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 开题报告怎么写

  首先,在我看来,这个题目不像一个论文题目,像一篇散文题目。不知是否你的导师给出的题目?其次,建议你将题目改为《基于学生市场调查的消费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第三,研究目的写你这篇文章最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你用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研究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仍然是你所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总结:你首先需要明确你的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禁忌语 有哪些

  怀孕时的迷信 [习俗] 怀孕时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注意的。现今虽然医学发达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些事故及异常现象发生。自古以来在日本有怀孕时若看见火灾生出的小孩就会长红斑,若怀孕时欺负动物小孩就会有兔唇等迷信的说法。虽然这些都无所根据但是这毕竟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知识,因此就姑且相信之,总是对小宝宝有好处的。   命名 [习俗] 小孩的名字就和小孩刚出生时想知道他的性别一样的令人在意。而取名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名字的好坏会影响他今后的一切。而一般在取好名字后,会由长辈以一定的格式书写于纸上供于神坛前。   生产通知信的写法 [习俗] 写生产通知信目的和打电话通知消息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通知大家小婴儿已出生了。所用的信件与过年时一样,使用印刷的名信片即可。一般来说是于小婴儿出生后约1~2周间寄出。此生产通知信是由父母亲来写内容,而大致上是写出生时间、出生时的状、小孩性别、出生日期、小孩的健康情形、体重、与父母亲的样貌是否相合等资料。   庆贺生产的祝贺语 [习俗] 收到亲朋好友来信告知生产的消息,写些祝贺的话回信是一礼貌上的行事。在此无制式的规定,因此只要适切的表达欢喜之意即可。而在话语上需注意的是要避免「沉」、「回」、「去」等意或与「死」同音的字。此外,如果当面见到小婴儿的话,只要率直的表达可爱即可,注意别称赞过头免得有反效果。   庆贺生产赠礼 [习俗] 一般来说庆贺生产所送的祝贺礼大多以小婴儿能使用的东西为主。而在送小婴儿能用的东西时,要注意的地方是这东西最好能使用约一年的时间。为了能更符合小婴儿的需要,送礼前先寻问其父母也是可以的,必要时包现金礼或百货公司礼券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送庆贺生产赠礼除了庆贺小婴儿的诞生外,也必需考量到母亲,适切的送些吃的或是往后照顾小婴儿的必需品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夜及第五夜 [习俗] 第三夜及第五夜就是指产后第三天及第五天的时候,以前都会和第七夜时一样盛大的庆祝,最早以前是平安朝时贵族的庆祝活动,现在则几乎都已不举行了。一般而言,产妇于第三天起身体及精神就开始恢复状况,此时即可开始对帮助生产的医生、护士等表达感谢之意,通常会有送一些和果子及果汁的习俗。第五夜在以前的时候,也是与第三夜一样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庆祝孩子的诞生及成长。   七夜 [习俗] 所谓的七夜是为庆祝产后已第七天,直到现在也还广泛的在庆祝着。这天也是为祈福孩子健康成长的日子,大多数的地方会在这天的庆祝会上公布孩子的名字,而慢慢成为习惯后,七夜这天也成为取孩子名的期限。   七夜庆贺法 [习俗] 七夜的庆祝方法有很多种,依据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如果想要实在的庆祝的话,寻问父母亲及地方长老是最好的办法。虽然各地会有些许不同的习俗,但是全国皆相同且相当重要的共同习俗就是一定会邀请近亲好友,参加所准备的和风宴。而宴席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油饭及带头尾的烤鱼。需盛上带头尾的烤鱼是取其首尾一贯的祝福之意,一般是使用鲷鱼。此外也有使用具诞生成长意谓的鱼种。   神社参拜 [习俗] 神社参拜除了是孩子七五三时的重要行事外,孩子刚出生时到神社参拜感谢氏神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男孩出生后第31天、女孩出生后第32天就要到神社参拜。此时会由祖父母抱着穿著正式服饰的刚出生婴孩再由同样穿著正式和服的父母陪同到神社参拜   箸ZOME [习俗] 此为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所谓的箸就是筷子,ZOME则是带有开始的意味。此习俗根据地方的不同,举行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是在孩子出生后第100天或者第120天时举行。这时小孩子当然还不会自己吃东西,只是会准备一些鲷鱼、吸物、腌梅干等食品象征性的使用筷子吃,来表达祝福的意味。   初节句的赠物及回礼 [习俗] 所谓的节句是指日本一月七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个民俗节庆。而出节句就是孩子第一次遇到属于自己的节日。以前在赠礼上,女孩子方面会赠送雏形娃娃,男孩方面则会赠送武者人形,现在则赠送些实用性高的礼物为多。至于回礼方面,其实不必太刻意,一般而言,女生的情况是回以菱饼、雏形娃娃,男孩则回以柏饼或油饭,不管如何只要有感谢的诚心即可。   七五三服装 [习俗] 七五三的仪式对小朋友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服装也应相当的正式。此时,女生会穿著振袖和服,男生则是穿著纹付、羽织、裤裙式的和服。但是现在七五三的服装已不若以往那么的制式了,有时会出现一些奇装异服的现象,但是不管如何穿著,其仪式的重要性及所要祈求的重点还是不变的。

对比《猫》和《母鸡》写法上的异同

  《母鸡》和《猫》在写法上有各自的特点。   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用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点分段式。在写猫时,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性格古怪的表现;在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④在语言的运用上,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听街坊邻居在说,既生动鲜明,又通俗易懂。   (意思对即可)

对比《猫》和《母鸡》写法上的异同

  《母鸡》和《猫》在写法上有各自的特点。   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用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点分段式。在写猫时,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性格古怪的表现;在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④在语言的运用上,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听街坊邻居在说,既生动鲜明,又通俗易懂。   (意思对即可)

禁忌语的文化意义以及教学意义

  英汉禁忌语的探索与研究   禁忌语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禁忌的一部分。通过探讨英汉禁忌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共性以及它们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让英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跨文化背景的一些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避免在英语交际中犯语用错误。   这些都是有诬蔑的性质名称,反映强烈的种族偏见。oeooo陆正刚英汉禁忌语的探索与研究在中国没有种族的问题,但有民族的问题。如以前有人把一些少数民族称为“野蛮人”。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已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很多民族歧视的词语和说法大部分已经消失或很少用了。(五)在其他方面以颜色词汇为例。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由于中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这样,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又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如:黑色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把统治者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它又表示犯罪、违法,如称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劫货、干不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违禁的货物交易叫“黑货”、“黑市”,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等。但是,黑色(black)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它象征死亡、凶兆、灾难,如blackwords不吉利的话;它象征邪恶、犯罪,如BlackMan邪恶的恶魔:blackguard恶棍、流氓:blackmail敲榨、;它也象征耻辱、不光彩,如ablackmark污点;blacksheep败家子;它还象征沮丧、愤怒,如Thefuturelooklack前途暗淡;Hegavemeablacklook.他怒气冲冲地看着我。关于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四、探索与研究英汉禁忌语的意义禁忌语存在于社会语言之中。它们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语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中的词汇,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因此,探索与研究英汉禁忌语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讳言某人、某事、某物,但又不能不涉及,要涉及又有所顾忌,这为委婉语的产生、使用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或必要的条件。其次,有利于交际者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认识到语言禁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程度不同的,受各种因素制约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也在进步。以诚相待,文明用语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体语言,特别在电视、等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绝对没有禁忌语的地位,从而把握使用禁忌语的尺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国际交往顺利进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传授西方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要注意中西方文化中禁忌的语言,善于体会被歧视者的感受,切不可对词麻木不仁,掉以轻心,说出伤害他人感情的话语。   禁忌语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分析   作者:周秀敏 叶素贞考试周刊 年12期 字数:3349 字体: 【大 中 小】   摘 要:禁忌语有普遍性,也有文化特定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常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规则解释和判断别人的语言行为,如不多加注意,就可能产生误解、尴尬和不快,导致交际失误。本文在简述禁忌语的范畴的基础上,分析了禁忌语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层面,并探讨其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关键词:禁忌语跨文化交际失误 外语教学   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个语言文化之中,涉及到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文化对于在一定语境下什么是禁忌并不完全一致,即语言禁忌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定性。又由于其敏感性,在外语教学中很少涉及,学习者对其缺乏了解,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犯忌行为,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那么,禁忌语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表现有哪些呢?本文将从禁忌语的范畴入手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禁忌语的范畴   根据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 (Todd, 1986: 458-459)中的分类,英语禁忌语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宗教;性;人体排泄;疾病和死亡;社会地位等级;年龄和体重。由此可见,遭禁的多为污秽、粗俗、可怕的词语或话题,圣洁的、被奉为神圣的词也同样在禁忌之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语言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传播社会文化的工具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禁忌语也不例外。葛校琴(2001:40)指出:“现代社会,禁忌的概念更加宽泛。纵向地看,禁忌中宗教迷信的成分相对减少,合乎时代潮流的精神文明的成分相对增多……语言禁忌的外延大大地拓展了。因此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和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范畴。”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迁移现象和民族中心主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交际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诸多学者讨论过的文化本身的差异外,迁移和民族中心主义也会影响交际的有效进行。   1.迁移迁移(transfer)本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它是指先前学习成果对以后学习的影响。凡先前的学习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即称为正迁移;凡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抑制的影响,即称为负迁移。迁移是人在获取知识中必然会产生的正常心理过程。当一个已掌握了母语的学习者学习另一门外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迁移。同样,我们在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以及母语文化的影响,产生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时,常常会下意识地以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约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语用迁移现象。这种迁移必然会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的失败。   2.民族中心主义《韦氏词典》中对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为:(1)用本土文化的标准和一贯做法去评判异国人的习惯性倾向;(2)带着反感看异国文化和内在优越感看本土文化的倾向。民族中心主义反映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但有时会对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产生负面影响。人们会带着定势思维去认识异国人并拿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作比较,认为自己的文化才是正常的、自然的,后果是褒扬前者、贬低后者(Stewart,1991:161)。在实际的交际中,遇到文化差异的情况,双方若都不愿让步,坚持对方按自己的文化准则行事,就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导致交际失误。   三、禁忌语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表现   在交际中,上面提到的因素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内容和对读音、语法结构和词语等的选择;另一方面它们也影响人们对对方话语的解释。当听话人的解释和说话人的意图不一致时就产生了交际失误。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禁忌语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误:   1. 语音层面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语音体系和发音方式,它们在语言的编码和解码中起着重要作用。Robert Lado (1961:14)曾说过,当学习者听到其正学习的外语时,他的母语习惯不可能凭意志完全消除,他听到的是其母语的发音、词汇、短语和句子;同样,当他说外语时,也是按照母语的习惯编码的,结果是把母语的整个语音体系迁移到外语中去。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习惯性地把母语的语音体系套用到目的语上,就会产生语音层面的语言负迁移。牵涉到禁忌语时,会使人联想起让人感觉不快或不祥的事物,产生交际失误,所以有些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力避听起来像母语中的禁忌语的词语(Haas, 1957:338-341)。下面发生在一位外国游客和一位中国女服务员间的对话也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外国游客:请问摸摸(馍馍)多少钱?   女服务员(吃惊又迟疑地):两角。   外国游客:那么睡觉(水饺)多少钱?   女服务员(尴尬而愤怒地):十块!   外国游客:这么便宜!   由于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汉语的每一个字,除了有声母和韵母之外,还有一个固定的声调,是音节的一部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若使用不当,话语的意思将完全改变。在上例中,由于外国游客对汉语语调的错误使用,导致中国女服务员将其对食物价格的正常询问误当成了不怀好意,最终造成交际失误。   2.词汇层面 禁忌语具有文化特定性,不同语言中用来描述忌讳事物的词汇也不同,而且有些词汇是一词多义,学习者往往只知其一;许多教科书和工具书为了避讳,都不涉及那些不雅的成分,教师在课堂上也从来不教那些词汇,人们在言语交谈中也很少使用。这些都给外语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者会迫不及待地练习使用自己刚刚学到的词汇,有时会不知不觉地犯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如在和信奉基督教的英美人士交谈时,多次直呼耶稣的名字Jesus Christ;在同中国人交谈时用“兔子”来夸赞对方跑得比较快,这些都会使对方感觉不快,引起误解,造成交际失误。   3.句法层面 Crystal(1985:244)曾指出:“在许多语言里,表达形式、礼貌程度和亲密关系的语用差异都渗透着其语法系统。”如日语中有很多敬语和谦语,如何使用是由听话人和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关系决定的;汉语中用“您多大年纪了?”询问老人的年龄,而用“你几岁了?”询问孩子的年龄,虽然都相当于英语中的How old are you?却不可随便使用,否则也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4.话题层面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什么是自由话题、什么是非自由话题都有受其特定文化制约的界定。邓炎昌(1989:217)曾对英美人的非自由话题进行了罗列,涉及到收入状况、年龄、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等。但中国人喜欢以这些话题与他人开始交谈,表示对对方的关注或关心。下面发生在一位中国教师的母亲和一位来家里作客的外籍女教师之间的谈话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中国教师充当翻译)。   中国母亲:姑娘今年多大了?   中国教师:My mother asked how old you young lady are.   外籍教师(尴尬地):Thirty.   中国教师:三十了。   中国母亲:结婚了吗?   中国教师:Are you married?   外籍教师(脸红又尴尬地): Not yet.   中国教师:还没有。   中国母亲:都三十了怎么还不结婚?应该结婚要孩子了!   中国教师:My mother asked since you are already thirty years old, why you are not married yet. She said it’s time for you to get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此段谈话涉及到了年龄和婚姻状况。在中国人看来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但对英美人士来说年龄属于个人隐私,结不结婚是个人自由,问这些问题是对其隐私和个人自由的侵犯和干涉,必然引起反感和不快,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如果说例中的中国母亲不懂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而犯忌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例中充当翻译的中国教师直译其母亲的话,外籍教师坚持按照自己的文化规则解读这位中国母亲的话语,更使交际失误不可避免。   四、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遇到禁忌语时,教师不应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应该给学生指出来,不方便讲解的地方,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课后自己查询,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导入文化知识,对文化差异现象进行比较,向学生推荐讲述文化知识的书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教师可以适当地讲一些语用学的知识,在强调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让学生多加注意语言的得体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要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应多观察,注意“入境问俗”;遇到禁忌语时应尽量使用委婉语;在捍卫国家和个人尊严与荣誉的同时,摈弃民族中心主义,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客观的态度和容忍的眼光去看待其他语言和文化现象,避免受定势思维和偏见的误导,防止跨文化交际失误。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禁忌语

  语言禁忌?   人们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思想,但语言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风俗的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关系。因此在某种事物需要避忌时,也就包括了从语言上的不提及。"不说"是语言禁忌的一种形式,就是"噤"。《说文解字》释噤曰:"口闭也,从口噤声。"当人们噤言时,可能会用手指,用目视,以摇头,摆手等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如果这样仍不能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意思时,就不得不用某种变通的说法来暗示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了。这时候,就有了另外一种语言禁忌的形式--避讳。这里,我们所要谈的也正是这一种语言禁忌。避讳,是很富有方言(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特色的语言风俗现象。避讳的原则,大体上不外乎是出于礼教、吉凶、功利、荣辱,或保密的诸种考虑。语言避讳,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下及平民百姓,上达王公大臣,几乎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违犯这些语言禁忌的人,轻者自己可以破解,重者将导致抄灭九族,所以历来都是民间十分看重的一项禁事。以下,就分别着重于民间语言禁忌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些避讳的实际例子。?   1.称谓禁忌?   称谓禁忌亦即名讳方面的避忌。讳始于周,《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孔颖达)〔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礼记·檀弓》云:"死谥,周道也。"(孔颖达)〔疏〕:"以殷尚质,不讳名故也:又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更无别谥。尧、舜、禹、汤之例是也。周则死后别立谥,故总云周道也。"可见,自周朝开始,人们有了讳避称谓的习俗。当时,是在人死后,开始讳称他的名字。《礼记·檀弓》云:"卒哭而讳。"如必称死者的名字时,应称其讳,即其神名。这种人死后称其讳,而不称其原名的习俗,是要将一个人的阳世与阴世区别开来,使得鬼神不能知晓他的原名,因而不能危害与其原名有着许多联系的阳世间的所有事物。周朝讳事初兴,并不完善。到了秦汉时代,避讳缺席渐臻完备。《史记·秦始皇纪》中已有"秦俗多忌讳之禁"的记载。且,不但人死后讳名,生前也要讳名了。这可能与当时用名字实施巫术的风习兴盛有关。俗以为默念仇人的名字,或是书写某人的姓名就可实施黑巫术,将其人致于死地。最初的避讳是在上层社会、权威人士之间实行,后来流行于民间,影响到各家各户,成为一种民间惯习。?   中国人向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布依族、藏族等许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习俗中都有这一类禁忌事项。鄂伦春族认为直呼祖先的名字是对祖先的不尊,恐触怒了祖先而降灾于子孙。对于长辈,也不敢直呼其名,甚至不能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否则,认为家中会生下没有骨节的孩子来。如果有什么物件与长辈的名字相同,要把物件改一下名称,改一个说法。否则,就要折寿早夭。汉族不论说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六朝时,有人为避家讳"桐"字,把梧桐树改称作白铁树;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可见历代家讳之严。直至现时,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尤其忌讳的是,晚辈的名字绝对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否则,认为不尊长,是"欺祖"的行为。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如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等。这类称谓可明示辈份关系,也含有尊敬的意思。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是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如此。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不但晚辈忌呼长辈名字,即使是同辈人之间,称呼时也有所忌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宜呼其名。一般常以兄、弟、姐、妹、先生、女士、同志、师傅等等相称。在必须问到对方名字时,还要客气地说"请问尊讳","阁下名讳是什么"等等。鄂伦春族夫妻间也不能互相叫名字。崩龙族凡结婚生过孩子后,别人就不再直呼其名,而是按其子女的名字,称为"某某他爹"、"某某他妈"。汉族也有类似的习俗。甚至一结婚,一成家,就改了称呼。妻子叫丈夫"外头的"、"掌柜的"、"当家的";丈夫称妻子为"屋里的"、"做饭的"、"内当家的"。再不然就是互相认"哎"、"嗯"来招呼,一般很少再直呼其名。外人称呼他们,也是"某某的男人"、"某某的女人","某某的老头"、"某某的老婆"。虽然这样说着麻烦,而且也指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但因为所说的不是其本人的名字,所以也算是做到了没有直呼其名,因而是不犯忌讳的。?   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忌讳也很多。避忌与祖先、长辈之名同字、同音之外,还要考虑命相克妨,比如,命中缺金,忌讳以火或火旁字命名。总之,命相八字不得以相克之字命名。小孩儿又有小名,据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云:"幼小之名谓之小名。长则更名,而以小名为讳。"至今此仍盛行不衰。俗以为,称人小名,是对人的不尊重;或者还会被鬼神听去;使魂被鬼摄去,所以避忌。但历来也有不少人以小名作大名,一生不改者。成年人又忌讳别人给自己起外号、绰号,俗话说:"地怕走斜道,人怕起绰号。"《礼记·内则》云:"凡名字,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这其中,命名忌以日月、忌以国均是避讳神圣的意思,恐有冒犯。郑玄注云,"终使易讳"。忌以隐疾,是忌讳用身上的残疾、痣疤等命名,否则,将难以治愈。郑玄〔注〕云,"讳衣中之疾,难为医也。"不敢与世子同名,是出于宗法观念的考虑,对世子的尊重。但若先于世子出生的,亦可不改。?   旧社会,有权势的官宦和皇帝还把自己的名讳强令形成法度。例如,州官田登,因避讳登(灯)字,竟把"放灯"改为"放火"。于是留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典故。历代皇帝更是借此禁俗大耍威风。秦始皇姓瀛名政,为避讳"政"字,就改"正月"为"端月",或改"正"字的读音为平声。这一类禁忌很多,唐宋期间,讳制已经极盛。元朝法典中"回避字样"竟多达一百六十个,再加上"随音旁避"的嫌名嫌字,就更多不胜数了。明清讳禁之严,可谓登峰造极。触犯讳禁成为文字狱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动辄因此而被杀头的事经常发生。避讳的方式有换字、避音、空字、缺笔等等。避讳最初是有一些规律的,如《礼记·曲礼》云:"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等等。然而汉以后,随着讳忌的日益发展,这些"讳法"、"讳律"也就逐渐被突破了。这些虽是属于制度方面的事,但因起之于民间俗信,又直接涉及到民间语言禁忌,所以也概略地提一下,以便说明问题。?   由于民间有浓重的地方观念和民族自尊观念,所以在地域和民族称谓方面存在着一些带有轻蔑、歧视意味的贬称或讳称。例如,中国有"南蛮子"、"北侉子"的说法。就是北南地域中人对异域人的蔑称、贬称。据说畲族人忌讳外人称他们为"畲客",更不能称他们为"畲客儿"、"畲客婆"。他们以为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只能称他们为"畲民"或称为"畲族人"。过去,他们自称为"小姓人",称汉民为"大姓人",或自称"我边人",称汉民为"你边人"。这是民族的惯习,应当尊重;苗族忌讳外人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别人称他们为"亲家";彝族人最忌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认为这样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侮辱。旧时,(开封)满族过节时,长辈要给小辈九十九个钱。其中含有"多而忌满"的意思,也是怕触犯了自己族名的威严。?   以上所谈到的称谓禁忌大都与民俗礼法有关,是关乎某种尊卑、上下秩序的俗礼。当然,如果追溯其原始的禁忌观念,也多是基于吉凶方面的考虑。这方面的例子还有我们在前文"命名、认干亲忌"中所提到的那些。不过,如今这方面的许多称谓禁忌已经惯习化、传统化,人们只是习以为常地避开了某种称谓,而按另一种称谓去说而已,其中的吉凶意识大转化为表层的礼貌意识,或者说人们只记住了什么是可行的,而不再去注意那些已经不可行的禁事,更不愿再去追究那些不可行的禁事的原始意义了。?   〖BT3〗2.岁数、属相禁忌?   人的名字要避讳,人的岁数、属相也有所避讳。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等等。据《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经》云:"燕人讳言四十五,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又据河南、河北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讳言四十五岁的由来是与包公陈州放粮有关。传说包公陈州放粮这年是四十五岁,中途遇盗,乔装王八(妓行鳖腿一类的角色),逃出险地,幸免遇难;又有传说为,当年包公设计捉拿赵王。因赵王好淫,包公诈言身死,密嘱夫人与前来哭祭吊唁的赵王调情,骗取其上方宝剑然后一举将赵王拿获铡死。这些传说虽不一定确切,然而从传说中可以看出,忌言四十五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假死、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这些事中任何一点都足以形成民间的禁忌习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今仍有此俗流行。岁数忌言七十三、八十四,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俗语中有"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窝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等等一些说法。此俗流行于中原一带,其他地区也习见,至今不衰。岁数又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人寿之极限,如"百年和好"、"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个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一百岁整,也要只说是九十九岁。否则,不吉。山东一些地区还有说百岁是驴、刺猬等动物的。关于岁数的禁忌,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例如山东一带,男人又忌说四十一岁,传说四十一妨妻,不知是根据什么说的。然而到了这一年,则必须跳过去,多说一岁。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九十九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可能与九是最大的吉数,过此则必转而为凶的信仰心理有关。?   因属相可以标明一个人的年龄,且又指代自我的本命,所以俗间有忌言属相的禁事。旧时,艺人进宫唱戏除了记住当天宫中的"忌字"外,还要记住皇上、太后、皇妃等人的名讳、属相的忌字。否则,就要受责罚。清太后慈禧是属羊的,因而讳忌唱戏时提到羊字。连剧目、台词都要改。像《变羊记》、《牧羊圈》、《苏武牧羊》等都不能演,《女起解》中"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要改成"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据《清稗类抄》云:"盐城有何姓者,其家主人自以子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可见此种视属相为本命忌言及的习俗是有着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的。?   〖BT3〗3.凶祸词语禁忌?   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惟恐因此而致凶祸的真正来临。?   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了。所以"死"字是不能提及的。《礼记·曲礼》云:"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是从贵贱、尊卑方面对死事的异称,是某种等级观念的表现,然而也含有对"死"字的避忌意义,除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外,其他人均以改称避之。后世人士庶阶层也极力想要摆脱、避开"死"字的不吉阴影,士大夫阶级又称"死"为"疾终"、"溘逝"、"物故"、"厌世"、"弃养"、"捐馆舍"、"弃堂帐"、"启手足"、"迁神"、"迁化"等等;庶民百姓也把"死"称作"卒"、"没"、"下世"、"谢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丢了"、"走了"等等。如今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死的人,也被称作是"捐躯"、"牺牲"、"光荣了"等等。以这些满含褒义的赞词来讳避开那个"死"字。鄂温克族老人死了,不许说"死了",而要说"成佛"了。小孩死了,也不许说"死了",而要说"少活了"。回族忌说"死"字,要用"无常"、"殁"等代替。其他各族及各种宗教中都有许多字词是用来代替"死"字的。如果认真统计一下,恐怕不下百八十种。产生这种语言情形的原因,恐怕不能不说是与人们讳言"死"字有关的。民间平日说话为了避忌"死"字,广州一带,还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就连与"死"字同音的字也都要避开。有些地方的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把姓"史"的史念成"吏",把姓施的"施",念成"胜(生)"。还有的连"四"、"十"等字音也避忌,因其与"死"字相谐。台湾医院里就没有四号楼或第四号病房;连军舰的编号也忌讳用"4"。据香港《大公报》披露,台湾90年代初计划建造的八艘军舰,顺序编号,却有意回避了"4"字。没有"1102"和"1104"号。因为前者4个数字加起来是"4",后者明显含有"4"而不被采用。公共汽车也没有四路,机车牌照的尾数也没有"94",因"94"台语与"辗死"同音。其他四月忌婚嫁,送礼应酬忌   送四百元等等也都是出于这类语言禁忌。?   关于"死"事,民间还相信不能儿戏,据清·袁枚《续新齐谐》云,有谦语成谶的实例。其文说曾有两位好友,一人病剧,另一人往视,随口说道:吾辈均老,不知谁先作古人。病者拱手相让,说,还是您为先吧。当时只是习于谦让,谁知探病者果然回去后便死了。由于这一类事情,使得人们不敢在"死"事方面戏言。惟恐弄假成真,更忌讳有意以死亡事咒人。如果无意间说出"死"、"丧"等字,要作喷嚏状或连唾几口唾液,以破解之。?   平时与死亡、丧葬相关的事,也忌讳提及,以免引起不好的联想。比如民间忌讳说"棺材",要说成"财(材)"、"寿材"、"寿器"等等。殡葬时棺材进门要说"官(棺)也来,财(材)也来,财丁(材钉)两旺一齐来"等等吉语,以破不祥。?   为了防止凶祸的事情发生,民间在语言方面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比如太平天国用干支纪年,却因讳言"丑"字,而改"丑"为"好";讳言"害"字,而改"亥"为"开";讳言"冇"字,而改"卯"为"荣"。广州一带,旧时因为方言"空"与"凶"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乘船的人,忌讳说"住"、"翻",所以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其它"沉"、"停"、"破"、"漏"之类的话语也都在禁言之列。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是忌讳"倒霉"之意。忌言"梨"、"伞",而称"圆果"、"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忌言"苦瓜"而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苦"字。忌言"吃药",而称"吃好茶",是忌讳"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亲友时,忌讳送剑兰、茉莉、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意为日后难相见了)谐音;"茉莉"和"没利"、"末利"谐音;"梅"与"霉"谐音,故被视为"倒霉"、"不吉利"的花卉。特别不适宜送给病人和从商的亲友。这一切都是避凶求吉的语言禁忌现象,民间称之为"讨口彩"。?   冲犯禁忌语常于人生仪礼或生活经历的关键时刻存在。《淮南子·说山》云:"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娶)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冢,渡江河而言阳侯之波。"高诱注曰:"皆所不宜。阳陵国侯溺死,其神能为大波,为人作害,因号阳侯之波,舟人所不欲言。"俗间又有地名冲犯的禁忌,以为某些地名有凶厄的意义,或者能够冲犯自己的本命,因而忌讳提及或者忌讳过往、居住于此地。《三国演义》中凤雏死于"落凤坡"的传说,便是基于这一俗信禁忌而形成的例证。河南林县有"失阵村"的传说,因其名不吉,商客、军伍向不进驻,后改为"石阵村"。又有杨家营与郎垒村,毗邻相望,久不往来。皆因"杨"与"羊"谐音,"郎"与"狼"谐音,杨家营人恐与郎垒村人往来会被冲破克伤自己的本命。至今两村通婚仍有忌讳。这一类的例子也很多,举不胜举,也属语言禁忌的一个侧面。?   民间以为睡眠时灵魂会暂时离开肉体,直到清晨灵魂回到体内,人们才醒转过来。因此,清晨有许多禁忌,如不许讲龙、虎、鬼、梦等等词语。据说不管是有意无意,说了这些字词,这一日便会遇凶厄、不吉利。早晨最忌说"梦"字,又忌讳对人讲说自己睡眠时所做的梦,所谓"朝勿讲梦,夜勿讲鬼"。无非是惧怕谈论鬼魂事,招致祸殃。?   有些数字在民间也有吉凶的分别,因而也有宜忌。数字的单双有吉凶的感应性质,一般喜事忌单喜双,凶事忌双喜单,这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映。然而,人们又常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或许是人们常常不能如愿以偿,故而总结出了这样一条俗谚。各地在种种场合下单数、双数的忌讳又有这样那样的差别。结合种种具体情况,还有许多数字方面的禁忌,我们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已谈到过,这里就不多说了。需要补充说明的只是数字吉凶禁忌的不一致性。比如民间通常是以"三、六、九"为吉祥数字的象征的。然而也有以此三数为凶的。例如广东潮州人言语间就讳说"三"字。否则,祸不可测。故当地人称三点钟为两点六十分。湖北天、沔一带,人们以为"六"是不吉利的,做菜(特别是吃鸡蛋)、送礼物等数目绝对不能是"六"。当地人读"六"为"禄"音。因而"六"有"满禄",即"死"的意思,所以忌讳。并由此而演化生发出许多骂人的话,如"六点"(即钟表的"半转",有"差火"、不成人的意思。跟"二百五"、"半吊"的意思差不多)等等。畲族某些集居地禁忌书写"九"字。遇"九"字一律改写作"仸"。据说与畲族祖先为神犬的神话传说有关。"犬"与"九"形近,故忌之。由此可知,语言禁忌的吉凶观念是因时、因地、因民族、因行业等等因素所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BT3〗4.破财词语禁忌?   旧时,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爱拱手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民间很看重此事,时时处处惦念着发财,也时时处处提防着破财。?   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典财神,民间有串胡同卖财神画像的。财神画像忌讳买卖,要说"送"、"请"。串胡同的,带着许多财神画像,挨门喊:"送财神爷来了。"一般人家,都赶紧出来,到门口回话:"好好,来,我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能说"不要",更不能撵送财神的,只说"已经有了"。否则,财神爷会怪罪的,假如财神真的不来了,这家就要破财的。香港人过年从不说"新年快乐",平时写信也不用"祝您快乐"。因为"快乐"与"快落"(失败、破产的意思)听、说起来都容易混淆,是犯忌讳的词语。所以,一般香港人过年见面时总说:"恭喜发财"、"新年发财"、"万事如意"等。?   香港酒家饭馆的伙计及掌勺师傅最忌讳说"炒菜"、"炒饭"因为"炒"字在香港有"解雇"(炒鱿鱼)的意思,不吉利。当然香港的菜馆、酒家也有不少带"炒"字的菜饭,而菜谱上写的则是"爆××"、"干煎××"、"炸××"、"滑××"或"肉饭"、"叉烧饭"等,以此来避"炒"字讳。?   河南一带做饭时,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烂"、"完了"等等不吉利的字眼。以为说了这些字,饭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这也是一种担心破财的禁忌心理反映。如果问"年糕还有吧",没有的话,要回答"满了",不能直说"没了"。饺子烂在锅里了,也不能说"烂了",要说"挣了",挣是"赚钱"的意思。尤其是过年过节,计较得更厉害。包饺子时连数数都犯忌讳,因为数数本身就包括了"怕少"的意思。俗认为,饺子包好了越数越少,所以忌讳数数。放鞭炮拟声也忌说"砰砰砰",只能说"叭叭叭",因为在河南方言中,"砰"音谐"崩",有"砸锅"、"事情办糟了"的意思。而"叭"音谐"发",则有"发财"、"发家"的意思。所以有此忌讳。?   广东一带,旧时赌博的风气很浓,因此民间特别忌讳"输"字。有一种中秋夜所卖的木鱼书,被叫卖者呼为"月光赢",便是忌讳"书"与"输"字谐音的。又因广东方言"丝"与"输"的读音相同,所以把"丝瓜"改称作"胜瓜"。又因为"干"犯了"输得干干净净"的忌讳。所以便把"干"改为"润","润"取时时润色之意,显得有油水,所以是发财的象征。于是"猪肝"被说成了"猪润","鸡肝"被说成了"鸡润";"豆腐干"被说成了"豆润"……广州旧时商行里为了发财,为了账目上多进少支,特别忌讳支出的"支"字。为此把长衣(长衫)的读音"长支"改称作"长进",以求只"进"不"支"。香港对中、老年人忌讳称"伯父"、"伯母"。因为"伯父"、"伯母"与"百无"谐音,就是"一无所有"的意思。所以,在香港,无论商人、公职人员或是普通家庭妇女都忌讳这种称呼,而是称"伯伯"、"伯娘"。四川一带,旧时忌讳说"舌"字,因为"舌"谐音"蚀本"、"蚀财"的"蚀"字。为此,便把"猪舌"称作"猪招财","牛舌"称为"牛招财"了。江浙一带,逢年过节,要书写"招财进宝"和"和气生财"等字样,贴在门首。因为"财"字的偏旁"贝"字谐音"违背"的"背"字,惟恐因此而"背运"、"失财",所以就把"财"的偏旁"贝"字有意写成"见"字。以为如此,便可时时处处见财,大吉大利了。河南驻马店一带有一座山名叫确山,"确"在当地方言中有"坑"、"骗"、"砸锅"、"糟糕"的意思,因此,生意人都忌讳称其为确山,而要改称为"顺山",以求吉祥,避免破财。   总之,这一类有关财运衰败的语言禁忌很多,都是为了避防破财倒运的。说明社会中人对于谋求生计的艰难有着深切的体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灵的护佑,特别是财神,他们绝对不敢得罪。因为他们不愿经受贫困的折磨,不愿让生活的财路断绝。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语言禁忌还有一个特点,即不仅仅停留在避开不吉的词语不说这一点上,而且还要改凶为吉,力求通过语言上的变通、调整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一个最为吉祥的理想效果。?   〖BT3〗5.亵渎词语禁忌?   民间的荣辱观也促使一些带有亵渎意味的词语成为禁忌。?   民间通常以为涉及到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一般所谓"有教养的"或者"老实本分的"人都羞于启齿。在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阴部"等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也要用"办事"、"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男女关系"、"偷鸡摸狗"、"寻花问柳"等等委婉词语来代替。甚至连容易引起生殖部位联想的"拉屎"、"撒尿"、"上厕所"、"月经"等等也都在忌讳之列,一般要改为"出恭"、"解手"、"方便方便"、"如厕"、"上一号"、"例假"等等。骂人时,常以生殖器或性行为来羞辱对方,说明人们相信这一类词语具有诅咒力,能够毁伤仇人的灵魂或者肉体。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没有仇人在场,或不想诅咒什么人时,这一类词语就是应当避忌的了。《清稗类抄》云:"北人骂人之辞,辄有蛋字,曰浑蛋,曰吵蛋,曰倒蛋,曰黄巴(王八)蛋,故于肴馔之蛋字,辄避之。鸡蛋曰鸡子儿,皮蛋曰松花,炒蛋曰摊黄菜,溜蛋曰溜黄菜,煮整蛋使熟曰卧果儿,蛋花汤曰木犀汤。木犀,桂花也,蛋花也色黄如桂花也。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而独于茶叶所煮之鸡蛋,则不之讳,曰茶鸡蛋。"这里讳言"蛋"字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骂人之辞。而只所以用"蛋"来骂人,是因为蛋指睾丸,是男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因而它有亵渎人、诅咒人的作用。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据说是与"武松"的传说有关。武松排行老二,长得高大魁梧,因在景阳冈上打死一只猛虎而被民间称为"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武老大却长得矮小丑陋。但光是这些还不足以形成忌称"大哥"的禁忌,主要的恐怕还在于武老大的媳妇和西门庆勾搭成奸一点上。人们忌称"大哥"实际上是怕像武老大一样,成为一个"妻子和人乱搞的"人。这种人,民间又称作"王   八"、"乌龟"。龟,在唐宋以前是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的神物,人多视为祥瑞,并不见有什么忌讳。以龟命名的人也有不少,如李龟年、陆龟蒙等等。元代以后,开始用龟来羞辱娼妓之夫或妻子外淫之夫。据说是因为龟不能性交,纵牝者与蛇交之故。现在这种忌讳仍然流行,若骂人为"龟儿子"、"王八",其必勃然大怒。民间忌言"醋",称"醋"为"忌讳",也与性行为有所牵连,因为俗常是把情场上爱嫉妒的人说成是"爱吃醋"的。实际上,不但非正常的性行为会形成某种语言上的禁忌,就是正常的性关系也会形成某种语言上的禁忌,例如,民间嫁女忌说"嫁"而要说"出门"或"成人",怀孕、生孩子不说怀孕、生孩子,而说"有了"、"添喜"等等。都是尽量避免引起性行为联想的一种委婉词语,而委婉词语的基础仍然是禁忌。?   除了以上与性器官、性行为有关的一些语言禁忌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带有亵渎性质的语言禁忌。例如"兔"、"狗"、"驴"、"牛"等畜类常常被用来咒骂人,因而平时便忌讳在人前说到这些动物,尤其不能和人相提并论,否则,会伤害别人,引起斗殴纠纷。与和尚、道士说话,更不能说出"驴"和"牛"字,因为和尚最忌被骂作"秃驴",道士最忌被咒作"牛鼻子"。有生理缺陷的人,也讳忌当面嘲笑他的缺陷,这也是对人不尊重的亵渎行为。如当着秃头的人忌言秃,当着跛腿的人忌言瘸等等。民间一般都喜少恶老,湖南一带,无论老幼都以"芽里"相称。虽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例外。若称其为"老人家",则要生气的。现时代,青年女子喜瘦忌胖,若言其瘦,则喜以为是称赞其身材苗条,长得漂亮;若说其胖,则满脸不悦,以为是挖苦她体形难看,长得不美。类似此种禁忌也是很多的,各地不一,举不胜举。总起来一点,凡属于对人不尊重、轻慢待人的亵渎话语一般都是有所忌讳的。

命运英雄传禁咒装备怎么升级

  命运英雄传禁咒装备全面介绍,相信很多玩家对于这一块内容也是较为纠结的。

有窗户的厨房如何装修 厨房窗户有哪些风水禁

  有窗户的厨房如何装修?有窗户的厨房要分区域来区别对待,不可一鼓作气的全装上普通窗,不仅使居室缺少了一道亮丽风景,也会影响采光或遮光性,因此,在安装窗户前,首先要想好窗户的款式、尺寸、材质等。目前,最为常见是平面玻璃窗,但是太过千篇一律,所以也可以依照窗口的大小、功能、需求等来设计不同的样式,如落地窗、飘窗、百叶窗、天窗等,既能细致地照顾空间的需求,还能通过独特的设计给居室带来更多亮点。眼下最多见的窗户形状无非是方形,这是最普通的一种,适宜厨房、餐厅及书房、工作区;而圆形和拱形的窗会给人一直宁静祥和的感觉,有助睡眠,适合卧室及玄关等空间;最后是美观的八角窗,表现为中式或复古风格。窗户的形状选择可以根据家居的不同空间,选择不同的窗户造型混搭使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厨房窗户风水禁忌1、厨房窗户方位窗户适合开在喜用位置,但是这个需看业主的命相才能加以判断的,比方居住者为“阳命火相人”,那么喜用的方位是西南,在西南开窗有利藏风纳气。2、厨房窗户不宜冲煞窗外总是有各种东西,一不小心就犯煞了,比如说两栋楼离得很近,从窗子看出去就是一条巨大缝隙,在风水上称为天斩煞,易使家人遭遇血光之灾,要化解的话需在煞气口放置铜马;若情况较严重,就摆放大铜钱和五帝钱。若从厨房窗户往外看到一些类似刀形的物体,就犯了刀煞,易让人受伤、生病,需要利用铜貔貅来挡住煞气,或在厨房窗户上挂一串铜钱,以让煞气得到扩散。3、灶不可对窗这个空间的油烟大,因而通风很有必要,但是如果灶对着窗户就不好了,互通的空气会影响灶火稳定,就等于有漏财效应。

狮子,双鱼,处女,各星座的对比

  情侣:双鱼白羊座、金牛座一、金牛双子座、双子座二、双子座三、狮子座一、天秤座一、天秤座二、天秤天蝎座、射手座二、水瓶座二   夫妻:巨蟹座二、天秤座三、射手座一、水瓶座三、双鱼座二

禁忌语的语境有哪些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以之代替的词语。如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逝世”、“升天”之类;把“上厕所”说成“方便”等;还有人名禁忌,生理缺陷禁忌等。   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例如到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翻”“沉”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干”“赊”“折”这些字眼。仿佛这些词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说出来就会导致灾祸的降临。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即使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有时也需要避讳,例如去探望病人时,要避免说与“死”有关的话,因为这容易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刺激。





英汉禁忌语对比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