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客家人的历史

  陆川客家人占全县人口80万的70%,约56万人,属粤语地佬话的平乐马坡、沙坡、米场等镇均插花有客家人。有双语人,也有由客家话变地佬话的。因此,陆川是基本客家县。陆川县地处广西东南端,北为玉林、西连博白,东界北流,南接广东廉江、化州,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六山一水三分田,耕地40万亩,平均每人5分田。县城离南宁300公里。汉属合浦,南朝宋齐置陆川郡,梁陈降为县,唐代(公元621年)复置陆川县至今不变。曾一分为四(温水、龙豪、龙化、南河),宋代(972年)四合为一。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低阳河、清湖河等六水,故名陆川(“六”“陆”谐音)。   陆川客家人多数是明中叶从福建上杭等县西迁的,也有清代从广东梅州迁来的。500余年的艰苦创业,繁衍为几十万人的客家乡土,与博白、合浦和广东廉江、化州的客家连成200多万人的客家聚居区。该地讲的客家话自称“新民话”,人谓“唛介话”“涯话”(即客家话)。《陆川县志》中新民话记有17个声母,66个韵母,6个声调。   陆川县适宜种植水稻,水田土壤以潴育性水稻土壤最多,达24万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三分之二,分布在较平坦的垌田或村庄、圩镇附近排灌较好的地方。其次是潜育性水稻土,少量的盐渍性水稻土,在平乐、山罗的石灰岩地区。旱地土壤以砖红壤最多,7万多亩,占旱地97.2%。山地多砖红壤性红壤,占非耕地93 .5%。地乳属华南丘陵区,云开大山山脉分东西两线向南延伸,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有19座,构成两百里米粮川。该县在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气温21. 7℃,近亚热带海洋气候,7月份27℃一28℃,1月份12℃一1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42. 7毫米,1981年最多达3037毫米。雨天年平均169 . 4天,年均无霜期359.1天。400多年来,无破坏性地震,小地震明朝7次,清朝17次,民国7次。洪涝是主要自然灾害。相对来说,是客家人安居乐业的一方福地。   在近代史上,陆川人积极投身革命,反对清王朝和国民党的统治,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清朝陆莺赖九和博白文地黄文金率领2000多客家人奔赴金田起义;19世纪末,陆川大批客家人投奔李立亭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县城,随即挥师围攻玉林州而败,付出了惨重代价。1945年桂东南起义,清湖的三水、塘寨过国民党军警扫荡,牺牲多人。解放战争时期,陆川人民武装由小到大,建立600人的边纵一支二团,配合解放大军,消灭白崇禧部第三兵团,俘获兵团司令张淦,其第7军、48军、126军被歼。   陆川人杰地灵,客家人才代代有。在清朝有大官员庞石洲(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布政使、从二品)、李廷璋(湖南按察使、布政使、从二品),尚有进士江玑、阮调元、李庆云、吕佩瑀、吕竣堃、范介寅、武进士肖辉书等人。民国时期,出了军长林虎、省主席吕焕炎、省主席兼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等著名战将和政治风云人物。在当代,副省级领导干部有林克武、罗培元、刘毅生、丘文懿等。   陆川华侨及港澳同胞众多,华侨有824户,7625人,侨眷1358户,17673人,归侨279户,653人。陆川华侨、华人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美国48户380人,加拿大380人,英国12户105人,德国11户121人,法国19户122人,比利时6户73人,日本14户112人,马来西亚291户2634人,新加坡121户1278人,泰国20户238人,印尼83户776人,澳大利亚24户195人,阿根廷13户80人,菲律宾7户77人,缅甸37户277人,越南54户584人,老挝16户147人。华侨、华人爱国怀乡,讲客家情谊。从事科研、办实业和从事文教卫生的华侨、华人,比较著名的有在印尼的李伟昌、吕星益,在加拿大的林炳成、吕一祈、姚胜华、吕贻南、吕贻佳,在美国的吕萍美、吴彭斌、黄梦昌,在印尼的李春林、刘道生、刘建文、刘振标、梁子化、梁香怀等。居住港澳的陆川客家人共594户5447人。他们当中回家乡频繁、关心家乡建设的有陈镇祺、戴中、刘家宾、黄平、黎俊修、陶寿林、陶锦昌、吕一岚、黄经和、温昭琥等。戴中、戴保清两父子是南宁市政协委员,支持南宁市教育事业,戴中先生87岁高龄仍在香港慕光英文书院从事教育工作不息,戴保清先生乐意任广西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以加强海外联谊。陈镇祺、戴中曾赠日产丰田车一辆给陆川县侨联,何廷辉先生曾投资200万港元办陆辉制衣厂、丝花厂。李伟昌、刘家宾、陈镇祺、陈华烈等先生投资90万元建钛白粉厂。罗昌先生将政府补退的房屋款48620元捐给马坡中学办学。1987年——1989年后,台胞回陆川观光探亲269人次,办定居手续6人,捐资办公益事业5万元。老教授吕春祺先生说:“我是穷教授,能回来看看就算好了。”   陆川客家人敬老尊贤,乌石沙井村林蔼芬,侍奉婆婆林志清由64岁到98岁,30多年如一日,有病即送医院,同住一年,喂药喂饭,端大小便,使半身瘫痪的老婆婆的病逐渐好转,能行走。一家四代同堂,和睦相处。老寿星肖公(文成之父)、林公(保忠之祖)均103岁仙逝,客家人豁达勤劳,故能长寿。   陆川客家重乡情,和睦相处,以温文恭谦让、仁义礼智信为传统美德。现在,多数不信神鬼,只崇宗敬祖,祈求平安。习惯春节拜年,初一不杀牲,还有食素的习惯,互相拜年道喜,互祝“恭喜发财”,“身强力建”,“万事如意”,舞狮、唱采茶、赛球、拔河等。初二探亲、迎客,元宵吃汤圆,清明祭扫亲人坟墓,重阳拜老祖宗、祭祠;端午包粽子; 七月十四供祖先,村村有“社公”。寺庙甚少。婚嫁之礼已改革从新,婚姻自由自主,尊重选择和比较。为财而婚,索要重礼的依然不少。客家妹子贞操观念强,极少卖春之妇。客家人重阳宅,讲阳光通风即“旺气”,座北朝南,顺地球磁场,这是求生态环境好。现在陆川客家民居多钢筋水泥式结构;或骑楼式砖石结构,贫困户仍是土木结构。许多乡村小宅院住所舒适,生气盎然,家电已普遍进入平常家庭。行走几乎家家户户靠自行车,大客车、货车、中巴、摩托车已普遍使用,千车百骑,车辆滚滚,将陆川客家引入21世纪。   饮食,客家历来以稻米为主粮,红茹、芋头、黄粟、包粟、豆角、南瓜为副食物。大多数人吃捞水饭,用竹织的饭捞将饭捞起,成在钵头或木桶里,粥留作午饭,剩下的喂猪。肉菜,几百年来以扣肉、白斩鸡、甜酸鱼、姜活鸭、红烧鹅、烧猪脚……为美味佳肴。蒸软滑肥嫩香甜的扣肉,不用大嚼,骨碌下喉入肚,口鼻余香一嘴油,是陆川名菜;土鸡嫩滑,香体特异,加园茜蒜汁葱白好酱油,更可口可乐。乌有白斩鹅也是客家风味;吃泡水蕹菜,洗净菜后不用切,用手扭断,投入滚水锅里,捞起凉后,搓去水份,拌上油盐,有辣椒酱油更好,叫“沼水蕹菜”,青绿嫩脆。还有黄榄鱼、擦菜、榄角等,都是客家人自小就喜爱的家味,不管他长大走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还是念念不忘家乡美味的陆川旧八景,唯“温泉浴日”尚存,古七景已湮没消失。新旅游点有谢鲁山庄,即吕春琯“树人书屋”,1920年始建,亭台楼阁隐于花果园中,曲径通幽,景色秀丽,现为“度假村”,几栋“金屋藏娇”,闻名遐尔。山罗田龙的龙岩风景区,大小岩洞12处。有三面石山环抱的龙珠湖,面积20多公顷,波光粼粼,游鱼可数目。明代徐霞客曾游此记道:“石山森森、自北而南,如列旗整队,别成一界矣!”大坑寨四面石山如城墙高筑,仅一缺口形成东门,方圆10多公顷,住几十户人家,水清景秀,果树成荫,鸡鸣狗吠,又是一处“桃花源”。现在陆川新八景为:温泉浴日、龙岩风光、谢鲁山庄、仙山牧羊、石嶂瑞雪、陆城夜市、盘龙碧波、茶花山泉。陆川客家山歌,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唱情唱爱,讽世警民,诉苦道难,曰仁曰义,不失为客家传统优秀文化。诉苦歌中道:“难啊难,难过麻篮担水上高山;麻篮担得几多水,肚饥饿得几多餐?”“脉米落镬三缸水,洗碗无燥肚又饥。”客家山歌大量为情歌,如放牛仔风情歌:“高山岭顶蜂赶蜂,水底车叶赶车筒;盲眼了哥赶草蜢,十八姑娘赶老公。”“稔子打花花对花,阿妹生来乳叉叉。”“阿哥无妻着担水,阿妹无夫着捞柴;竹篙落塘无篾扎,大家都系散头排。”   有500多年历史文化的陆川客家人,愿做广西450万客家兄弟姐妹的亲朋好友,在发展经济,共同富裕,奔向21世纪的新时代,高歌猛进,自我完善,自强不息。   参考资料: 陆川县志   回答者: 121.31.127.* 2010-4-11 13:44   检举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北方汉人南迁历史记载很多,但客家先民由中原大批南迁始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始于秦,也有人认为始于汉或三国、或东晋、或唐、或五代、或南宋等,因而形成客家大迁移有“二次说”、“三次说”、“五次说”、“六次说”、“九次说”等,莫衷一是。一般认为中原汉人大规模爆发式的迁移有五次,其迁移模式和路线总的来看是从北到南、自东到西,从平原到丘陵、山区,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区,由国内走向国外,散居世界各地。并不是每次迁徙都是客家的迁徙,而是有严格区分的,一般认为五代以前的迁徙是闽粤先民(包括潮闽、广粤、客家)的迁徙,五代至南宋时期的南迁,才是真正含义的客家人的迁徙。   A.两晋南北朝   主要受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北方汉民大量南迁。其迁移远者自今日山西长治起,近者由今日河南灵宝等地,沿颍、汝、淮诸水流域,向南行动,到达湖北、河南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北岸。   B.唐末五代   主要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及藩镇割据等战争影响,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光山、固始,安徽寿县、阜阳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南;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   C.南宋元朝   受金人南下,蒙古人入主中原及元末农民起义的影响。宋末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后,为躲避元朝的追捕诛连,形成空前的大迁徙,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形成“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使客家人具有典型山区居民的特征。元末明初的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循衍各地(今梅州,清朝曾设为嘉应州)。主要原因是循衍位于岭南东部北上的最佳通道上,有较多的低洼丘陵地区可供开垦,加上在抗元过程中一度变为废墟,即响应“文陆号召从军勤王,崖山之覆,州人士死者十尽八九,井邑皆空”。故客家人从他邑迁来重新组合。由于大量客家人在元末明初迁入循衍一带,从而使梅州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   D.明末清初   迁徙原因一方面是内部人口的膨胀,另一方面是满州贵族入主中原的影响。由于山多田少,人口与耕地矛盾的越来越激烈,不断有人往外迁徙,如明嘉靖年间从程乡、长乐迁海丰、归善、新安等沿海地区,从汀州迁至福州等地。清初康熙年间从嘉应、韶州各属迁至以广州为核心的增城、花县、新安、东莞、鹤山等地。“复界”迁至今天的宝安、深圳、香港、中山、台山等地,“湖广填四川”迁往四川、广西等地。明末清初客家人举兵勤王失败后,为避株连,多隐姓埋名,或逃亡各地,很多人随郑成功迁到台湾。   这一期的迁徙路线是:主要由闽粤岭山地域,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及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和台湾等地,还有小部分回迁至江西赣南及赣中赣北西部罗霄山脉两侧,使江西的客家有新客和老客之分。   E.同治年间   由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迁徙。   广东西路事件后当地大部分客家人在官府资助下向南迁入高、雷、钦、廉各州,尤以高州的信宜、雷州的徐闻最多,远者渡海至海南岛崖县及定安等地。   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统治者要把一切姓洪的及其他参加起义的男女老少都加以屠杀,因此很多客家人或改名换姓,或逃亡外地。大批客家人逃到香港、澳门、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象契约华工一样,被迫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地从事苦役劳动。这一时期主要由广东中部、东部迁至西部、南部及海南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客家的迁徙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而是无组织的非常焕散的迁移。

有关周易的历史

  周易发展史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讲八卦到六十四卦,《周易》经和传的形成。   第二部分:讲汉代以来各家学说对《周易》经和传的解释。   所谓“易学”即时指研究《周易》经和传流传和演变的学问。是探求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学术,是理、气、象、数的统一体,是通过对《周易》占筮体例,卦爻象的变化,卦爻辞的解释,以及对这些解释的再解释而展开的。   《周易》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道家奉为“三玄之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经典。   第一部分:   一、易意,释“易”即“易”的本义,“易”学者对“易”的解释有以下四种:   (1)《说文解字》云:“易”蜥蜴(易)、象形字,易古称“易”,俗称四脚蛇,其身外表可随十二时辰变色,是为“易”变。   (2)会意字,日月为“易”,其义为阴阳变化,日月合体义“易“明”二字,说明古人对天文的认识,日月行天,一来一往,一升一落,是为易变。   (3)在甲骨文、金文中“易”的象形字:“ ”简:“ ”像是一盛水器倾入另一器中之状,倒、分、亦含易变之义。   (4)今人黄振华经过考证,提出“日出为易”,甲骨文(殷代)有“ ”日出地平线,光芒下射,象征阴阳变化。   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二、“易”在“易学”是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此说由西汉末年学者提出。(现发展变化、亦有四义,五义之说)   (1)“简易”是方法观,讲同一性,规律性。简易也是最高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只要我们了解了它,掌握了它,一切就变的简单了。   (2)“变易”是运动观,讲万物永恒运动而有生化,也是讲宇宙间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不变的。   (3)“不易”是相对观。讲万物相对稳定(不变)才具定性。另一概念讲永远不变的是一个上帝、神、佛、本体、功能等。   三、“易学”早期经典:《连山》、《归藏》、《周易》等,一般说法,都认为《连山》、《归藏》古易已失,故以研究《周易》为对象。   (1)《连山》以“艮”卦为六十四卦之首,艮为山,故称《连山》,象山之出云,连绵不断。《连山》亦有称“神农易”(现为新的说法此起彼伏)。   (2)《归藏》以“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坤为地,万物以地致养,言万物莫不归于其中,《归藏》亦有称“黄帝易”。   (3)《周易》以“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乾为天,“易”又为日月。   四、《易卦》也称八卦,它由简单的符号组成。而在《周易》中,除了八卦符号,还有另一部分是由文字组成。“卦画”(即符号)和文字不同,本身没有确定意义。从卦象到爻辞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1) (1)八卦,是用“— 、--”两个基本符号组合,以三个为一组排列组合而成八个符号(八卦),由八卦再生则为六十四卦,至于“— 、--”两个符号和八卦的原始意义,古往今来,说法较多:有说“— 、--”代表天地、阴阳、蓍草长短、男阳、女阴、奇数、偶数有说:“— 、--” 表示结绳记事,龟卜兆纹等。   (2)远古时期,占卜十分盛行,各部落生产、建造房屋,作战等,无不占卜,观察鸟类行踪进行占卜,为“鸟占”。根据天象来占,称“星占”随着各部落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最流行的占卜符号,称八卦。   五 “卜筮”之说:   (1)“卜”亦称“龟卜”,是较早的占卜方式,它主要是运用龟的腹甲和背甲以及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并对其加工修治成固定的形状,然后进行钻凿,占卜时,卜者用火烧灼已制好的钻,插入凹孔,于是听见轻微的卜卜声,凹孔周围裂现一些“卜” 字形细纹,这些细纹称作“兆”或“卜兆”。根据卜兆,推断吉凶。   (2)“筮”,用蓍草占卜叫作“筮”,“筮”必须记数,这些应用了数学概念,而数字的排列与组和,产生了六十四卦。这时期数字系统的产生领先于世界,然而它并没有向进发展。(筮草占卜方法略)。   (3)卜到筮不仅是占卜方法的演化,而且也是文化的演进。“卜”至“筮”是一个从象到数的伟大过程。因此《周易》的哲学本质,就在筮法之中。   六、《易图》,《河图、洛书》是什么样,千年间没能说清,直到宋初,隐居在华山的道士陈抟忽然拿出了完整的《河图、洛书》、《太极图》等,一出世,马上引起轰动。   (1)《河图》中一到十的数字,两两组成,分别四方及中央,它的构成完全符合《周易系辞》中的数字观念,“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2)《洛书》也称九宫,由一到九数字组成,它的特点是奇数在正位,偶数在斜位,奇妙的是,不论是沿正方位还是沿对角线,每三个数的和都是十五,拿现在的数学语方说,这是一个三阶幻方。   (3) 两种图的出现,得到了认可,它被称为无字之易,先天之学。朱熹把《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列到传说的文王八卦图之前,承认它们是《周易》的始祖,此说至今仍争论不休。但基本肯定:先有易图后有经传,图是易之源头。据考证:《河图》是气候图,《洛书》是判定方位与方向的罗盘。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从古籍记载和历代易学家之说来看,是古代贤哲从《河图、洛书》中得到启发,进而推演出来的实用八卦阵。   七、《易》与《周易》,《易》象是《周易》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的形成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的。   (1)《周易》和《易》在质方面的区别:《周易》用九用六。《周易》的爻有变爻规律。《周易》的爻用数字有下而上注明爻次,“九六”区分阴阳。《周易》的爻和卦全部配上了相应的卦爻辞,这些都是易所不及的。   (2)《周易》和《易》在量方面的区别:《易》每卦只有三爻,三爻的容量小,无法表现丰富的内容。《周易》每卦六爻就有了最佳的表现余地。卦爻不是越多越好,六爻是最佳定位。《周易》每卦六爻,正好构成一个周期,为表现一个重要哲学定律和波粒二象性等科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周易》六爻一卦,共计六十四卦,在量方面这是最佳选择。在内容方面内涵了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易》在这方面是无法同《周易》相比的。   (3) 史料证实,《周易》完成于周代。《周易》两字有二义:周代之易,周普、周始、周及之易。《周易》中的内容,有一部分是文王被囚时完成的。而并非一人完成。   八、《经》和《传》   (1)《经》,《易经》是一部占筮书,以“卦”为单位,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卦象、卦名、卦辞、爻象、爻辞”五部分组成。   (2)《传》的形成是经过较长的时期。《传》(又称《大传》“十翼”)是最早解释《经》的著作。《易传》分七种共十篇: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其中《彖》是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史料证实,《易大传》并不是产生于一个时代,更非出于一人之手。   从符号到文字的发展,从象到数的哲理变化,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形成,从“经”到“传”的完成,从“易”到“周易”的完善,无不说明《周易》生生不息,无穷变化的哲理。至春秋,一部完整的《周易》诞生了,围绕《周易》而展开的众多解释、论著、揭开了《周易》历史发展新的一页。   第二部分   一、 汉代易学   “易学”是研究《周易》经和传的流传和演变的学问,汉代是易学研究发展的第一阶段。   1 .汉代易学有三个特点:   (1)《易经》被定为五经之首,易学成为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周易》学派众多,除了儒家,还有其它学派思想家。   (3)易学成为有明晰师承脉络的专门之学。   从师承看,皆认为汉易开山祖是一个叫田何的人,田何传于周王孙、丁宽、服生等,再后又传给杨何。丁宽又传田王孙,田王孙又传给施仇,孟喜、梁丘贺。史载《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即指这一体系。之后孟喜传给焦延寿,焦氏又影响了京房、于是“《易》有孟京之学”。此外,汉易还有费高易学体系,指费直和高相,属民间之学说。汉易逐渐形成两大派系、即孟、梁、京房今文易学派,费高古文易学派。   2.汉代易学解经的方式有三种   (1)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分易学,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的物象解《周易》经传文,以卦气说解《周易》原理,卦气说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讲阴阳灾变。   (2)以民间费高易学为代表,反对阴阳灾变说,重述《周易》中的易理。   (3) 以黄老道家的易学为代表,重讲阴阳变易的哲学道理。   三派之中,以孟京易学影响最大,史称“象数之学”。   3.西汉末年,由于神秘主义思潮的影响,易学出现了《易纬》之类的著作,其中代表著作有《乾凿度》《稽览图》《是谋类》。这些著作将卦气说和象数说进一步理论化,神学化,提出了“易一名而含三义”说,即简易、变易、不易。太极元气说等。这些学说对后世易学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4.五行生成说   东汉时期,孟京易学势力衰弱,而民间易学派的费氏易学兴盛,逐渐出现了,费氏与孟京合流趋势,形成了以五行的生数和成数解释《周易》中的象和数的五行生成说。汉代易学重点是“象数易学”。   5.东汉末,道家黄老学派逐渐演变为道教,其易学也逐渐与炼丹学说结合起来,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开始以《周易》原理解说炼丹的理论和方法,是为道教易学的先驱。   二、 晋唐易学   魏晋隋唐时期,易学开始了新的转向。由两汉的重象数特点转向了   晋唐重易理的特征。玄学派的易学派成为晋唐的主流。   1. 晋代两大家   (1)王弼,玄学易学创始人,著《周易注解》,师承古文经学解易学风,文字简明,义理通畅,师《易经》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忘象以求意”说解释易学中的取义学说。寻求《周易》经和传的抽象原则。   (2)韩康伯,将《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传加以注解,从义理高度概括出新的命题:“八卦备天下之理”,通过《周易》可以把握天下之理和变易之道。易学的玄学化,使《周易》、《老子》、《庄子》相并列而成为“三玄”之一。   2. 唐代两大家   (1) 孔颖达,著有《周易正义》一书,提出了“易合万象”,“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的原则,以阴阳二气来解释乾坤二元,以元气说来解释太极,提出以气为核心的世界观。并以“自然无为”来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提出“无阴无阳谓之道”的新命题。   (2) 李定祚,著有《周易集解》一书,此书没什么新观点,但汇集了汉易以来各系统的注解,对易理派的观点亦不加评析地收集其中,是一部很好的资料汇集。   以上两部易学巨著的出现,表明易学正走向融合的新动向。   三.宋明易学   1. 这一时期,是古代易学哲学高度发展的时期,北宋初期,易学有四大流派。   (1)以陈抟为鼻祖的图书学派,后传至周敦颐,提出太极图说,论述宇宙形成的过程。   (2) 是邵雍的数学派,提出先天学。   (3)是由胡瑗倡导的易理派,后传至程颐,著《伊川易传》,创立了理学派的易学体系。   (4)是张载的气学派,他吸收唐代孔颖达的气论学说,著《横渠易说》和《正蒙》。   2. 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易学哲学体系,著有《周易本义》一书,成为后世研究的重点。   同时期,有扬万里的太极元气说,之后,扬简的心学易学等,对后来易学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3. 元明两代,宋易向普极和纵深两个方面发展,先后出现了一大批阐述《周易本义》的著作。   (1) 元代道教大师雷思齐承刘牧,邵雍易学学脉,推衍出许多图式。他以九宫为核心解释《周易》原理,主先有数而后有象说。而俞琰、张理和箫汉中等人,以亦图式解易,但主先有象而后有数的观点。   (2) (2)明代易学家葵清,著《周易蒙引》,主张理象合一,成为明代易学中“气本论”的倡导者。   (3)明代易学中“心学”较为流行,他们主要以内心道德修养方法和精神境界解释《周易》卦爻象和卦辞,代表人物是湛若水。   (4)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宋明易学做了一此大总结,他继承宋明气学和象学传统,修正义理易学批判心学易学,著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等著作,完成了“气本论”之说,结束了宋明易学。   四、 清代易学   清代易学是复兴汉易的时代,清人解易著作十分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内容和倾向都很复杂。清代易学主要有两派。一派以惠栋和张慧言为代表,倡导汉易,不敢发挥,淡化《周易》的哲学价值。   一派以焦循为代表,力图会通百家,独辟蹊径,建立自己的易学体系。   从总体倾向来看,清代易学缺乏对哲学问题的探讨,理论思维很薄弱,是古代易学哲学的衰落时期。   至此,有一说,汉易象数,魏晋义理,宋儒理气,清代杂说。   五、 近人易学   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周易》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 注重对《周易》经传的文字文化史的注释,其中经高亨注释的《周易古经今论》,《周易大传今注》水平最高,他将经与传分开,认为经是卜筮之书,传是哲学著作。   2. 重视考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周易》卦爻辞中的事件,有郭沫若、闻一多、李镜池等人的著作。   3. 注重对易学史上的著作评述而寓己见于其中,使易学研究出现了新面貌。   4. 用现代科学证《易》,但有一个显著特点,都是以科学比附《周易》,还未能以《周易》的思维方式,去推动科学,或在此思维启发下进行科学发明创造。

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论文一千字

  1840~1859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的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思想闭塞,已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于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目标。腐败的社会制度最终无法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扩大国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愿望。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终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继续发展,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经济上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国内人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四起。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战争 19世纪末期,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边疆危机四起,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以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夺取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法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急需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现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主要标志就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它们不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外国传教势力活动猖獗,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同帝国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归于失败。这是一次旗帜鲜明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对外侵略的要求变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次战争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并与西方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

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论文一千字

  1840~1859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的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思想闭塞,已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于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目标。腐败的社会制度最终无法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扩大国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愿望。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终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继续发展,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经济上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国内人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四起。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战争 19世纪末期,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边疆危机四起,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以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夺取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法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急需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现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主要标志就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它们不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外国传教势力活动猖獗,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同帝国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归于失败。这是一次旗帜鲜明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对外侵略的要求变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次战争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并与西方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

京族历史 京族有着怎样的历史起源

  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追本溯源,她的先民在秦汉时代属南越国,后归交趾郡,与骆越有某种亲缘关系。而就现今居住在中国的京族来说,其祖先乃是十六世纪初开始陆续从越南北部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徙而来的,至今不到500年的历史。   京族自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万尾岛、山心岛、潭吉等地发展。京族使用京语,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文字为国语字(即现行的越南文)及喃字(即自古流传至今的越南文),京族通用广东方言和汉文。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京族的母语京语通常被认为属于南亚语系,故京族一般被视为南亚语系民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京族是古骆越人后裔,之后才融合中南半岛的土著占人、高棉人形成今日之京族。而由于受长期汉化,京族文化更接近于中国而非东南亚。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7篇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的论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不能相容的地步,造成了消灭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同时,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的恶劣处境迫使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造成了消灭资本主义的主观条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像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做出这一预言距今已有将近一个半世纪,一百多年过去了,两种社会制度依然并存.不仅如此,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随着西方资本在全球的不断扩张,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最终形成.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践,从而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涵盖电子、新材料、生物、光通信、激光、新能源、空间、海洋等领域的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大量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增长.第二,科技革命引发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建立,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就业结构的改变.第三,科学技术进步促使生产专业化,企业、地区、国家之间分工协作的关系日益密切.第四,科技革命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股份公司出现股权日益分散化、多元化、持股法人化、股东权力弱化、经营者支配公司等特征,私人企业间的网络关系也开始建立.第五,受科技革命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与战前相比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人名义工资战后增长较快,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工人实际工资也有明显增长.第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劳资合作”的新阶段,职工持股制和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管理民主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作用.第七,科技革命使无产阶级的部门结构、职业结构和技能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资产阶级的外部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内部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了.第八,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认识到垄断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各国都在倡导国家竞争优势的增强.第九,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职能注入了新的内容.第十,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对科学技术的应

谁知道姓姚家族历史吗?

  姚姓是远古八族之一,现在百家姓排61位。所有带矗女的都是从母系氏族流传下来的。现在比较多的还有姬、姚、妫、姒、姜、嬴、姞、妘。姚姓衍生的姓氏有70多个。

暖壶的历史

  古罗马人已经知道,双层容器能保暖。在庞贝城的废墟中,人们曾挖出过一个双层容器。现代的热水瓶是苏格兰物理学家杜瓦发明的。1892年,他吩咐玻璃匠柏格吹制一个特殊的玻璃瓶。这是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胆壁都涂上银,然后把两层之间的空气抽掉,形成真空。因为两层胆壁上的银可以防止辐射散热,真空能防止对流和传导散热,所以盛在玻璃瓶里的液体,温度不容易发生变化。后来,柏格用镍制造外壳,保护易碎的玻璃瓶胆。起初它仅在实验室、医院和探险队中使用,以后在野餐或乘火车时也使用起来。1925年,开始有大众化的廉价塑料热水瓶出售。

AC米兰历史

  1899年12月16日,一群聚集在杜诺德(Du Nord)宾馆房间里的球迷成立了一家体育俱乐部——米兰板球和足球俱乐部。随着足球魅力的不断延伸,成为俱乐部和当地最受欢迎的项目,1905年,俱乐部正式改名为“米兰足球俱乐部”。这家球队历经百年风风雨雨,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伟大的足球俱乐部之一。   早期米兰全名被称为“Milan Cricket and Football SERIE A ”(米兰板球--足球协会),简称“AC Milan”。继1901年首次夺冠后,1906年和1907年,米兰接连2年夺得意大利全国锦标赛的冠军,值得一提的是,米兰也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二支夺得意大利全国冠军的球队(第一支是热那亚)。   为了和同在米兰的另一家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区别,一般被称为AC米兰,或直接简称米兰。AC米兰的传统队服是红黑相间的间条衫,所以常被昵称为“Rossoneri”(意大利语,意为“红黑军团”)。   2011年8月6日在北京鸟巢”举行的意大利超级杯赛中,AC米兰队战胜了同城死敌国际米兰,夺得超级杯。截至到2013年,AC米兰共获得过7次欧冠冠军,18次意甲联赛冠军,并且是世界上夺洲际杯次数最多的球队。

堪舆术的堪舆历史

  始于东汉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术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班固评五行家之流: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说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窥其意,《堪舆金匮》作为其时堪舆家专著之一,奥旨不外与《史记》所述者同。据《后汉书·王景传》载,与班团同时代的水利专家王景,曾以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杂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由此可见,堪舆之术确如司马迁和班固评述,乃由汉以前占卜之术传承分化而来。堪舆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测堪舆是谓天地之道。许慎此语,出自唐代初颜师古引注《汉书·艺文志》之《堪舆金匮》十四卷条下。稍后,李善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之句也引了许慎此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并没有堪舆一词的联绵解释。颜师古和李善所引许慎语,很可能是出自唐初尚传世未佚的许慎注《淮南子》所涉堪舆句(参见《隋书·经籍志》)。而综观《淮南子》、《史记》、《甘泉赋》、《汉书·艺文志》所涉堪舆,解释为天地之道,是说得通的。许慎之后,有郑玄注《周礼》,提及堪舆,是术书之名。其解《春官宗伯第三 》所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注谓:星土,星所主封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娜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慧孛之气为象。按郑玄说,汉以前即有《堪舆晰书》,后代所作《堪舆》以十二次论分野,尚存可言古者。郑说后出《堪舆》,即或班固谓堪舆家之《堪舆金匮》。而其术尚宗古代占星之法,即将木星或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对应于地上之郡国,即所谓分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预兆对应地域世道吉凶。盛行于汉代从有关史实看,堪舆术在汉代甚为流行,占卜日辰吉凶是其主要内容,多属无稽迷信。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曾予非议或批判。如东汉王充《论衡·讥日篇》曾指出,其时流行于世的《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汉末应动《风俗通》提到,其时《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有斗争。应助以事实批驳此说荒谬:按,刘君阳为南阳牧,尝上朔盛撰,了无斗者。后至三国时,魏人张晏曾有释义云:堪舆,天地总名。语出颜师古引注《汉书·扬雄传》之《甘泉赋》,也出李善引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句。此说与许慎释堪舆为天地之道稍有出入而已,堪舆综观《淮南子》、《甘泉赋》、《日者传》、《堪舆金匾》、《后汉书·王景传》各所涉堪舆之语,及郑玄、王充、应劭等提及的《堪舆》,以此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堪舆一词释义与相度风水直接联系,就所知,最早出自三国时魏人孟康。曾谓: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见于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中《甘泉赋》堪舆句所引述者。堪舆精要寻龙点穴杨公风水原则,先是峦头寻龙点穴,寻龙过程中要结合认金龙,察血脉,起天心、配雌雄、定山向,最后才是紫白挨星取运,以明作用时机。挨星之所以“最为贵”,是因为它能预测一坟一宅,发于何时,败于何时的真正「天机」。龙穴......余下全文>>





水瓶的历史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