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五行是怎样来的?

  五行的历史渊源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什么叫五行

  道家把万物分成五种形态,不是五种物质!这五种形态就叫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可以相生,也可相克,

五行情绪

  这个我也听过 万变不离其宗 中医理论也是如此 中国相生相克的理论总纲来自周易 你可以看看里面关于人性的内容 相信对你应该有帮助 由于书里语言比较隐晦难懂 所以建议你看看带注释的 注释内容有的不是很对 因为古人的智慧现在人理解起来或许有差异 如过你真的想理解这个问题 建议你在看书之余再找相关资料对比 假以时日你的问题应该能得到回答 纯属个人建议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行情绪

  这个我也听过 万变不离其宗 中医理论也是如此 中国相生相克的理论总纲来自周易 你可以看看里面关于人性的内容 相信对你应该有帮助 由于书里语言比较隐晦难懂 所以建议你看看带注释的 注释内容有的不是很对 因为古人的智慧现在人理解起来或许有差异 如过你真的想理解这个问题 建议你在看书之余再找相关资料对比 假以时日你的问题应该能得到回答 纯属个人建议 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推算五行

  1、天干地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信息总表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性质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四季 春 春 夏 夏 夏 夏 秋 秋 冬 冬   方位 东 东 南 南 中 中 西 西 北 北   体表 头 项肩 额 胸 鼻 腹 筋 股 腿 足   脏腑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换支 寅 卯 午 巳 辰戌 丑未 申 酉 子 亥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地支信息总表     项目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性质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四季 冬 冬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方位 北 北 东北 东 东南 东南 南 西南 西南 西 西北 北   脏腑 膀 胱 胃 胆 肝 脾 三焦 心 胃 大肠 肺 脾 肾   时辰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月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2、阴阳五行     阴阳:   古人称阴阳,今人称矛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干、地支也同样分阴阳二性:阳干和阴干、阳支和阴支。它们是阴阳二气的具体表现形式。     五行:   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五行运动即相生相克的结果构成了大千世界。五行有正五行和纳音五行之分。   按天干、地支的自身属性所定的五行为正五行,如甲木、子水等;按干支结合生出的五行为纳音五行。纳音来源:六十甲子纳音,实即六十律逆相为宫之法。一律合五音,十二律即纳六十音。纳音的基本方法是:同类娶妻,隔八生子。这也是律吕相生的法则。干为天,支为地,音为人。     六十花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劈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插环金壬子癸丑桑枝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纳音五行巧记口诀     甲乙丙丁一到五,子丑午未一来数,   寅卯申酉二上走,辰巳戌亥三为足。   干支相加数余五,五行木金水火土。   注解:   1、干支取数   甲 丙 戊 庚 壬 子丑寅卯 辰巳   乙 丁 己 辛 癸 午未 申酉 戌亥   1 2 3 4 5 1 2 3   2、计算   干支数相加,超过5者减去5以差论之,1为木、2为金、3为水、4为火、5为土。   3、举例   ①丙子:丙天干数为2,子地支数为1,和为3,纳音为水。   ②庚申:庚天干数为4,申地支数为2,6减5余1,纳音为木。(卫茂栋提供,庞钰龙编口诀)   纳音属性巧记口诀   海炉林路剑锋金,山涧城白杨柳新,   泉屋霹松长流水,沙山平壁金箔金,   佛灯天河驿钗桑,溪沙天火榴海音。   应用方法:   利用掌中旬诀得......余下全文>>

什么是六五行

  6月五行是什么 ?   那年?     双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光的五行属什么

  “光”在五行中属火.   1.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月~。火~。~华(明亮的光辉)。 2.荣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顾。~复。 3.使显赫:~大。~宗耀祖。 4.景物:春~明媚。 5.光滑:~滑。~洁。~泽。 6.完了,一点不剩:杀~烧~。吃~用~。 7.露着:~膀子。 8.单,只:~剩下一口气。 9.姓。

如何计算五行

  25岁是年轻肌肤与老化肌肤的分水岭,老化肌肤的标志就是皱纹生成,而第一条皱纹多生成在眼周。随着使用眼霜人群的逐渐偏低龄化,建议18岁至24岁的年轻女孩也应该养成使用眼霜的习惯。   在早晚洁肤后,用无名指取绿豆大小的眼霜,两个无名指指腹相互揉搓,给眼霜加温,使之更容易被肌肤吸收。以弹钢琴的方式,均匀地轻轻将眼霜拍打在眼周肌肤上。着重在下眼窝和眼尾至太阳穴的延伸部位多加涂抹。先从眼部下方,由睛明穴向眼尾轻轻按压。然后从眼部上方,由内向外轻轻按压。   用中指指腹从眉头下方开始,轻轻按压。再沿着眼眶,由内向外轻轻按压。用中指指尖,轻轻按压鼻翼两旁的迎香穴,促进眼部肌肤的血液循环。在每周的特别护理中,也可以在最后的步骤里加入眼膜的使用,帮助减缓眼部的压力。

顺五行属什么

  顺:顺风扬帆,层层相生,钱源广进。意为一帆风顺、通畅。   作人名用时。主要是取其顺利、如意之义。   五行属金

均的五行属什么

  均(均)   姓名学解释:【天生聪明,多才巧智,清雅荣贵,成功隆昌,名利双收。】   民俗五行:土 音律五行:火 姓名学笔画:07 简体笔画:07 拼音:jūn   均Xing>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equal;even;fair;just]   均,平也。――《说文》   乃均土地。――《周礼·小司徒》   土均。――《周礼·序官·均人》   大夫不均。――《诗·小雅·北山》   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盖均无贫。   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   霜露所均。――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有无不均。――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均壹(公平专一);均浃(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匀公平);均遍(均匀周遍);均种(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等同,相同 [equal]   德虽如舜,不免形均。――《荀子·君子》   又如:均权(权势相等);均科(同等之罪);均敌(犹对等);均礼(行对等之礼)   均 Dong>   使…同样;平分 [divide equally;share out equally]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续资治通鉴》   又如:均摊;均贫富   调和,调节 [adjust]。如:均两浙杂税;均和(调和,协调);均节(调节);均适(调节适应)   衡量,比较 [weigh]   均之二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均工(按日计酬)   均   皆,都,全部 [without exception;all]   均欲奋勇出城。――《广东军务记》   均被火烧。   又如:诸事均已办妥   均 Ming>   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 [wheel]   秉国之均。――《诗·小雅·节南山》   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管子·七法》   [计数或计量的] 单位,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a measurement unit]   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风俗通义·钟》   辍舂哀国均。――《文选·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   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   中国水名 [Jun river]。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





齐的五行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