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生辰八字合婚的技巧有哪些

  没有技巧只有基础如非要说有技巧的话那只能是把当时的可以结合进去的外应的征象归属于技巧类吧除此之外其它的只能是扎实的基础

根据生辰八字算命(易经)可信吗?

  根据生辰八字算命(易经)可信吗?uriys

怎么理解易经?

  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个跟我们一直传承《易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易经》的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包括对整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多人怀疑中国文化,说中国人为什么不如西方人那么厉害;也有人怀疑中医,说中医不如西医好。其实这不是中国文化有问题,是应用中国文化的人出了问题,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出了问题;不是中医有什么问题,是应用中医的人出了问题。   《易经》不是一、二个人写的,它是集体创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体创作,而是圣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我提出一个概念:即书的“能量体系”的概念。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以为“读什么书都可以”,确实什么书都开卷都有益,但能量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那么《三字经》的能量就要超过小学课本100倍,它就有100的能量;《论语》比《三字经》又要超过100倍,可以达到1万的能量;那《易经》呢?她的能量跟《论语》相比,又要超过100倍。   所以,没有学习《易经》的人是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的。我们读了《易经》,站在《易经》的高度去看世界上的事情,去读世界上其它的书,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会如果有时间,我也把四书串起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感受一下通过易经的视角读书的不同境界。从《易经》的角度讲解四书,里边的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没有读《易经》,按照现在专家学者的解释,诚然他们对这些书的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也是有道理,反正也是一家之言嘛。但是一般的解释,我们给的定义为,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因为《易经》是这么多圣人写的,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如果是圣人写的,那就是不得了。大家知道《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道德经》也是圣人写的,所以,它们的能量系统也很充足。经典的这个“经”字,相信很多人也是不太清楚的,一般圣人写的才叫“经”,它们的能量都很大。而《易经》是由十几位圣人写的,大家可以想像她的能量有多大。这么高能量的书,如果我们不读,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非常的自豪。佛教讲:“人身难得,真法难求,中国难生。”生在我们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不小心投胎到了非洲,你要想读什么经书,那就难了,因为非洲基本上没什么经书。投胎到美国,就有一本经书,叫做《圣经》。犹太人他们很厉害,很了不起,他们就会读这一本经,他们的小孩从小就读熟、背熟。所以犹太人在世界上680位诺贝尔奖得主当中,犹太人占了138位。因为诺贝尔奖是近100年的事情,而恰恰是这100年,中国人数典忘祖不学经典,特别是不学易经,所以中国在这100年是相当衰落的。   《易经》的价值,我们有四句话来形容。第一句叫“群经之首”。在我们中国,所有的书中,没有一本书有这样的美称。群经到底有多少经呢?我把经典做了一个分类。我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是基础类的。所谓基础类的,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的,这些经典。一个小孩的培养,现在中国的许多家长可以说是完全颠倒的。小孩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你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现在我们的教育统统停留在装修的层面:弹琴、跳舞、画画、学英语、学数学等,这所有的都不能解决做人的问题。基础类经典是解决一个人的地基问题:怎么做人。   有了地基会做人还不行,还要学会做事,所以要有结构类的经典。我们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首当其冲就是《易经》。这些“经”都是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 所以放在结构类里,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我们列在这里的已经包含了儒家的道家的医家的佛家的,“儒释道医”四家的经典。我们也不讲这些经典有什么用处,我们只设想一下,假设我们自己从小就把这些经典读完了,想想我们现在会是什么状态?那假设我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这些学进去, 又会是什么状态?所以教育很简单,就是读经典。但现在的家长都不懂这个规律,花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在学钢琴学跳舞,而且花很多精力时间陪他在那里学。   第三类是装修类的,我们多数的家长就喜欢装修。《唐诗》、《宋词》是装修,所以一般都会给孩子学,唱歌、跳舞是装修,也会给孩子学习。装修好不好呢,如果只有装修,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看最近的一条新闻,上海一栋13层的楼房倒塌, 我给大家看一下相片,是建筑史上一个叹为观止的典型案例。这栋楼就这么平平的,好像是中了迷药似的缓缓地就倒下来了,而且没有坏,还可以住。这个楼可怕在哪里?它的柱子比手臂大不了多少!它的钢筋跟小手指那样小!这种楼你要是买到了,太可怕了!好在那些住户还没住进去啊!这种完全没有地基的楼房,竟然能通过这么多质量部门的检查!那我们教育一个人,培养一个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地基不知道结构,所以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的人,这些人跟建筑上的难道不是一个样么?也是豆腐渣工程啊!所以,现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在社会上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会自杀,杀人,这就是装修之害,太严重了!事实上登报的是少数,大部份是没有见报的,死了就死了,大家都不知道。   结构类经典中,如果学了《易经》,《易经》的第一卦,就有“君子自强不息”。如果小孩有这条信念,就具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结构,一根钢粱就出来了。第二卦,第二句话:“君子厚德载物”,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学了《易经》,只要有了这两句话,就可以确保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自杀。所以,《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说明易经重要性的第二句话,易经是“文化之源”。   我们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医”。佛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劝人向善,要“行善积德”,那么“行善积德”的这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易经》里写得明明白白,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里也写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所以我们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的意思,与佛教劝人向善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很显然,佛教劝人向善的思想,出自《易经》。   佛教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死问题,如何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昨天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交流,我就把这个观点讲得比较系统,在这里讲了一下, 《易经》里大量存在着这样的话,易经是研究什么的呢?“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些都不难看出,《易经》研究的,同样是生死问题,跟佛教是相通的。   道教也有很多观点,我们回头一看,跟《易经》差不多一模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写的,《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一模一样,是不是?《道德经》讲累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意思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行文有所不同而已,可见道家的思想,也是完全出自《易经》。   我们很多的古人,这些古圣人,是读什么经典的?如果我们这样问,就可以知道,老子其实也是读《易经》的。儒教就更不用说了,把《易经》尊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就是儒教。我们认为,儒教的开山祖师是孔子,其实也不是孔子,儒教早就存在,孔子只不过集大成者,他把这些东西做了整理,做了一个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学习孔子,请问孔子学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儒教里面讲的五伦关系:“群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易经》里面,我们同样看得到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看到没有,这里不仅是讲五伦,而是讲五伦的来源,儒门重视的五伦关系,显然源出《易经》。   《易经》有一个家人卦,专门讲家庭的关系:“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现在我们很多女同志不知道这个道理:女性是主内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颠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男女的地位进行调换,正确处理好,也无妨。可能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天地的大义就是如此。这种天地定位,你不是随便否定它就能否定的,天地就有这么样的定位。“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它后面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在讲教育的时候,我们主张教育孩子要不离家庭。因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交给别人教,反正有钱嘛,把他送走,以为教育就会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我们另当别论,就算成功了,那个成功的,还是你的孩子吗?自己想一想,十几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只不过给了他钱而已,你根本没有承担教育的责任。一个家庭里,没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没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没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主张要有“家道”。而“家道”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学》里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家道有非常大的关系。你修身再好,齐不了家,你怎么治国?怎么平天下?家道五伦关系,就是出自《易经》。   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说明它是文化之源,不仅这些,在医道、武术、书法、琴棋各方面,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有练太极的同志,太极的思维是不是来自《易经》?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那个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太极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所以说,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领域不是来源于《易经》的。   第三句说明易经重要的话,是“智慧之海”。   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不断有人问:“老师,你每读一遍《易经》到底有什么感悟?”我说不一定,有时候这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有时候就那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读经典,不是要求你把《易经》全部搞懂,我相信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经》,连孔子都不敢说他完全弄懂了《易经》,所以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还要继续学习。《易经》是我们要终生学习的,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能够全部弄懂《易经》,我们只要能懂《易经》的一点点,就很了不起了。我也一样,只懂了一点点,我每次读都会增加一点点,可能永远也不能把它全部读懂。但是这一点点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易经》里,我们明白一句话都不得了,就讲“自强不息”,《易经》乾卦里的这句话, 那些自杀的孩子如果能够明白“自强不息”,这一辈子是不是不会自杀了?什么叫“悟”?明白是不行的,别人告诉我们意思,我们好象明白了,但是如果不是“悟”出来的,遇到困难时,我们同样会不行,所以要用生命去体会。什么叫开悟?自己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然后在生活当中,只要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会自然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悟”。我们读得越多,就会悟得越多。   《易经》是智慧之海,《易经》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悟”到的问题。   易经重要性的第四句话,是“生命宝藏”。这个必须等到我们每人读到100遍以上才好说,到那时,也许大家自己已经悟到很多了,或者看别人讲的内容可能就比较容易看得明白了。   就像那个“道”字,如果我们想研究,就把那个“道”字好好地写,好好地研究。如果我们把那个“道”字,能够弄明白,把它的每一撇每一竖搞明白,突然有顿悟,欢迎你来找我,看看你的“悟”跟我的“悟”是不是一样。我研究这个“道”字,研究到最后的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它跟佛教那些最高层的佛理相通,是完全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本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讲“五十以学易”,现在的许多专家就认为孔子是五十岁才学《易经》的,有天晚上4点多,我睡不着觉,就专门思考这个“五十”的问题,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五十”不是五十岁,但“五十”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这个“五十”,有着专门的含义。在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对,代表土,“五”跟“十”是土。我突然想到,在周易里面,九五、六五,在乾坤两卦里边,把这个“五”跟“十”写得非常清楚。《易经》坤卦的六五,文言部分,如果我们读一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黄”是土,“中”也是土,“五”也是土。   我们学《大学》,大家知道《大学》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那大人是什么?如果不学《易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大人。《易经》九五的文言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人,而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就是圣人。   九五,六五,二个五合之为十,所以这个“五十”,我们学习易经,应该了解什么叫做“五十”。“五十以学易”,如果我们换一下,“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字,就能够明白了,是使用、达到的意思。   孔子说五十岁,用的是这个格式,“五十而知天命”,这个才是五十岁,中间用了“而”字,起转折。所以“五十以”跟“五十而”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用字相当考究,不可能在这里用混的。许多专家学者因为没有能够这样深入的去学习,去体悟,所以他就把“五十以学易”翻译成“五十岁学易经”。说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前面还有一个“加我数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是五十岁,加几年是什么意思呢?并且孔子说自己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如果还没有学易经,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到这里我们真正去体悟圣人的话,明白孔子到了晚年,因为非常喜欢《易经》,但是对于《易经》,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五十的最高状态,所以他想叫上天再给自己多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学到五十这个标准,他就觉得无憾了。如果没有用心体会圣人的用心,要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易经》读得相当熟,在乾坤两卦里,真正领会了九五和六五的状态,才有可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这也是知类通达的状态。明白了这个就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对《易经》也有很高的评价,像医圣孙思邈就说:“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懂《易经》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医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说过一句话:“不知易,不可为将帅。”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这一句话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无以言军事”,“不知易,无以言外交”,“不知易,无以言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如何呢?举国而知易者,鲜矣,不懂《易经》却在当老师,搞教育;不懂《易经》却当医生,所以这两大领域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教育跟医疗都是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因为很多错误的观念,让我们付出许多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因为《易经》而成就的杰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生在我们中国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经典,但是有没有一本经典,我们读了以后,我们能够像《易经》这样,能够得到一个这样肯定的答复,比如说我们读了《三字经》,将来能不能成大材?可能没人敢给肯定的答案,我们读了《弟子规》,将来能不能成大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只要真的读通了《易经》,那么可以告诉肯定的说,绝对可以承担大任,可以做大材使用。   我们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我们回顾历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刘伯温、诸葛亮、毛泽东,他们是不是都学了《易经》?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有没有学《三字经》、《弟子规》呢?不知道,其实可以肯定的说,圣人都没有学这些,因为《三字经》、《弟子规》是很晚的时候出现的,圣人的年代要早得多。我们读书,杂七杂八的书都读,你不如就读一本《易经》,你读1000本都不如读一本《易经》,这叫做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

怎么理解易经?

  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个跟我们一直传承《易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易经》的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包括对整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多人怀疑中国文化,说中国人为什么不如西方人那么厉害;也有人怀疑中医,说中医不如西医好。其实这不是中国文化有问题,是应用中国文化的人出了问题,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出了问题;不是中医有什么问题,是应用中医的人出了问题。   《易经》不是一、二个人写的,它是集体创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体创作,而是圣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我提出一个概念:即书的“能量体系”的概念。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以为“读什么书都可以”,确实什么书都开卷都有益,但能量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那么《三字经》的能量就要超过小学课本100倍,它就有100的能量;《论语》比《三字经》又要超过100倍,可以达到1万的能量;那《易经》呢?她的能量跟《论语》相比,又要超过100倍。   所以,没有学习《易经》的人是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的。我们读了《易经》,站在《易经》的高度去看世界上的事情,去读世界上其它的书,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会如果有时间,我也把四书串起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感受一下通过易经的视角读书的不同境界。从《易经》的角度讲解四书,里边的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没有读《易经》,按照现在专家学者的解释,诚然他们对这些书的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也是有道理,反正也是一家之言嘛。但是一般的解释,我们给的定义为,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因为《易经》是这么多圣人写的,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如果是圣人写的,那就是不得了。大家知道《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道德经》也是圣人写的,所以,它们的能量系统也很充足。经典的这个“经”字,相信很多人也是不太清楚的,一般圣人写的才叫“经”,它们的能量都很大。而《易经》是由十几位圣人写的,大家可以想像她的能量有多大。这么高能量的书,如果我们不读,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非常的自豪。佛教讲:“人身难得,真法难求,中国难生。”生在我们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不小心投胎到了非洲,你要想读什么经书,那就难了,因为非洲基本上没什么经书。投胎到美国,就有一本经书,叫做《圣经》。犹太人他们很厉害,很了不起,他们就会读这一本经,他们的小孩从小就读熟、背熟。所以犹太人在世界上680位诺贝尔奖得主当中,犹太人占了138位。因为诺贝尔奖是近100年的事情,而恰恰是这100年,中国人数典忘祖不学经典,特别是不学易经,所以中国在这100年是相当衰落的。   《易经》的价值,我们有四句话来形容。第一句叫“群经之首”。在我们中国,所有的书中,没有一本书有这样的美称。群经到底有多少经呢?我把经典做了一个分类。我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是基础类的。所谓基础类的,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的,这些经典。一个小孩的培养,现在中国的许多家长可以说是完全颠倒的。小孩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你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现在我们的教育统统停留在装修的层面:弹琴、跳舞、画画、学英语、学数学等,这所有的都不能解决做人的问题。基础类经典是解决一个人的地基问题:怎么做人。   有了地基会做人还不行,还要学会做事,所以要有结构类的经典。我们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首当其冲就是《易经》。这些“经”都是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 所以放在结构类里,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我们列在这里的已经包含了儒家的道家的医家的佛家的,“儒释道医”四家的经典。我们也不讲这些经典有什么用处,我们只设想一下,假设我们自己从小就把这些经典读完了,想想我们现在会是什么状态?那假设我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这些学进去, 又会是什么状态?所以教育很简单,就是读经典。但现在的家长都不懂这个规律,花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在学钢琴学跳舞,而且花很多精力时间陪他在那里学。   第三类是装修类的,我们多数的家长就喜欢装修。《唐诗》、《宋词》是装修,所以一般都会给孩子学,唱歌、跳舞是装修,也会给孩子学习。装修好不好呢,如果只有装修,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看最近的一条新闻,上海一栋13层的楼房倒塌, 我给大家看一下相片,是建筑史上一个叹为观止的典型案例。这栋楼就这么平平的,好像是中了迷药似的缓缓地就倒下来了,而且没有坏,还可以住。这个楼可怕在哪里?它的柱子比手臂大不了多少!它的钢筋跟小手指那样小!这种楼你要是买到了,太可怕了!好在那些住户还没住进去啊!这种完全没有地基的楼房,竟然能通过这么多质量部门的检查!那我们教育一个人,培养一个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地基不知道结构,所以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的人,这些人跟建筑上的难道不是一个样么?也是豆腐渣工程啊!所以,现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在社会上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会自杀,杀人,这就是装修之害,太严重了!事实上登报的是少数,大部份是没有见报的,死了就死了,大家都不知道。   结构类经典中,如果学了《易经》,《易经》的第一卦,就有“君子自强不息”。如果小孩有这条信念,就具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结构,一根钢粱就出来了。第二卦,第二句话:“君子厚德载物”,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学了《易经》,只要有了这两句话,就可以确保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自杀。所以,《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说明易经重要性的第二句话,易经是“文化之源”。   我们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医”。佛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劝人向善,要“行善积德”,那么“行善积德”的这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易经》里写得明明白白,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里也写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所以我们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的意思,与佛教劝人向善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很显然,佛教劝人向善的思想,出自《易经》。   佛教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死问题,如何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昨天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交流,我就把这个观点讲得比较系统,在这里讲了一下, 《易经》里大量存在着这样的话,易经是研究什么的呢?“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些都不难看出,《易经》研究的,同样是生死问题,跟佛教是相通的。   道教也有很多观点,我们回头一看,跟《易经》差不多一模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写的,《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一模一样,是不是?《道德经》讲累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意思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行文有所不同而已,可见道家的思想,也是完全出自《易经》。   我们很多的古人,这些古圣人,是读什么经典的?如果我们这样问,就可以知道,老子其实也是读《易经》的。儒教就更不用说了,把《易经》尊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就是儒教。我们认为,儒教的开山祖师是孔子,其实也不是孔子,儒教早就存在,孔子只不过集大成者,他把这些东西做了整理,做了一个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学习孔子,请问孔子学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儒教里面讲的五伦关系:“群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易经》里面,我们同样看得到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看到没有,这里不仅是讲五伦,而是讲五伦的来源,儒门重视的五伦关系,显然源出《易经》。   《易经》有一个家人卦,专门讲家庭的关系:“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现在我们很多女同志不知道这个道理:女性是主内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颠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男女的地位进行调换,正确处理好,也无妨。可能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天地的大义就是如此。这种天地定位,你不是随便否定它就能否定的,天地就有这么样的定位。“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它后面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在讲教育的时候,我们主张教育孩子要不离家庭。因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交给别人教,反正有钱嘛,把他送走,以为教育就会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我们另当别论,就算成功了,那个成功的,还是你的孩子吗?自己想一想,十几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只不过给了他钱而已,你根本没有承担教育的责任。一个家庭里,没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没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没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主张要有“家道”。而“家道”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学》里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家道有非常大的关系。你修身再好,齐不了家,你怎么治国?怎么平天下?家道五伦关系,就是出自《易经》。   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说明它是文化之源,不仅这些,在医道、武术、书法、琴棋各方面,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有练太极的同志,太极的思维是不是来自《易经》?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那个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太极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所以说,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领域不是来源于《易经》的。   第三句说明易经重要的话,是“智慧之海”。   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不断有人问:“老师,你每读一遍《易经》到底有什么感悟?”我说不一定,有时候这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有时候就那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读经典,不是要求你把《易经》全部搞懂,我相信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经》,连孔子都不敢说他完全弄懂了《易经》,所以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还要继续学习。《易经》是我们要终生学习的,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能够全部弄懂《易经》,我们只要能懂《易经》的一点点,就很了不起了。我也一样,只懂了一点点,我每次读都会增加一点点,可能永远也不能把它全部读懂。但是这一点点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易经》里,我们明白一句话都不得了,就讲“自强不息”,《易经》乾卦里的这句话, 那些自杀的孩子如果能够明白“自强不息”,这一辈子是不是不会自杀了?什么叫“悟”?明白是不行的,别人告诉我们意思,我们好象明白了,但是如果不是“悟”出来的,遇到困难时,我们同样会不行,所以要用生命去体会。什么叫开悟?自己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然后在生活当中,只要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会自然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悟”。我们读得越多,就会悟得越多。   《易经》是智慧之海,《易经》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悟”到的问题。   易经重要性的第四句话,是“生命宝藏”。这个必须等到我们每人读到100遍以上才好说,到那时,也许大家自己已经悟到很多了,或者看别人讲的内容可能就比较容易看得明白了。   就像那个“道”字,如果我们想研究,就把那个“道”字好好地写,好好地研究。如果我们把那个“道”字,能够弄明白,把它的每一撇每一竖搞明白,突然有顿悟,欢迎你来找我,看看你的“悟”跟我的“悟”是不是一样。我研究这个“道”字,研究到最后的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它跟佛教那些最高层的佛理相通,是完全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本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讲“五十以学易”,现在的许多专家就认为孔子是五十岁才学《易经》的,有天晚上4点多,我睡不着觉,就专门思考这个“五十”的问题,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五十”不是五十岁,但“五十”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这个“五十”,有着专门的含义。在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对,代表土,“五”跟“十”是土。我突然想到,在周易里面,九五、六五,在乾坤两卦里边,把这个“五”跟“十”写得非常清楚。《易经》坤卦的六五,文言部分,如果我们读一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黄”是土,“中”也是土,“五”也是土。   我们学《大学》,大家知道《大学》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那大人是什么?如果不学《易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大人。《易经》九五的文言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人,而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就是圣人。   九五,六五,二个五合之为十,所以这个“五十”,我们学习易经,应该了解什么叫做“五十”。“五十以学易”,如果我们换一下,“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字,就能够明白了,是使用、达到的意思。   孔子说五十岁,用的是这个格式,“五十而知天命”,这个才是五十岁,中间用了“而”字,起转折。所以“五十以”跟“五十而”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用字相当考究,不可能在这里用混的。许多专家学者因为没有能够这样深入的去学习,去体悟,所以他就把“五十以学易”翻译成“五十岁学易经”。说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前面还有一个“加我数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是五十岁,加几年是什么意思呢?并且孔子说自己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如果还没有学易经,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到这里我们真正去体悟圣人的话,明白孔子到了晚年,因为非常喜欢《易经》,但是对于《易经》,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五十的最高状态,所以他想叫上天再给自己多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学到五十这个标准,他就觉得无憾了。如果没有用心体会圣人的用心,要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易经》读得相当熟,在乾坤两卦里,真正领会了九五和六五的状态,才有可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这也是知类通达的状态。明白了这个就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对《易经》也有很高的评价,像医圣孙思邈就说:“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懂《易经》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医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说过一句话:“不知易,不可为将帅。”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这一句话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无以言军事”,“不知易,无以言外交”,“不知易,无以言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如何呢?举国而知易者,鲜矣,不懂《易经》却在当老师,搞教育;不懂《易经》却当医生,所以这两大领域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教育跟医疗都是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因为很多错误的观念,让我们付出许多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因为《易经》而成就的杰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生在我们中国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经典,但是有没有一本经典,我们读了以后,我们能够像《易经》这样,能够得到一个这样肯定的答复,比如说我们读了《三字经》,将来能不能成大材?可能没人敢给肯定的答案,我们读了《弟子规》,将来能不能成大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只要真的读通了《易经》,那么可以告诉肯定的说,绝对可以承担大任,可以做大材使用。   我们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我们回顾历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刘伯温、诸葛亮、毛泽东,他们是不是都学了《易经》?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有没有学《三字经》、《弟子规》呢?不知道,其实可以肯定的说,圣人都没有学这些,因为《三字经》、《弟子规》是很晚的时候出现的,圣人的年代要早得多。我们读书,杂七杂八的书都读,你不如就读一本《易经》,你读1000本都不如读一本《易经》,这叫做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

《易经》的创始人是谁?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几个方面。如、、、等是卦画。如乾、坤、屯、蒙等是卦名。如“元享利贞”是卦辞。全易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封辞各有六十四。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等是爻题,如“潜龙勿用”是爻辞。每卦六爻,全易爻题、爻辞各有三百八十四。另外,乾卦多出“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一条,坤卦多出“用六利永贞”一条。通常叫做易经的,即指这些内容而言。《易经》分上下两篇。上经由乾、坤至坎、离共三十卦,下经由咸、恒、至既济、末济共三十四卦。   传的部分有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彖、象随经分上下,称上彖、下彖、上彖、下彖。系辞因篇幅长,也分上下,称上系、下系。于是七种变为十部分。这十部分易传,被称为“十翼”,也称《易大传》。彖传随经,每卦一条,列于卦辞之后,是解释卦辞的。象传分大象、小象。大象每卦一条,列彖传之后,小象每爻一条,列爻辞之后。唯乾卦特殊,乾卦多一条用九爻辞和一条用九小象(坤卦多一条用六爻辞和一条用六小象)卦辞之后是全部爻辞,爻辞之后是彖传、大象和小象。最后是文言。其它各卦全不是这样排法。都是把彖传和大象紧接在卦辞之后。爻辞与小象搭配在一起。   《易经》的作者是谁呢?《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看起来,《易传》的作者也并不确扔知道《易经》的作者是谁。说作于殷周之际,作于中古,大概是一种推测,但是这种推测是正确的,也是很慎重的。今天看来,《易经》应当是文王时代的东西,说产生于殷周之际是对的,不能说《易经》究竟是谁作的。《易传》多次讲圣人作《易》,圣人是谁,《易传》的作者不明确地说出来,因为他并不知道。司马迁说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不是事实,不要认真相信。文王作卦辞周公作卦爻辞的说法。是靠不住的。《系辞传下》只说《易》作于中古:你《易》者有忧患,并未说文王周公作卦爻辞,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卦爻辞的内容来看,谈问题的角度往往不一致,卦辞和爻辞本是出于一人之手,是两个人作的。   《易传》是理解《易经》的一把钥匙,没有《易传》的话,我们今日便不可能看懂《易经》。《易传》 (即“十翼”)是谁作的?这个问题历来争论很大。据我看,《易传》应属于孔子,基本上是孔子作的。《易传》当然不可能都是孔子亲笔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包括:   1、《易经》由太极图——阴阳爻——单卦——重卦及经文——易传所组成的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完整的过程和系统。   2、《易经》演绎着万事万物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3、《易经》够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能够从中探索宇宙人生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生之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4、、《易经》是一门学科,是一门探讨事物变化的法则或规律并控制事物变化进程的理论。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如现在的电脑,就是把复杂的计算程序转换成"0"和"1"这两个简单的符号。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换句话说,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即阴阳二爻)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大则政治家、军事家可用于安邦治国,小则人民群众可用于立身处世,安居乐业。许多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在中华文化的灵魂里,作为中国特色的辩证哲学、聪明的思维方式,包涵着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科技思维以及多元互补、和谐共处、忧患意识等,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独具一格,对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现代,《易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哲学思想、计谋策略、思维方式、修身养性、政治军事、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医学养生、行为科学、文艺美学、围棋技艺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甚至目前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等到启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为有关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然是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锦囊宝鉴,人生的行为指南。

易经变卦

  不知道你说的“变卦”是“算卦”还是出现老阳或老阴如何变,我把用易经算卦的全过程都写下来。   【工具: 3个硬币,一只笔,一张纸,一本白话版《易经》】   NO.1《易经》算卦是咋回事?   没算过卦,您总看过八卦图吧?八卦图也没看过,那就只能请您将就着去看看韩国的国旗了。八卦图中心,是黑白相绕的两条鱼,鱼外面围绕着长长短短许多横线。   这些横线组成的图,叫卦象,那些横线本身,叫“爻”:(音姚)。   一条长直线“一”叫阳爻,中间断开的“--”叫阴爻。   《易经》中,共有六十四个卦象,每个卦象都是由六条横线,由下到上叠成的,这些卦象都有相应的卦名。   《易经》呢,相当于一本字典,内容就是对这六十四卦挨个进行解释,解释每个卦的叫卦词;对组成每个卦的线条“爻”也挨个进行了解释,这部分内容叫爻词。卦词啊、爻词啊,我们都不是神童肯定记不住,随身带本《易经》就行了,而且也很酷,不过要记得带本白话版的。   算卦,基本上就是个查字典,首先你得知道你要查哪个字,然后再弄明白那个字是什么意思。算卦的程序,简单说是这样子的:   首先,麻烦你丢一阵子硬币,再把你丢硬币的结果记下来,这个记录就会对应易经中的某个卦象某个“爻”。接着,像查字典一样从《易经》中查出这个卦、这个“爻”的意思来。   最后,如果你能把这些卦词、爻词的意思弄明白,恭喜了,你已经达到了本文预期目标——会DIY算卦了。至于灵不灵,那就要看周文王他老人家的心情和兄弟你自己的悟性了。   NO.2卦怎么个算法?   “丢硬币”这个过程,专业点的说法叫做“起卦”,起卦的方法五花八门,大仙们各有各的玩法,本文向你推荐的“硬币算卦法”,最为简单,方便易学。   OK,一切准备就绪,兄弟们就可以开始了:   1.打开钱包,拿出硬币三枚。硬币用文字标了币值的那一面,是正面;国徽或者花卉等图案的一面,是背面。   2.找一安静房间老老实实坐下来,态度端正地先净手焚香。   3.把三枚硬币用两手合握在手心里,要算什么你一定要想清楚!然后将意念高度集中,默想,使劲默想。   4.接下来手开始摇,摇几下后把硬币往地上一丢。猜猜硬币丢出来的结果有几种可能?对了,只有四种:三个都是正面,三个都是背面,二个正面一个背面,一个正面二个背面。   5.把结果记下来,以背面,也就是国徽、花卉等图案那一面出现的情况为标准。   ★如果摇出一个背面●○○奇数嘛,为阳,记作阳爻"一"。   ★如果摇出三个背面●●●也是奇数也是阳,但这个数大了点,特殊点,叫老阳,记录的时候要在阳爻的后面打个叉:“—X”。   ★如果摇出两个背面●●○偶数,自然为阴,记作阴爻“--”。   ★如果摇出零个背面○○○算是偶数吧,为阴,也比较特殊,叫老阴,记录的时候要在阴爻的后面打个叉:“--X”。   要注意那些后面打叉的老阳和老阴,那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变爻,记住,变爻!!!   每次摇下来,会摇出来多少变爻是不一定的,为啥叫变爻呢?因为物极必反,老阳会变为“--”(阴);老阴要会变为"—"(阳),记住这个变化之道,《易经》的精髓所在。   6.一鼓作气连摇六次,把六次摇出来的结果用上面的记法记录在纸上,顺序是从下往上!从下往上记!!!第一次摇出的结果叫做初爻,记录在最底下;第二次摇出的结果为第二爻,记录在初爻上面,依次类推一直记上去,直至把第六次记录完。恭喜你搞定了一卦!你再使点劲记住:这个卦叫做本卦,本来的卦、原来的卦的意思。   NO......余下全文>>

什么叫生辰八字?

  出生的年月日时(农历为准),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推排出四柱各四个天干、四地支,共八个字,统称为「四柱八字」、也是出生之人的「生辰八字」;   例如:今日为农历2014年12月初2日午时生人;其四柱八字   年 月 日 时   甲 丁 丁 丙   午 丑 酉 午   此为今日现时辰出生之人的「生辰八字」

属龙与属龙的婚配如何

  婚姻是自刑

什么叫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於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主编,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可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於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为了注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为孔子)[2]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後世又称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有几种解释: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後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後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余下全文>>





易经属龙生辰八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