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公解梦

祛痰药的常见药品

  〖药名〗氯化铵   〖适应证〗该品口服对胃黏膜引起化学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使黏痰变稀易咳出。适用于干咳以及黏痰不易咳出者。   〖慎用证〗肾功能不全时慎用,以防高氯性酸中毒。   〖禁忌证〗肝功能不全时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该品与金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磺胺嘧啶,华法林呈配伍禁忌。   〖剂型〗片剂:0.3克;溶液剂:10%   〖用法用量〗口服。0.3~0.6g/次,3次/天。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口服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可致高氯性酸中毒,低血钾及低血钠。 〖药名〗愈创甘油醚   〖其它名称〗愈创木酚甘油醚,愈甘醚,甘油愈创木脂   〖适应证〗该品口服后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的黏度,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化脓性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多与镇咳药或平喘药合用,可提高止咳或平喘作用。   〖禁忌证〗急性胃肠炎、肺出血、肾炎患者禁用。   〖剂型〗糖浆。每100ml含愈创甘油醚1g、咳必清0.1g、扑尔敏20mg、薄荷脑10m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4次。成人,每次5~10ml;小儿, 0.5~1ml/次,每日3~4次。   〖用药观察〗偶见恶心,胃肠不适。 〖药名〗羧甲司坦(Carbocisteine)   〖其它名称〗羧甲基半胱氨酸,强利痰灵,霸灵,强利灵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痰液稠厚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痰的黏滞性降低而易于咳出。该品口服有效,起效快,服后4小时即可有明显疗效。   〖慎用证〗有出血倾向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   〖剂型〗片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25~0.75克,每日3次。小儿剂量酌减。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服用该品时注意避免同时应用强镇咳药,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呼吸道。 〖药名〗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loride,Bisolvon)   〖其它名称〗溴己铵,必消痰,必嗽平,溴苄环己铵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稀化痰液;减低痰黏度,便于咯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吸收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慎用证〗胃炎患者或胃溃疡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该品能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支气管的分布浓度,合用时能增强此类抗生素的抗菌疗效。   〖剂型〗片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6岁以上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3次。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   注意事项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短暂升高,但能自行恢复。 〖药名〗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Mucomyst)   〖其它名称〗美可舒,痰易净,易咳净,莫咳粉   〖适应证〗痰液溶解剂,适用于痰液黏稠而引起的咯痰困难、黏痰不易咯出。能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咯出。   〖禁忌证〗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该品可降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的药效,不宜混合或并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②该品与碘化油、糜蛋白素、胰蛋白酶配伍禁忌。   〖剂型〗喷雾剂,颗粒剂   〖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②喷雾:10%溶液(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每次1~3毫升,每日2~3次。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痉挛、呕吐、恶心、胃炎等不良反应,一般减量即可缓解。如遇恶心、呕吐严重可暂停给药。   注意事项 ①不宜与金属、橡胶、氧化剂接触,喷雾器要采用玻璃或塑料制品;②应用时应临时溶解,剩余的溶液需保存在冰箱内,48小时内用完。 〖药名〗盐酸氨溴索片   〖其它名称〗安普索,贝莱   〖适应证〗祛痰药类非处方药药品。适用于痰粘稠不易咳出者。   〖慎用证〗妊娠初期的三个月内慎用。   〖剂型〗片剂,30毫克/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饭后服。   〖用药观察〗偶见皮疹,偶有腹痛腹泻。 〖药名〗二母宁嗽丸   〖功能与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慎用证〗风寒咳嗽,或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者不宜服。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之物。   〖组成与规格〗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瓜蒌子(炒),陈皮,枳实(麸炒),甘草(蜜炙),五味子(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二母宁嗽颗粒(冲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药名〗通宣理肺口服液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慎用证〗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禁忌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组成与规格〗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每支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其他剂型:①通宣理肺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10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②通宣理肺丸(大蜜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服量为1/3;③通宣理肺颗粒(伤风咳嗽冲剂)每袋9克。开水冲服:每次9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④通宣理肺膏每瓶60克。口服:每次15克,每日2次;⑤通宣理肺胶囊每粒0.3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 〖药名〗橘红片   〖功能与主治〗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之。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油腻物。   〖组成与规格〗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橘红颗粒(冲剂)每袋11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服此剂型;②橘红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口服:小蜜丸每次12克,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药名〗百合固金丸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禁忌证〗脾虚便溏者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油腻、腥冷辛辣食物和烟酒。   〖组成与规格〗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大蜜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百合固金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②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支20毫升。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疗程2周,可连用2个疗程。 〖药名〗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功能与主治〗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   〖禁忌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黄嘌呤类药物、甾体类药物及利尿剂   〖组成与规格〗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   〖用法用量〗小儿(12岁以下):口服,一次2.5~15ml,一日2次。 根据年龄及体重调整剂量,请参考下表。 2)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症状明显好转后可减至一次10ml,一日2~3次;对严重呼吸困难患者,最初2~3天,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孕妇梦见让自己吃药,但是又没看见药

  精神上有压力?

昨晚梦见自己吃药,药化开了,我就到厕所吐出来了,我是一个病人,这

  停药吧!

昨晚梦见自己吃药,药化开了,我就到厕所吐出来了,我是一个病人,这

  停药吧!

卖药品是属五行中的那一行

  药品要看你是卖那一种的.   若以中药论,因中药都是以草木居多,五行中以木而论.   但若是中医师,则为土,因山,医,命,卜,相的行业五行中属土.     若以西药论,因西药都是以化学合成,五行中以火而论.     若是保健食品,那就还川看是那方面的产品.     你的补充:   卖的一般就是市面上开的药店,有中药,也有西药     若是有卖中药及西药.那就是木及火的成份都有.

吃药忌讳一起喝皮蛋瘦肉粥嘛.就是把药放进粥里面混合吃。或者说这种

  不管吃什么药,最好还是用温开水送服,这样有利于药效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如果确实没有条件的,用粥服药也没有多大的事。

梦见掉进井里往上爬好难又在井里吃药药又掉在地上

  = ̄ω ̄=

提问   梦见自己吃药卡了嗓子了,然后就醒了

  虫子被吃了

昨晚我梦见自己大把大把的吃药,请问这有什么寓意?

  药是什么呀?是解除病痛的良方。说明你在日常生活中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可能是心事。那么,你要关注这个问畅了,如果真的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敞开心扉,千万不可以憋出病来哟!

什么药品相克了,

  12类相克的药品:优降糖和阿司匹林;消炎痛和阿司匹林;胃舒平和多酶片;立特灵和麻黄;土霉素和保和丸;速效伤风胶囊和解热止痛药;解热止痛药和感冒清热冲剂;盐酸黄连素和牛黄解毒丸;磺胺类药和酸性中药神曲;广谱抗生素和浓缩的维生素A;红霉素和穿心莲;抗菌药和补钙、铝、铁的药品。





梦见吃药 药品 卖药 药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