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公解梦

梦见一个穆斯林葬礼

  女人主阴,白色主肺,房子为土,土不能生金,反被金侮,阴气盛压阳气,建议去查一下脾胃,最近肯定是肺火燥旺。切记!身体健康的人是不会做梦的。梦都是属于阴阳失调所致,至少属于亚健康。

穆斯林解梦大全梦见鱼

  梦见大鱼预示大钱;小鱼预示小钱。

印度教和穆斯林有什么冲突

  多伦多《大中报》:印度教——穆斯林冲突(谐和摘编)   作者:李 何   印度西部古吉特拉省2月27日发生穆斯林暴徒纵火焚烧一列快车,58名印度教原教旨主义分子被烧死,这批活跃教徒是从AYODHYA地方返家,车行途经穆斯林区时高呼反穆口号而受到袭击的。印度教徒随即实施报复,在省会艾哈迈达巴德市周围焚烧住宅、车辆,杀害平民。经过4天暴乱后,至3月3日止共有489人丧生。只是在3月1日一天内,就有122穆斯林被活活烧死,穆斯林指控军警对暴徒行凶有时袖手不理,使得不少妇孺被棍棒、刀子杀害。暴乱期间,政府出动数千名军队警察,逮捕1100人并枪杀40名暴徒才控制住局面。劫后,艾哈市的许多商店、旅馆和餐馆已被摧毁,满街散布抢掠物品以至被烧焦的尸体、家具、车辆和破碎衣物。整个事件的起因,盖出于“世界印度教会议”筹备于3月15日在AYODHYA地方原来清真寺的废墟上建造一印度教RAMA神寺庙,所以也可以说是1992年印——穆   冲突的继续。   (一)印-穆冲突历史   今天印度所面对的印-穆纠纷,其严重性仅次于旁遮普邦锡克人要求独立问题。印度人口10亿,82%为印度教徒,12%则为穆斯林。印、穆不和,其源出于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逐步演变蔓延的后果。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1949年后,冲突暂告平息。尼赫鲁执政后期直到1960年,两大宗教对立冲突局面又再兴起,一方面是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兴起的影响,另一方面,印度经济发展,形成富有阶层,准帝国性的右翼势力壮大,使得流血暴乱不断发生,1970年达到第二次高峰。据印度政府统计,在1961-1970年期间,共发生7964宗宗教对立骚乱,数以千人死亡。1971——1977年期间,甘地夫人执政,乐观幻觉使印度人民冲昏头脑,故局面仍然维持平静。1977年甘地夫人败选,右翼政党执政,局面改变,新的冲突不断爆发,宗教性敌意代替了宗教和谐,流血无日无之。   1.1979年贾姆谢德布尔暴乱。4月中,穆斯林庆祝节日游行,在街上受到印度教徒阻止发生冲突。印度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政党领袖介入煽动。穆斯林先发动袭击,继之印度教徒反击,纵火焚烧住屋,印度警方却站在印度教徒那边,冲突演变成战争。4天过后,城市陷入于火焰之中,整个地区变成灰烬,1600座房屋要全部重建,大批无辜男人和妇孺被烧死。   2.1980年莫拉达巴德屠杀。该地以生产铜制品著名,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各占一半。8月13日,当4万名穆斯林正在庆祝新月节在清真寺祷告时,突然受到该省公安武装开火袭击。穆斯林控称,这不是一场印-穆宗教冲突,而是警方策划的冷血屠杀,数百名穆斯林遇害。起因:祷告期间,街上有一只猪走过,穆斯林不满,认为这只不洁动物会破坏祷告的神圣性,这犹如把一条牛放在印度教寺庙前一样的不敬表示。警方受到质询为何不阻止猪上街,双方发生争执,数分钟过后,警方突然开火,数十人被射杀。随后,穆斯林报复,袭击烧毁当地警局,5名警员遇害。   3.古吉特拉省的艾哈迈达巴德市,1986年1月中由于几个小孩放风筝引起口角,触发大规模宗教对立骚乱,随后蔓延至BIHAR等地。在1-6月期间,145人被杀,这是第2次骚乱,是85年7月间第1次骚乱的继续。86年7月,在艾哈市第3次印-穆仇恨爆发,整个星期内,死亡恐怖笼罩街头,商店被烧毁,穆斯林男人和周围环境也得不到任何保障,67人丧生,暴乱蔓延至古吉特拉各地,印度教徒之间似乎没有政府控制。据称,艾哈市是印——穆冲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在1950-1991年期间共有1119人丧生。   4.卡纳塔克地方,86.7.23又发生骚乱,手持武器的狂热分子经过2天的仇杀纵火后,于8.19第2次暴乱和8.23的第3次骚乱,造成10人死亡,价值万元卢比以上的物业受到破坏。   5.1992年印度教狂热分子在印北AYODHYA地方将一座清真寺夷为平地,声称,该地原为印度教最受尊敬的RAMA神的出生地。在印度全国触发一场印——穆冲突,2000人死亡,大部分为穆斯林。   6. 1993年在孟买市的一次印——穆冲突中,800人遇难。   所有这些暴乱都造成悲剧性的后果,宗教冲突的残暴性和非人道性实在使人难以理解。悲痛欲绝的受害家属痛失亲人,贫苦穷人受到攻击时盲目逃跑求生,以至无辜妇孺恐惧发抖场面,都不能在政府的伤亡数字统计中反映出来,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都是少数族裔。   印度中央政府对于这种宗教冲突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事前对暴乱爆发的各种迹象既没有防范性措施,事发后又没有及时围堵骚乱蔓延。中央政府没有履行收集情报防范骚乱的任务,善后工作又显得缺乏效率。许多时候,即使政府当局发出了防范性指示,但具体负责部门又把问题推到角落里去而极少理睬。政府只是在暴乱发生后才引起关注,然后调动公安警察以至派出军队、宣布戒严;高级官员与部长们赶到现场视察,警察发射摧泪弹以控制局面。部长们严厉警告将以铁腕手段对付那些闹事的捣乱分子,或者,政府首脑出现,呼吁公众团结一起以对抗宗教对立主义。但等到局势平静,一切恢复正常后,官员们又继续处于高枕无忧状态,似乎宗教冲突经已消失,不再出现于报纸的头条新闻内了。甚至大多数人民也已把事情遗忘,直到另一次暴乱发生才警觉过来。   问题当然不能采用这种措施来解决,这顶多只能控制一次性骚乱。暴乱种子是会一次继一次地发芽的,它可以在国家各地发生。即使冲突火焰被扑灭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又会再一次在其他地方点燃起来。这种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亦即印度全国之内没有那一部分可以免于这种恐惧的自由。   (二)宗教对立   现实情况是,宗教对立冲突是由于相互憎恨、抱怨和怀疑的情绪意识已深深埋根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中,这是暴乱的最根本原因。由一个宗教社区要“上一堂课”来教训另一个宗教社区,就挑起了纷争火头。宗派主义团体则从中煽动仇恨火焰,这种火焰爆发足以使整个城市变成灰烬。1986年7月在艾迈达巴德市的第3次印——穆冲突就是一宗典型例子。每一次暴乱,增添了宗教对立憎恨意识,助长了宗教社区分裂,并提供新的冲突以机会,这就是一种邪恶循环。宗教狂热的恶果:为什么今天的印——穆关系变得如此恶化?是什么原因使相互仇恨情绪沸腾于两大宗教社区之间?其中原因是很多的:   *对立宗教间的偏执顽固性和骄傲自大,自以为本身的宗教比另一种宗教更为优越;鼓励宗教对立情绪,把某一宗教社区的文化形态孤立绝缘于其他社区之外。或者建立自己的优越地位,通过裙带亲属关系,在职业雇用、教育、权力运用等方面都显示出要比其他宗教社区更为精明。   *宗教的偏执顽固性把教徒改变成毫无意义的恶魔般憎恨其他宗教,把自己所属的宗教放置于侵略性地位,甚至不惜犯罪杀害无辜儿童,也不会在纵火焚烧其他宗教教徒住宅之前作出深思考虑,把流血暴力非公正性的残酷行为都假借以上帝的名义。这种顽固性是一种顽疾,它可以衍生出另一种称为宗教原教旨主义的疾病以支持保守主义和蒙昧主义。每一宗教都有其权威性的经典教义,如印度教有《开启经》和“传承经”,基督教有《圣经》,穆斯林则有《可兰经》。据称,这些基本教典都包含有普遍真理,教典上载明的习惯、意见,都得为教徒所完全接受。这就是原教旨主义,它违反了时代向前发展的潮流,它使用永恒性的宗教仪式从而滋生迷信意识。   *宗教的不宽容性统治着印度全国。由于物价上涨、失业、贫穷、健康欠佳和缺乏教育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宗教;政治领袖也企图寻求宗教之助以巩固其一己势力,所以在过去7-8年内,宗教团体的宗教性活动在印度全国内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新的寺庙、清真寺、教堂等大量兴建。教皇、宗教领袖、圣者和毛拉的影响力和尊严性在各宗教社区内随日俱增。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把穆斯林社区孤立分离于印度国家主流生活之外。穆斯林以维护伊斯兰理念和价值观的名义阻止印度人穆斯林走向近代化之途。例如,维持歧视妇女习俗,对抗印度政府的节育措施等。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则维持保护牛畜的宗教传统,组织阻止宰牛的活动,并在庆祝印度教各种宗教盛典之际,向穆斯林或基督徒吐唾液或投掷硫黄石。印度教的历史就有过这种不宽容性的记录,如在印度教统治期间,曾多次摧毁境内佛寺。直至1985年,印度教徒在一些集会中仍有让穆斯林流血的挑衅性口号出现;宗教领袖呼吁,要效法中世纪欧洲的基督徒那样,把所有穆斯林赶出印度。特别在印度教庆祝节日游行之际,在经过清真寺前高喊反穆斯林口号,作出挑衅性活动。同样,穆斯林认为猪如在清真寺前出现就是不尊敬表现,往往因此引致骚乱。   尽管宪法上规定,印度各级政治结构对所有宗教都是不分彼此同等看待,但实际上,中央政府在许多方面都灌输人民以傲慢性的印度教意识,如在无线电及电视广播上,许多节目都为印度教徒而设,部长和高级官员参与印度教宗教活动已成为平常事,这无形中助长了宗教对立情绪和宗教狂热主义。中央政府甚至于1990年单方面决定把有争议的某清真寺场地转交印度教徒,就是其中的例子。   (三)英国人的分裂诡计   历史上,印度南北各地自古就分裂成许多独立小邦,所有印度教帝国国力甚弱,10-11世纪多次受到突厥语族苏丹入侵,至12世纪末,大部分印度各帝国已衰落,整个印度已受到穆斯林苏丹(最高统治者)所统治。1206年,印度出现第一个穆斯林国王并以德里为首都。穆斯林国王统治印度大部分地区历时500年,随后英国人花了100年的时间就接替统治全印,使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由于种种原因,第一部完整的印度历史是由英国历史学者编写的。英国人为要统治印度,不惜把印度历史面目涂改以适应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政策需要。英国人特别把宗教对立色彩加重,如伊利奥爵士(HENRY ELLIOT)的《印度史》把整个印度历史分成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亦即“印度教时代”,“穆斯林时代”和“英国(基督教)时代”。英国人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分属成两个民族。这些历史学家把印度教徒吹捧成“圣者”而把穆斯林则描绘为虐待狂。他们把印度穆斯林与外来突厥族人的差别加以隐蔽,而把某一两个穆斯林苏丹的杀戳、压迫加以普遍化,亦即指控整个穆斯林社区。印度教寺庙被摧毁,文化财产被破坏,疫症流行……都被英国人过分夸大,他们故意把印度教统治者与穆斯林苏开之间的战争含蓄形容为宗教战争,印度教徒被强迫改变信仰变为穆斯林。穆斯林社区在“穆斯林时代”为“统治民族”,英国人向印度教徒反覆灌输那种卑鄙性的意识,即“印度民族”是被穆斯林所逼成为附属的。伊利奥声称:“印度教徒受到屠杀,被阻止举行节日膜拜和游行,被强制改变宗教信仰和强迫通婚,被剥夺公民权利和充公财产,这些都是酗酒的(穆斯林)暴君所犯下的罪行。”……所有这些叙述都是臆测之词,英国人的目的是要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制造裂痕。这些非科学性的制造宗教对立分裂性的历史叙述,其流毒甚至影响到今日印度人民。   历史真实表明,在中世纪穆斯林苏丹统治时期,印度教徒并没有被当作奴隶看待。直到英国人统治印度以前,印度教徒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并非受到外国帝国所统治,他们也不是外国人统治阶级的奴隶。即使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当第一代的穆斯林在德里定居以后,其繁殖后代已由母系脐带把他们同印度国家连系在一起。穆斯林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印度已成为他们的祖居土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一样都属于同一个民族。英国人统治印度是从遥远的大不列颠来的外来人,而穆斯林则不是。穆斯林没有把其家当财富转移到国外,他们没有向任何外国进贡。由于同印北拉其普特人的通婚,穆斯林已同印度血统不可分割。在整个穆斯林社区,90%人民是由印度教徒改变信奉为穆斯林的后代。英国统治时期,英国人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解除武装,使之成为殖民政府的职员地位,而在穆斯林国王时代,印度教徒有携带武器的自由,印度教公民并不存在受歧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穆斯林,特别是那些印度人改奉信仰的后代,亦都过着贫困的生活,都是苏开国王统治的受害者。不管是印度教徒,或者是穆斯林都同样如此。   所以,今天的穆斯林不必遗憾于他们失去了过往的曾有的权力,他们原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印度教徒也不必憎恨穆斯林,因为两者都是同样受到国王及上层阶级所统治,而即使是曾经是统治上层的后代,绝大部分也早已归属于两个宗教社区。

印度教和穆斯林有什么冲突

  多伦多《大中报》:印度教——穆斯林冲突(谐和摘编)   作者:李 何   印度西部古吉特拉省2月27日发生穆斯林暴徒纵火焚烧一列快车,58名印度教原教旨主义分子被烧死,这批活跃教徒是从AYODHYA地方返家,车行途经穆斯林区时高呼反穆口号而受到袭击的。印度教徒随即实施报复,在省会艾哈迈达巴德市周围焚烧住宅、车辆,杀害平民。经过4天暴乱后,至3月3日止共有489人丧生。只是在3月1日一天内,就有122穆斯林被活活烧死,穆斯林指控军警对暴徒行凶有时袖手不理,使得不少妇孺被棍棒、刀子杀害。暴乱期间,政府出动数千名军队警察,逮捕1100人并枪杀40名暴徒才控制住局面。劫后,艾哈市的许多商店、旅馆和餐馆已被摧毁,满街散布抢掠物品以至被烧焦的尸体、家具、车辆和破碎衣物。整个事件的起因,盖出于“世界印度教会议”筹备于3月15日在AYODHYA地方原来清真寺的废墟上建造一印度教RAMA神寺庙,所以也可以说是1992年印——穆   冲突的继续。   (一)印-穆冲突历史   今天印度所面对的印-穆纠纷,其严重性仅次于旁遮普邦锡克人要求独立问题。印度人口10亿,82%为印度教徒,12%则为穆斯林。印、穆不和,其源出于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逐步演变蔓延的后果。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1949年后,冲突暂告平息。尼赫鲁执政后期直到1960年,两大宗教对立冲突局面又再兴起,一方面是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兴起的影响,另一方面,印度经济发展,形成富有阶层,准帝国性的右翼势力壮大,使得流血暴乱不断发生,1970年达到第二次高峰。据印度政府统计,在1961-1970年期间,共发生7964宗宗教对立骚乱,数以千人死亡。1971——1977年期间,甘地夫人执政,乐观幻觉使印度人民冲昏头脑,故局面仍然维持平静。1977年甘地夫人败选,右翼政党执政,局面改变,新的冲突不断爆发,宗教性敌意代替了宗教和谐,流血无日无之。   1.1979年贾姆谢德布尔暴乱。4月中,穆斯林庆祝节日游行,在街上受到印度教徒阻止发生冲突。印度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政党领袖介入煽动。穆斯林先发动袭击,继之印度教徒反击,纵火焚烧住屋,印度警方却站在印度教徒那边,冲突演变成战争。4天过后,城市陷入于火焰之中,整个地区变成灰烬,1600座房屋要全部重建,大批无辜男人和妇孺被烧死。   2.1980年莫拉达巴德屠杀。该地以生产铜制品著名,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各占一半。8月13日,当4万名穆斯林正在庆祝新月节在清真寺祷告时,突然受到该省公安武装开火袭击。穆斯林控称,这不是一场印-穆宗教冲突,而是警方策划的冷血屠杀,数百名穆斯林遇害。起因:祷告期间,街上有一只猪走过,穆斯林不满,认为这只不洁动物会破坏祷告的神圣性,这犹如把一条牛放在印度教寺庙前一样的不敬表示。警方受到质询为何不阻止猪上街,双方发生争执,数分钟过后,警方突然开火,数十人被射杀。随后,穆斯林报复,袭击烧毁当地警局,5名警员遇害。   3.古吉特拉省的艾哈迈达巴德市,1986年1月中由于几个小孩放风筝引起口角,触发大规模宗教对立骚乱,随后蔓延至BIHAR等地。在1-6月期间,145人被杀,这是第2次骚乱,是85年7月间第1次骚乱的继续。86年7月,在艾哈市第3次印-穆仇恨爆发,整个星期内,死亡恐怖笼罩街头,商店被烧毁,穆斯林男人和周围环境也得不到任何保障,67人丧生,暴乱蔓延至古吉特拉各地,印度教徒之间似乎没有政府控制。据称,艾哈市是印——穆冲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在1950-1991年期间共有1119人丧生。   4.卡纳塔克地方,86.7.23又发生骚乱,手持武器的狂热分子经过2天的仇杀纵火后,于8.19第2次暴乱和8.23的第3次骚乱,造成10人死亡,价值万元卢比以上的物业受到破坏。   5.1992年印度教狂热分子在印北AYODHYA地方将一座清真寺夷为平地,声称,该地原为印度教最受尊敬的RAMA神的出生地。在印度全国触发一场印——穆冲突,2000人死亡,大部分为穆斯林。   6. 1993年在孟买市的一次印——穆冲突中,800人遇难。   所有这些暴乱都造成悲剧性的后果,宗教冲突的残暴性和非人道性实在使人难以理解。悲痛欲绝的受害家属痛失亲人,贫苦穷人受到攻击时盲目逃跑求生,以至无辜妇孺恐惧发抖场面,都不能在政府的伤亡数字统计中反映出来,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都是少数族裔。   印度中央政府对于这种宗教冲突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事前对暴乱爆发的各种迹象既没有防范性措施,事发后又没有及时围堵骚乱蔓延。中央政府没有履行收集情报防范骚乱的任务,善后工作又显得缺乏效率。许多时候,即使政府当局发出了防范性指示,但具体负责部门又把问题推到角落里去而极少理睬。政府只是在暴乱发生后才引起关注,然后调动公安警察以至派出军队、宣布戒严;高级官员与部长们赶到现场视察,警察发射摧泪弹以控制局面。部长们严厉警告将以铁腕手段对付那些闹事的捣乱分子,或者,政府首脑出现,呼吁公众团结一起以对抗宗教对立主义。但等到局势平静,一切恢复正常后,官员们又继续处于高枕无忧状态,似乎宗教冲突经已消失,不再出现于报纸的头条新闻内了。甚至大多数人民也已把事情遗忘,直到另一次暴乱发生才警觉过来。   问题当然不能采用这种措施来解决,这顶多只能控制一次性骚乱。暴乱种子是会一次继一次地发芽的,它可以在国家各地发生。即使冲突火焰被扑灭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又会再一次在其他地方点燃起来。这种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亦即印度全国之内没有那一部分可以免于这种恐惧的自由。   (二)宗教对立   现实情况是,宗教对立冲突是由于相互憎恨、抱怨和怀疑的情绪意识已深深埋根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中,这是暴乱的最根本原因。由一个宗教社区要“上一堂课”来教训另一个宗教社区,就挑起了纷争火头。宗派主义团体则从中煽动仇恨火焰,这种火焰爆发足以使整个城市变成灰烬。1986年7月在艾迈达巴德市的第3次印——穆冲突就是一宗典型例子。每一次暴乱,增添了宗教对立憎恨意识,助长了宗教社区分裂,并提供新的冲突以机会,这就是一种邪恶循环。宗教狂热的恶果:为什么今天的印——穆关系变得如此恶化?是什么原因使相互仇恨情绪沸腾于两大宗教社区之间?其中原因是很多的:   *对立宗教间的偏执顽固性和骄傲自大,自以为本身的宗教比另一种宗教更为优越;鼓励宗教对立情绪,把某一宗教社区的文化形态孤立绝缘于其他社区之外。或者建立自己的优越地位,通过裙带亲属关系,在职业雇用、教育、权力运用等方面都显示出要比其他宗教社区更为精明。   *宗教的偏执顽固性把教徒改变成毫无意义的恶魔般憎恨其他宗教,把自己所属的宗教放置于侵略性地位,甚至不惜犯罪杀害无辜儿童,也不会在纵火焚烧其他宗教教徒住宅之前作出深思考虑,把流血暴力非公正性的残酷行为都假借以上帝的名义。这种顽固性是一种顽疾,它可以衍生出另一种称为宗教原教旨主义的疾病以支持保守主义和蒙昧主义。每一宗教都有其权威性的经典教义,如印度教有《开启经》和“传承经”,基督教有《圣经》,穆斯林则有《可兰经》。据称,这些基本教典都包含有普遍真理,教典上载明的习惯、意见,都得为教徒所完全接受。这就是原教旨主义,它违反了时代向前发展的潮流,它使用永恒性的宗教仪式从而滋生迷信意识。   *宗教的不宽容性统治着印度全国。由于物价上涨、失业、贫穷、健康欠佳和缺乏教育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宗教;政治领袖也企图寻求宗教之助以巩固其一己势力,所以在过去7-8年内,宗教团体的宗教性活动在印度全国内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新的寺庙、清真寺、教堂等大量兴建。教皇、宗教领袖、圣者和毛拉的影响力和尊严性在各宗教社区内随日俱增。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把穆斯林社区孤立分离于印度国家主流生活之外。穆斯林以维护伊斯兰理念和价值观的名义阻止印度人穆斯林走向近代化之途。例如,维持歧视妇女习俗,对抗印度政府的节育措施等。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则维持保护牛畜的宗教传统,组织阻止宰牛的活动,并在庆祝印度教各种宗教盛典之际,向穆斯林或基督徒吐唾液或投掷硫黄石。印度教的历史就有过这种不宽容性的记录,如在印度教统治期间,曾多次摧毁境内佛寺。直至1985年,印度教徒在一些集会中仍有让穆斯林流血的挑衅性口号出现;宗教领袖呼吁,要效法中世纪欧洲的基督徒那样,把所有穆斯林赶出印度。特别在印度教庆祝节日游行之际,在经过清真寺前高喊反穆斯林口号,作出挑衅性活动。同样,穆斯林认为猪如在清真寺前出现就是不尊敬表现,往往因此引致骚乱。   尽管宪法上规定,印度各级政治结构对所有宗教都是不分彼此同等看待,但实际上,中央政府在许多方面都灌输人民以傲慢性的印度教意识,如在无线电及电视广播上,许多节目都为印度教徒而设,部长和高级官员参与印度教宗教活动已成为平常事,这无形中助长了宗教对立情绪和宗教狂热主义。中央政府甚至于1990年单方面决定把有争议的某清真寺场地转交印度教徒,就是其中的例子。   (三)英国人的分裂诡计   历史上,印度南北各地自古就分裂成许多独立小邦,所有印度教帝国国力甚弱,10-11世纪多次受到突厥语族苏丹入侵,至12世纪末,大部分印度各帝国已衰落,整个印度已受到穆斯林苏丹(最高统治者)所统治。1206年,印度出现第一个穆斯林国王并以德里为首都。穆斯林国王统治印度大部分地区历时500年,随后英国人花了100年的时间就接替统治全印,使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由于种种原因,第一部完整的印度历史是由英国历史学者编写的。英国人为要统治印度,不惜把印度历史面目涂改以适应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政策需要。英国人特别把宗教对立色彩加重,如伊利奥爵士(HENRY ELLIOT)的《印度史》把整个印度历史分成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亦即“印度教时代”,“穆斯林时代”和“英国(基督教)时代”。英国人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分属成两个民族。这些历史学家把印度教徒吹捧成“圣者”而把穆斯林则描绘为虐待狂。他们把印度穆斯林与外来突厥族人的差别加以隐蔽,而把某一两个穆斯林苏丹的杀戳、压迫加以普遍化,亦即指控整个穆斯林社区。印度教寺庙被摧毁,文化财产被破坏,疫症流行……都被英国人过分夸大,他们故意把印度教统治者与穆斯林苏开之间的战争含蓄形容为宗教战争,印度教徒被强迫改变信仰变为穆斯林。穆斯林社区在“穆斯林时代”为“统治民族”,英国人向印度教徒反覆灌输那种卑鄙性的意识,即“印度民族”是被穆斯林所逼成为附属的。伊利奥声称:“印度教徒受到屠杀,被阻止举行节日膜拜和游行,被强制改变宗教信仰和强迫通婚,被剥夺公民权利和充公财产,这些都是酗酒的(穆斯林)暴君所犯下的罪行。”……所有这些叙述都是臆测之词,英国人的目的是要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制造裂痕。这些非科学性的制造宗教对立分裂性的历史叙述,其流毒甚至影响到今日印度人民。   历史真实表明,在中世纪穆斯林苏丹统治时期,印度教徒并没有被当作奴隶看待。直到英国人统治印度以前,印度教徒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并非受到外国帝国所统治,他们也不是外国人统治阶级的奴隶。即使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当第一代的穆斯林在德里定居以后,其繁殖后代已由母系脐带把他们同印度国家连系在一起。穆斯林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印度已成为他们的祖居土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一样都属于同一个民族。英国人统治印度是从遥远的大不列颠来的外来人,而穆斯林则不是。穆斯林没有把其家当财富转移到国外,他们没有向任何外国进贡。由于同印北拉其普特人的通婚,穆斯林已同印度血统不可分割。在整个穆斯林社区,90%人民是由印度教徒改变信奉为穆斯林的后代。英国统治时期,英国人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解除武装,使之成为殖民政府的职员地位,而在穆斯林国王时代,印度教徒有携带武器的自由,印度教公民并不存在受歧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穆斯林,特别是那些印度人改奉信仰的后代,亦都过着贫困的生活,都是苏开国王统治的受害者。不管是印度教徒,或者是穆斯林都同样如此。   所以,今天的穆斯林不必遗憾于他们失去了过往的曾有的权力,他们原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印度教徒也不必憎恨穆斯林,因为两者都是同样受到国王及上层阶级所统治,而即使是曾经是统治上层的后代,绝大部分也早已归属于两个宗教社区。

穆斯林妇女的头巾有什么禁忌吗

  盖头,头巾都一个东西,英文是HIJAB ,世界通用。     穆斯林妇女戴盖头——不仅是一块儿头巾——因为安拉在古兰中两次命令她们那样做,因为穆圣(愿主福安之)同样命令之。古兰24章30——31节说:“你对信士们说,叫他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这对于他们是更纯洁的。真主确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的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弟兄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的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叫她们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藏的首饰。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     这些经文告诉我们:我们的伊斯兰服饰不仅仅是用来遮盖头部,还是遮盖吸引男人注意的胸部,是降低视线,是用不至于引起注意的方法走路。注意:降低视线的命令首先是向男士们提出的。。。。     你也可以在其他经文中了解到此点,它就是第33章59节。翻译为:   “先知啊!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当她们外出时)。这样做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它指出盖头的一个解释,它是用来区分女信士和非信士的。它涉及你的第二个问题——盖头的背后逻辑。     2.盖头的背后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问问自己,或下一个将向你提问的人:如果一位女法官穿着紧身迷你短裙和低胸上衣走进法庭,你会对她重视吗?如此着装的妇女和另一位穿着端庄的女士,你会对谁更加尊重呢?古兰是为所有时代而降示的,虽然环境改变了,但人的本性未变。事实上,男性喜欢看女性的身体,所以,遮盖自己的女人较之被看作一块肉而言,更会被作为人而受到尊重。     直到19世纪末期,一位西方女性出于自尊在公共场合盖住自己的头——即使可能不是全部头发也罢。你的听众可能会争辩:不盖住自己头发的妇女不再被认为是放纵的女性。那或许是事实,但是妇女们仍知道男人们在注视她们。另外,为什么她们每年会为设计、染烫和治疗头发花费数百万美元呢?     3.为什么穆斯林妇女必须盖住她们的头,而穆斯林男性不需要?   实际上,男人不必要遮盖他们的头,但也有一个服装标志,尽管它不像女性服装标志那样被广泛地宣传。男性至

穆斯林开斋节我知道,穆斯林还有其他节日嘛?穆斯林开斋节的由来?

  穆斯林的两个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   开斋节:在每年的斋月后第一次见新月或者满斋月三十天次日为开斋节

穆斯林女孩的名字买佳妮是什么意思?

  哦,是项链或珠子的意思

穆斯林女性有什么习俗?

从婚姻方面说:一、伊斯兰教禁止有生育能力的穆斯林不娶不嫁,一夫多妻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现象,伊斯兰教不鼓励而是有条件的允许多妻,原因是由于长期的战争使男子大量死亡,许多妇女成为寡妇难以出嫁,而游牧经济又是妇女的劳动及谋生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最多只允许1个男子娶4个妻子。但到目前为止,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在穆斯林国家正在逐渐的普及开来。 二、离婚上,男女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但是不提倡,男子具有绝对的休妻权,被丈夫休掉的妇女,必须经过三次月经后方可改嫁,在此期间丈夫有权挽留妻子。而一旦离婚生效后,妇女则不能直接同前夫复婚,必须改嫁其他男子,并同后者离婚后,在经过三个月才能和前夫复婚。 从服饰方面:一、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到脚都是羞体。因此,穆斯林妇女要穿不露出羞体的衣服,服饰应当能遮盖住妇女的全身而不显露或透视出身体活动的轮廓和形状,最好的服装是宽大的袍子,而不准系腰带,因为那样臀部和胸部就会突出,吸引男子的目光。 二、必须带盖头和面纱,中国的穆斯林老年妇女一般带白色盖头,已婚妇女带黑色盖头,未婚少女带绿色盖头。

我是穆斯林,昨晚做梦说我是佛的化身,怎么回事

  从佛教角度,人人都有佛性,可以说人人都是佛,但这是理论上的,实际运用中我们都还没成佛,而且梦中所见所谓更是虚妄,此乃是心魔搅扰。   从伊斯兰教角度,除了真主,其他宗教的神都是偶像崇拜的魔鬼,说你是佛的化身,那就是等于说你是魔鬼的化身。   总之,你都要好好忏悔,被魔鬼盯上了。

伊这个字在穆斯林里面有特殊含义吗

  伊斯兰只是islam的翻译,音译的“伊”字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很多穆斯林用品,如带食品等,都用伊字表示自己的特殊性。





梦见穆斯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