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壮族与回族的简介与特点

  回族,现有866.3余万人。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地,其余分布全国各地。   回族通用汉语,使用汉文,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语中夹杂着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   回族多数人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善于经营商业、手工业和饮食业。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穆斯林:伊斯兰教教徒的特称。(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 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在元代,回族被蒙古统治者定为色目人(色目人:元朝统治者对西域各族人及西夏人的总称),辅助治理国家,社会地位较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末,使回族中涌现出不少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航海家,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一般戴“盖头”,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批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伊斯兰教也称清真教,“清”字的含义是清净、清洁、远离秽物及不良思想行为和恶劣品行;“真”则指真实、真理、真知。“清真”一词准确概括了伊斯兰教的精髓,反映了回族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   根据《古兰经》规定:回族人只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动物,不吃马、驴、骡、狗肉,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油香是回族的传统面食。它是将发酵面粉用碱中和,掺进鸡蛋,擀成小饼,然后在油锅里炸熟,色泽金黄、香酥可口,是待客的佳品。传说油香的来历与先知穆罕默德有关。   回族喜爱喝茶: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锅锅茶

壮族有什么特点?

  其实壮族的特点是不少的,虽然跟岭南的汉族相比,壮族的特点被认为不明显。 按照民俗文库之二《壮族风俗志》(梁庭望编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的说法,“壮族民俗和一般民俗一样,具有民族性、地区性、实用性、传承性以及封建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特征,但古越人的独特文化,岭西的自然环境,壮族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汉族文化的影响,又使它具有自己的个性。首先,壮人的风俗与古越人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在语言、文学、生活习俗上可以看到越族文化的延续。这种延续加上五岭的峰峦,在一定程度上挡住了中央王朝等级制度的辐射,使壮族习俗产生另一特点,即封建性相对减少。例如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大的发言权。再就是地区性的差别较大,某一风俗在壮族各支系各地区中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使壮族风俗具有多样性,这大概与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壮族风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这就是它的内向性和某种程度的隐蔽性。这是因为它的深层结构(特别是心理民俗和语言民俗)具有相对的稳固性,而表层结构则比较松散,易于游移。所以初到壮族地区的人,表面上很难一下子形成通常到其他民族地区容易形成的,由五颜六色的服装、特殊的行为所造成的强烈印象。壮族通常是用其他民族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交的,所以容易造成无民族特点的假象。但是,当其他民族的钉到壮族村寨一段时期,就会发现这个民族特殊的心理素质。” 这段话中,我最欣赏的一句就是:“壮族通常是用其他民族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交的,所以容易造成无民族特点的假象。” 不过,路漫贝侬提出的命题是:“壮族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我上面引用的这一段文字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壮族的衣饰、饮食、居住、婚育、丧葬、信仰、禁忌、医药、交通贸易、社会组织、文学艺术等均有自己的特点,但“最鲜明”的特点,就现阶段而言我认为应当是壮族的语言,它虽然不能用于区别布依族与壮族,但它却能直截了当地区别汉族与壮族(指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我想,这就够了,我们常常面对的只是壮族与岭南汉族的区别问题,“壮族说壮语”这一特点足以区分壮族与岭南汉族。

谈一谈壮族的礼仪600字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神灵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无论消灾除病或求子求财等都祈求神灵与祖先保佑。祈求消灾除邪时,由巫师驱鬼,祭神祭祖活动极为隆重。 农历五月初五是汉民族的端午节,人们划龙船以纪念诗人屈原。苗族在农历五月间也有龙船节(龙舟节),在节日中划着龙船竞渡。 苗家龙船 苗族龙船节是有其特殊来历的。相传,在陡水河一带,有一条凶残的大黑龙,残害老百姓,无恶不作,人们极为痛恨,千方百计要除掉它。河畔住着一家渔民,老渔夫和儿子相依为命,以渔猎为生。有一年的农历五月间,小伙子在打鱼时被黑龙抢走了。老渔夫听到消息十分悲愤,决心要除掉这个害人的恶魔,拯救儿子。于是,他毅然带着钢刀和火种,深入龙穴与黑龙进行殊死的搏斗,鏖战了整整九个昼夜,把黑龙斩成三截,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并把龙穴烧掉,以防后患。不料,陡水河上浓烟滚滚,龙尸顺流而下,把河两岸变得天昏地暗。幸亏有位苗家姑娘到河边挑水,不慎将舀水用的木勺掉进河中。她用扁担去捞木勺,扁担一碰上木勺,顿时发出哗啦的声响,天空顿时明亮起来,黑暗逐渐消失,大地重现光明。 为纪念老渔夫除恶扬善的义举和苗家姑娘驱逐黑暗的功德,苗民把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这几天作为在陡水河上划龙船竞渡的传统节日。 不过,苗家的龙船与汉族端午节划的龙船不甚相同。汉族的龙船是一条整体的长形的船,而苗家龙船节划的龙船是由母船和子船相并而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三根粗细不一的杉树挖空而成的独木舟。中间的叫母船,又称主船,比较长;两边的叫子船,又叫附船,比较短。在母船的船首装饰着一人多高的大龙头,龙头是用柳木精心雕刻而成的,上面作了非常精美的彩绘,还有栩栩如生的龙眼和龙须。因此,整条龙船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工艺品。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参赛的龙船都装扮得焕然一新。船上插着各色彩旗,水手们身着青色对襟衣、蓝布裤,头戴上插银片斗笠,持桨分立两边。指挥的鼓师屹立于船头,显得格外威风。一声令下,鼓师擂起节奏极强的鼓点,水手们唱起龙船歌,在河中穿波破浪、奋力争先。这时,江面上出现的场面颇为壮观迷人。一条条龙船活似真龙一样,在江面上飞速前进。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振奋人心。 身着盛装的苗家汉子奋力划桨。 苗家在欢度龙船节的时刻,还保存一些独特的、优良的传统习俗。一是在赛龙船之前,一定要把秧插完,干好农活,不然参赛时会

谈一谈壮族的礼仪600字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神灵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无论消灾除病或求子求财等都祈求神灵与祖先保佑。祈求消灾除邪时,由巫师驱鬼,祭神祭祖活动极为隆重。 农历五月初五是汉民族的端午节,人们划龙船以纪念诗人屈原。苗族在农历五月间也有龙船节(龙舟节),在节日中划着龙船竞渡。 苗家龙船 苗族龙船节是有其特殊来历的。相传,在陡水河一带,有一条凶残的大黑龙,残害老百姓,无恶不作,人们极为痛恨,千方百计要除掉它。河畔住着一家渔民,老渔夫和儿子相依为命,以渔猎为生。有一年的农历五月间,小伙子在打鱼时被黑龙抢走了。老渔夫听到消息十分悲愤,决心要除掉这个害人的恶魔,拯救儿子。于是,他毅然带着钢刀和火种,深入龙穴与黑龙进行殊死的搏斗,鏖战了整整九个昼夜,把黑龙斩成三截,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并把龙穴烧掉,以防后患。不料,陡水河上浓烟滚滚,龙尸顺流而下,把河两岸变得天昏地暗。幸亏有位苗家姑娘到河边挑水,不慎将舀水用的木勺掉进河中。她用扁担去捞木勺,扁担一碰上木勺,顿时发出哗啦的声响,天空顿时明亮起来,黑暗逐渐消失,大地重现光明。 为纪念老渔夫除恶扬善的义举和苗家姑娘驱逐黑暗的功德,苗民把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这几天作为在陡水河上划龙船竞渡的传统节日。 不过,苗家的龙船与汉族端午节划的龙船不甚相同。汉族的龙船是一条整体的长形的船,而苗家龙船节划的龙船是由母船和子船相并而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三根粗细不一的杉树挖空而成的独木舟。中间的叫母船,又称主船,比较长;两边的叫子船,又叫附船,比较短。在母船的船首装饰着一人多高的大龙头,龙头是用柳木精心雕刻而成的,上面作了非常精美的彩绘,还有栩栩如生的龙眼和龙须。因此,整条龙船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工艺品。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参赛的龙船都装扮得焕然一新。船上插着各色彩旗,水手们身着青色对襟衣、蓝布裤,头戴上插银片斗笠,持桨分立两边。指挥的鼓师屹立于船头,显得格外威风。一声令下,鼓师擂起节奏极强的鼓点,水手们唱起龙船歌,在河中穿波破浪、奋力争先。这时,江面上出现的场面颇为壮观迷人。一条条龙船活似真龙一样,在江面上飞速前进。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振奋人心。 身着盛装的苗家汉子奋力划桨。 苗家在欢度龙船节的时刻,还保存一些独特的、优良的传统习俗。一是在赛龙船之前,一定要把秧插完,干好农活,不然参赛时会

壮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548.9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耿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解放后,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玉米也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余下全文>>

世界三大服装公司是哪几个?各自有什么特点?

世界十大服装品牌 一、永远的经典-- 夏奈尔 (GabrielleChanel) 有人说:拥有“夏奈尔”,一直是这个世纪女人的美丽梦想。有人说:在世纪末的今天,还有哪个品牌能得到一家三代:祖母、母亲、孙女的同时锺爱,那首先是“夏奈尔”…… 二、Louis Vuitton: 典雅巴黎气质 如果去法国,除了要到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多数人还会在路易威登的旗帜店前驻足浏览。LV一百五十年来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以旅行箱起家的Louis Vuitton,获得了众多尊贵人士的追捧与爱戴…… 三、Dior: 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 Dior, 在法语中 意味“上帝”与“金子”的组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现代女性的追求—— 性感自信,激情活力,时尚魅惑!1946年创立于巴黎Dior女装是华丽优雅的典范,从好莱坞明星英格丽•褒曼…… 四、Versace: 义大利时尚帝国 范思哲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他的品牌,品牌标志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玛杜莎,她代表着致命的吸引力!范思哲一生都在追求这种美的震慑力,作品中总是蕴藏着极度的完美以至濒临灭绝的强烈张力…… 五、Prada: 时尚世界的传奇 Prada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致力于创造兼具经典色彩和创新精神的时尚理念,成为享誉世界的传奇品牌。Prada产品所体现的价值一直被视为日常生活中的非凡享受…… 六、Burberry: 浓烈的英伦色彩 带有浓烈英伦色彩之Burberry,将经典格纹融入饰品设计,古典传统之馀更释放摩登炙热!自从搭上品牌年轻化的列车后,如今的Burberry成功的赋予格纹新表情 …… 七、Kenzo: 清新而渊长的东方之风 世界时装舞台,一直为鼻挺目深的欧美人所垄断。曾几何时,来自东方岛国——日本的设计师高田贤三(TAKADA KENZO)带着一点神祕,一点莫测,更带着震世的惊歎站到了这个舞台的中央…… 八、Givenchy: 国际时尚巨人 当你在脑海中浮现出奥黛丽.赫本优雅清丽的身影时,你可知在那个经典的形象背后,有一位为她度身设计形象四十馀年的著名设计师——纪梵希.1 952年时装设计师Givenchy在巴黎创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时装店…… 九、Valentino: 永恒的优雅惊歎号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VALENTINO始终是奢华、优雅的曼妙化身,洋溢着梦幻般的视觉隐喻,一经融入平和的现实生活,便幻化为个人感官与社会情绪的完美统一,四十多年来,服装品牌设计她传播着成千上万消费者心中的梦想…… 十、Hugo Boss: 优雅的德式风格 HUGO BOSS所诠释的男性精神,已经为全球高尚的男性所肯定.HUGO BOSS以精致专业著名.HUGO BOSS款式得体,优雅而不论俏。

和壮族姑娘结婚有哪些规矩和风俗吗?

  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爷”等多种哭嫁歌。主要内容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有埋怨生为女孩要出嫁,有埋怨兄弟自己嫁出后独占家产,或是对一同长大的姐妹的留恋等等,曲调婉转缠绵,催人泪下。   “哭嫁”是壮族农家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壮族农家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群山连绵,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姑娘出嫁之处,近到2至3里,远则数百里,跨省、跨县、跨乡、天隔一方,一别难见。“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是归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哭嫁”,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告别家人,答谢亲友的感情流露和心灵表白。所谓“哭嫁”,就是姑娘出嫁时,以“哭”代说,倾诉衷肠,表达离情,招呼来宾,告别亲人的一种形式。 壮族妇女生第一个孩子的礼仪特别隆重,女方一但有孕,母亲就要忙着为孩子准备衣裳鞋袜,丈夫家就要准备鸡、蛋、糯米给孕妇吃。婴儿出生后,产妇的门上要挂一枝柚子树枝,或者插一把刀,表示这家人有产妇,禁止外人进家借东西或其他孕妇进入。婴儿满1个月,亲戚都要带着礼物,一般是鸡、蛋、糯米和小孩的衣服前来祝贺,主人家要杀鸡杀鸭招待,并抬出准备好的壮家甜酒让亲戚品尝,称为“吃满月酒”。吃过满月酒后,产妇择吉日,背着孩子回娘家住几天,临行婆婆要将锅烟灰抹在婴儿脑门上,意在避祸,平平安安快长大。返回夫家时,娘家要送一只鸡、一升糯米和一箩粑粑。待孩子满1周岁时,还要举行“抓周”仪式,预测孩子的天赋和未来前途。   壮族的婚礼四部曲是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他们的婚礼也像他们招待宾客的糖茶一样,甜津津而耐人寻味。主要分为:接亲、送亲、成亲、回门四个习俗。接亲   在吉祥的婚日,男方请媒人带着陪郎等人去女方家接亲。接亲的队伍中,一般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妇女,一名小姑娘和一名背娃娃的妇女。寓意是:原来的小姑娘出嫁后就要生儿育女,带有祝福新娘的意味。新郎一般不去接亲,而是在家门口迎候。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女方家要设宴盛情款待。席间,新娘的姑妈、姑姑要向接亲者敬酒,接亲者要给女方家"六六"数目的"奶水钱"。等所有的宴客都宴请完毕后,迎亲者才能迎走新娘。新娘的嫁妆和男方事先送来的结婚礼物也同时背、挑、抬到男方家。这些东西包括箱柜、衣服、被褥、自行车、电视机以及米、酒、鸡、鸭、鱼等。 送亲   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一场,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一路上要吹奏唢呐。鸣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线"。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歌手,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庆气氛。   来到男方家门口,一般要等到临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坎,时夺不到不能进。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新娘才款款迈进男方家门坎。新娘进屋后,按习俗,送亲者要把新娘的嫁妆和结婚用品一一陈列展示,有的地方还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之后,要举行拜堂仪式。 成亲   拜堂时,堂屋上方坐长辈,下方坐亲戚,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红绣球,并肩站在堂屋中央。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神灵,再拜长辈乡亲,宾客也纷分祝福新郎白首偕老,永不分离。拜堂过后,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进洞房时有个别地区还流行新郎新娘抢先进门的习俗。据说是谁抢先,谁今后就不......余下全文>>

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白族、傣族、高山族、彝族服装和服装的特点。包括怎样识别这几个民族的服装。

  我只认识蒙古族,哈哈

壮族的民俗传统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炮火”入洞房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背字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新娘过河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余下全文>>

壮族服饰的服饰历史

  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壮族男子改穿对襟唐装衣,宽裤子。脚穿土布鞋。男子读书则穿中山装,剪西式头。老年人头扎黑布巾。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他们的服装紧跟全国的变化,一般都穿中山装、干部服,与当地汉族人民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边远的山区看到壮族同胞西装革履,花裙花衣更不用说。传统的壮族服装也悄悄发生变化。





壮族服装特点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