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什么是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余下全文>>

鄂伦春族的历史

  1640年,清政府将“索伦部”分编为八牛录(佐领),鄂伦春人为索伦部中的一部分。康熙八年(1669年),在宁古塔将军之下设布特哈(打牲部落)八旗,管理分布在黑龙江上、中游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从原来统辖吉林、黑龙江的宁古塔将军析出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将军之下设八城,分设副都统、总管等官员管辖。对于鄂伦春族的管理,将其分为“摩凌阿鄂伦春”(骑马的鄂伦春人)和“雅发罕鄂伦春”(步行的鄂伦春人)两部分。被编入布特哈(打牲)八旗“充官兵者”,称作“摩凌阿鄂伦春”,没有编入布特哈八旗,“戈猎山薮仅供纳貂役者”,称作“雅发罕鄂伦春”。后者分设五路八佐,每佐设鄂伦春族佐领一人,每年派名为“谙达”的人到当地去征收貂皮 。17世纪中叶,沙俄侵犯中国黑龙江流域。1665年(康熙四年),沙俄侵占了黑龙江上游北岸的雅克萨城,烧杀抢掠当地居民。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在清军第二次收复雅克萨城的战役中,有565名鄂伦春族士兵参战,对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732年(雍正十年),清政府抽调鄂伦春族兵259名,连同达斡尔等族兵共3000人编为八旗,在呼伦贝尔的济拉嘛泰河口设城驻防,巡逻边境,保卫边疆。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入侵,将我江东64屯各族人民赶至江边射杀。库玛尔路协领寿廉带领鄂伦春族马队官兵500人痛击了入侵者 。 1951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鄂伦春旗,鄂伦春族获得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自主地管理区域内本民族内部事务。1952年5月31日“鄂伦春旗”改为鄂伦春自治旗 。1957年,黑龙江省成立了呼玛县十八站、爱辉县新生、逊克县新鄂3个民族乡,1958年由新鄂乡划出新兴村成立新兴鄂伦春族乡。1958年,4个民族乡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民族乡建制,新成立白银纳民族乡 。

哪些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

哪些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

春天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在我国打春之后就算春天开始了,其中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

盘点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朝鲜族:   在延边, 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有春节(岁首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儿童节、8月15日老人节、9月3日“州庆”也是朝鲜族群众非常看重的节日。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回婚节是朝鲜族为结婚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每到回甲节或回婚节时,儿女、亲友、邻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寿。   “岁首节”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以前朝鲜族在过“岁首节”的时候,常常要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战”,姑娘们跳跳板、荡秋千,儿童们放风筝。亲戚朋友也尽量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跳舞,尽情娱乐。春节是朝鲜族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初一先祭祖,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给老人和长辈们拜年。正月十五,朝鲜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吃“五谷饭”,喝“开耳酒”。   农历六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流头节”。众多朝鲜族群众聚在一起,依照习俗举办祭祀、舞蹈、洗头等活动,祝愿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56民族的传统节日。

  56个民族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功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lǐ)僳(sù)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余下全文>>

贵州有什么传统节日

  祭萨岁   侗族   龙图   2 月 7 日     芦笙节   苗族   榕江岑最   2 月 7-9 日     芦笙节   苗族   榕江巫极   2 月 8-11 日     祭萨岁   侗族   占里   2 月 13 日     千三节   侗族   黎平茅贡   2 月 17 日     芦笙节 ☆   苗族   翁义   2 月 9-11 日     芦笙节 ☆   苗族   鸭塘   2 月 12-13     芦笙节 ☆   苗族   新光   2 月 13-15     芦笙节珐☆   苗族   大中   2 月 16-18     芦笙节 ☆☆   苗族   长角苗   2 月 16 日     芦笙节 ☆   苗族   石青   2 月 19-21     龙灯节 ☆☆☆   苗族   台江   2 月 21 日     芦笙节 ☆   苗族   龙场   2 月 21-22     芦笙节 ☆   苗族   舟溪   2 月 25-26     花炮节   侗族   从江   3 月 5 日     芦笙节 ☆☆☆   苗族   南开(小花苗)   3 月 19- 22     姊妹节 ☆☆☆☆   苗族   施洞   4 月 19-22     四月八   苗族   黄平   5 月 12 日     芦笙节   苗族   大花苗   6 月 8 日     龙舟节   苗族   施洞   6 月 28 日     爬坡节   苗族   香炉山   7 月 21 日     喊天节   侗族   黄岗   7 月 17 日     芦笙节   苗族   翁项   8 月 14-16     芦笙节 ☆☆ ☆   苗族   重安江 (农历九月二十六)   最近几年重安办得很好。推荐。   10 月 24-26     芦笙节 ☆☆ ☆   苗族   谷陇 (农历九月二十七)   10 月 25-27     苗年 ☆☆☆☆   苗族   雷山   11 月 8-12

土家族有那些传统节日

  一、过年   过年,过年是土家族最大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结束。过大年的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   『土人度岁,逢月在以二十九为岁,月小则以二十八日』,『相传土司出兵,正值除日,全民间先期度岁,后遂以为常。』过年的方式很特别:『是日土民供已故土司某神位于堂上,陈以酒醴鱼肉,而置亡祖先木主于门后。祭时将牛马鸡太藏诸洞中,老幼男女各屏息以待,谓某神在堂,不敢惊也。』土家人杀年猪后,把猪放在门角后,用蓑衣盖上,一人持刀守候。若有人从门前经过,即拿刀追赶。赶上了就拉到家里吃一顿肉。过年时,肉不细节,吃大块肉,菜不分炒,吃『合菜』,吃大碗酒,年饭用大蒸笼蒸好,吃数日,团年时,关上门,抓紧吃喝,不许说话。大年三十要吃团圆饭,并彻夜守岁。正月初一还要四处拜年。   正月间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每岁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鸣锣击鼓,男女聚齐,摇摆呐喊,名曰摆手』。摆手时间:『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但大多在正月进行。由于地区家支姓氏不同,有跳三夜、五夜、七夜,也有跳十几夜的,有的白天黑夜都跳。每个自然村有一个专供跳摆手舞的摆手堂,摆手堂里设有土王庙,庙前是空旷的坪场,坪场中栽有杉树,树上挂有彩灯。摆手人围着古杉树转圈跳舞,其基本动作是单摆、双摆、回旋摆三种,其特点是手脚顺摆,摆左手出左脚,摆右手出右脚,俗称『同边手』。摆手幅度不大,腰膝微曲,摆手的人『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踩着鼓点跳舞。锣鼓挂在中央的古树上,由一人敲打。摆手舞分为大小两种,大摆手以地区为单位进行,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多,套数全;小摆手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时间、规模均不如大摆手。大摆手不单是进行摆手活动,还有文武大表演和物资大交流,活动多种多样,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在其他民族中是少见的。   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过,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称小年。除夕夜,农村人家,户户都要在火垄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红耳赤。火垄里燃烧的大树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几个月都准备好了的。城镇人家则多烧白炭。『红火』预示兴旺。这个风俗大约是远古时的火崇拜的遗风。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一年之中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从子时交庚时的『除夕』紧接新正开门的『出天行』祈福开始的。接财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疠疫都在这一时刻进行。顿时,鞭炮声起,山鸣谷应。节日期间,土家人要吃象征吉祥如意,富富有余(鱼)的『红曲鱼』和大锅烩菜(或称合菜)。正月初举行古老的『摆手舞』会。『摆手舞』又称『舍日巴』,土家族男女青年身着绚丽多彩的『西兰卡普』(锦被),打着绣龙凤的吉祥彩旗,抬上木鼓、在二胡、唢呐、牛角等乐器的伴秦下起舞,常伴有诗歌,舞姿古朴,曲雅,优美,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七十多个动作,形象鲜明,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参加者达万人之多,场面盛大。此外,耍龙灯,耍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为欢乐的土家人带来无限情趣。   长阳土家人特别重亲缘,重友谊,春节时期正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对晚辈特别是幼辈分别给『打发』,俗称『压岁钱』,故俗谚有『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趁时,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贺,俗话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   在众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余下全文>>

传统节日的概念。什么节日达到什么意义才算传统节日?

也就是指世代相传的节日,它既可以是地方性的,或某个民族特有的(比如说,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火把节),它也可以是全国性的,比如我们的春节、中秋节。总之,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