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据传易经中紫微圣人真有其人?

  紫薇圣人和易经怎么能扯上呢?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是以“和谐”为中心进行推进的,而一提到“和谐”自然不可绕过“天人合一”这一主题,如今嘴上挂着、笔下写着“天人合一”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但究竟什么是“天人合一”?它的深刻内涵又是什么呢?这恐怕真正领悟的人并不是太多。 下面就从《周易》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一的关系: 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肯定天与人的区别。 《周易》的特点是:它自身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头联着客体,描摹着客体,恰如《系辞传》中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书是以天地为准则,所以能包罗天地万物的规律),“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书所包含的道理十分广大,从远处说则没有止境;从近处说,则止于一身即可验证;从天地间的事物说,则无所不备),“夫《易》何为者?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的作用是什么?它是用来揭示事物内在的道理以判断事体,概括天地间的规律,如此而已),“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总之,是用《易》来明白天道,细察民事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周易》是认识对象的反映,它以描摹客体为务;而它的另一头又是联系着认识主体,是主体赖以认识客体的依靠。又恰如《系辞传》中所言:“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书的产生,是“圣人”穷极了深奥的抽象理论,所以才能开通人的思想;唯其研究了极其微细的运动变化,所以能够判定天下的具体事物;唯其变化之快,所以不急走却迅速,没有看到行动却早已达到了目的)。“圣人”就是这样利用《周易》所揭示的事理,去认识世界。《周易》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就反映了《周易》把“天”和“人”是区别开来的,这正是《周易》明显有别于先秦其他著作的突出特点。 二、《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肯定天与人的区别,同时又重视天与人的联系。 对于天与人的联系,道家也十分重视,但其性质大异于《周易》。道家强调天与人的自然性,意在迫使“有思有为”的人回到自然的状态中去,像庄子所主张的那样“万物一体”;而《周易》则强调天与人的规律性,无论是天的运动,还是人的活动,都不是或不可任意而为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豫卦·彖传》有这样的话:“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豫”卦所言的顺其事理而行动,天地的运动都顺从这个客观规律,更何况建侯封国、行师作战一类的事呢。天地顺其固有的规律而运动,所以日月运行不失其常规之法度,四时的循环变化没有差错。“圣人”顺其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行动,则刑罚分明,万民服从。这说明无论天道还是人事,都须“顺以动”,“豫”的意义重大啊! “天地以顺动”,是指天地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且其动是自然的;“圣人以顺动”,说明了人的活动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但人是有意识的,非自然的。在遵从“规律性”这一点上,天与人都是不可违背的。类似这样的论述,在《周易》中有多处。如《观卦·彖传》、《恒卦·彖传》。 《恒卦·彖传》:“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客观自然规律,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有始则有终,有终则有始,终始相因,往复不穷,日月照耀大地,这是恒久不变的,但这个恒久不变的照耀,又是以得天作为它的存在条件,没有天这个客观条件的存在,日月照耀就不能恒久(强调了恒久不变的现实性与相对性),四时的运转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顿,万物由此生生不已,“圣人”经久地掌握和运用它,推行教化,来成就天下人。 三、在《周易》全书中,强调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有意识的,而作为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 这个观点,通过《系辞传》,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如此说来“圣人”的思想认识岂不是见不到了吗?孔子回答说:正因为语言、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圣人”才确定用形象的东西来表达他的思想,设计出卦来反映他认识的虚虚实实,再在卦下系上文字说明来作为完全尽意的话,加以变通来得到全部好处,从而使百姓受到鼓舞而不倦于事业,这就收到了阴阳变化不测的神妙作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爻。言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功而不可乱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看到天下事物最复杂,从而用卦爻来比拟它的形态,象征它的事物所宜,所以叫作象。 由此看来,“圣人”有思有意,通过立象,设卦、系辞、变通和鼓舞,把“思”与“意”表达出来,说明“人”是有“意识”的。至于说明作为认识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请看下面的文字: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天地无思无为,自然而然,“圣人”有思有为,却主动设计,《周易》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先秦道家,老庄者流,重天轻人,视人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却失去了主体的意义,《周易》在天人关系中,则重天更重人,人是认识的对象,更是认识的主体。此外,《周易》也与荀子不同,不言胜天的问题,它认为天与人本来就是统一和谐的,人的任务是从实践和认识这两个方面,来实现这种统一与和谐。 四、《周易》“天人合一”,是“合”于“生”而规避“死”的。 在《易经》六十四卦“吉凶观”的基础上,《易传》衍生出了关于人的“生死观”,这就使卜筮中的“天人合一”,发展到了先秦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智慧高度。卜筮以人之生为吉,以人之死为凶,其思维与情感的流向总是趋吉避凶;而当发展为哲学的“生死观”时,《周易》则突出表现为“重生忌死”。在《易传》中,处处谈“生”,由此看来,《周易》在生死观上,是重视“生”而轻视“死”的。 《周易》把关于“生”的思想,与“天人合一”对接在一起,认为“天人合一”,就“合”于“生”。“天”下生为“人”;“人”上应于“天”。天,人格外、人情化;而人,天则化、天道化。《周易》以“生”为内容的“天人合一”,是与生殖崇拜思想密切相关的。 《系辞传》下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说,天地阴阳二气交融在一起,最后凝聚变化,形成万物的形体;男女或动物两性形体交合,万类才能生化。 乾坤为天地,天地又是男女,男女又是乾坤,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哲学智慧,就其思维的品格,就是从男女的交合去比附天地的“化育”;就是将“人”纳入了“天地”运行发展的整体动态大系统之中,却仍然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境界,而有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什么是周易中的比应关系

  相邻两爻,阳遇阳,阴遇阴,则相敌相恶,为无比,阳爻在阴爻之上,称阳乘阴或阴承阳,为亲比,多有利,阴爻在阳爻之上,称阴乘阳或阳承阴,为逆比,多有吝,这就好比一个小男人找了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做妻子,总是被妻子管束而不快类似吧。而相应从是易卦六爻来说的,六爻可以看作上下两个三爻卦,这时,初爻与四爻,同处于卦之最下,二爻与五爻,同处于卦之中,三爻与上爻,同处于卦之上,它们二者刚柔相同为[无应],多凶,二者刚柔各异为[相应],也可以叫有应,多吉,这也是周易提倡阴阳平衡的原因吧。   

什么是周易中的比应关系

  相邻两爻,阳遇阳,阴遇阴,则相敌相恶,为无比,阳爻在阴爻之上,称阳乘阴或阴承阳,为亲比,多有利,阴爻在阳爻之上,称阴乘阳或阳承阴,为逆比,多有吝,这就好比一个小男人找了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做妻子,总是被妻子管束而不快类似吧。而相应从是易卦六爻来说的,六爻可以看作上下两个三爻卦,这时,初爻与四爻,同处于卦之最下,二爻与五爻,同处于卦之中,三爻与上爻,同处于卦之上,它们二者刚柔相同为[无应],多凶,二者刚柔各异为[相应],也可以叫有应,多吉,这也是周易提倡阴阳平衡的原因吧。   

周易中八卦各代表什么

  八卦代表很多内容,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比如乾卦为天,坤卦为地,坎卦水但也代表方向北,火,泽,

栋桡在周易中怎么读

  你好   《周易 大过》卦辞:栋(dòng)挠(náo),利有攸往。亨。   【栋挠】:房屋的大梁弯了,(不要呆在屋里了)出门。就亨通。

紫薇圣人何时出山?

  金-生-水 发表于 2012-7-7 13:28 既来求测,何不介绍一下“紫薇圣人”的背景?!“去百度中华圣人吧一搜便知”——卦主未免太吝笔 ...传说在这个年代会出现一位圣人,他是天上紫薇星下界,会拯救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仰和生活。具体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哦。

周易八卦中的“震”挂代表的是什么

  雷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电,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当大气层电荷不断地在云层集结。如果电荷量变得足够强大,就会发生闪电。当闪电横穿天空时,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气变热。变热了的空气迅速膨胀,并像发生爆炸那样猛烈地向四周冲击。这样就引起了巨大的声波。

<<周易>>中每卦爻辞作何用?

  教你一个简算法~! 比如所取两数为 9 11~!     9/8=1..1     11/8=1..3     算第一个余数为1 第二个余数为3 那么根据八卦排序可得: 乾上离下 即天火同人     根据卦辞可知: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 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 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 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 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然后用9+11/6=20/6=3...2     余数为2~!那么就是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如果余数为3~!那么就是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 也。     六和九的区别只不过是本卦中所取爻是阴爻还是阳爻~!

解 字在周易中怎么解释

  解,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卦。上震下坎。雷动水生阴霾解。在史书,尧当上了大君,解放了黄帝时期不成熟的奴隶制度。





周易中的圣人是谁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