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阳宅风水 >建筑风水

风水学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国风水学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卜吉地而葬的传统.到晋郭璞写了葬经之后,风水学更是从其他五行术数学中脱离开来,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说.影响力也日趋广大.到唐杨筠松更是把这门学问带入了民间,使风水学在民间落地开花. 风水学向民间扩散的过程,也是其持续扩大影响的过程.有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其中,对其进行审美以及实用功能的改造.如宋司马光还有朱熹便都参与过与风水有关的活动. 正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参与,使风水学说除却实用功能外,更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美学情趣,上到皇家园林,下到文人的山野小居,莫不是以其原则修建.更为难得的是,古时建造这些园林的匠人莫不是从小学习鲁班经等风水典籍.故而,那些文人的设计,可以借由匠人们的手,进行完整的呈现. 到明清时代,风水中蕴含的天人感应,宁静致远思想已经被各大园林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风水学发展到今天,其已经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一个载体,并且还不断影响和促进着我国建筑建设的发展.

中国古建筑前有时会有两根类似旗杆的东西立着,请问有何作用?其中是否有风水的学问呢?

  你说的是华表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在华表挺拔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和云,柱顶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的长片石,远远地看上去,好像柱身直插云间,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不过,天安门前的这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机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归”。 可见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北京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天安门前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汉武帝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的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华表的柱头上也有瑞兽,名字叫“犼”。古人创造出很多瑞兽,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大多寄托着人们祈福避祸的愿望。“犼”是一种形似犬的瑞兽,根据所在方位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着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而天安门前面的一对石犼面朝南方,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 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 华表的基座称为须弥座,这是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的朝向与上面的石犼相同。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 除了在天安门,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处我们也可以见到华表。那么为什么华表要矗立于宫殿、陵墓、桥梁等处?华表究竟在这些建筑物中起着什么作用?至今尚有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华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立术,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华表顶端有一坐兽,似犬非犬,它叫做“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一旦工程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如果在澳洲的话用中国的风水能行吗

  做北朝南, 前朱雀 后玄武 左青龙 右白虎; 雀平 玄硬 青龙蜿蜒盘旋 白虎啸聚山林

如果在澳洲的话用中国的风水能行吗

  做北朝南, 前朱雀 后玄武 左青龙 右白虎; 雀平 玄硬 青龙蜿蜒盘旋 白虎啸聚山林

中国风水是怎么起源的,有什么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国风水学在很多百姓眼中被称为“玄学”,上至帝王对宫殿、寝殿、墓地的选址,下至百姓在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都会请风水大师来个我们相看。那么中国风水到底是以什么为根据,在什么理论基础上起源的呢?   

中国最好的风水大师是谁

  国内最出名的风水大师排名及实力最强的风水师排行榜   公司还是个人都对古老的易经风水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包括在企业风水布局、客厅风水、办公室风水、富贵家居风水、家居风水布、庭院风水、房屋风水、楼盘风水、室内风水布局等等方面处处闪现着周易风水大师们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风水师、风水……   在我们中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司还是个人都对古老的易经风水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包括在企业风水布局、客厅风水、办公室风水、富贵家居风水、家居风水布、庭院风水、房屋风水、楼盘风水、室内风水布局等等方面处处闪现着周易风水大师们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风水师、风水先生的从业人数达800万之巨,并且每年都不断涌现出一群群的周易爱好者,既然中国易学这么博大精深,在日常生活之中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面对这些易经大道,真正能够做到大道至简的风水大师可谓是寥寥无几,小编在闲暇当中略微做了一下统计,大家在进行家居风水布局安排的时候最好找知名的有实力的易学风水大师的确非常难得,那么中国知名易学大师到底有哪些呢,小编根据人们的好评来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现在大家跟我一起了解下: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1、颜廷利   上榜理由:本易学大师博览群书汇集众家之长,在互联网上始终以倡导自己原创的人生格言、经典语录为以依托,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藉此轰动易坛和互联网、令同行忌心迭起望尘莫及   中国最有名的起名字大师、全国权威易经风水大师排名第一人:颜廷利大师(山东济南)   国内著名取名大师国际顶级风水师颜廷利先生个人简历:府居山东济南的颜廷利先生,字弃安,号求前,人送雅号‘求前大师’,大师自幼受祖上福荫熏陶刻苦研习国学易经,在周易风水(环境规划、园林设计)、宝宝起名、公司起名、品牌命名等各个领域享有盛名,通过周易平衡变通技巧,在江西赣州三僚村交流学习易经风水时,运用易经基础独创‘旺图技术’,前些年在青岛湛山寺明哲长老的指导下创立了‘升命学说’,求前大师颜廷利先生还在中央‘一带一路’、‘中国梦’等规划建设方案上做出了很多贡献。。。由于求前大师那忘我的崇高境界,他在易学界全球华人、世界易坛、国际堪舆风水领域拥有较高的威望及美誉。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2、邵伟华   上榜理由:本易学大师享誉周易界时间最久,属于易学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无人能望其项背。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3、裴翁   上榜理由:本易学大师在周易风水界及易经协会为会长主席等一把手角色,在他管理下的周易协会、易学分会颇多,威望很高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4、李居明   上榜理由: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影响力最强,周易预测系列书籍、星座星相自传著作,发行量最多读者书迷及拥护者最多的一位领军人物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5、罗李华   上榜理由:本易学大师是中国大陆年轻有潜力的一位易学专家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6、宋韶光   上榜理由:港台易坛大鳄,影响力极大,非一般人能够邀请动的人物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7、苏民峰   上榜理由:在港台易学界能够与此位大师比肩者是寥寥无几的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8、曹靖沅   靖沅,出身于道医世家,10岁开始学习家传道医,时常随父亲运用山、医、命、相、卜游走江湖,处理各种医易之事,现已是道医家族第四代传人,家族古法传承的五鬼运行术,万法归宗,鬼抬轿,隔空移物,千里追魂等很多神奇之术,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家族之人医术高超几百年来治病救人无数,虽有自己家的中医诊所,但还是喜欢游历四方,求仙问道。经常随师父和师兄云游天下,勘察地理,处理各种医易事物,也随师父在山西捐赠筹建众多寺庙。之后去全国各地拜访多位高人,学习交流实战经验,是五台山田大师关门弟子,也曾受过佛道隐士大德高僧等多名高人点拨指导渡化施教。他们的堪舆之术,寻龙点穴,命理预测,道医等玄学特殊而又精准,一直在秉承先人祖训,为人趋吉避凶,传播国学经典医易文化。   上榜理由:大侠风范、独来独往,有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息与神秘。大陆最年轻有位的实力选手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9、巨天中   上榜理由:在堪舆风水方面,被人誉为“国际风水第一人”称号,同时在周易起名方面也颇有建树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10、麦玲玲   上榜理由:人称香港首席女风水师 娱乐风水名人,香港十大风水师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情况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除了上面列举的风水大师,云龙子大师、水云先生、董斌、董易奇等等大师在风水领域也是很知名的,这里小编就不再和大家一一列举了,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中国风水新闻频道。

那个是中国最大的风水论坛?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中国八字风水大师谁最高?

  没有最高,只有相比而言的较高!   真要论中国八字风水实战和理论水平都比较高的,就只有邱平策八字风水、李涵辰八字风水、李居明八字风水三家算高的了。

古建筑书籍哪里的最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 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 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pdf 精装 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   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   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   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   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   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   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   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   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   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   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   55、《古文物称谓图典》 .pdf   56、《华严寺》.pdf【有原书】   57、《绘图鲁班经》.pdf   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   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   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   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   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   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   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   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   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   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   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   《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   69、《园综》—陈从周   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   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   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   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   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   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   76、《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墙—尹文 .pdf   77、《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台—韦明铧.pdf   78、《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亭—覃力 .pdf   79、《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园—陈从周.pdf   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   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   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 雨露 洪涌   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   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 (一 北方)   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   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   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   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   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   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   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   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   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   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   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 (文物1973.7)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博物馆   中国古建筑精粹电子书   中国古建筑图谱   中国全史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二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四卷 第三、四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三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四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 第二期 【有原书】   1《文物建筑》第一辑 河南古建 【有原书】   2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有原书】   3 东方建筑研究 (上册) (超星)   4 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 (超星)   5 敦煌家具资料   6 佛像艺术造型   7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 【有原书】(超星)   8 建筑历史研究 第一辑 【有原书】(超星)   9 江南园林志 (第二版) 【有原书】(超星)   10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 【有原书】(超星)   11 刘敦桢文集 (一) (超星)   12 刘敦桢文集 (二) (超星)   13 刘敦桢文集 (三) 【有原书】(超星)   14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 (超星)   15 曲阜孔朝建筑 【有原书】(超星)   16 园冶注释 (第二版) 【有原书】(超星)   17 中国古代高建筑 (超星)   1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彩画   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雕刻   2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装修   21 中国古建探微 (超星)   22 中国古建筑 (超星)   23 中国古建筑百问 (超星)   24 中国古建筑全览 (超星)   25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 (超星)   26 中国民族建筑 第一卷 (超星)   27 中国民族建筑 第二卷 (超星)   28 中国民族建筑 第三卷 (超星)   29 中国民族建筑 第四卷 (超星)   30 中国民族建筑 第五卷 (超星)   31 佛教寺院考古.pdf   32 城记.pdf 【有原书】   33 佛教石窟考古.pdf   34 宫殿考古通论.pdf   35 故宫辞典.pdf   36 汉代画像石_吴曾德_文物出版社1984.pdf   37 汉字古音手册.PDF   38 建筑历史与理论   39 建筑书籍-中国古建筑小品.pdf   40 林徽因文存+建筑   41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pdf   42 明清室内陈设.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2004.pdf   43 秦汉瓦当.pdf   44 四川汉代画象砖艺术.pdf   45 唐代长安辞典.pdf   46 隋唐两京丛考   47 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   48 天一阁藏本:明鲁般营造正式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pdf   49 闲情偶寄.pdf   50 正在消失的建筑.pdf   51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   5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有原书】   53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pdf   54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选.pdf   55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 文物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pdf   56 梓室余墨_陈从周随笔.pdf   57 长城.djvu   58 明十三陵.djvu   59 颐和园.djvu   60 老宅第.djvu   61 老牌坊.djvu   62 老书院.djvu   63 老门楼.djvu   64 老戏台.djvu   65 老楼阁.djvu   66 宋陵石雕纹饰.djvu   67 山西.djvu   68 中国民居.djvu   69 中国园林.djvu   70 避暑山庄.djvu   71 晋祠揽胜.djvu   72 日本传统艺术 第四卷 浮世绘.djvu   73 园林史.djvu   74 屋宇春秋 山西老宅院.djvu   75 圆明园.djvu   76 阳光下的雕花门楼:武夷古民居的记忆.djvu   77 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纪行.djvu   78 徽州.djvu   79 走遍中国 南京.djvu   80 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djvu   81 古城记:失落文明的兴与衰.djvu   82 江南六镇.djvu   83 大壮·适形 中国建筑·匠意 (超星)   84 建筑十书 【有原书】(超星)   85 中国古建筑百问   86 洛阳伽蓝记   87 长物志校注   88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 第一集 建筑部分 (超星)   89 中国古建筑艺术 (第1~4册) 【不全】 (超星)   90 梁思成建筑画   91 隋唐宫廷建筑考   92 中国文物考古辞典     《考古》杂志1955年1~6期及1991、1993~1998全年   《文物》杂志1959~2000共152期   文物五○○期总目索引 1950.1-1998.1.pdf     1 繁峙岩山寺.pdf(不全)   2 中国古亭.pdf   3 中国古亭.pdf   4 佛宫寺释迦塔和崇福寺辽金壁画.djvu   5 中国古建筑定额与预算.pdf   6 中国建筑史图录(梁思成).pdg   7 中国江南古建筑装修装饰图典.pdg   8 《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pdf【有原书】   9 平遥古城与民居.pdf【有原书】   10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有原书】   11 怎样鉴定古建筑.pdf【有原书】   12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pdg   13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   14 明式家具珍赏   15 盛京宫殿建筑   16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   17 中国建筑彩画图集(何俊寿)【有原书】   18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THE ART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pdf   19 永诀的建筑.pdf   20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pdf   21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pdf   22 紫禁城宫殿.pdf    23 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集.pdf   24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   25 红木小件.pdf   26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   27 苏州香山帮建筑.pdf   28 永诀的建筑.pdf   29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林洙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djvu   另:《建筑史论文集》【有原书】、《古建园林技术》【有原书】、《建筑历史研究》等相关散篇论文 目录如下   1、_材分八等_在建筑史上的意义.pdf   2、_礼制建筑_求解.pdf   3、_应县木塔_读后札记.pdf   4、_营造法式_版本及其流布述略.pdf   5、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pdf   6、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下.pdf   7、_营造法式_殿阁地盘分槽图新探.pdf   8、_营造法式_瓦作制度初探.pdf   9、_营造法式_中厦两头造出际制度释疑.pdf   10、_营造法式_中翼角檐细部处理及起翘探讨.pdf   11、_营造法式小木作_几种门制度初探.PDF   12、《“礼制建筑”求解》——方晓风.pdf   13、《北京故宫修复测绘研究》.pdf   14、《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徐伯安.pdf   15、《营造法式》变选用材制度探析.pdf   16、《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Ⅱ).pdf   17、《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PDF   18、《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简介.pdf   19、2006年_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_议梁思成_省略_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pdf   20、宝山灵泉寺大住圣窟浮雕艺术初探.pdf   21、保存完好的“样式雷”古建筑群——清西陵.pdf   22、北宋《营造法式》中的木雕艺术.PDF   23、边靖楼修缮设计上.PDF   24、崇福寺小召牌楼构制初探.PDF   25、春秋至六朝麒麟的演变研究.pdf   26、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上_.pdf   27、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下_.pdf   28、从驼峰与墓股的比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关系.pdf   29、从帐形龛饰到帐形龛_北朝石窟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pdf   30、定兴慈云阁修缮记.PDF   31、定州开元寺塔塔刹发现一批文物.PDF   32、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_铺作_与_跳铺之作_辨析.PDF   33、斗栱——李学武.PDF   34、枓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铺作”与“跳,铺之作”辨析.pdf   35、独具魅力的古建珍品——榆次城隍庙.PDF   36、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上_.pdf   37、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下_.pdf   38、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PDF   39、独乐寺辽代建筑结构分析及计算模型简化.pdf   40、对清东陵裕陵地宫棺位问题的探讨.PDF   4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应只把注意力投放到建筑_物_的研究上.pdf   42、敦煌北朝石窟形制诸问题.pdf   43、敦煌壁画中的胡床家具_一_.pdf   44、敦煌雕塑.pdf   45、敦煌火珠图像探微.pdf   46、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pdf   47、抚宁境内明长城敌台的建筑形制.PDF   48、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筑特征.PDF   49、高安回澜塔.PDF   50、高层古建筑木结构——应县木塔现状结构评价.pdf   51、古代的椅和凳.pdf   52、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_试论从_营造法式_至_工程做法_建筑设计技术的演变和.pdf   53、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_宋_营造法式_与日本_延喜木工寮式_的比较.pdf   54、古代营建技术中的_样_造_作_.pdf   55、古建瑰宝——千年古刹独乐寺——杨作瑞.pdf   56、古建瑰宝永乐宫.PDF   57、古建门种种.pdf   58、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PDF   59、古建筑角梁构造与翼角生起略述.PDF   60、古建筑结构研究十八年.pdf   61、古太原晋阳建筑文化浅析.PDF   62、故城县庆林寺古塔.PDF   63、关于_营造法式_的研究.pdf   64、关于对山西应县木塔保护工程抬升修缮方案的意见.pdf   65、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一_.pdf   66、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二_.pdf   67、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三_.pdf   68、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四_.pdf   69、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若干问题的探讨_五_.pdf   70、关于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立面比例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pdf   71、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PDF   72、广东澄海龟山汉代建筑遗址.PDF   73、汉代高台建筑技术研究.pdf   74、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pdf   75、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二_斗栱之分类_柱头铺作_转角铺作_补间铺作.pdf   76、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三_柱_础_梁枋_平坐腰檐.pdf   77、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一_斗栱.pdf   78、何谓《营造法式》之_槽_.PDF   79、河北赤城县古塔调查.PDF   80、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pdf   81、河北辽代古塔建筑艺术初探.PDF   82、河北玉田净觉寺调查报告.PDF   83、河北赵县西林寺塔.PDF   84、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PDF   85、黑龙江省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PDF   86、胡床杂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pdf   87、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承启楼.pdf   88、换个方法拍“古建”.pdf   89、霍州署元代大堂.PDF   90、基于AutoCAD的中国木构古建筑的三维重建.pdf   91、基于CAD与GIS集成的仿唐古建筑景观的三维重建方法.pdf   92、济渎庙寝宫建筑研究.PDF   93、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   94、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   95、简述汉画建筑脊饰的文化意象.pdf   96、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pdf   97、江西樟树临江文物调查.PDF   98、金狮床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二.pdf   99、晋城青莲寺塔幢建筑分析.PDF   100、晋祠圣母殿研究.pdf   101、晋祠献殿.PDF   102、晋东南歇山建筑的梁架做法综述与统计分析_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一.pdf   103、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设计深化与现场实施.pdf   104、开元观古建筑初探.PDF   105、克孜尔石窟前的木构建筑.PDF   106、梁思成建筑画.pdf   107、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pdf   108、两周礼器制度研究.pdf   109、辽金珍品塞外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PDF   110、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PDF   111、灵岩寺石刻造像考.PDF   112、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pdf   113、龙在古建器具上的装饰形式.PDF   114、隆兴寺宋代木雕立式弥勒像的修复.PDF   115、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PDF   116、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pdf   117、甪直保圣寺大殿复原探讨.PDF   118、绿水苍柏话晋祠.PDF   119、略论北京的古建牌楼.pdf   120、略议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古代木构发展史研究.pdf   121、论明代建筑之斗栱用材等级.PDF   122、米兰佛寺考.PDF   123、明代建筑油饰彩画要点.PDF   124、南朝帝王陵寝初探.PDF   125、南方上昂与挑斡作法探析.pdf   126、南京朝天宫冶城阁设计.PDF   127、南京出土六朝兽面纹瓦当再探.pdf   128、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初探.pdf   129、南京图书馆馆藏清抄本《营造法式》考略.PDF   130、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出土南朝瓦当及与南朝上定林寺关系研究.pdf   131、宁安兴隆寺建筑概述.PDF   132、牌坊建筑文化初探.PDF   133、平顺荐福寺遗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及龙门寺部分造像.PDF   134、铺作·出跳·枓科及其它.PDF   135、普救寺原状考.pdf   136、千古一刹佛光寺.PDF   137、浅识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PDF   138、浅谈电视节目中古建筑与古文物的拍摄技巧.pdf   139、浅谈历代的床和席.pdf   140、清朝祖陵——永陵.pdf   141、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一_.pdf   142、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二_.pdf   143、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三_九檩歇山转角前后廊单翘单昂斗科斗口三寸大木做法.pdf   144、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四_.pdf   145、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五_.pdf   146、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六_.pdf   147、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1.pdf   148、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2.pdf   149、日本古代寺院建筑瓦屋面及与我国唐代屋面作法的联系.pdf   150、山东临淄出土一件汉代人物圆雕石像.PDF   151、山西古牌楼浅析.PDF   152、山西晋城碧落寺石窟调查记.PDF   153、山西陵川西溪真泽二仙庙.PDF   154、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PDF   155、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上.PDF   156、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梁思成.pdf   157、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pdf   158、山西应县木塔应当怎样修_.pdf   159、陕西白水北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PDF   160、绳床及相关问题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一.pdf   161、试从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   162、试从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   163、试论_材分八等_的数理渊源.pdf   164、试论_营造法式_中的定向_定平技术.pdf   165、是比例关系还是模数关系_关于法隆寺建筑尺度规律的再探讨.pdf   166、数码摄影技巧:古建筑掠影.pdf   167、宋《营造法式》大木作设计模数论.pdf   168、宋《营造法式》垒造窑制度初探.PDF   169、宋代官方建筑设计考述.pdf   170、宋代建筑地面与墙体营造技术.pdf   171、宋代建筑基础营造技术(1).pdf   172、宋代建筑台基营造技术.pdf   173、宋代建筑瓦屋面营造技术.pdf   174、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pdf   175、宋式彩画设计.pdf   176、泰州城隍庙建筑修缮方案设计.pdf   177、谈_树_的文化功能_顾恺之_洛神赋_与砖画_竹林七贤_中_树_的比较.pdf   178、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pdf   179、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上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   180、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下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   181、唐代彩画及宋_营造法式_彩画制度.pdf   182、唐代门窗形制考_以唐诗及相关文献史料为据.pdf   183、唐风建筑斗栱初探.pdf   184、唐风建筑斗栱初探下.PDF   185、唐宋单体建筑之面阔与进深如何确定.pdf   186、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pdf   187、唐宋园林之瑰宝.PDF   188、天津大悲禅院大雄宝殿施工技术.PDF   189、伟大创造时代的宋代建筑.pdf   190、文水则天圣母庙后殿结构分析.PDF   191、文物五○○期总目索引 1950.1-1998.1.pdf   192、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pdf   193、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PDF   194、斜栱演变及普拍枋的作用.PDF   195、新发现的一批_斗栱分件图_.pdf   196、兴洲行宫考.PDF   197、邢台天宁寺前殿始建年代初议.PDF   198、衙门建筑源流及规制考略.PDF   199、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设计方案.pdf   200、阳泉关王庙大殿.PDF   201、疑义相与析──读《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PDF   202、以管窥豹犹有一得.PDF   203、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pdf   204、有关大住圣窟与三阶教的关系问题.pdf   205、榆社郝壁村寿圣寺山门时代考.PDF   206、云冈石窟建筑特征的镜头诠释.PDF   207、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PDF   208、正定广惠寺华塔内的二尊唐开元年白石佛造像.PDF   209、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pdf   210、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pdf   211、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pdf   212、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pdf   213、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_续_.pdf   214、中国明代木质古建西安鼓楼彩绘的分析研究.pdf   215、中原古刹-河南省香严寺.pdf   216、追寻古典的美丽.PDF   217、追寻历史足迹——用数码相机拍摄古建筑(2).pdf   218、涿州智度寺塔初探.PDF   219、作庭记译著与研究 张十庆.pdf

中国风水最好的城市是哪里?

  风水这东西见仁见智,有的人斥之为糟粕迷信,也有人将其捧为国粹。以下是一位风水师父根据自己所学列举的国内六大风水宝地,它们有一个特点是风景秀丽,所以即使不求转运,去换个心情欣赏美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1、山如北斗,城似锁——温州 第一个城市是温州,温州很重要,温州是山如北斗,城似锁。温州是中国风水第一人的所在地,第一个写葬书的郭浦建的,在晋朝的时候他流难到温州,受温 州当地邀请来建了一个州府,他是根据温州的地理地貌,一般都是面北朝南,我们一般做房间也是,南面阳光能射进来,温州有瓯江,有南溪江。他在建的时候不光 是考虑到风水,还考虑到地质的实际情况,因为温州的北岸的土是比较松软的,受沙石的冲刷,地基不稳,所以他把整个城市建到南面。温州这个城市实际上是坐南 面北的一个城市,但是他根据温州周边所有的山势山形设计了温州城,周边的山势山形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形状。温州市为了纪念他,其中有一个山脚西公山,后来改 成郭公山。这是有据可查的。现在温州市区还有郭浦的雕塑。他不但修了这个城池,还建了64个泉、5个水塘,5色5水来调整这个城市的结构。温州是相对封闭 的,环山而建的,说这样做不单可以有好的风水,还能避免战祸,果不其然,两次大的浩劫,第一次是方浪起义,而围困温州46天没有攻下,最后撤兵了。还有抗 日战争时期,当时温州作为一个桥头堡、根据地,免除了日军的侵袭和对城市的侵袭。温州避免了战乱。今天可能这六十几个泉存复不是特别多,但那5个水池还 在。这是温州。大部分都跟名人挂在一块儿。2、八卦之城——伊犁 第二个城市新疆的伊犁,中国的八卦城。在新疆的伊犁河上游有一个这样的城市,叫特克思,这个城市就是以八卦建成的,叫八卦城,以中心城市公园为基心,向周边辐射。有人说这个是不是新的、是伪造的?不是伪造的,可以负责任讲不是伪造的。它是哪一年建成的呢?是南宋时期,公元1230年,由我们道教的龙门教教主邱处机应当时的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邀请来建立的。后来在700年后,在1992年,邱处机的后人也是一个风水大师,他又把这个城市进行了改建,就是现在这个面貌,已经成为中国研究城市走向风水的一个重要历史性的标志。这是特克思。3、三面湖光抱城廓——昆明 第三个城市是昆明。昆明有句话说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昆明风水很不错。昆明前几天刚刚汽车炸弹,但一两个炸弹坏不了城市风水。昆明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一下。非常清晰地描述了昆明的状况,这首诗是乾隆年间的一首诗,“五百里滇池奔来言底,批巾按及,喜茫茫空军无边,北走蜿蜒,南下高速,高人遇势,何妨选胜登篱”。这是清朝的一个道人写的一首诗,说昆明的几个面,东面像神驹一样,像一屁骏马奔腾。在西面像一屁挥舞灵动的大鸟。北面像长蛇一样的蜿蜒曲伏。4、三道水口锁大江——衡阳 第四个城市是衡阳。衡阳有句话叫三道水口锁大江。衡阳这里面很特殊,因为它是在我们的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第一峰,叫回燕峰就座落在衡阳市的市中心。衡阳为什么说三道水口锁大江。衡阳有一个很著名的建筑物,衡阳我没去过,所以我只能看资料,衡阳有一个很著名的建筑物也是现在修成公园了,叫石鼓江山。有点像温州,也有点像青岛的战桥,青岛战桥是海面上。也就是它在石鼓上建了一个塔。其实古老的风水里面怎么去勘测和相地有这么一个流程,第一个叫寻龙,第二是点穴,第三是查砂,第四是问水,第五是切相。是分了五个方位,也就是说如果根据整个城市找到龙脉,找到穴眼之后一定要把它锁住,就是锁住城市的命脉。也就是在水口的位置会做一些宝塔、建筑物,做一些很特殊的东西来锁住,而衡阳是很特殊的,三座宝......余下全文>>





中国古建筑风水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