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河上公,王弼各是谁?

  河上公亦号“河上丈人”,实由传说中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敷衍而来。《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①并胪列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生当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出自齐地黄老学者。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之言,东汉方士遂敷衍出河上公传道于汉文帝的一段传说,后经两晋人葛洪整理而成为《神仙传》中的内容,并由灵宝派吸收于托称“太极左仙公葛玄造”的《老子道德经序诀》中(二者及诸本文字大同小异)。这一传说的定型当在东汉全面神化老子和《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之后,道教创立后的神仙传记大都本此。 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 还笃都”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 还笃 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② 《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咸,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③按:陕州系北魏以后建制。今本《神仙传》无“世人不能通其议……太上道君……便去耳”云云,疑《神仙传》“道君”一词亦系灵宝派道士所改。从这一故事透露出道教创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视专制君权、向往个人自由的情操,超脱君权羁绊,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道士们对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评论遂迥异其趣。 元道士赵道一称:“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存焉”。④道教崇奉河上公为“河上真人”。《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注: ① 《史记》第7 册2436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9册299 ~300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 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 册407 ~409 页S .57《老子道德经序诀》 ④ 《道藏》第5 册175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三国时期儒家学者,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本段]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上弼好儒道之学,年未弱冠,就注解《周易》和《老子》。他虽兼重儒、道,同崇孔、老,但更重视的则是儒学和孔子,曾与吏部郎裴徽谈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在哲学上,他将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其"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反对何晏"圣人无情"之说,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   学术贡献   [编辑本段]   在儒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和郑玄一样,王弼注《易》也以费氏《易》为底本,因此是古文《易》学的支流和东汉古文经学演变的新形态。西汉费直以"传"解"经",即用"传"的某些内容来解释经义,其经说仍是象数之学,带有神学色彩。王弼注《易》,虽沿袭费氏以"传"解"经"的方法,但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对《文言》、《彖传》、《象传》加注,只突出"传"之义理以阐发"经"义。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后来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   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易》重象数,如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   其次,王弼站在玄学家的立场上,把《易》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至健哉!"他认为,"乾"之义是"健",有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   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提要)   王弼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周易注》1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周易大衍论》1卷,《老子指略例》2卷等。现多佚。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   后世影响   [编辑本段]   王弼《易》注,标新立异,有人出来责难,如荀融驳斥王弼"大衍义"。对此,他答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由于玄学家大多站在司马氏集团的对立面,势必遭到打击,王弼《易》注开始没有列入学官,只能流传于民间,为后来玄学者所好。两晋,南朝宋、齐,北朝,《易》学博士多是郑玄之学。及至南朝梁、陈时,王弼《易》注才与郑注并列于国学。梁武帝大力倡导儒、道、佛,以玄学讲《易》的风气颇盛。王弼《易》注开始盛行,郑学则渐微而殆绝。   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他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caokao:百度百科

王弼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 《老子注》 、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 《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 《老子指略》 、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遗下一妻一女。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博物记》和《博物志·人名考》、《王弼别传》等记载,东汉末年大乱中,弼祖父王凯与其族弟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丑陋,非女婿才,将女嫁给王凯。凯有风貌。凯生子业,业生弼。弼为刘表之曾外孙。   王粲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征孙权,病死途中,而粲之二子又坐罪处死。粲绝嗣后而以王业为继嗣。王粲又成了王弼的继祖父。   王粲是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才学出众,少年成名。十四岁至长安受到著名文学家、大学者蔡邕礼遇,即将家藏书籍文章万卷送给了王粲。装载数车的书籍,后来全为王业所有。   这对王弼的成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王弼的家庭祖风对王弼的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其六世祖王龚,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五世祖王畅为汉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其父王业,官至谒者仆射,再加上继祖王粲的文学地位,都会对王弼成长产生极大的有利影响。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   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贡献   《周易》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而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他注《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   王弼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王晓毅先生给的评价是:王弼在哲学上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   在易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道家易的代表。王弼注《易》,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对《文言》、《彖传》、《象传》加注。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后来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   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易》重象数,如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   其次,王弼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把《易》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   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至健哉!"他认为,"乾"之义是"健",有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   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提要)   折叠编辑本段哲学思想   王弼   "无"概念的存在在王弼的析学体系中是以属性概念的形式存在的,即"无"是对"道"、"一"属性的说辞;第二,王弼在对"名"与"称"、"谓"的区分中,确立起其对"道"、"一"进行把握的方法论原则。至此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王弼所建立的本体论思想中进一步反思这样儿个在学术界值得商榷的问题:从理论上讲,王弼本体论析学第一层次的概念是"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的"理",是"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宗"、"元"。即王弼认为"道"、"一"作为万事万物存在的秩序、条理,"道"是"理";其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据、根源,则是"宗"、"元"。所以,王弼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包含了理本论与气本论形态的本体论思想。而在王弼所谈到的"道"不可命名,只可称谓的在认识过程中建立本体论思想恰恰i1:是心本论思想的内涵。所以,王弼的本体论思想是对中国占代传统析学本体论思想的合理的逻辑展开,体现的i1:是中国占代析学本体观念心为一理的实在性、理为一理的实在性以及气为一理的实在性的这样一个"二位一体"性。所以,"道"、"一"所指的并不是最大的抽象、亦不是万物的共相,而应该在"二位一体"的结构中来理解"道"、"一"的真实性。对于此思想研究的忽视所导致的便是只见王弼思想之缺点,而不见其思想之优点;只见王弼思想的消极性,而不见王弼思想的积极性。从王弼论证问题的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其两点重要特征:第一,"唯理是从"的求真精神。从王弼对"名"、"称"概念区分的论证中可以看出王弼讨论问题的方式是具有概念分析法意义的方法。他所运用的方法不同于感性经验的归纳法,而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方法,是在概念性的矛盾中寻求事物自身之理的研究方法,即"辩名析理";第一,无"卫道士"风气的创新精神。在以"辩名析理"为方法,以"唯理是从"为追求的前提之下,王弼在对先贤所留下的文化资源的选择过程中,并没有标榜自己的学派属性,而是自觉的将其与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想结合,来阐述自己的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因此,对王弼思想乃至"魏晋玄学"时期的学派属性之"新道家"的定义并不是合理的。③从现实意义上讲,王弼本体论思想的宗n便是为"崇本息末"、"存母守了"的"无为"政治服务的。在《老了指略》中,王弼讲到:"夫邪之兴也,岂邪者之所为乎?淫之所起也,岂淫者之所造乎?故闲邪在乎存诚,不在善察;息淫在乎去华,不在滋章;……故不攻其为也,使其无心于为也;不害其欲也,使其无心于欲也。"[3]P 198可见,王弼认为邪淫的避免要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反过来讲,即是要在"道"的制约之下对仁义礼智进行合理的使用。所以,王弼所讲的"无为"政治的根本立场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相反,那些当时所谓的积极的、有为的政治立场因其并不是在"道"的制约下建立的,是一种对仁义礼智的形式化使用,才是真正消极的 。   综上,无论是从学理意义上、研究方法意义上以及现实的意义上讲,王弼的本体论思想的根本指向都是"道"的真实存在性。那么,对于王弼本体论思想"贵无论"的概括,我们认为其并不是一种合理的表述 。   二、王弼的方法论和政治哲学   在方法论方面,王弼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善于运用对立的概念和辨名析理的方法阐述问题。请看他对有与无、动与静、一与多等对立统一概念的运用及其关系的阐释。   王弼为了论证"以君御民"的政治主张,便用一多关系论证"以寡治众"、"执一统众"的必然性。他说:"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老子》四十二章注)把"一"与"无"并称,"一"就是"无",是万物的本源和归宿,自然便成了万物的统帅了。又说:"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老子》三十九章注)就是说"一"是数之始,物之极(本根),所以为万物之主。一和多是主从关系。   王弼论证宇宙间的一多关系,目的是为了引出社会人事的"以寡治众"、"以君御民"的道理。他说:"宗,万物之主也;君,万事之主也。"(《老子》七十章注)"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百姓有心,殊国异风,而王侯得一者主焉。以一为主,一何可舍。"(《老子》四十二章注)王弼认为,"以一为主"是宇宙间的"必由之理"、普遍规律,民必然要统一于君。   他说:"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故众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故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由本以观之,义虽博,则可以一名举也。"(《周易略例?明彖》)王弼就这样论证了"以君御民"、"执一统众"的天经地义,君权至上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周易略例王弼为了论证"无为而治"的思想抓住"静"与"动"这对对立的概念大加发挥。认为"以无为本"在动、静关系上就是以"静"为本,以动为末。他说: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老子》十六章注)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老子》四十五章注)   王弼把静说成是本,是绝对的;把动说成是末,是相对的,但是他却因此引申出了"以静制动"、"以静治国"、"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王弼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是自然无为的,治理社会也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他说:"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老子》二十九章注)社会也是一样,长短不齐、尊卑等级是"自然之质",不必人为的去改造它,"而造为之,故必败也。"(同上)他说:"自然之质,各有定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余。损益将何加焉。"(《周易·损卦》注)   王弼认为与道家相比,儒、墨、名、法诸家"以动治国"的"人治"理论,都是"弃母用子"、"舍本逐末"的,都是"任名以号物"(《老子》三十二章注),"令物而赖威权也"(《老子》十七章注)。故主张"绝圣智"、"弃仁义"。说:"故绝圣智而后圣功全,弃仁义而后仁德厚。"(《老子指略》)   三、王弼的认识论   王弼认为,事物的本体的道是可以认识的,圣人的治世之道也是可以认识的。宇宙的本体道是无形无名"不宫不商,不温不凉";圣人治世是"体道"的结果,故不偏不执自然无为。"道"虽不可言象,不可名状,但它在万有之中,以无形无为而成济万物。在政治上,崇本(道)息末,就是对自然规律(道)的具体认识和运用。   王弼的认识论集中表现在他对《周易》中的"意"、"象"、"言"三个概念关系的论述上。所谓"言"是指卦象的卦辞和爻辞的解释;"象"是指卦象;"意"是卦象表达的思想,即义理。   王弼指出,"言"、"象"、"意"三者之间是递进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通过"言"可以认识"象";通过"象"可以认识"意"。但明白了意,就不要再执着于象;明白了卦象,就不要执着于言辞。   王弼认为,如果你执着于"言",就得不到"象"。那"言"也不是产生于"象"并能说明"象"的"言"。如果执着于"象",就得不到"意"。那"象"也不是产生于"意"并能说明"意"的"象"。因此,王弼认为,只有不执着于"言",才能得"象",只有不执着于"象",才能得"意"。   总之,王弼的认识逻辑是:"言"生于"象",而说明"象";"象"生于"意",而说明"意"。要得"意",必须借助"言"、"象",但又不能执着于"言"、"象"。执着于"言"、"象",便得不着"意"。只有不执着于"言"、"象",才能得到"意"。既然卦意(圣人之意)可以认识,那么世界的本体"道"也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圣人的意"是"道"在社会方面的体现,也就是自然无为的治世之道。

王金萌名字打分周易算命

  一、易卦测名   “王金萌”姓名起卦得:     ◇原卦:雷水解(五关脱难)   目下月令如过关,千辛万苦受熬煎。时来恰好有人救,任君所谓不相干。   五关脱难运抬头,劝君须当把财求。交易出行有人助,疾病口舌不须愁。   ◇变卦:雷地豫(青龙得位)   太公差下杏黄旗,收妖为徒归西歧。从此青龙得了位,一切谋望百事宜。   青龙得位吉运生,谋望求财事有成。婚姻出行无阻隔,是非口舌得安宁。   二、五格剖象法:     1、天格—数理05、(种竹成林):福禄长寿的福德集门数。(吉)2、人格—数理12、(掘井无泉):意志薄弱的家庭寂寞数。(凶)3、地格—数理22、(秋草逢霜):薄弱乏力,百事不如意数。(凶)4、外格—数理15、(福寿):福寿双全的立身兴家数。(吉)5、总格—数理26、(变怪):变怪奇异的豪侠数。(凶)6、社交、事业及人际关系:外表柔和,内心刚毅,爱好名声,重理而不易服人。性格易变,有猜疑嫉妒心,不愿意与外交往。少劳多得,勤勉者可成功,多有胃病。(半吉)7、「天人地」三才配置理数的暗示力:基础安泰,得贵人助力,而在困难之中得平安发展,但成功运之配置不良,难于伸张,故然只是外强中干而已,虽苦闷烦恼殊多,但大体可得平安,衣食充足,幸福有寿,人地两格,无凶数,则身体健康,疾病少有,有病吃药即可速愈。【中吉.+80分】

王金萌名字打分周易算命

  一、易卦测名   “王金萌”姓名起卦得:     ◇原卦:雷水解(五关脱难)   目下月令如过关,千辛万苦受熬煎。时来恰好有人救,任君所谓不相干。   五关脱难运抬头,劝君须当把财求。交易出行有人助,疾病口舌不须愁。   ◇变卦:雷地豫(青龙得位)   太公差下杏黄旗,收妖为徒归西歧。从此青龙得了位,一切谋望百事宜。   青龙得位吉运生,谋望求财事有成。婚姻出行无阻隔,是非口舌得安宁。   二、五格剖象法:     1、天格—数理05、(种竹成林):福禄长寿的福德集门数。(吉)2、人格—数理12、(掘井无泉):意志薄弱的家庭寂寞数。(凶)3、地格—数理22、(秋草逢霜):薄弱乏力,百事不如意数。(凶)4、外格—数理15、(福寿):福寿双全的立身兴家数。(吉)5、总格—数理26、(变怪):变怪奇异的豪侠数。(凶)6、社交、事业及人际关系:外表柔和,内心刚毅,爱好名声,重理而不易服人。性格易变,有猜疑嫉妒心,不愿意与外交往。少劳多得,勤勉者可成功,多有胃病。(半吉)7、「天人地」三才配置理数的暗示力:基础安泰,得贵人助力,而在困难之中得平安发展,但成功运之配置不良,难于伸张,故然只是外强中干而已,虽苦闷烦恼殊多,但大体可得平安,衣食充足,幸福有寿,人地两格,无凶数,则身体健康,疾病少有,有病吃药即可速愈。【中吉.+80分】

周易中的乾、坤、坎、离卦象征的自然现象是指?

  乾:为阳、为男、为天、为阳刚、为西北。坤:为阴、为土、为女、为地、为阴柔、为西南。坎:为水、为劳、为多,为猪、狗、鼠,为北。离:为火、为水中生物,为蚌、龟、蟹,为马、蛇,为南。

这里八字算命中,地圣王,卧龙堂周易,雨后彩虹,他山一数,他们谁水平最高?

  都是假大师

周易到底怎么来的?

  《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它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了。   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的认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传下来的,后来由周文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能无中生有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那么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提示了呢?其实有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出现之前,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时候,夏、商二代就已经有各自的《易经》了。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与《周易》明显不同,“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了解了这些并不足以说明我们题目中的问题,古代的瑰宝之多超出我们的想象,周易中的玄妙之处也需要我们不懈的去了解,下次我们在继续来讲述关于周易的些许知识。

天府得,右弼,禄存庙在财帛宫是什么意思

  在哪看的这句话?

六字顺意买一注。指什么动物啊,十二生肖中的,求解。。。详细解释

  蛇吧,   一注   蛇是一整条吧。   六字   蛇是老六吧   动物   蛇是动物吧   十二生肖中   蛇是十二生肖中的吧

周易今注今译的购买建议

  优点:本书从乾卦起至观卦二十卦,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注译。可配合南公著作《易经系传别讲》、《易经杂说》、《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来帮助学习《周易》。还需要参考的话,李阳波先生的《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对爻辞的还原亦是非常精辟。《周易今注今释》,封面很精致,翻开首先是纯黑色的一页。印刷清晰,纸张无臭味。拿在手里有“厚实”的感觉。并且书中注译,有时还带有象形文字的图案,来帮助了解卦意。全书的注译很有特色,解释比较详尽。除了用来学习,还可以作为工具书来翻阅。缺点:1.出版社偷懒,目录非常简单。并没有把每一个卦都标出来注明页码,不方便查询,需要自己自制目录。2.易经系传的注解,比较浅显、简单。没有更好的把原文的意思表示出来。最好撇开不看,只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系传别讲》。书友:轩辕弦睦 评





王弼周易注是指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