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求一篇《周易》论文

  [原创]对孔子读《易》解《易》法的思考   作者:冯易初   在《从汉帛书第八章看孔子与》一文中,我分析了孔子是通过“使用儒家学说的知识体系来构建《易》的解释系统”来认知《易》,并对《易》进行解释的。只要有儒家学说的知识根底,不知道《易》的真含义、真思想、真精神、真价值,一样可以“从文字到文字、望文生义”的学《易》解《易》,一点问题都没有。   孔子开创的这个解《易》方法,一直被浸淫儒学的中国知识分子视为“唯一的、正确的方法”,在解《易》上纷纷效仿之。其中不少人,甚至不是直接去读解《易》,而是去读解“孔子对《易》的说解”,但却以注解《易》之名著书传世。《易》一书晦涩难懂,主要就是读解《易》人不知《易》而强解《易》造成的。其始作俑者,孔子也。   通过对自己不知道(或不怎么了解)的知识进行曲解、篡改,使其符合自己的认知和价值义理,这就是孔子解《易》的真相!孔子当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危害性,他的门徒,那些主导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们自然也没有人知道个中真相,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觉得有道理拿来就用的,而这个“有道理”的标准,一般都是以圣人、大师的说法或是被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为判断的依据。这些人,他们不仅在《易》学上效仿孔子读《易》解《易》所使用的方法,甚至在对中华文化中非儒家的知识和学说的读解上也采用这样的方法,因为用这个方法做学问很容易:“儒学通,百家之学说通”。为什么中华传统文化到处都可以都有儒家的价值义理的影子?因为在已经过去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的效法者前赴后继地致力于用儒家学说的知识体系来构建整个中华文化的解释系统,用这样一个解释系统解释出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到处都有儒家的价值义理的影子闪现?   最近一百年来,有许多浸淫西学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站在西方文化立场上,不断地试图用西方文化的价值义理和知识体系来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系统,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与孔子读《易》解《易》所采取的方法如出一辙。儒家学说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两千多年来带给中国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专制王朝和专制政权,可以把它归类为失败的、腐朽的、没落的知识体系,用西方的民主价值义理来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系统,也未尝不可。但是,真要这样去做,成功地希望不大,因为孔子这个祖师爷的徒子徒孙太多了,加上有两千多年的实战经验,多少学说、文化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那些浸淫西学的中国知识分子估计不是对手。建议还是别费劲搞什么用西方文化的价值义理和知识体系来构建中华文化解释系统了,不如费点心思看看怎么样效法孔子,用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来一统世界文化,让全世界跟中国一起烂好了,不能只让中国人受害了不是。   《易》这个由卦象符号系统和文字解释系统构成的知识体系,由于孔子对其构成不清楚,用儒家学说的知识体系来构建其解释系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因而导致所解释出来的“易理”晦涩难懂。卦象符号系统(八卦、六十四卦)的来历一直搞不清楚,可以说是孔子读《易》解《易》法的致命伤,同时也是我们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真相的突破口。只要知道卦象符号系统(八卦、六十四卦)的来历、发展和含义,就应该可以知道我们的先祖、那些编撰卦辞爻辞的人,他们是怎么编撰卦辞爻辞的,他们想透过卦辞爻辞传达什么信息。也就是说,知道八卦、六十四卦怎么来,就可以知道《易》的真相了。   今天再次回味,觉得汉帛书《要》第八章这篇文章真不错,我在易学上不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初步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怀疑没有错:传统易学真的很有问题!前些日子我在想,如果能够早一点看到就好了,那样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不过今天仔细想想,就是早看到了,假如没有走这些弯路所遭遇的问题及对所遭遇的问题进行思考的积累,也不一定就会有现在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厚积薄发始终是比较牢靠的。   原来不知《易》是可以解《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来是用来教人去做而自己却可以不当一回事的。所谓的圣人,不过如此!包括那些拾“圣人”牙慧的“大师”们在内,现在可以完全不理会他们了,坚持自己的目标,继续向着黑暗的幽深探索,相信前面还会有光的。

关于周易的基本精神的论文2000字

  我能搞定的

《周易》中圣人与西方圣人的比较。期末论文。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内容提要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 圣人 君子 《易传.系辞》《易经》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他却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我们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智。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①他与孔子不同,不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值得注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②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连他自己也不能。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③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且智”截然不同,道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为”的人格内涵。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④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圣人与道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虽然庄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⑤在这里,庄子明确否定了圣人。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圣人用它可以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下。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人及圣人之道的。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在儒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⑥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但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指在位者。在孔子的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⑦在他看来,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以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君子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⑧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再以是否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自然本性、“无为”的人,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老子认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①在老子的眼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庄子认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②可见,在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庄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一些色彩。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辞》考察,认为“《易传》非儒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③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是很难成立的。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二、《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作者的价值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因此,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发掘圣人的人格内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第一,《易传?系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智”来行“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他们认为,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且圣人行“仁”的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④创作了八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捕捉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定交易规则,使人们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帝、尧、舜受《干》、《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来的圣人,更是不离《易经》,并且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录历史,百官能更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这些伟大的创举,都是圣人所为。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一个行“仁”心的智者。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象》和《系辞》上。《易传?系辞》作者讲“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他依此画出八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有文字,他依此作《尚书?洪范》。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而正是这种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   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在他们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于天、地、人三才是合一的,因而《易经》也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易传?系辞》作者进一步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⑤在他们看来,圣人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而创作了《大象》、《小象》。可见,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是一位大智者,圣人不仅“通古今之变”,还在于“究天人之际”。同样,《易经》的系辞也是圣人所作,他们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①很明显,《易传?系辞》作者认为,《易经》的系辞是圣人根据卦象的阳刚阴柔而推演出来的,圣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体现在他创作的《易经》包含了全部的天地之道以及使《易经》的简便易行上。《易传?系辞》作者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又说“说夫《易经》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他们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对天地之道无不涵括。《易传?系辞》作者继续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易传?系辞》作者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不但统涵了全部天地之道,而且又简便易行。圣人为使《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简便易行,对《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加以重点诠释。经过圣人的悉心诠释,乾、坤两卦达到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②的效果。   再次,《易传?系辞》的作者以为,作为大智者的圣人所制作的《易经》,从功用方面体现出作为智者的圣人四个特性。他们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占。”③他们认为,《易经》从语言、行动、制作器物和占卜四个方面体现了圣人之道。《易经》本质上讲是没有思维功能的、寂静的、甚至没有作为的。但通过与人交感,它能神奇地达到通晓天下事变。圣人是真正理解《易经》的,但仍然必须“极深而研之”。也正因为如此,易经才体现出圣人之道,亦显示出圣人在《易经》功用层面上的智能。   最后,在《易传?系辞》的作者的眼中,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易经》的。他们认为,凭借《易经》,“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④圣人是具有特殊智能之人,只有他才能正确运用《易经》治国天下,并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易传?系辞》作者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易经》的看法:“《易》开物成务,冒天之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他们重申,《易经》揭示了世界的规律,在政治生活中,对圣人而言,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易经》,圣人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认为,也只有圣人能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理解《易经》。   通过对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是“仁且智”,这与孟子将圣人的人格内涵规定为“仁且智”是一致的。而《易传?系辞》作者则进一步发挥了孟子的圣人思想,将圣人人格的内涵“仁”且“智”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易传?系辞》作者所描述的圣人是不仅是“仁且智”者,而且是当权者。这里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志趣,这是符合儒家所推崇的圣人。而道家庄子否定圣人、圣人之道与《易传?系辞》中肯定圣人、圣人之道是对立的。由此可断定,《易传?系辞》为儒家典籍,《易传?系辞》不是道家系统的作品。

《周易》中圣人与西方圣人的比较。期末论文。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内容提要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 圣人 君子 《易传.系辞》《易经》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他却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我们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智。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①他与孔子不同,不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值得注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②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连他自己也不能。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③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且智”截然不同,道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为”的人格内涵。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④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圣人与道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虽然庄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⑤在这里,庄子明确否定了圣人。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圣人用它可以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下。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人及圣人之道的。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在儒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⑥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但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指在位者。在孔子的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⑦在他看来,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以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君子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⑧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再以是否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自然本性、“无为”的人,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老子认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①在老子的眼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庄子认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②可见,在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庄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一些色彩。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辞》考察,认为“《易传》非儒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③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是很难成立的。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二、《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作者的价值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因此,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发掘圣人的人格内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第一,《易传?系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智”来行“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他们认为,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且圣人行“仁”的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④创作了八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捕捉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定交易规则,使人们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帝、尧、舜受《干》、《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来的圣人,更是不离《易经》,并且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录历史,百官能更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这些伟大的创举,都是圣人所为。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一个行“仁”心的智者。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象》和《系辞》上。《易传?系辞》作者讲“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他依此画出八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有文字,他依此作《尚书?洪范》。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而正是这种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   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在他们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于天、地、人三才是合一的,因而《易经》也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易传?系辞》作者进一步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⑤在他们看来,圣人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而创作了《大象》、《小象》。可见,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是一位大智者,圣人不仅“通古今之变”,还在于“究天人之际”。同样,《易经》的系辞也是圣人所作,他们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①很明显,《易传?系辞》作者认为,《易经》的系辞是圣人根据卦象的阳刚阴柔而推演出来的,圣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体现在他创作的《易经》包含了全部的天地之道以及使《易经》的简便易行上。《易传?系辞》作者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又说“说夫《易经》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他们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对天地之道无不涵括。《易传?系辞》作者继续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易传?系辞》作者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不但统涵了全部天地之道,而且又简便易行。圣人为使《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简便易行,对《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加以重点诠释。经过圣人的悉心诠释,乾、坤两卦达到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②的效果。   再次,《易传?系辞》的作者以为,作为大智者的圣人所制作的《易经》,从功用方面体现出作为智者的圣人四个特性。他们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占。”③他们认为,《易经》从语言、行动、制作器物和占卜四个方面体现了圣人之道。《易经》本质上讲是没有思维功能的、寂静的、甚至没有作为的。但通过与人交感,它能神奇地达到通晓天下事变。圣人是真正理解《易经》的,但仍然必须“极深而研之”。也正因为如此,易经才体现出圣人之道,亦显示出圣人在《易经》功用层面上的智能。   最后,在《易传?系辞》的作者的眼中,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易经》的。他们认为,凭借《易经》,“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④圣人是具有特殊智能之人,只有他才能正确运用《易经》治国天下,并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易传?系辞》作者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易经》的看法:“《易》开物成务,冒天之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他们重申,《易经》揭示了世界的规律,在政治生活中,对圣人而言,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易经》,圣人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认为,也只有圣人能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理解《易经》。   通过对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是“仁且智”,这与孟子将圣人的人格内涵规定为“仁且智”是一致的。而《易传?系辞》作者则进一步发挥了孟子的圣人思想,将圣人人格的内涵“仁”且“智”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易传?系辞》作者所描述的圣人是不仅是“仁且智”者,而且是当权者。这里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志趣,这是符合儒家所推崇的圣人。而道家庄子否定圣人、圣人之道与《易传?系辞》中肯定圣人、圣人之道是对立的。由此可断定,《易传?系辞》为儒家典籍,《易传?系辞》不是道家系统的作品。

关于教育孩子的论文 起名字

  平凡父母的家教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关于古代伦理或者哲学的论文

  简帛研究 - 一个国际儒学联合会领导的研究中国出土简帛的专业学术站点。   典籍文化 - 介绍儒家,道家,佛教的经文,典籍。   杜保瑞-中国哲学教室 - 包含个人中国哲学作品专辑。   伏羲易经研究网站 - 含伏羲红崖天书解释、考证与相关内容。   高正文集 - 高正先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尤其是诸子百家研究的文集。   古典文学 - 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中庸,大学和孝经,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古国网 - 一个包含国学、文学、历史的网站。   鬼谷子 - 含《鬼谷子》全文。   郭齐勇文集 - 郭齐勇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韩星文集 - 韩星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文集。   经典与解释 - 中山大学哲学系的科研网站。   刘固盛文集 - 刘固盛教授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特别是老庄学、宋明理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刘涛文集 - 刘涛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国学和方法论研究的文集。   孙劲松文集 - 孙劲松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文集。   苏子哲学网页 - 主要介绍先秦哲学。   乌杰网络学院 - 哲学研究,系统辩证学研究,前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乌杰的学术性网站。   杨全文集 - 杨全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尤其是佛学和道家学说研究的思想文集。   要览子籍 - 介绍中国先秦百家思想学说。   俞志慧文集 - 俞志慧博士关于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儒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周群文集 - 周群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的思想文集。   哲学大全 - 提供900多个著名哲学家的电子文本的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网-儒学文化 - 浓缩儒家理论精华,再现儒学发展历程,一部中国儒学文化的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网——诸子文化 - 墨家、法家、兵家、杂家、墨子、孙武、韩非子。   中国墨子网 - 介绍墨子生平。   中国文化研究

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论文 1500字以上

  日常饮食的禁忌与注意事项。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人离不开饮食。然而怎样使饮食更加科学以有利于健康,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首先必须纠正平素早巳为我们所接纳甚至依赖的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所谓病从口人,一般是指吃、喝进了不干净、有病原体、变质、有毒的食物、水或饮料等而致病,如吃错东西、食物中毒、酗酒等。食物如花生、大米因置放时间过久及保管不当.导致霉变产生黄曲霉素,人吃了就会患病,甚至有致癌的危险。从广义上来说,病从口入也同时反映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问题。小孩子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囫囵吞枣,常常让骨头刺伤食道;没有经过缓慢咀嚼吞下去的东西引起腹胀、消化不良,也可导致疾病。据说潮汕地区的中老年人易息食道癌,医学家们研究来研究去,得出一个倾向性结论.认为与当地人爱喝功夫茶、热粥,食咸鱼、吃咸菜等盐脑制品有关。茶、粥、海鲜、蔬莱是好东西.质量是好的,只是吃用的方式不够科学。如茶、粥太烫.可慢性烫伤食道,引发炎症;食物被腌制过咸过久,蛋白质会变性产生有毒化学物质,原本属于规定允许范围的化学物质,因嗜食而堆积,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对人体的损害.这与食物本身无关,错在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些人喜欢吃高脂肪食物.如猪油、牛油猪肚肉、猪腿、牛扒,用动物油煎炸食品等,认为高脂肪食物够味道,香滑可口。孰知,长期吃高脂肪膳食可能导致人体胸腺、淋巴腺萎缩,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症如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以及糠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孩子中的偏食、精食问题也相当突出,受溺爱的“小皇帝”.偏吃甜食、零食,对“粗茶淡饭”不屑一顾,而对自己喜爱的食物则乐此不疲。另方面是食物过于精细,精米、精面、精制糕点;麦乳精、人参蜂皇精……使胃肠永远处于“幼椎”状态。这么一来,膳食结构失去平衡,很客易造成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而致病,同时抵抗力下降也容易使身体受细菌、病毒入侵而闹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大有好处,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所谓习惯成自然,积习久之,积重难返。要下点决心才行。在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对原来不良的习惯应有所认识,然后改变、改善。如喜欢吃热食物,其实稍等一会儿,待其凉些才入口并不费事。专家认为,不要长久或大量食用某一类食物工业制品或腌制食品,使有害化学物质不易达到对人体构成损害的程度,也可让身体来得及清除有害物质。家长对孩子饮食的考虑要全面些,在餐桌上不应由孩子说了算。另外进食时从容不迫,对食物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去咀嚼、品味.有助消化。健康饮食金字塔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于各种美味中所隐藏的神奇奥妙愈加关注。为了从日常饮食中获取更多的营养,或是改变自身的健康难题,人们开始对食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苛求,因为一分一厘的取舍对于我们来说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20年前,美国农业部开始根据“美国人饮食指南”建立了日常食物金字塔。今年年初,又推出了新版食物金字塔,纠正了过去的一些疏漏。据悉,金字塔的建造者,包括科学家、营养师、职员、以及顾问。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专家们依靠所获得的最科学的证据,根据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健康饮食金字塔。它修补了美国农业部食物金字塔的基础漏洞,在关于吃什么的问题上,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健康饮食金字塔是建立在每日运动和控制体重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这两个因素对人们保持健康来说,十分重要。它们也会影响到人们吃什么和如何吃的问题,以及人们吃的食物又如何影响自身的健康。从健康饮食金字塔的底座往上看,其中包括:全麦食品(在大部分进餐中)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来源是全麦,比如燕麦片、粗面面包、以及玄米(也就是糙米)。它们含有麸糠和胚芽,以及富含能量的淀粉。人体消化全麦的时间要比消化白面包这样直接的碳水化合物长,这会使人体的血糖和胰岛素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并很快会下降。很好地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能够减少人体的饥饿感,阻止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植物油。美国人平均每天从脂肪中获取1/3的日需卡路里,所以,把它们放在金字塔的下部是有道理的。注意,这里特别指明的是植物油,并非全部各类脂肪。健康的不饱和脂肪来自橄榄、大豆、玉米、向日葵、花生和其他植物油,以及富含脂肪的鱼类,比如三文鱼等。这些健康的脂肪不仅改善人体胆固醇水平,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潜在的心脏猝死和心肌梗死等。蔬菜(大量的)和水果(每日2到3次)。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防止心脏病和心绞痛的发生;预防各种癌症;降血压;减轻被称作憩室炎的肠道疾病;防治白内障和青光眼,对6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这两种眼疾是造成老年失明的主要病因。鱼、禽、蛋(每日0到2次)。这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大量的研究表明,吃鱼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危险。肌肉和火鸡的饱和脂肪含量低,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鸡蛋是长期被妖魔化的食物,因为它的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实际上,鸡蛋是很好的早餐,它比油炸甜面包圈或者精面面包圈要好得多。坚果和带壳豆(每日1到3次)。坚果和带壳豆是植物蛋白、植物纤维、维他命和矿物质的最佳来源。带壳豆包括黑豆、蚕豆、毛豆等干货。很多坚果含有丰富的健康脂肪,比如,杏仁、核桃、小胡桃、花生、榛子、松子等可以直接标明该食物有益于心脏。奶制品和代用钙(每日1到2次)。为防治骨质疏松,需要摄入钙、维生素D等,奶制品是美国人获得钙的传统来源。除了牛奶和奶酪这类含有饱和脂肪的食品外,还有其他的健康方式获取钙。例如,三杯全脂牛奶相当于十三小条熟熏肉所含的饱和脂肪。如果你喜欢奶制品,可坚持选择脱脂或者低脂产品。如果你不喜欢奶制品,代用钙食品是保证每日人体钙需求量的保证。红肉和奶油(小心使用):这些食物被放在健康饮食金字塔的上层,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如果你每天都吃红肉,如牛羊肉等,每周尝试几次鱼或者鸡肉可以改善你的胆固醇水平。同样的,你也可以从奶油换到橄揽油。大米、白面包、土豆、意大利通心粉、甜品(慎用):为什么这些全美国人的主食被放在了健康饮食金字塔的顶端?因为它们会引起人体血糖的迅速提高,导致体重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全麦碳水化合物则使人体血糖稳定,至少是缓慢增长而不会超过人体正常水平,使人体有能力处理多余的血糖。多种维生素:日常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补充物是人体的营养后备。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时不能提供人体日常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这时多种维生素可以为那些哪怕是最谨慎小心的食客填补营养缺口。请选择正牌的多种维生素。酒精类(适量):每天少许喝点儿酒,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适量是很重要的,酒精是双刃剑,危害与益处同在。对于男人来说,平衡点是每天喝1到2杯,这可不是指扎啤杯。对女人来说,每天一杯足够了。健康饮食金字塔总结了当今最好的饮食情报,它不是空中楼阁,或者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与多样化,健康饮食金字塔会与时俱进地反映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十种最佳饮食搭配法桌上要讲究搭配,正确的搭配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营养。错误搭配不仅会让食品失去营养,甚至会让身体受到危害。鱼+豆腐作用:味鲜,补钙,可预防多种骨病,如儿童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原理:豆腐含大量钙质,若单吃,其吸收率较低,但与富含维生素D的鱼肉一起吃,对钙的吸收与利用能起更佳效应。猪肝+菠菜作用:防治贫血。原理:猪肝富含叶酸、维生素B12以及铁等造血原料,菠菜也含有较多的叶酸和铁,同食两种食物,一荤一素,相辅相成。羊肉+生姜作用:冬令补虚佳品,可治腰背冷痛、四肢风湿疼痛等。原理:羊肉可补气血和温肾阳,生姜有止痛祛风湿等作用。同食,生姜既能去腥膻等滋味,又能有助羊肉温阳祛寒。鸡肉+栗子作用:补血养身,适于贫血之人。原理:鸡肉为造血疗虚之品,栗子重在健脾。栗子烧鸡不仅味道鲜美,造血功能更强,尤以老母鸡烧栗子效果更佳。鸭肉+山药作用:补阴养肺,适于体质虚弱者。原理:鸭肉补阴,并可消热止咳。山药的补阴作用更强,与鸭肉伴食,可消除油腻,同时可以很好地补肺瘦肉+大蒜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原理:瘦肉中含有维生素B1,与大蒜的蒜素结合,不仅可以使维生素B1的析出量提高,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鸡蛋+百合作用:滋阴润燥,清心安神。原理:百合能清痰火,补虚损,而蛋黄能除烦热,补阴血,同食可以更好地清心补阴。芝麻+海带作用:美容,防衰老。原理:芝麻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海带则含有丰富的碘和钙,能净化血液,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同食则美容、抗衰老效果更佳。豆腐+萝卜作用:有利消化。原理: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脾胃弱的人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有很强的助消化能力,同煮可使豆腐营养被大量吸收。红葡萄酒+花生作用:有益心脏原理:红葡萄酒中含有阿司匹林的成分,花生米中含有益的化合物白梨醇,二者同吃能预防血栓形成,保证心血管通畅。不可不知的饮食常识1、常吃夜宵会得胃癌。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个鸡蛋。3、饭后吃水果实错误的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4、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5、空腹时不要吃番茄,最好是饭后吃。6、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7、睡前三个小时不要吃东西。8、少喝奶茶。9、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10、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11、天天喝水八大杯。12、一天不要和两杯以上的咖啡。13、多油脂的食物少吃。14、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15、正确的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对你有帮助,青菜按,谢谢!

白族风俗的论文(1000字)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 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从佛教讲经庙会演变而来,已 有1000多年历史,届时除商贸盛会外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活动,每年参加者数以十万计。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

蒙古族饮食文化论文

  蒙古族饮食文化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等省区。自古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族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品。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最具特色的是剥皮烤全羊、炉烤带皮整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喜食炒米、烙饼、面条、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食品。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多数蒙古族人能饮酒,多为白酒、啤酒、奶酒、马奶酒。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年节”,也称“白节”或“白月”。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五过春节,称为“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除夕户户都要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制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一些地区,夏天要过“马奶节”。节前家家宰羊做手扒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里,牧民要用最好的奶制品招待客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传统的食品主要以白食即奶食制品;红食即肉制食品为主.而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非常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每种食品在品尝时,再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早期曾从事狩猎,主要以猎获物为食品。从事畜牧业后,既吃猎获物,也吃家畜的肉和奶o《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鞑靼人完全以肉食和乳品作食物,一切饮食来源都是他们狩猎的产物o”长期以来,特别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主要为肉食品、奶食品及饮料。蒙古族的饮食:   大致分为奶食、肉食、粮食三种。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牧区蒙古族以肉食和奶食类为主,以粮食为辅。一日三餐,重视早餐和晚餐。早上通常奶茶泡炒米,再加少许奶皮、奶豆腐等;晚上多吃羊肉混汤面、鲜奶面饼或手扒羊肉。喝奶茶不分饭前饭后,只要想喝或客人来,一天都不断。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这是蒙古族的传统佳肴。其中蒙古族“手扒肉”,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用清水煮成七八分熟即可食用。可用手拿着吃,或用蒙古刀剔着吃。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而蒙古族肉食招牌菜烤全羊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颇受清廷青睐并称“诈马宴”,常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发诗兴,作诗赞美此宴。“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 据《元史》记载,十二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余下全文>>

关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论文取什么名字

  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如果觉得答案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有问题可继续追问,如未回答追问,可能是不在哦





周易论文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