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达斡尔族的捕鱼工具有哪些(图片)

  达斡尔族历来傍江河而居,是有着渔业传统的民族。渔业是达斡尔族传统多种经营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达斡尔族居住地的黑龙江、嫩江、诺敏河、甘河、讷谟尔河、伊敏河等江河中,盛产有几十种鱼,有鲤鱼、哲罗鱼、细鳞鱼、草根鱼、狗鱼、鲫鱼、鲇鱼、鳇鱼等。达斡尔人熟悉这些鱼的习性、生活规律,对于这些鱼有特别详细的称谓,不但每一种鱼,而且不同大小的同一种鱼,都有不同的称谓。反映了达斡尔族具有悠久而发达的渔业历史。达斡尔族在夏季和冬季均有渔业活动,根据不同的水域和鱼的不同习性,有着多种多样的捕鱼方法。在此对于达斡尔族的传统捕鱼方式作初浅的论述如下:   一、钓鱼   钓鱼多在涨水过后水位下降时进行。这时鱼不喜欢食浸泡时间长的水草,所以咬钩多,并且在早、晚咬钩多。钓鱼的方法有用竿钩和懒钩两种。竿钩即在柳竿上系鱼线和鱼钩,长的鱼竿要接两三节柳竿,有5米多长,曾用马尾、鬃做鱼线。爱好钓鱼的人,每个人拿两三根鱼竿。用蚯蚓、蚂蚱做鱼饵,能钓一些小鱼、鲇鱼,在嫩江里也能钓到“阿木如”(草根鱼)等大鱼。懒钩是长线钩,除蚯蚓外也可用粪堆中的白虫子做鱼饵,晚上下钩,把系鱼线的柳棍插入江河岸边。早晨天亮时起钩,一个人能下四五十个钩,每个钩相距约6米远,能钓到大狗鱼等。据《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瑷珲地区的达斡尔人还下盘钩,即在长20到40丈的铁丝盘上系30来个鱼钩,用白面、谷面或豆饼做鱼饵,沉入江河中,每天起几次钩。秋分的前后开始下大蚂哈鱼钩。方法是在30多丈长的盘形铁丝上系200到300个鱼钩,不上鱼饵。需划船将拴有铁锚的盘钩沉入江底。大蚂哈鱼在水底游动时会被钩住腹部或尾部,其他哲罗鱼、草根鱼、鲟鱼也会被钩住。每天起一次钩。   二、方网捕鱼   达斡尔语把方网称为“绍”。其网为方形,边长1米至2米。用4根木棍支开四角,4根棍的另一头扎在一起,系一根两三米长的木杆作为搬网的竿。捕鱼时,在方网内放些苏子油渣,引小鱼进入网内,然后把网抬起就可捕到鱼。   三、放“洞”捕鱼   达斡尔语称为“洞”的捕鱼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用桦树皮做成的直径30至50厘米的盆,上面封麻绳编织的网,中间开约6厘米直径的圆孔,沿圆孔边镶上桦树皮筒作为入鱼口。捕鱼时,把苏子油渣放入“洞”中,然后在“洞”底上拴石块使之沉入水底。小鱼嗅到油渣香味后,纷纷进入“洞”中,这时把 “洞”拉出就

达斡尔族有多少人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在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1]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

苗族的服饰特色是什么

  咋都是复制的啊,其实苗族服饰最主要的特点一个就是银饰,二个就功蜡染锦织。其实我之前去湘西,专门有导游介绍,而且还放肆推荐我买,当时说的很系统,很全面,我建议你有机会去那边,你一定能全面了解

苗族的服饰特色是什么

  咋都是复制的啊,其实苗族服饰最主要的特点一个就是银饰,二个就功蜡染锦织。其实我之前去湘西,专门有导游介绍,而且还放肆推荐我买,当时说的很系统,很全面,我建议你有机会去那边,你一定能全面了解

傈僳族服饰的女性服饰分类

  妇女的服饰又分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僳僳妇女普遍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珠料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园孔,僳僳语称这种胸饰叫做“拉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僳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僳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显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白、黑僳僳族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或黑丝绒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耳环,头上以珊瑚、料珠串缝为帽,胸前戴玛瑙、海贝或银币。花僳僳服饰鲜艳,妇女头戴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穿及地的长裙。各地僳僳族男子喜用青、黑、蓝、白色布作包头,穿自织的麻布长衫或短衫和及膝的裤子。

云南少数民族男子服饰有哪些?

  【傣族】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云南白族服饰】   凤凰帽”盛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一带,那里的姑娘对“凤凰帽”可是情有独钟。白族姑娘用两片姑娘用两片鱼尾形的帽帮缝合成凤凰鸟似的帽身,后帽檐有二寸来长、稍稍上翘的“凤尾”,前帽檐正中有用白银镶边的帽花,帽花边缀满了玉石饰品,帽花上还插着一朵五彩丝绸花。无论是谁见了“凤凰帽”,都会夸赞它的美丽。  传说凤凰帽为为了纪念一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孪生姐妹。很久以前在大理洱源一带有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不但聪明美丽而且勤劳勇敢。在一年秋收季节里,由于她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收,各种各样美丽的鸟儿在凤凰的带领下来自她们表示祝贺,凤凰还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这对姐妹。美伦美奂的凤凰和美丽姐妹成为了残暴国王眼中的猎物。这位国王平时鱼肉人民,祸害乡里,人民早就怨声载道,他不仅想把凤凰据为己有,还垂涎于孪生姐妹的美色。国王把姐妹俩捉进宫中,姐妹俩为捍为自己的纯洁而与国王勇敢搏斗,并机警地杀死了这人暴君,为民除害。为了缅怀这对勇敢的孪生姐妹,洱源、邓川一带的白族姑娘都戴起了“凤凰帽”而且世代相传。  “凤凰帽”是白族姑娘纯洁美丽、机智勇敢的象征。了解了凤凰帽的传说,当您看到戴凤凰帽的白族姑娘时,您一定会由衷地感觉到她们的美丽。  以白族人生活为蓝本的影片《五朵金花》,曾经风靡中外。影片中苍山,洱海的美景。蝴蝶泉边的歌声,三用街的赛马会令人魂萦梦牵。英俊的白族小伙阿鹏,美丽的白族姑娘金花,所穿着的民族服饰,更是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大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对襟短褂,下着白色长裤。女子服饰更为艳丽,色彩对比艳明,穿着白色,浅蓝色,粉红色等右衽上衣,外玫瑰红,紫红,黑,蓝色的褂子。未婚少女梳独辫,末端系着鲜红的头绳。然后将独辫绕在白色头巾上,腰系绣花短围腰。把白族姑娘装扮得像是一朵朵艳丽的山茶,亭亭玉立。  白族的服饰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织出了著名的“桐华布”。早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已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国”之称。白族人热爱生活,有爱花、爱美的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大理白族视茶花为美的象征,在家里的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衣服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选择上,也喜欢用白上衣配红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绽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云南撒尼人的服饰】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他们勤劳、善良、活泼。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余下全文>>

少数民族的服饰和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朝鲜族婚姻夫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婚男主外主内种普遍习俗父关系切伦关系基础讲求父慈孝赡养父母社受尊重非鄙弃孝敬行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城镇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素白服装妇服装短衣裙叫则高利契玛男服装短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外穿斜襟布带打结袍现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主要食粮般米、米京渍(即辣泡菜)缺少菜喜吃打糕、冷面、酱汤、辣椒狗肉现少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村落位于山坡平村内房屋建筑面向东南、南西南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刷白色房内般寝室、客室、厨房仓库等室内平炕进屋脱鞋席炕坐近家庭陈设渐讲究朝鲜族民非讲究礼节注重卫尤忌随吐痰房、餐具、衣等都整洁     朝鲜族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秋节等清明坟添土秋除草并进行祭祀示故哀思外3家庭节即:婴诞周甲节(60寿)婚节(结婚60周纪念)每逢两喜庆、亲友、邻居都向祝寿、祝福     朝鲜族信仰宗教较少信教者信佛教信基督教或主教佛教朝鲜族悠久历史佛教某些礼仪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民民族风俗现佛教朝鲜族影响近受韩影响我朝鲜族信仰基督教越越朝鲜族没全民性统宗教

火狐狸服饰连锁如何加盟

  百度查火狐狸公司网站,那上面有公司电话。打电话就能知道加盟程序

纳西族服饰的男性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传统穿戴也大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丽江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毡帽中有一种一半卷边、名为喜鹊窝帽的,十分潇洒和别具一格。上身内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毡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蓝色长裤,腰束带,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一、民族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维吾尔族有721.4万多人,其中新疆有719.1万多人,湖南省的常德市有5400多人,其余散居北京等大中城市。维吾尔族人民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其风俗习惯也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特点。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二、特色文化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肉孜节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欢食肉和瓜果,奶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食品种类很多,常吃的馕、"颇罗"(抓饭)、清炖羊肉、那仁、包干、拉面、炒面、馄饨、烤羊肉、烤全羊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称赞。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供人观赏挑选。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基础上,并借鉴中外乐器而发展起来的。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三、服饰聚焦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女子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外套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套冬季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纹长靴。不同地区维吾尔族女子的服装各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余下全文>>





达斡尔族服饰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