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维吾尔族历史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说法不一。维吾尔民族人按自己的发展史记载。本民族与突厥族同出与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分裂,带领自己的部下逐渐形成了突厥和回鹘两个不同的民族,回鹘就是维族的先民,所以维吾尔语与其他的突厥族语言基本相同,只是发音上有所区别,包括远在小亚细亚的已经与当地民族融合很久的土耳其语都和维吾尔语基本相同,维吾尔族人到土耳其一个月就可以完全学会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他们听这两种语言与听哈萨克等民族语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是在听方言。而许多民族学家错误的认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以迄铁勒。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文献中对“维吾尔”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写作“袁经”,6世纪末、7世纪初写作“韦纥”,788年以前写作“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改写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写作“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回部”或“缠回”等。还有人认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呼揭”、“乌揭”,甚至远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消灭突厥汗国,居住在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纥人建立了回纥汗国,其统辖范围包括贝加尔湖西南、叶尼塞河上游、阿尔泰山西南、天山以北、兴安岭以东等广大地区,后曾占领过天山以南部分地区、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锡尔河)、拨贺那(今费尔干纳)等地,与唐朝长期友好,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并与唐多次和亲。   唐文宗开梗五年(840年),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绝大部分被迫进行大迁徙。分南下与西迁,南下主要分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与早在武则天时南渡大漠而徙居于河西的回纥部众聚合。建牙帐于甘州(今甘肃张掖),被称为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   咸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纪上半叶为西夏击败,后又为蒙古所统治。他们长期繁衍生息,今甘肃省的裕固族,这一支回鹘人的后裔。另一支回鹘部众来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其政权一直存在到元朝中期,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生息,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这一部分地区今天的维吾尔族。西迁的第三支回鹘人进入中亚地区,和先于他们进入这一地区葛逻禄等部汇合。因其活动于葱岭以西,史称葱岭西回鹘。   在9世纪末到13世纪初,这一支回鹘,联合其他突厥语系部落建立政权,称为喀喇汗王朝,其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锡尔河中游和阿姆河中游的以东地区。他们与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在长期生息中逐步发展为这一地区的近代维吾尔族。另一说认为维吾尔族自古就生活在新疆境内,后与西迁的回鹘人聚合发展成近代维吾尔族。   辽保大四年(1124年)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建立“西辽”,辖地包括今新疆及迤西地区,   1211年为乃蛮王屈出律所灭。   1218年蒙古灭乃蛮,其间今新疆的维吾尔族先后受西辽与乃蛮贵族的统治,   1234年并入蒙古察合台汗国。   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察合台汗国灭亡,新疆境内分裂为许多割据政权。   17世纪初,天山南部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与清朝维......余下全文>>

维吾尔族的起源是怎样的?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攻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维吾尔”其意为   “团结”、“联合”。 维吾尔族人的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     丁零及后来的铁勒。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于7世纪建立了回纥汗国,     与唐朝保持友好的从属关系。回纥后改称为回鹘,9世纪时迁入新疆与当地的     各族居民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了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一、民族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维吾尔族有721.4万多人,其中新疆有719.1万多人,湖南省的常德市有5400多人,其余散居北京等大中城市。维吾尔族人民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其风俗习惯也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特点。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二、特色文化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肉孜节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欢食肉和瓜果,奶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食品种类很多,常吃的馕、"颇罗"(抓饭)、清炖羊肉、那仁、包干、拉面、炒面、馄饨、烤羊肉、烤全羊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称赞。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供人观赏挑选。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基础上,并借鉴中外乐器而发展起来的。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三、服饰聚焦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女子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外套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套冬季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纹长靴。不同地区维吾尔族女子的服装各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余下全文>>

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一、民族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维吾尔族有721.4万多人,其中新疆有719.1万多人,湖南省的常德市有5400多人,其余散居北京等大中城市。维吾尔族人民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其风俗习惯也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特点。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二、特色文化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肉孜节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欢食肉和瓜果,奶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食品种类很多,常吃的馕、"颇罗"(抓饭)、清炖羊肉、那仁、包干、拉面、炒面、馄饨、烤羊肉、烤全羊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称赞。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供人观赏挑选。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基础上,并借鉴中外乐器而发展起来的。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三、服饰聚焦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女子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外套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套冬季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纹长靴。不同地区维吾尔族女子的服装各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余下全文>>

维吾尔族的工艺品是什么

  新疆挂毯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纯手工技艺,是少数民族用于装饰墙壁的居家物品。多以描写人物、花草、草原牛羊等为生活素材,并将大自然的美景融入其中,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其图案丰富、色彩明快、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深受人们喜爱。   维吾尔族喀什土陶的制作历史非常悠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造型古朴奇异、彩色纹饰炫目。

维吾尔族有多少年的历史

  维吾尔族族源久远,与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15世纪后也与中亚穆斯林世界有一定的交往。东亚古籍中古敕勒中北方的一部臣服匈奴与突厥汗国,后来成为回纥。而回纥、回鹘、畏兀儿等被认为是维吾尔人祖先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来源是乌古斯人,他们与袁纥构成回纥。   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击败突厥汗国,建立了回纥汗国。安史之乱,回纥协助唐朝出兵平叛;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回纥骑兵攻克叛军占领的帝都长安;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告结。唐贞元四年(788年),改称回纥为回鹘。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国破,向西分三支迁移,其中一支南下。咸通七年(866年),回鹘建立了西州回鹘政权。10世纪中叶,葛逻禄在中亚建立喀喇汗王朝(也有说为回鹘,一说为样磨、葛逻禄),这对维吾尔族伊斯兰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维吾尔族的生产由游牧为主逐渐转变到以定居为主。天山一带和南部原来的印欧语系民族逐步被回鹘同化。   从1124年至13世纪初,今新疆境内的维吾尔族祖先先后被西辽与乃蛮等政权统治。1209年,高昌“亦都护”主动要求臣服于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达鲁花赤监之。1324年并入察合台汗国之封地,初建都阿力麻里,即今天得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西察合台汗国亡国,西域分裂成许多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贵族的后裔。他们出于争权夺利的需要,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对维吾尔族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蒙古贵族为了便于统治维吾尔族人民,别稜八里的马哈麻继秃忽鲁帖木儿汗之后,在蒙古族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使数目相当的蒙古族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在这个时期,生活在维吾尔族农业区的大批蒙古族(蒙兀儿人)相继被同化于维吾尔族之中。     所以我们基本上认定744年的回纥汗国为维吾尔族先人的第一个王国。而840年开始的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和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的大融合则认为是维吾尔人的诞生,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   参考资料:磐龙缠炉 手打整理,欢迎追问

历史名人排行榜

  理由不用了吧?都认识   [第一名]孔丘   [第二名]老聃   [第三名]孙武   [第四名]鲁迅   [第五名]孙中山   [第六名]成吉思汗   [第七名]曹操   [第八名]苏轼   [第九名]诸葛亮   [第十名]李白     参考cache.baidu.com/...=baidu

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 5分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   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婚俗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食俗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节庆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     房屋建筑   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图案。     [民族简介]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人口882.35万人(2003年),占新疆总人口的45.62%。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余下全文>>

济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号长人,今孙耿镇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廉洁,忠于朝廷。著述主要有《易经会通》等。   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纂成《仪礼郑注句读》一书,为监本《礼记》和石经《礼记》勘正脱误300余处。在济南讲授《仪礼》时,深为著名学者顾炎武推崇,并结交为友。张一生寒素,耿介自持。事亲至孝,待邻谦诚。著作还有《易经说略》、《诗经说略》、《书经直解》、《老子说略》、《春秋三传驳义》、《蒿庵闲话》、《弟子职注》等。   孙九龙(?~1900)今三教乡三教堂村人。1900年9月间,惠民县义和团大师兄孙允荣与济阳县三教村义和团大师兄孙九龙等召集济阳、 惠民、商河、齐东、章丘等12县的团民近千人, 聚集在三教堂村以东的玉皇庙内,练兵习武,打击教会势力,并以“反清灭洋” 相号召,拟进军县城。山东巡抚袁世凯闻讯后于9月24日派兵镇压,义和团埋伏迎击。当场杀死带兵的候补知县查荣绥以下官兵10余人,清兵大败而去。不久 济阳县政务中心袁世凯又派倪嗣冲等率马、步兵500余人再行镇压。孙九龙与其它团民首领被捕,在济南惨遭杀害。   卢永祥(1867~1933)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今回河乡举人王村人,北洋皖系军阀。幼时读过三年私塾,1890年出外投军。1895年在山海关武备堂学习,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在天津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等成为密友,后来一同成了皖系军阀的骨干。历任清军第三镇(师)协统(旅长)、袁世凯的十师师长、徐世昌任命的浙江军务督办等职。1924年江浙战争惨败后隐居天津。卢永祥在外40余年,极少回老家,但乡土观念颇重。曾出资为济阳县修建黄河迎水坝、学校、民刑看守所,并督修和出资印刷了[民国]《济阳县志》等。   范峻青(1912~1969)垛石桥镇范家屯人,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自幼喜爱音乐,曾辗转济南、天津等地求学。1935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专科从师于著名二胡演奏家蒋凤之先生,并曾在北平广播电台演奏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芦沟桥事变后,他肄业回家。日军入侵济阳时,范仅带一把二胡转移,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长期从事音乐教研和教学工作。1957年参加省第一届文艺会演,荣获二胡演奏第一名。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开斋节) 播种节,又称三月三节,是报京侗族的一个民俗节庆,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毗邻地区





维吾尔族历史名人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