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是以“和谐”为中心进行推进的,而一提到“和谐”自然不可绕过“天人合一”这一主题,如今嘴上挂着、笔下写着“天人合一”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但究竟什么是“天人合一”?它的深刻内涵又是什么呢?这恐怕真正领悟的人并不是太多。 下面就从《周易》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一的关系: 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肯定天与人的区别。 《周易》的特点是:它自身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头联着客体,描摹着客体,恰如《系辞传》中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书是以天地为准则,所以能包罗天地万物的规律),“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书所包含的道理十分广大,从远处说则没有止境;从近处说,则止于一身即可验证;从天地间的事物说,则无所不备),“夫《易》何为者?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的作用是什么?它是用来揭示事物内在的道理以判断事体,概括天地间的规律,如此而已),“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总之,是用《易》来明白天道,细察民事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周易》是认识对象的反映,它以描摹客体为务;而它的另一头又是联系着认识主体,是主体赖以认识客体的依靠。又恰如《系辞传》中所言:“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书的产生,是“圣人”穷极了深奥的抽象理论,所以才能开通人的思想;唯其研究了极其微细的运动变化,所以能够判定天下的具体事物;唯其变化之快,所以不急走却迅速,没有看到行动却早已达到了目的)。“圣人”就是这样利用《周易》所揭示的事理,去认识世界。《周易》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就反映了《周易》把“天”和“人”是区别开来的,这正是《周易》明显有别于先秦其他著作的突出特点。 二、《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肯定天与人的区别,同时又重视天与人的联系。 对于天与人的联系,道家也十分重视,但其性质大异于《周易》。道家强调天与人的自然性,意在迫使“有思有为”的人回到自然的状态中去,像庄子所主张的那样“万物一体”;而《周易》则强调天与人的规律性,无论是天的运动,还是人的活动,都不是或不可任意而为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豫卦·彖传》有这样的话:“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豫”卦所言的顺其事理而行动,天地的运动都顺从这个客观规律,更何况建侯封国、行师作战一类的事呢。天地顺其固有的规律而运动,所以日月运行不失其常规之法度,四时的循环变化没有差错。“圣人”顺其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行动,则刑罚分明,万民服从。这说明无论天道还是人事,都须“顺以动”,“豫”的意义重大啊! “天地以顺动”,是指天地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且其动是自然的;“圣人以顺动”,说明了人的活动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但人是有意识的,非自然的。在遵从“规律性”这一点上,天与人都是不可违背的。类似这样的论述,在《周易》中有多处。如《观卦·彖传》、《恒卦·彖传》。 《恒卦·彖传》:“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客观自然规律,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有始则有终,有终则有始,终始相因,往复不穷,日月照耀大地,这是恒久不变的,但这个恒久不变的照耀,又是以得天作为它的存在条件,没有天这个客观条件的存在,日月照耀就不能恒久(强调了恒久不变的现实性与相对性),四时的运转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顿,万物由此生生不已,“圣人”经久地掌握和运用它,推行教化,来成就天下人。 三、在《周易》全书中,强调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有意识的,而作为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 这个观点,通过《系辞传》,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如此说来“圣人”的思想认识岂不是见不到了吗?孔子回答说:正因为语言、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圣人”才确定用形象的东西来表达他的思想,设计出卦来反映他认识的虚虚实实,再在卦下系上文字说明来作为完全尽意的话,加以变通来得到全部好处,从而使百姓受到鼓舞而不倦于事业,这就收到了阴阳变化不测的神妙作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爻。言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功而不可乱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看到天下事物最复杂,从而用卦爻来比拟它的形态,象征它的事物所宜,所以叫作象。 由此看来,“圣人”有思有意,通过立象,设卦、系辞、变通和鼓舞,把“思”与“意”表达出来,说明“人”是有“意识”的。至于说明作为认识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请看下面的文字: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天地无思无为,自然而然,“圣人”有思有为,却主动设计,《周易》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先秦道家,老庄者流,重天轻人,视人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却失去了主体的意义,《周易》在天人关系中,则重天更重人,人是认识的对象,更是认识的主体。此外,《周易》也与荀子不同,不言胜天的问题,它认为天与人本来就是统一和谐的,人的任务是从实践和认识这两个方面,来实现这种统一与和谐。 四、《周易》“天人合一”,是“合”于“生”而规避“死”的。 在《易经》六十四卦“吉凶观”的基础上,《易传》衍生出了关于人的“生死观”,这就使卜筮中的“天人合一”,发展到了先秦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智慧高度。卜筮以人之生为吉,以人之死为凶,其思维与情感的流向总是趋吉避凶;而当发展为哲学的“生死观”时,《周易》则突出表现为“重生忌死”。在《易传》中,处处谈“生”,由此看来,《周易》在生死观上,是重视“生”而轻视“死”的。 《周易》把关于“生”的思想,与“天人合一”对接在一起,认为“天人合一”,就“合”于“生”。“天”下生为“人”;“人”上应于“天”。天,人格外、人情化;而人,天则化、天道化。《周易》以“生”为内容的“天人合一”,是与生殖崇拜思想密切相关的。 《系辞传》下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说,天地阴阳二气交融在一起,最后凝聚变化,形成万物的形体;男女或动物两性形体交合,万类才能生化。 乾坤为天地,天地又是男女,男女又是乾坤,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哲学智慧,就其思维的品格,就是从男女的交合去比附天地的“化育”;就是将“人”纳入了“天地”运行发展的整体动态大系统之中,却仍然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境界,而有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易经中“天圆地方”和“乘承比应”的详解

  天圆地方:   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根据中国古代所谓“天圆地方”来的,不要简单的理解,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任何人都知道地球不是方的,那为什么还要用“天圆地方”的说法呢?这是由于地是平面的,其计算方法是以平方为单位的。事实上究竟是先有天圆地方的《易经》图,还是先有所谓“天圆地方”的说法,现已无法考证。这里应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体现其中所表达出的数,因为这些数是非常重要的。其卦序与前面提到的《易经》全息图相一致,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因为这个天圆地方图被称作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与人们相传《易经》是伏羲的作品相关。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易经》全息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应是我们可以确定为《易经》最初的图谱,所给出的卦序应是《易经》原始卦序。   乘承比应:   1.承为承上、奉承,是针对紧邻的上爻而言,特指阴爻上承阳爻,象征柔顺刚,妇助夫,臣辅君。如果连续数个阴爻上承一阳爻,这个数个阴爻对于这一阳爻都称之为承。六十四卦中的谦卦(??坤上艮下)最能体现这一谦卑柔顺之德。从大象上看艮为山,坤为地,山本高出于地,现卑处地下,为谦恭。初六爻辞曰: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 卦▅▅ ▅▅▅▅ ▅▅▅▅ ▅▅▅▅▅▅▅▅▅ ▅▅▅▅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这里初、二两阴爻承三爻,阴承阳为谦,初二两承阳,故而“谦谦”。下卦艮为君子(艮为山,为高,象君子德行高尚),故曰谦谦君子。内卦艮覆震,足朝外,外卦坤为水,故曰“用涉大川”。初六爻吉在承阳,有谦逊美德。2. 乘为乘凌,居高临下之意,是针对紧邻的下爻而言。多指阴爻乘阳爻,又称“乘刚”,象征臣下欺辱君主,小人乘凌君子,义多不吉善。如果阴爻之下紧邻的连续数爻都是阳爻,那么该爻对于所有的阳爻都称乘。 举屯卦(??上坎下震)为例: 屯 卦坎为血 互卦为艮为手 ▅▅ ▅▅▅▅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 ▅▅▅▅ ▅▅▅▅ ▅▅ ▅▅ ▅▅▅▅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六二爻辞有“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语,二乘初,下卦震为马(参见前面附录),故曰“乘马”。《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上六又有阴乘阳,爻辞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上卦坎为马(参见前面附录),故“乘马”。后文“泣血涟如”取象颇为精彩,我们在此赘述一笔。上坎为血卦(参见前面附录),伏离,离为目,眼目被伏。被谁伏?三四五爻互卦为艮,艮为手(见附录)。会意为以手掩目,泣泪带血。3. 比为比邻、比合、比肩之意。指相邻两爻的亲密关系,异性相比则亲密无间,同性相比则为无情。事实上,比包含了前面的承乘关系,只不过承乘侧重于我对人的态度,而比侧重于人我双方,作用与反作用。大凡阴比阴,阳比阳代表阻隔,辞中多有征凶、往吝、往不胜等语。反之阴阳比合,多有往吉、征吉、利涉、利往等语。以比卦(??上坎下坤)为例,六三上下皆阴无比,所以辞云“比之匪人”,而九五上下皆有比,所以爻辞曰“显比”。 比 卦▅▅ ▅▅▅▅▅▅▅▅▅ ▅▅▅▅ ▅▅比之匪人▅▅ ▅▅▅▅ ▅▅4. 应就是呼应、感应。乘承比都是指紧邻相接的两爻,而感应是超距的,指上下卦爻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即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一般异性相感,同性无感。应代表人己内外天地上下之间在一定情况下存在感应现象。感应是《周易》的重要原理,阴阳感而遂通,交通则化生万物。故《系辞》云“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是指实情,指阳,伪是指伪饰,指阴,阴阳相感则有了利害关系。除了一卦之内的感应外,卦与卦之间也有感应,尤其是错卦之间,因此《说卦》在描绘天地生成图景时采用八卦相错的方式: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相逮,八卦相错。故而《系辞》云“六爻旁通”,所谓旁通是指本卦的六爻与其他卦产生感应而旁通。以履卦(上乾下兑)为例说明感应现象。 履 卦 乾为虎为人 兑为口互巽伏震象蹑足互离为目▅▅▅▅▅▅▅▅▅▅▅▅▅▅▅▅▅▅▅▅ ▅▅▅▅▅▅▅▅▅▅▅▅▅▅▅ ▅▅▅▅▅ ▅▅▅▅▅▅▅ ▅▅ ▅▅ ▅▅▅▅ ▅▅ ▅▅ ▅▅▅▅▅▅▅ ▅▅▅▅▅▅▅▅▅▅ ▅▅▅▅▅ ▅▅▅▅▅ 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上卦乾为虎(乾为王,取兽中之王义),三四五爻互卦为巽,伏震,震为足,取象为蹑足于虎尾之后。下卦兑为口,故而为咥,乾为人,但虎在外,口在内,所以老虎不吃人。但六三爻辞为:眇而视,跛而履,履虎尾,咥人,凶。这里跟卦辞不同六三的老虎吃人,不过我们在分析这一象之前先理清“眇而视,跛而履”两象。目、视这一象明显,取自下互的离卦。履同上,取自上互伏震,为隐藏行踪的蹑足而行。眇和跛均出自下卦兑,兑为毁折,三爻刚好在兑的缺口上,故而目眇足跛。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老虎何以咥人。从大象来看,口在内,人在外,没有交互,所以不咥人。但从爻象看,六三为阴刚好与上爻有应,三为兑口,上为虎头,取象为老虎回头噬人。

周易起卦中的动爻应该怎么解释

  给你说下动爻的断法吧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   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姤 卦,初六、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六爻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阳主过去,阴主未来”,其中大有学问。   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如既济卦,初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九五爻的爻辞为断。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如乾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动,则取九四爻的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如 火水未济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动,则以初六的爻辞断之,如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动,则取九二爻的爻辞断之。   五多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如乾卦六爻皆动,则为群龙无首,吉。

周易起卦中的动爻应该怎么解释

  给你说下动爻的断法吧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   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姤 卦,初六、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六爻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阳主过去,阴主未来”,其中大有学问。   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如既济卦,初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九五爻的爻辞为断。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如乾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动,则取九四爻的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如 火水未济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动,则以初六的爻辞断之,如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动,则取九二爻的爻辞断之。   五多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如乾卦六爻皆动,则为群龙无首,吉。

伊在周易中五行属性是什么

  汉字五行:土

<周易>中"八卦"所对应颜色各是什么?

  乾,震,巽,兑,离,艮,坎,坤   紫,青,蓝,白,红,绿,黑,黄   不知道对不对...

《周易》中的“周”和“易”各指什么意思

  周易,'周'字有两个解释,一说认为'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六十四卦诞生于周朝,故称周易,另一说认为周字是周而复始的意思,代表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而易字,是象形文字,上面一个日字,下面一个月字,说明易经研究的是日月星辰与地球之间的作用关系,所以易经探讨的是宇宙真理。

如何看待周易中的蓍占?

  关于筮·蓍·卜筮   筮与蓍,占卜者皆视此二字为占卜之具,故筮与蓍被污染上迷信求神的尘垢而混同一体。《说文》筮,“《易》卦用蓍也”;《广韵》:“龟曰卜,蓍曰筮”。这种说法,并非造字者的原义,乃占卜者的误导。考“筮”之源始,《世本》云:“巫咸作筮”,巫咸又是何许人也?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尚书·君奭》记周公说:“巫咸乂王家”,他是殷中宗的贤臣,也是观测天文的智者。或说是唐尧时人,晋人郭璞《巫咸山赋·序》云:“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由此可见,巫咸既有治国辅君之能,又有观测天文之智,还有医病疗疾之术,犹如今之高级知识分子,是他发明了“筮”,故筮字从巫以示纪念或褒扬之义。巫在古代是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地理、文书史册及医疗卫生等科学技术的一族——知识群体。这从古文字中可以窥见端倪。《甲二三五六》、《粹一○三六》及《诅楚文》等,皆把巫字写作“?”形。为什么要写作“?”形?古人造字是有其深邃道理的。《淮南子·地形训》:“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这是当时测量地域广袤的情况。又《周脾算经》(卷下)谓古天文学者观测“日月运行四极之道”。赵爽注:“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还,故曰四极也”。由此可见,“巫”字古形,乃观天测地之象形图画,亦作为这类工作者的徽记符号,久而演变成为这一群体(世袭)的族号和姓氏。故古代巫族多属掌握“百科”的智者,且善歌舞音乐。由于社会的进步,分工渐趋细致,除医术及歌舞音乐,仍为巫人所掌,其余观天测地、历数书册之事,转由史官管理。巫仅代表医生而声价下跌。巫医除以药石疗疾,还用精神疗法,巫与医又开始分化,以药物疗疾者称医,用精神疗法者称巫。精神疗法又渐倾斜于装神弄鬼,而巫的声价跌落到极点。巫也就变为求神问卜的专名词。而巫咸所发明的筮,原本是替代取用较难得的龟甲,而以竹质简策记事,犹如后代蔡伦造纸同等价值的大事,却受牵连而为占卜之义了。自巫咸作筮,而使殷人“有典有册”,这典册皆属巫咸所造的筮——竹简编成的记事之书。此后,文王、周公所作的《周易》,也就不用龟甲契刻,而多以竹简——“筮”书写了。故孔子读《易》而韦编三绝。筮在初始就是竹简之书,记述先圣“前言往行”和经验教训,令后人行动有所借鉴、抉择和依从,不致迷惘无所遵循。如《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是摘录夏代所记文字,可见筮本书简之名,而非卜筮之物。观占筮册,即可帮助决疑,故筮又训“决也。”筮与书一声之转,筮即古代之书。《尚书·洪范》:“七,稽疑:……龟从,筮从”,就是说,要想解决疑惑难定的问题,既灼问龟卜,又观占筮册。用龟甲占卜吉凶,需灼后才得知,而观占筮册,即见吉凶明文。故龟卜需等待,筮册一看便知,正如《左传·僖公四年》“卜人”所说:“筮(费时)短,龟(费时)长。”凡筮册已明言吉凶者,就不必再用龟卜,以提高时效。故“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周礼·筮人》);“于筮凶,则止,不卜”(孔疏引郑云),因“筮在龟前(已)为(之)决也”(《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策(竹简)为筮”,疏)。故“凡国事共(即“恭”,敬重)筮”(《周礼·筮人》),即大事以筮册之文为准,因为它说得明确,不像龟卜由人随意猜测。在周代,“三易”亦列入筮册之类,大卜掌三易之法,下有“占人”具体运用卦象之法以视吉凶,是为后世之象数派;另有“筮人”,负责对《易》书文辞义理的研究和解说,《仪礼·士丧礼》:“卒筮执卦,以示(文)命筮者”(解说),这里说的筮者,即解说卦爻文辞之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一)》说:“揲蓍之时,虽值某卦某爻,亦必筮人为庸众解譬。”是为后世之义理派。象数派受龟卜者的影响,解《易》只重“象数”,往往忽视辞义,故随意性较大,而有悖于《周易》原旨,例如,解说《蒙》卦卦辞“再三渎”之“渎”说是“侮渎神灵”,既不顾象数,也背离义理,随意性莫此为甚。而义理派主张缘象解经,《蒙》卦体是下坎上艮,卦象是“山下出泉”水,《说卦传》:“坎为沟渎”,是渎为疏通泉水的渠道,引导蒙昧不知所趋的泉水,象数派哪里吹来的“侮渎神灵”?真是自欺欺人!筮是简册文书,不可能让某些人郢书燕说,他只能骗那些无知者。“大卜”也善于运用占卜玄虚手法欺世盗名,《淮南子·道应训》记齐“景公谓大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公,公曰:寡人问大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大卜曰:昔吾见勾星在房星之间,地其动乎!大卜曰:然。晏子出。大卜走往见(景)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田子阳闻之,曰:晏子默然不对者,不欲大卜之死,往见大卜者,恐公之(被)欺也。”若无晏子之才,谁能识破大卜之谎?   蓍:《说文》:“蒿属,生十岁百茎,易以为数。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蓍乃蒿草,既可入药,亦可簪发,还可作

“帝临中坛,四方承宇”是什么意思

  这是汉乐府《郊祀歌》十九章之二的开头.   帝临中坛,四方承宇,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帝临中坛:帝当是天帝,中坛,为了郊祀、封禅等重大仪式而建造的高台.这句是说,感谢天帝下到中坛接受祭祀之礼.   四方承宇:大地四方(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承接上天;或者说人间受到上天的恩

周易中的唱午鸡是什么意思?

  1945 乙酉年:【唱午鸡】 (属水)   口快心直,志气轩昂,衣禄足用,福寿双全,兄弟虽有,难为得力,六亲和睦,女人与财绵远,平稳之命。





周易中的承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