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朝字取名怎么读

  朝   拼音zhāo,cháo   结构   左右   总笔画   12   部外笔画   8   部首   月   zhāo   折叠基本字义   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袁可立)于斯。"2. 日,天:今~。明~。[1]   折叠详细释义   (1)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月,从卓(变形),卓亦声。"卓"本指太阳在东方升起,引申指新王室登台。"月"指太阳东升之初,月亮还留在西方地平线上,尚未隐没。"月"代指"旧王室"。"卓"与"月"联合起来表示"日月相推(新日推送旧月、旧月推送新日)是谓'明'"、"日月代兴(新日代旧月而兴起)"   cháo   折叠基本字义   1.向着,对着:~向。~前。~阳。坐北~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见。~拜。~圣。~香。~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廷。上~。退~。~野。~政。~臣。~议。~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代。唐~。   5. 〔~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朝阳,地名,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县。详细内容参见词条朝阳。   7. 姓。

梵字取名可以读二声吗

  梵字取名不可以读二声。梵字并不是多音字,正确的发音为四声,二声只是为民间习惯,但并不是梵字的正确发音。   梵,即芃之俗体。――清·钮树玉《说文新附考》   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   古籍解释:   《唐韵》《韵会》

三国演义里面的鲁肃是属什么生肖?

鼠。鲁肃172年生,今年2015年是羊年,2015-172=1843 除以12馀7 往前推7个为鼠。

三国演义里面的鲁肃是属什么生肖?

鼠。鲁肃172年生,今年2015年是羊年,2015-172=1843 除以12馀7 往前推7个为鼠。

纤字取名时读什么音

  纤是一个多音字。   读音分别为:xiān,qiàn。   当它读,qiàn时,其意为拉船前进的绳子。常与“夫”组词,表纤夫。   而当它用于名字(常用于女性名字)时,念xiān,表示娇小玲珑柔美的样子。   以上,供参考!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的名和字

  三国人物大全(魏)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曹操 孟德 155~220 沛国谯县 丞相 魏王 追魏太祖武皇帝   曹丕 子桓 187~226 沛国谯县 魏文帝   曹睿 元仲 205~239 沛国谯县 魏明帝   曹芳 兰卿 232~274 沛国谯县 齐王   曹髦 彦士 241~260 沛国谯县 高贵乡公   曹奂 景明 246~302 沛国谯县 魏元帝   曹仁 子孝 168~223 沛国谯县 大司马 假节 陈侯   曹洪 子廉 169~232 沛国谯县 骠骑将军 特进 乐城侯   曹纯 子和 170~210 沛国谯县 虎豹骑督 高陵亭侯   曹真 子丹 ?~230 沛国谯县 大司马   曹休 文烈 ?~228 沛国谯县 大司马   曹爽 昭伯 ?~249 沛国谯县 大将军   曹植 子建 192~232 沛国谯县 征虏将军 陈王 (曹操之子)   曹昂 子修 ?~197 沛国谯县 丰王 (曹操之子)   曹彰 子文 ?~223 沛国谯县 任城王 (曹操之子)   曹冲 仓舒 196~208 沛国谯县 邓王 (曹操之子)   曹羲 ?~249 沛国谯县 中领军 安乡侯   (曹真之子)   曹训 ?~249 沛国谯县 武卫将军 列侯   (曹真之子)   曹彦 ?~230 沛国谯县 散骑常侍 列侯   (曹真之子)   夏侯渊 妙才 ?~219 沛国谯县 征西将军 假节 博昌亭侯   夏侯敦 元让 157~220 沛国谯县 大将军 高安乡侯   夏侯茂 子林 沛国谯县 镇东将军 假节 关内侯(夏侯敦之子)   夏侯衡 伯权 沛国谯县 安宁亭侯   夏侯霸 仲权 ?~261 沛国谯县 魏右将军征蜀护军 蜀车骑将军   夏侯称 叔权 沛国谯县   夏侯威 季权 沛国谯县 兖州刺史 关内侯   夏侯荣 幼权 207~219 沛国谯县   夏侯惠 稚权 沛国谯县 乐安太守 关内侯   夏侯和 义权 沛国谯县 光禄勋 乡侯   夏侯尚 伯仁 ?~225 沛国谯县 征南大将军 荆州牧 昌陵乡侯   夏侯玄 太初 209~254 沛国谯县 征西将军 太常   司马懿 仲达 179~251 河内温县 太傅 晋宣帝   司马师 子元 208~255 河内温县 晋景帝   司马昭 子上 211~265 河内温县 大将军 晋王 追文皇帝   钟会 士季 225~264 颍川长社 司徒 假节 都督关中诸军事 县侯   邓艾 士载 ?~264 义阳棘阳 太尉 邓侯   羊祜 叔子 221~278 泰山南城 征南大将军 南城侯   杜预 元凯 222~284 京兆杜陵 镇南大将军 当阳县侯   王浚 士治 206~285 弘农湖县 镇军大将军 襄阳县侯   唐彬 儒宗 234~294 鲁国邹县 前将军 西戎校尉 雍州刺史 使持节 上庸县侯   郭淮 伯济 ?~255 太原阳曲 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都督 假节 阳曲侯 追赠大将军   许褚 仲康 谯国谯县 武卫将军 牟乡候   典韦 ?~197 陈留己吾 武猛校尉   张辽 文远 169~222 雁门马邑 前将军 征东将军 晋阳侯   臧霸 宣高 泰山华县 执金吾 特进 良成侯   鲜于辅 幽州渔阳 虎牙将军 特进 昌县亭侯   徐质 ?~254 讨蜀护军   徐晃 公明 ?~227 河东杨县 右将军 假节 阳平侯   王基 伯舆 190~261 东莱曲城 司空 征南将军 东武侯   文聘 仲业 177~226 南阳宛县 江夏太守 后将军 新野侯   张郃 儁......余下全文>>

三国演义代表什么生肖

  寅虎,因为虎在十二生肖第三位,而且(演)字是由三与寅组成……,所以我猜是(寅虎)。

三国演义的人物评价

  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是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曹孟德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关羽:   1,忠。对刘备就不用说了。但这恰巧是在对曹操的不仁不意中体现出来的。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可谓忠而不义。死忠者,关羽,大不义者亦关羽。   2,勇。勇冠三军。温酒斩华雄可见一斑。死在刀下之鬼及多,不乏颜良,文丑之大将。但又绝不是及勇之人。三英战吕布而不胜,让人也有质疑其武力的嫌疑。   3,自负。东吴约婚,竟然说出虎女不嫁犬子的话。不想自己也乃一卖枣儿。   4,没有大局观。只能是一介武夫。诸葛亮让守东吴,他没有做到联吴抗曹,而是刚愎自用,落的残死下场。刘备之川蜀灭亡既始于关羽丢荆州。失去荆州要地,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败。使江中不的形成鼎足之势。蜀军退入川中。   5,讲小义不论大义。放曹操一事,事先立了军令前去,事中却不忍下手,不是丈夫行为,江山是刘备的,不是关羽的,为自己当初受恩而放强敌,岂不知日后刘备半壁江山皆死于其手。从此知其人度量及小,私事公报,放在今天也是一个贪污腐败分子。   本人从心里对关羽是7分过,3分功之评价。若论武圣,不知为何不立吕布,岳飞,而立三英战吕布而不胜的关羽。其人实乃一介武夫   诸葛亮:   其实我对诸葛亮的看法与评价在以前的帖子里也有所涉及,不过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地总结,在这里我把个人的看法专门总结一下,权当抛砖引玉。对诸葛亮的评价从三个方面入手:   长处:   1 外交:主要从两件事上可以看出   (1)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出使东吴,初步确定与孙权的结盟关系,共同抵御曹军的进攻。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四个故事:舌战群儒、草船借鉴、智激周瑜、借东风,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事。诸葛亮此次出使东吴,成功的主要背景是孙刘有的共同敌人曹操,同时他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供职。当然,最终诸葛亮这个任务完成得很漂亮。   (2)刘备去世以后,属国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因为讨伐东吴的失败国内士气低落,此外,西南蛮族还不断骚扰西陲;外部最大的敌人曹魏虎视眈眈,与东吴的关系也已经破裂,且魏吴出现了松散同盟的状态。这时,诸葛亮成为了蜀国的实际掌权人,他执政后的第一步就是修复与东吴的关系。为此,他放弃了蜀国对荆州名义上的统治权,承认其为东吴土地,当时的荆州占蜀国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诸葛亮能做出如此举动,充分展现了

三国演义谁破了八卦阵

  诸葛孔明,《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陆逊心中奇怪,于是引数十骑来看石阵,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陆逊道: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劝道: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陆逊正不知所措,却得到一老人引路,送出阵来,原来老人乃是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诸葛亮入川之时,布下石阵,名“八阵图”。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吗?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读三国演义取名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