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周易筮法的周易筮法的所指

  1、狭义上指《系辞传》所谈的大衍筮法。2、广义上指周易系统使用过的筮法。区别:周易是上古三易之一,区别于连山、归藏,又区别于后来的京房纳甲体系、邵雍的梅花易体系、当代人霍斐然的小成图体系等。筮法简说筮字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筮,从竹从巫。“竹”为竹条,代表草木,“巫”表占卜者,因此,筮是用草木预测 ,有草筮、枚(木)筮、竹筮、蓍筮。枚(木)筮是方便形式的,如,王家台秦简《易占》归妹卦辞说“昔者恒娥盗窃不死之药以奔月,将往而枚筮之于有黄”。筮具比较高级的是竹条,最高的是蓍(shī)草,周代贵族阶层有能力用蓍草。《说文》曰“筮,易卦用蓍也”,反映了他当时所知周代蓍筮文化的流行,其释只反映狭义筮字的一种方面。 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如数字、方位等,因为数字起卦或方位起卦也属于筮法类型。 筮法亦然,狭义筮法指用草木做预测的方法,广义筮法指用某种手段起卦的方法。 筮法是占法系统里的进入方法,主要是得到某个预测图式之分点的方法,不是占测系统的构成法则如纳甲法则、体用法则。筮,易卦用蓍也。——《说文》筮于庙门。——《仪礼·士冠礼》筴为筮。——《礼记·曲礼》尔卜尔筮。——《诗·卫风·氓》卜之,不吉;筮之,吉。——《左传·僖公四年》又如:筮卜(用蓍草及龟甲占卜吉凶);筮仕(初次出仕做官。古人将出仕必先占吉凶,后因称出来作官为出仕);筮验(占筮的证验);筮短龟长(龟卜较筮占灵验);筮人(掌卜筮的人;司占卦的人);筮问(卜问);筮决(以筮卜决定);筮宅(埋葬时,筮卜坟墓位置的适当与否);筮氏(卜筮者);筮日(行卜筮礼仪之当日)

《周易》筮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龟卜和筮占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代两种重要的占卜方式。龟壳和蓍草是占卜所必备的物品。国学大师李-冠-论解释到在商周时代,它们被人们认为是能上通天意下达人事的灵物,是卜人手中的天与人之间的媒介,无论是在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它们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何为龟卜和占筮?   龟卜,将龟甲和曾骨钻孔,以火烤之,周围呈现纵横交错的裂纹,古人认为不同形状的裂纹含有特定的神秘意义,并依此推断所问之事的吉凶。将其吉凶断语所卜之事刻在甲骨上,即是“卜辞”。卜法于殷代已很流行。   到了周朝,除龟卜外,又增加了依蓍草数目变化的程序,得出某一卦象,代替卜兆,推测吉凶。此种算命的方法,称为“筮”或占筮。依筮法判断所问之事的吉凶辞句,称为筮辞。据《周礼·天官》记载,周朝流行的筮法,又称为“易”,取蓍数和卦象变易之义,有三种:周易,连山,归藏。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将其卦象和筮辞编辑成书,即是《周易》。   龟卜和占筮的应用   殷商主要应用“卜”,周代主要应用“筮”。   殷人盛行龟卜,每事必卜。如有关风、雨、日食的天象变化,有关渔猎和耕作,有关对外用兵与外族入侵的战争,有关国王的出行、疾病、生子及王室的婚丧嫁娶,有关今夕来旬的吉凶之事,几乎无所不卜。殷人广泛地使用龟甲占卜,衍而成一个龟甲文化的时代。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主要对八事进行占筮。具体说,就是战争,征伐,风云灾变,与人以物,策划谋议,事成与否,来到与否,降雨与否,病愈与否。   从龟卜到占筮   筮法同卜法比较,同为算命,但又有不同处。其一,龟卜所依据的象即卜兆,乃自然成纹,无逻辑结构。而占筮所依据的卦象,由奇偶二画或阴阳二爻排列组合而成,基于数学的演绎法则,即23=8 26=64。而且八卦和六十四卦又分别为四个对立面和三十二个对立面,既相对称,又相转化,即当某爻变为其相反的一爻,如之卦说,此卦即转化为彼卦。因此卦象具有逻辑思维和逻辑的结构。   这里面显示出感性与理必、自然与人事的差别,至少是深浅多少的差别。从龟卜到占筮,表明人们的认识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认识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

您好我明年离开洛阳粥店去北京打工,为此刚用大衍筮法占得一卦,水天需九一九五变爻吉凶如何

  需为等待,你明年离开时机很对,变爻为地风升,说明你目前的处境还可以。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主家已经在寻你的接班人拉,虽然你很诚信但人心难测,鸟尽弓藏有很多这样的事。   离开这里对你很有利。当然凡事要靠自己。

您好我明年离开洛阳粥店去北京打工,为此刚用大衍筮法占得一卦,水天需九一九五变爻吉凶如何

  需为等待,你明年离开时机很对,变爻为地风升,说明你目前的处境还可以。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主家已经在寻你的接班人拉,虽然你很诚信但人心难测,鸟尽弓藏有很多这样的事。   离开这里对你很有利。当然凡事要靠自己。

周易的起源与兴起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书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群经之首”,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   一、《易经》的闻世   ..   早在远古时代,燧(sui)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先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卦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八卦图告诉人们关于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数。以后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   二、《易经》的历史延续   ..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到了近古时代,即殷商末年,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取名《周易》一书,便成为流传后人的一部经典。“易”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等儒家学派的研究和传述,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作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经”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济变而来。每个卦画都有六行,爻分阴阳,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象)。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爻辞是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余下全文>>

数字卦的数字卦复杂图景的六象筮法解释

  刘氏六象筮法论认为数字卦应称数形卦,包括数字卦和数形的阴阳符号卦,其实是区分二种数字卦。其五种解释对数字卦复杂图景做了通解,复杂数形卦图景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 1、六象的早期用数为一至六。理论:论先阳后阴,震(少阳)一、兑(阳明)二、乾(太阳)三、巽(少阴)四、艮(厥阴)五、坤(太阴)六,遇三及六应该变。实际情况: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敦遗址1979年出土的几个六爻的数字卦,只见一至六。附:阴阳四象与阴阳六象比较图2、后来用数为四至九。理论:论先阴后阳,调整为,震(少阳)七、兑(阳明)八、乾(太阳)九,遇六及九应该变。实际情况:殷周时期的,不见二和三,而且刘氏考论,1950年出土的四盘磨三卦卜骨,及1980年出土的小屯南地四卦龟甲,都是变六变九,而且四卦龟甲刻有“阜六阜九”,康殷《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解释“阜”“表示升降运动”。3、后来用数里四简写为一,在此特殊记号系统里熟悉者不会认错。——后人不知则会错译。4、出现过二次的十字应该是某人对七字的潦草写法,熟悉者不会认错。5、所谓周代后期见“六”不见“五”,其所谓“六”(∧)字只是峰形阴符。四象筮法不用五和六,取代了六象筮法。出版的出土文献显示:王家台秦简《易占》阴符写作“∧”,马王堆帛易阴符用另外的记号“┛”。可见人们表述方式的灵活性。 该卦骨 是1950年在殷墟四盘磨出土的三块卦骨(未必是为了“卜”)之一,刻有数字组及系文,唐兰解释为“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一般学者接受此释。刘氏《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分析:“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为遇未济之大有,“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为遇否之乾;隗、魁是释义或特殊的吉凶占辞;隗为高山,表示高大,与嵬、巍相近,而《周易·序卦传》以“大”释大有,一致;魁为首领,而“乾”为首为首领,一致。证明殷易也变六变九,但其特点是以变卦为“主”卦,由“客遇卦”到“主体卦”。古文献的两种解释,在此一致,其解释很圆顺。而张论不能解释此“隗魁”的出现理由。 1980年在殷墟小屯南地发掘出四卦龟甲,比较二种解释,六象筮法论的解释才符合刻文“阜”字的含义。四卦:甲首为上顶,左上为七七六七六六(旁刻“贞吉”),左下为五组横画(旁刻“”字,为“友”字一种上古写法),右上为六七八九六八,右下为六七一六七九。甲首下部的中间刻有“阜六阜九”字。冯时《殷墟“易卦”卜甲探索》 解释:以数字卦翻译的常规,奇数对阳爻,偶数对阴爻,对应周易卦名,右上“六七八九六八”为“蹇”,右下“六七一六七九”为“兑”,左上“七七六七六六”为“渐”,左下五组横画,对照《易经》坤卦“朋”字,依据“朋”、“友”同义,释为“坤”卦,“阜”释为大。冯氏认为卦甲是古代栻盘。刘氏《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解释:依据六象筮法论,右上“六七八九六八”为“遇蹇之涣”,右下“六七一六七九”为“遇节之巽”,其中“一”是“四”的简写,左上“七七六七六六”为“遇渐之乾”,左下五组横为“坤”卦,“阜”释为“梯变”。又分析:“巽”、“乾”、“坤”三卦在后天八卦位,“涣”在“重八宫”的艮宫方位;该龟甲属于水龟、北龟,使用时应该是甲首向北;“重八宫”属于京房易(《汉书》云“京房……独得隐士之说”),后世一般易术者不知,但清代人编写的《易隐》有保存。甲首的“阜六阜九”,“阜”字:康殷《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解释为“表示升降运动”。是变化,只有六象筮法论能提供一致的解释,在学术论证上是一种验证。学术论证看解释力高低。

周易距今多少年

  你好   自殷末周西伯羁羑里而作《周易》,选用蓍草,作筮法,至今已是三千多年了。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所有的术数都源于周易吗?《周易》就是《易经》或《易学》吗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易经》是没有文字的,只有六十四卦,而《易传》是对《易经》的解读。世上并没有《易学》一书。   可以说中国的所有术数都与《周易》有关,并且源于《周易》。其实《周易》不仅对中国的术数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管理学、哲学、医学、礼仪、宗教、军事等等,并且当前还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学好术数,当然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周易》的知识,但仅仅掌握必要的《周易》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阴阳、五行、历法及社会传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因为所有的术数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术数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学术数与学《周易》是有联系的,但并不是说学好《周易》就等于学好了术数,就象当年张三丰在看到猫蛇之斗时,突发灵感而创立了武当太极拳,但想学好武当太极拳,并不是去学猫蛇相斗的动作就行了的。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精通《周易》易理的人,但他们却一种术数也不会。反之,有人精通某种或几种术数,但《周易》的易理却不是很精通。所以要想学好某种术数,还得找相关的书来学或找个老师来指导。   中国的术数有很多种,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术数都学会,假如能学会的话,那也只是懂点皮毛,这是没有用的。其实一生能精通几门术数就是很了不起了,也足够了。   最后,预祝你早日学有所成!

周易大师的周易意义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论语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学《周易》贵在能「知几」,机者念头起动几微之间,心念一动即加以察觉。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在念头起处即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一点端倪时就及早调整心念行为,让灭祸消弭于无形,自然能趋吉避凶,远离大灾大祸。上等智力的人学周易,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无大过」的大过指的是什么?就普通人而言,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等。若就修道的人而言,凡是心不在道,就是大过或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或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就是大过。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者是天生圣人,圣人方能无过。孔子自认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既是修养学习来的,偶而难免也会犯无心之过。学周易穷理研几,在心念几微处用功,一生不好的念头,便立即制止,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现于行为,故无大过。在易系辞下传,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研易就在精微处用心,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念头,在念头处观察。孔子门生中唯有颜渊接近研几的功夫,系辞下传,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所以孔子曾对鲁哀公、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学生中,就属颜渊最好学,他有知几的功夫,能察觉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即时制止,所以能「不迁怒、不二过。」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连小过也要除去。常人一举一动多有犯过。若学着观察念头,恶念一生即予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过。儒家的经典礼记首篇「曲礼」是记载委曲说礼之事,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若一举一动不违背「曲礼」,也可以少犯一些过失。《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周易、易经》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文中说道:中国古代应该有五大发明,过去大家只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却偏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智慧发明,就是《周易、易经》智慧的重要发明。华夏文化精深,源远流长,璀璨多彩,四域生辉,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心,绽放着一朵奇葩,散发着奇光异彩,以至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就是《周易、易经》。

《周易》是由哪些组合而成的

  作为占筮之书,《周易》在形式结构上比较特殊。全书分《经》、《传》两部分。





周易筮法主要依据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