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转载]怎么去读易经

  怎么去读懂易经?1、易经为何叫易经? 古代先贤要让万民的生存更容易的学问,所以圣人不是要占有万物,但要利用万物达到各自生存,你是树,给你空间让你向上长,你是鱼给你水让你游,你是鸟给你风让你飞。 这是易经之道。 如果说易经是哲学,讨论道德,那也对,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辜,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有的人在积累生长之德,有的人在积累死亡之怨。看似一样风光无限,却结果大不相同,岳飞的一生,从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而天下闻名,到抗金收地,救万民于水火的义不容辞,到“莫须有”而冤死大狱,那么再看这800年间,秦桧的积累,至此以后,人们取名都不敢带“桧”字,姓秦的后人都一直感觉这个姓是个耻辱。 所以易经讲的是生存之易,积累之易。说到底就是一种活法。 生存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即使一些家财家贯的人,更是不容易。2、易经主要不是讨论好坏善恶之学 易经不主要讨论善恶,只讨论如何更好的生存,所以易经里面只有吉凶悔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会给你带来下一步的结果。 心理学上说的选择的力量,人的一生时时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你如何去做选择,对于一个年青人来说,未经世事,无法判断,所以要去打卦,打到了这卦,易经就说了,你要怎么办?后面都有做事的方式和步骤。 选择的力量,在近代西方才有人研究,慢慢形成了一个心灵学科,很多欧美学者写过类似的书籍,但拿来中国,一看,几千年前,中国的先人早就写完了。 说昨天的选择,决定了今天的现实和能力,今天现实决定了明天的结果。易经64卦都在说这个东西,而且还给了一些规律性的预测。 中国哲学没有善恶,不是一个讨论善恶的学问,一切的大道从不纠缠所谓好坏,恶善,凶吉。 那为何易经还要吉凶悔吝。是什么意思? 所以不要把易经当成是一本讲善恶的道德书,他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生存。3、易经是给谁看的? 我们在易经里面经常看到,君子当如何如何,要利见大人,等这样的句子,易经本质是给一个有志向于万民的君子看的,但可惜,千百年来看易经,用易经的人大多数是小人。 小人看懂这本书其祸也深。 易经里面的大人,所谓大人,相对小人和君子而言。 一切能有利你生长的叫大人,举例圣人好比太阳.每天升升落落。让大地一切都在阳光普照下生长。 所以你如果有寃情,你会去喊大人救命。你不会喊圣人,圣人不会救你。比如一个人在很冷的冬天被冻得快死,半夜起来喊太阳快出来救我。太阳会不会出来?太阳一定到第二天鸡鸣过后出来,这个时候怎么办?就要去找一把柴然后生火取暖。 这把柴就是大人。 易经里面有小人,所以孔子常说什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论语里面有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是在解释《易经》孔子的这些学生,也在学习生存之道,有时候不能理解,就要去问孔子,孔子就解释给他们听。那么这里里的小人和君子是什么意思,就是《论语》里作了一些解释,后代腐儒(打着儒家名义的小人)曲解了孔子的意思。 孔子对易经的理解从此被很多人跟着误读了。 君子是按自然规律做事,从不去强迫别人一定要和自己一样,太阳每天照大地生万物,不会说你听我的,给你一些阳光,你不听我的不按照我的意思给你一片黑暗。不会,这就是君子这道,君子闻见学行易经之道,不会让强求别人,就是“君子周而不比”的意思,你的阳光四处照到,但不要求别人和你一样。 但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小人就是要求你一定要听他的,完全按他们的意思去做,但他去没有太多的阳光给你,小人什么都没有。只会索取,就像今天的美国,但上去是个君子,一定要让地球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不按照自己要求去做的,就打你。 易经是给谁看的,就是那些能够有志于天下更容易生存的人看的,易经教的是大志,不是小人生存之厚黑学。 孔子在论语第一段就解释了易经给谁看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说自己要按照易经教的,去闻见学行,所以自己生存的价值才有意义。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有更多的人都理解了易经是帮万民生存得更容易之学,那才可以和他一起去做,一起闻见学行易经之道。 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什么是君子,要让天下人生存都变得很容易,人们都不了解宇宙的规律,所谓“人不知”就是人们都处于贪嗔痴慢疑这样的境界,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很单纯,他们不了解天下规律。但没有关系,君子要去行易经之道,让天下不“蕴”(堵塞的意思),老百姓心情畅快。 你做到这些事,就是君子,凡经此为出发点的,就是君子,否则为利而行的,做不到就是小人。 所以易经写给这些君子去看的。4、易经讲的生存不是个人的生存 易经讲的道,不是西方今天所说的占有权,而一种分配权,你去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不停重新分配的过程。 任何一个政权的更替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去做的,为什么要替天行道,就是分配权的问题。 刘备去请诸葛亮,三顾茅卢,为什么这样,就是君子之道,他不是为自己,他自己说要救万民于水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什么是利,就是占有权,小人才会去占有,君子却是要分配的。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因为他要改变这些儒家的人,他们一身要教别人如何成为君子,这事对于他们占有天下也不利,所以秦始行小人之道,就是为了占有天下。 但秦始皇当年为什么没有焚这本易经?有人告诉他这个易经是本占卜的书,所以易经没有被焚。 但秦却二世而亡,这就小人之道在中国当时没有市场的表现。 后代君王,自称君王,但却行的小人之道,所以历代君王宁可易经就是占卜的书,他们所支持的也是这些占卜内容。 易后来分来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理,一个方向是数(卜)。使得这本书得以保存并且一直传承下来。5、易经中我们学什么 易经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容易,所以其道理都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一些极其简单朴实的真相,一个年青人只要学懂了易经,你做什么事都会非常的容易。 凡是你生活困苦,问题重重的一定要去看看易经,你都会明白,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你身体多病,也要去看易经,你就明白你的病因。 那么看易经要有一个高度。什么是易经的高度,易经是从天地阴阳的角度去思考人类的生存。 人在天地运行的过程中顺应规律,活得轻松自如的一门学问。 易经发现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生存,离开了生存,就不是易经。 那易经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天看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出过门的人看门口的一块大石头,会觉得,这个石头好大啊! 但当他有一天去泰山,看到那座直上云宵的大石山,再站到山顶,一看,原来门的那个大石头如沙一样小。 但站在太阳的角度去看泰山,泰山也不过如一粒细沙。 所以易经里面反复强调的就是君子不能管中窥豹,要有一定高度,你站在个人的角度,你妈妈吃了你本来想吃的一棵桃子,你都会很不高兴。站在家庭的角度,邻居的鸡吃了你的谷子,你甚至想要杀了那鸡。站在国家的角度,牛吃邻家苗就是一件极小的事,他们没有派兵打仗,蒙古人屠城之灾才值得重视。 所以越是站在高度不一样,你思考的层面就不一样,你所看到事物的规律就越来越清晰。 学易经学要有一个时间的宽度,我一直认为现在年青人都是以天为单位思考自己的生存,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但以年为单位思考自己的生命,有没有不一样,当然会不一样。以10年为单位思考自己生命的人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有所成就。这是一个规律,而以100年为单位思考人类问题的,都成了伟人,或者历史人物。附,前天去苏州,在火车站等高铁,看易经入迷,竟误了车点。加到家看了一夜,今天碰到一个学员问我经注方面的问题,我建议他去看易经,要自己悟。 品德高尚的人读易会成为君子,品德不好的读懂了也能应用其原理成为“小人”(指看懂人世利益、利害的人,并去利用这些利益利害为自己谋利的人)还有很多的人一生就是炮灰,是谁的炮灰自己也不知道,也没有选择。连所谓的人都没有做到。

读<<易经>>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啊

  怎么想到看易经啊,就像你说的它很难懂,我觉得你不适合学它,至少现在不适合,如果想了解它,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先了解它的大概内容,要不我想你要是盲目地去看应该不会有什么收获。 呵呵,小罗希望答案被采纳。谢谢

山西的古今名人有哪些啊?最好要各行业的,带简介,谢谢!

  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余下全文>>

山西的古今名人有哪些啊?最好要各行业的,带简介,谢谢!

  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余下全文>>

裴怎么读

[péi]裴,读作:péi。形声。从衣,非声。本义:长衣下垂的样子。85年以后的新华字典里只做姓氏。

小学生能读懂道德经吗? 知识很浅,但我很想读道德经和易经!

  能,买一本比较浅显的,带有翻译的。其实并不是要你学《道德经》学的很深,像专家一样。小学生学道德经主要是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就是最基本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各行其是 什么意思?

  【解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近义词】:各谋其是、各自为政   【反义词】: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戮力同心

“骈”怎么读

骈 读音:pián 解释: 【动】 1、(形声。从马,并声。本义:两马并驾一车) 同本义〖a pair of horses,as in driving a carriage〗 骈,驾二马也。——《说文》 然后得乘饰车骈马。——《尚书大传》 骈驰翼驱。——嵇康《琴赋》 又如:骈马(二马并驾的车) 2、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句、~俪、~文、~体、~枝、~衍(并列相连)〖stand side by side; place side by side〗 骈死于槽枥之间。——唐·韩愈《马说》 骈部曲。——班固《东都赋》 又如:骈集(肩并肩聚集);骈田(并列连属。也作骈填,骈阗);骈字(两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合义复词和衍声复词。如天地、自然、彷彿等);骈化(并列化生) 曹共公闻其骈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又如:骈然(连线的样子);骈胁(肋骨连线在一起);骈骨(两骨相连);骈干(胁骨相连);骈石(两两相连的石头);骈合(合并) 3、聚集;罗列〖gather; assemble; spread out; set out; enumerate〗。 如:骈聚(聚集);骈演(同台演出);骈齿(前齿并生为一);骈骈(众多、繁盛的样子);骈蕃(多而丰厚);骈罗(并列,罗列);骈阗(众多;聚集);骈戮(骈诛。一并被杀) 【名】 通“胼”。胼胝,手掌脚底上的硬皮〖callosity〗 是故禹稷骈踬。——《孟子·滕文公下》 文体名。见“骈文”(piánwén) 1.骈比piánbǐ〖closelylinked〗并列、密集排列 池之四周,居民骈比。——《水经注·滱水》 士女贮眙,商贾骈坒。——左思《吴都赋》 商店骈比 2.骈肩piánjiān〖shoulderbyshoulder〗肩挨着肩,形容人多拥挤 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谘嗟。——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3.骈句piánjù〖paralletsentences〗指对偶句 4.骈俪piánlì〖antithesis;artofparallelism〗指骈体文,多用偶句,讲求对仗,故称 骈四乞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 自秦迄隋,文体递变而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名,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李兆洛《骈体文钞序》 5.骈列piánliè〖spreadout〗并列;并排 群峰骈列 6.骈死piánsǐ〖diedtogether〗并列而死;一起死去 其骈死皆轻系。——清·方苞《狱中杂记》 7.骈体piántǐ〖rhythmicalprosestyle,markedbyparallelismandornateness〗以常用对偶和整齐文句并声音和谐以及辞藻华丽为特征,六朝时盛行的一种文体(相对于“散体”) 8.骈阗piántián〖gettogether〗聚集一起。也作“骈填”“骈田”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柳亚子《浣溪沙》 9.骈文piánwén〖rhythmicalprosecharacterizedbyparallelismandornateness〗文体名,与散文相对称。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尔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词汇的对偶和用典 10.骈枝piánzhī〖doubletoeorfinger;unnecessary〗骈拇枝指,当大拇指与食指相连时,大供指或无名指旁所长出来的一个多馀的手指;比喻多馀无用的东西...馀下全文>>

读易经从那下手?

  首先反对一楼说法,抱歉,但是如果读易经从道德经开始,确实有点。。。   嗯,同意二楼说的,是要读原著,但是如果说真正的易经不是什么算卦,个人觉得理解有点偏颇,易经其最精髓部分便是通过算卦理解人生。   嗯。至于为什么要读原著,原因确实如二楼所说,很多说经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如果先读别的,就不是你的易经,而是别人的易经了。   基本上可以打赌你绝对是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的,甚至只能明白个1%,很正常,很多时候还取决于你的古文功底,没事干可以多读读古文,强调,不是清朝的那些古文,要很古地,如道德经,屈原的大作之类的。   不过无论你功底如何之好,必定会有很大一部分看不懂,不惧,死咬着看,至少我就是这样熬过来的,读3遍即可,然后可以开始读3和楼推荐的一些书籍,你会发现读的读的有豁然开朗之处,甚至有不同意作者之处,同时没事干的时候式着算上一卦验证验证。同时说明,卦辞是必须背的,无论看懂看不懂,必须背。看完了很多古文版的解易解卦后,可以再尝试着看看现在其他学者的解析,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不会轻易被其他人所动摇。   再接下来嘛   爱莫能助了,我接触已经也就5,6年,自问自己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剩下的,自己看吧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





各行要读易经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