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诗人的名字。

  1孔融 3李白4屈原

唐代的所有诗人名单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程子昂、张若虚 盛唐 李杜:李白、杜甫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人:岑参、高适 中唐 李贺 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   宋代诗人有:曾觌 陶弼 陆游 咏建茶 王安石饥梅尧臣 郭功甫....   词人有:王禹 苏易简 寇准 钱惟演 范仲淹 张先 晏殊 李清照 辛弃疾 柳永 岳飞 司马光 欧阳修 陆游 苏轼 王安石 王安国 韩缜 宋祁 黄庭坚 晁端礼 赵令 晁补之 晁冲之 舒 朱服 毛滂 陈克 时彦 李之仪....

灏字是那位诗人名字

  你说的可能是崔灏。   崔灏又名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大家熟悉的是他写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灏字是那位诗人名字

  你说的可能是崔灏。   崔灏又名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大家熟悉的是他写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朱元璋的所有儿子名字

  长子:朱标 懿文太子   二子:朱樉 秦愍王   三子:朱棡 晋恭王   四子:朱棣 初封燕王   五子:朱橚 周定王   六子:朱桢 楚昭王   七子:朱榑 齐恭王   八子:朱梓 潭王   九子:朱杞 赵王   十子:朱檀 鲁荒王   十一子:朱椿 蜀献王   十二子:朱柏 湘献王   十三子:朱桂 代简王   十四子:朱楧 肃庄王   十五子:朱植 辽简王   十六子:朱栴 庆靖王   十七子:朱权 宁献王   十八子:朱楩 岷庄王   十九子:朱橞 谷王   二十子:朱松 韩宪   二十一子:朱模 沈简王   二十二子:朱楹 安惠王   二十三子:朱桱 唐定王   二十四子:朱栋 郢靖王   二十五子:朱(木彝) 伊厉王   二十六子:朱楠 未封王   

名字带彦的古代诗人

  1、盛彦师。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隋末唐初将领。因斩李密功,封为葛国公,授武卫将军(约公元618年),平王世充,徐圆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不从,徐圆朗称之为豪杰而置之,后平圆朗,得还,被唐高祖以他罪诛。   2、文彦博。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1] ),字宽夫,号伊叟 。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3、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有关唐朝诗人的名字大全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余下全文>>

名字中带有渊字的中国诗人

  陶渊明 吴渊(南宋人,确切说是个词人。”

古代诗人名字里带“牧”字的有谁?

  就这么多了吧。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赵国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采犒赏将士,优待士兵。第三,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李牧列传》)。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满山遍野地放牧。   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臣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三年(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点评: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汉族。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赵牧】〔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俊才,负奇节。大中咸通间,(公元八四七至八七三年)累举进士不第。遂舍场屋,放浪人间以终。牧为诗效李长吉,颇涉狂怪,耸动当时。   【陈 牧】(?-25),新莽末平林(今湖北随州东北)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与廖湛等在平林起兵,号“平林兵”,后合于绿林军。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阴平王。

汉朝皇帝所有的名字

  西汉   高祖 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 字字季   惠帝 刘盈 (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   文帝 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   景帝 刘启 (西元前188~前141) 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   武帝 刘彻 (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   昭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汉武帝幼子   宣帝 刘询(前92—前49),,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   元帝 刘奭 (前75—前33),汉宣帝长子   成帝 刘骜(前51年-前7年),汉元帝长子   哀帝 刘欣(前27年~前1年),汉元帝庶孙   平帝 刘讳衎(前9年-6年)汉元帝的孙   更始帝 刘玄 (?—25年 刘秀的族兄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公元前6~公元57)刘邦九世孙   明帝 刘庄 (28—75 刘秀第四子   章帝 刘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儿   和帝 刘肇(79年—106年 章帝次子   殇帝 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   安帝 刘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孙子   顺帝 刘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冲帝 刘炳 143年—145年 顺帝之子   质帝 刘缵138年—146 章帝的曾孙,孝王刘鸿儿   桓帝 刘志(132~167)章帝曾孙   灵帝 刘宏(156~189年)章帝玄孙   献帝 刘协 189年-220年 汉灵帝的儿子





所有诗人的名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