊(明)余正健(清)余国柱(清)余日清(晚清)余朝贵(清)余栋臣(清)余甸(清)余象斗(明)余应桂(明)余曰德(明)余懋学(明).余怀(清)..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清)余洪元(清末民初)余昭常(清末)余联沅(晚清)当代余纪忠、余日章、民国)余日宣(民国)余占鳌(民国少将)..余秋里(开国中将).余汉谋(民国上将).余光中.余立金(开国中将).余程万(民国抗日中将)余连发(民国上将).余禄庆(民国中将).余伯泉(民国上将).余天云(革命军长).余俊贤、余政宪、余成斌(开国少将).余锦源(民国中将).余述生(开国少将).余光茂(开国少将).余品轩(开国少将).余非(开国少将)余洪远(开国少将).余潜(开国少将).余连发(陈水扁时期上将)余明(开国少将)余克勤(开国少将)余积德(开国少将)余国祯.余鲁生(少将)..余嗣贵(开国少将)余光文(开国少将).余致泉(开国少将).余少杰..余方方(少将).余启佑(民国少将)余仁美(民国部长).余辉庭(民国少将).余跃龙(民国少将).余加刚(少将)余欣荣.余元辉余子武().余家菊.余传韬.余斌.余泽兰余思远.余伯阳.余东升.余秋雨.余华.余梦伦.余永富.余男.余世维.余逸鹤.余天达.余杰.余国春.余建煊..余秋.余东璇.余彭年.余嘉锡.余泽鸿.余旭.余国琮.余英时.余家国.余永定.余锦旺.余少群.余国森.余伟国.余文乐.余任天.余传玖.余泱漪.余泽岚.余熙.余震彦.余家国.余良晨.余少华.余德辉.余蔚平〖余姓四言通用联〗名高四谏;  道就单车。  ——佚名撰余姓宗祠通用联灵鼍负阁;  钓鱼列屯。  ——佚名撰余姓宗祠通用联尤溪余氏余姓的入闽定居有来自不同时期和不同世系。有西汉武帝时期随汉军入闽镇压闽越王后裔叛乱的陕西、四川一带余姓将士。五代梁大通二年(528年),有余烈入闽为官,其家属随迁定居建阳,后裔分迁至古田、尤溪、莆田等地定居。唐总章二年(669年),有河南余姓将士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定闽粤界一带山民暴动,后定居于闽南、福州等地。另有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余青由泗州下邳到建

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陈胜   陈琳   陈群   陈寿   陈霸先   陈子昂   陈与义   陈思道陈友谅   陈洪绶   陈天华   陈毅   陈伯达   陈伯吹

历史上姓方的名人

  方 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 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余下全文>>

姓蓝的现代名人

  蓝姓名人,军人出身的比较多,也不算是什么名人吧。   蓝洁瑛—香港影视演员,前无线电视艺员。1983年中学毕业后进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第十二期。毕业后她曾在儿童节目《430航天飞机》任主持,并演出电视剧。1989年她于重头剧《义不容情》客串而崭露头角,于1980年代后期遂成为无线电视多部连续剧女主角,代表作有《大时代》。1990年代中后减少电视演出,主演了数十部电影,最成功的乃周星驰的《西游记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宝盒》。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大奈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史思明 ,[1] 宁夷州(今 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居营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姿癯露,鸢肩伛背,廒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史 。突厥族,宁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浩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阳侯36世孙。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溧阳侯37世孙。   史嵩之   史天泽-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天泽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著名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

姓骆的明星或名人?

  骆牙   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   骆宾王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   骆炳贤   1934年出生,原名骆宜大,浙江诸暨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及高师工委会主任,《中学物理教学》期刊主编等。任教以来,先后在大学本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讲授普通物理学、光学、物理教学论、中国物理教育史、物理教育测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并指导物理教育进修学者3人,出版专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合编教材、教参《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初中物理教育通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中国物理教育简史》1994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专著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原则》荣获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主持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从浙江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竭力开拓师资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1995年被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授予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骆承烈   1935年5月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孔子与齐文搐研究会副会长、中原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40余职,中共党员。早在山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前,就多方调查、搜集资料、写出《济南惨案》。毕业后连续出版了四本书,加上教学工作出色,1958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至今为止出版物有: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任副主编的《孔子资料汇编》等12本,参编的有《孔子评传》等10本,任顾问的《中华传统美德》等15本。其中参编的《孔子故里志》等获国家奖,编写的《孔子名言》等获省级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





佘姓名人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