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怎样记中医五行分类表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现代社会除了风水、占卜和中医,还有许多理论使用它作为理论基础   阴阳是"互生互克"这么一种关系..   阴阳是互克又互生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相对,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相对于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克,又互生,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编辑本段]阴阳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编辑本段]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丑、辰、未、戌   二十四节气   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 1点 子时 1 — 3点 丑时   3 — 5 点 寅时 5 — 7点 卯时   7 — 9 点 辰时 9 — 11点 巳时   11 — 13点 午时 13 —15点 未时   1 5— 17点 申时 17 —19点 酉时   19— 21点 戌时 21— 23点 亥时   [编辑本段]传统阴阳五行   另:战 国 时 , 以 邹 衍 为 代 表 的 阴 阳 五 行 说 广 为 流 行 , 被 秦 汉 道 家 、 儒 家 和 神 仙 方 士 以 及 后 世 道 教 所 吸 取 。 调 阴 阳 、 顺 四 时 、 序 五 行 、 以 政 令 配 月 令 的 思 想 , 成 为 汉 代 人 普 遍 的 看 法 。 早 期 道 教 经 典 中 也 充 满 了 阴 阳 五 行 思 想 。 《 太 平 经 》 之 言 「 以 阴 阳 五 行 为 家 」 , 以 奉 天 地 、 顺 五 行 为 本 , 认 为 天 地 之 性 是 由 阴 阳 所 构 成 的 。 《 老 子 想 尔 注 》 讲 阴 阳 之 道 , 主 张 ......余下全文>>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7.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   五、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D   (二)B型题   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   (三)D型题   1.DE 2.AC 3.CE   (四)X型题   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   二、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 巢元方   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 安 加 甚   10.辨证论治   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13.基础 动力 主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术词解释   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中医五行问题

  《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笔者在此稍作解释: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配五志(怒、喜、思、悲、恐),其中恐志正与肾相配。故当受到过度惊恐后,易伤肾气。另外,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又“恐则气下”,恐伤肾后,往往导致大小便失禁。例如:电影中常有的,汉奸被共产党抓住,当时吓出小便。   具体内容您可参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等。

中医五行问题

  《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笔者在此稍作解释: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配五志(怒、喜、思、悲、恐),其中恐志正与肾相配。故当受到过度惊恐后,易伤肾气。另外,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又“恐则气下”,恐伤肾后,往往导致大小便失禁。例如:电影中常有的,汉奸被共产党抓住,当时吓出小便。   具体内容您可参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等。

中医五行的基本概念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生日五行属性查询表

  出生公历:2010年2月12日13时2分(北京时间),星期五。   出生农历:庚寅年 十二月 廿九日 未时。 印 官 日元 杀   乾造 庚寅 戊寅 癸巳 己未 (日空午、未)   藏干 甲丙戊 甲丙戊 庚丙戊 乙己丁   伤财官 伤财官 印财官 食杀才   地势 沐浴 沐浴 胎 墓   纳音 松柏木 城墙土 长流水 天上火 五行个数(不计藏干): 1休水 2旺木 1相火 3死土 1囚金   五行力量:水36(11.1%) 木125(38.5%) 火76(23.4%) 土57(17.5%) 金31(9.5%)   己生助力量:67(20.6%) 克泄耗力量:258(79.4%)。 阴气:83(25.5%) 阳气:242(74.5%)。※日主综合得分:-155。 日元太弱,喜用水,金(比劫、印枭)。忌仇土,火(官杀、财星)。   五行属木,松柏木命。五行不缺,根据喜忌,后天宜补水和金。取名时选择属水和属金的字,忌讳属土和属火的字。

周易五行对中医有帮助吗?

  周易最本质的东西的就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正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适当的学习一些易理方面的东西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不可以术数预测为主,预测术随机的因数太多,施术者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入天人感应无所不通的神妙境界,所以不能作为治病救人的手段。

0123456789五行属性查询表

  1、6 水   2、7 火   3、8 木   4、9 金   5、10土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中医将面板归结到五行的哪个方面呢

肝为木,开窍于眼,主筋;心为火,开窍于舌,主脉;脾丁土,开窍于口,主肉;肺为金,开窍于鼻,主皮毛;肾为水,开窍于耳,主骨。

陈军雄在五行属相表

  “陈军雄”的姓名三才为“火金金”,“火金金”型的人好强逞能,早年运势不好,两“金”比和,顽固过刚,易生不和及争论,中年后成功运佳。   性格:外表严肃,刚毅果决,固执己见。





中医基础五行表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