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阁 >风水知识 >生肖运势

易经原文及翻译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六三,胸怀才......余下全文>>

求易经原文及翻译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译)《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译)六四,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译)《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   六五,黄裳,元吉。   (译)六五,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译)《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   用六,利永贞。   (译)'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译)《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   第三卦:《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译)《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   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译)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译)《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   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译)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译)《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   《象》曰:求而往,明也。   (译)《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译)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译)《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译)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译)《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译)《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译)《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译)《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   六四,困蒙,吝。   (译)六四,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译)《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六五,童蒙,吉。   (译)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译)《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第五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   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译)《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译)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   (译)《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译)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译)《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译)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译)《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译)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译)《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译)《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第六卦:《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译)《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译)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译)《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译)《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译)《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   九五,讼,元吉。   (译)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译)《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译)《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第七卦:《师卦》   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师卦》象征兵众(师指军队):坚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经验的长者统帅军队可以得到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译)《象辞》说:《师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坤(地)上,是地中有水之表象。地中蕴藏聚集了大量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源充足;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这样就会有众多的士兵可用。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初六,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军纪混乱必然有凶险。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译)《象辞》说:"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必然要发生凶险。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九二,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并被委以重任。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译)《象辞》说:“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表明承受“天命”,因此得到君王的宠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说明怀有治国平天下使万邦悦服的弘大志向。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六三,不时有士兵从战场上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凶险。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译)《象辞》说:“士兵不时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说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自量力发动进攻,结果战败,没有任何功绩可言了。   六四,师左次,无咎。   (译)六四,率军暂时撤退,免得遭受损失。   《象》曰:"左次无咎",示失常也。   (译)《象辞》说"观察了战场形势后,暂时后退以避敌精锐,免遭更大损失"。说明深通兵法,懂得用兵有进有退的常理。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六五,田野中有野兽出没,率军围猎捕获,不会有损失;委任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军中主帅,必将战无不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尸体大败回,占问的结果必然是凶险的。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译)《象辞》说:"委任有德长者统帅军队战无不胜",表明居中恃正,行为有法度,必然获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战死者的   尸体,大败而归",说明用人不当,必招致大败,将自食恶果。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上六,凯旋而归,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或封为诸侯,或封为上卿,或封为大夫,但小人决不可以重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象辞》说:"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第八卦:《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比卦》象征亲密无间,团结互助:吉祥。探本求原,再一次卜筮占问,知道要辅佐有德行的长者,长久不变地坚守正道,不会有祸害。连不安分的诸侯现在也来朝贺,还有少数来得迟的诸侯将有凶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象辞》说:《比卦》的卦象为坤,(地)下坎(水)上,象征地上有水。大地上百川争流,流水又浸润着大地,表明地与水亲密无间,互相依存;以前的历代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分封土地,建立万国,安抚亲近各地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初六,具有诚实守信的德行,亲密团结,辅佐君主,不会有灾祸;诚信的德行如同美酒注满了酒缸,这样远方的人纷纷前来归附,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象辞》说:《比卦》的第一爻位(初六),表示一开始便具有诚信的德行,致使远方来人归附,自然可获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六二,在内部亲密团结,努力辅佐君主,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象辞》说:"内部亲密无间团结一致,辅佐君主",说明没有偏离了正道。   六三,比之匪人。   (译)六三,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关系亲密。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译)《象辞》说:"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关系亲密",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吗?   六四,外比之,贞吉。   (译)六四,在对外交往中互相信任,亲密团结,尽力辅佐贤明的君主,其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译)《象辞》说:在外面亲密团结朋友,辅佐贤君,说明要顺从居于尊上地位的君主,才会有好的结果。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九五,光明无私,亲密团结,互相辅助;跟随君王去田野围猎,从三面驱赶,网开一面,看着禽兽从放开的一面逃走,毫不在乎,君王的部下也不戒备,吉祥。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译)《象辞》说:"光明无私,亲密团结,互相辅助",可获得吉祥,因为此时居于正中位置。抛弃逆天行事的举动而顺其自然,就好像围猎时网开一面,让该被擒的禽兽落网,不该被获的从前面逃掉;君王的部下听其自然,不加戒备;这是君王的贤德感化了部下的缘故。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上六,和众人亲密团结、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将有凶险。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译)《象辞》说:"和众人亲密团结、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将有凶险",说明自己将来没有可以归附的地方,无立足之地。

《五蠹》原文及译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儥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求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

《五蠹》原文及译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儥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求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

昆虫记绿蚂蚱原文

  绿蚱蜢   绿蚱蜢   现在已是7月中了,按照气象学,三伏天刚刚开始,但实际上,酷热赶在日历的前头到来,几个星期以来,简直是酷热难当。   今晚,村子里在举行庆祝国庆的晚会。   村童们正围着一堆旺火在欢蹦乱跳,我隐隐绰绰地看到火光映到教堂的钟楼上面,“嘭啪嘭啪”的鼓声伴随着“钻天猴”烟火的“刷刷”声响,这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晚上9点钟光景那习习凉风中,躲在暗处,侧耳细听田野间那欢快的音乐会,这是庆丰收的音乐会,比此时此刻在村中广场上那烟花、篝火、纸灯笼、尤其是劣质烧酒组成的节日晚会更加庄严壮丽,它虽简朴但却美丽,虽恬静但却具有威力。   夜已深了,蝉鸣声止。   整个白昼,它们饱尝阳光和炎热,尽情欢唱不止,而夜晚来临,它们要歇息了,但是它们却常常被搅扰得无法休息。   在梧桐树那浓密的枝杈中,突然会传来一声如哀鸣般的闷响,短促而凄厉。   这是被绿蚱蜢突然袭击所惊扰的蝉的绝望哀号;绿蚱蜢是夜间凶猛凌厉的猎手,它向蝉扑去,拦腰将蝉抱住,把它开膛破肚,掏心取肺。   欢歌曼舞之后,竟是杀戮。   在我的住处附近,绿蚱蜢似乎并不多见。   去年,我计划着研究研究这种昆虫,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过它,只好恳求一位看林人帮忙,他终于帮我从拉加尔德高原弄到两对绿蚱蜢。   那里是严寒地区,山毛榉现在正开始往旺杜峰长上去。   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后才向着坚忍不拔者微笑的。   去年久寻不见的绿蚱蜢,今夏已经几乎是随处可见了。   我用不着走出我那狭小的园子,就能捉到它们,想要捉多少就有多少。   每天晚上,我都听见它们在茂密的树丛草柯中鸣叫。   把握好这个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自6月份起,我便把我所捉到的足够的一对对绿蚱蜢关进一只金属网钟形罩中,下面是一只瓦罐,铺了一层沙子作底。   这漂亮的昆虫简直棒极了,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   它体形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最优雅美丽的。   我因捉到这样的一些俘虏而洋洋自得。   它们将会告诉我些什么呀?等着瞧吧。   眼下必须把它们喂养好。   我给这帮囚徒喂莴苣叶。   它们果然在啃咬,但是吃得极少,而且不屑吃的样子。   我很快就弄明白了:我养的是一些不太甘愿吃素的家伙。   它们需要别的,看上去是想捕捉活食。   但到底是哪种活食呢?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巧让我知道了是什么。   破晓时分,我在门前溜达,突然旁边一棵梧桐树上掉下点什么东西,还吱吱地在叫。   我赶忙跑上前去。   是一只蚱蜢在掏空被它抓住的一只蝉的肚腹。   蝉徒劳地鸣叫,挣扎,蚱蜢始终紧咬住不放,把脑袋深扎进蝉的内脏中,一小口一小口地撕拽出来。   我明白了:蚱蜢是一大早在树的高处趁蝉歇息时发动袭击的,受袭的被活活地开膛的蝉猛然一惊,随即进攻者和被袭者扭成一团跌落下来。   那次以后,我曾多次看到这类似的屠杀场面。   我甚至见到过胆量过人的蚱蜢蹿起追扑晕头转向乱飞逃命的蝉,犹如在高空中追逐云雀的苍鹰。   与胆量过人的蚱蜢相比,猛禽略逊一筹。   苍鹰是专攻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而蝗虫类则相反,攻击比自己个头儿大得多、强壮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场个头儿相差许多的肉搏的结果是小个头儿必赢无疑。   蚱蜢有极强的下颚和利爪,很少不把对手开膛破肚的,而后者因没有武器,只有哀号和挣扎的份儿了。   要紧的是要把猎物攥住,这倒并不难,趁夜间猎物打盹儿的工夫下手即可。   凡是被夜巡的凶猛的蚱蜢撞上的蝉都难免惨死。   这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夜阑人静,蝉声停叫之时,有时会突然听见树冠中传出吱吱的惨叫声。   那是身着淡绿色衣服的强盗刚刚捉住一只入睡了的蝉。   我找到了我的食客们所需之食物了:我就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觉得非常合胃口,所以两三个星期的工夫,我那笼子里就一片狼藉,蝉脑袋、空胸壳、断翅膀、断肢碎爪,无处不在。   只有肚子几乎整个儿地不见了。   肚腹是块好肉,虽然营养成分不高,但看来味道很好。   确实,蝉腹中的嗉囊里积存着糖浆,那是蝉用自己的小钻从嫩树皮里汲出来的香甜液汁。   是否就因为这种蜜饯的缘故,蝉的肚腹才成为猎人的首选?这很可能。   为了使食谱多样化,我其实还专门喂它们一些香甜的水果,比如梨片、葡萄、甜瓜片等等。   这些水果它们全都很爱吃。   绿蚱蜢就像英国人:它非常喜欢浇上果酱的牛排。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它一抓住蝉,就是开膛破肚的缘故:肚子里装着裹着果酱的鲜美肉食。   并非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这种甜蝉美味的。   在北方地区,绿蚱蜢遍地皆是,它们不可能找得到它们在我们这儿所热衷的这种美食。   它们大概还有别的吃食。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给它们喂细毛鳃角金龟,这是一种夏季鳃角金龟,与春季鳃角金龟相同。   这种鞘翅昆虫一扔进笼里,绿蚱蜢们便毫不迟疑地扑上去了,吃得只剩下鞘翅、脑袋和爪子。   我又投进去漂亮而肉肥的松树鳃角金龟,结果也一样,第二天我发现它被那帮凶神恶煞给开膛破肚了。   这些例子已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证明蚱蜢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   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   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的。   然而,同类相残仍然存在。   其实我还从未看到我笼中的飞蝗像螳螂那样的野蛮行径,后者经常拿自己的情敌开刀,吞食自己的情侣。   不过,假若笼中的某个体弱的飞蝗倒下,幸存者们会像对待一般猎物那样毫不迟疑地扑上去的。   它们并不是因为食物匮乏才以死去的同伴充饥的。   不管怎么说,凡是身有佩刀的昆虫都程度不同地有以伤残同伴为食的癖好。   除了这一点而外,我笼子里的飞蝗们倒是和平共处地生活着。   它们彼此之间从未见有过狠打狠斗,顶多也就是因食物而稍许争抢一番而已。   我刚扔进笼子里一片梨,一只飞蝗便立即霸占上了。   因为怕别人来争抢,它就踢腿蹬脚,不让别人过来抢它的美食。   自私自利无处不在。   它吃饱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后者随即也霸道地占着梨片。   笼中的食客就这么一个一个地飞上去占上一番。   吃饱喝足之后,大家便用大颚尖挠挠脚掌,用爪子蘸点唾沫擦擦额头和眼睛,然后便用爪子抓住网纱或躺在沙地上,作沉思状,悠然自得地在消食。   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睡大觉,尤其是天气炎热时,更是如此。   到了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时,这帮家伙劲头儿便上来了。   9点钟光景,闹腾得最欢。   忽而猛地冲上圆顶高处,忽而又兴冲冲地下来,一会儿再冲上去。   大家吵嚷着来来去去,在环形道上跑跑跳跳,遇上好吃的便咬上两口,也不停下来。   雄性绿蚱蜢待在一旁,用触须挑逗路过的雌性。   未来的母亲们庄重严肃地踱着步,佩刀半抬着。   对于那些猴急的狂热雄性来说,现在的大事就是交配。   有经验者一看就知道它们想干什么。   这也是我所观察的主要内容。   我的愿望得以满足,但并不是完全满足,因为下面的好事拖得太晚,我没能看到最后那一幕。   那最后的一幕要拖到深夜或者凌晨。   我所看到的那一点点只局限于没完没了的序幕那一段。   热恋的情侣面对面,几乎头碰头地用各自的柔软触角彼此触摸,互相试探。   它们仿佛两个用花剑互击来互击去以示友好的对手。   雄性不时地鸣叫几声,用琴弓拉上几下,然后便寂然无声,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而没继续拉下去。   11点了,求爱仍未结束。   我实在是困得不行,颇为遗憾地撇下了这对情侣。   第二天早晨,雌性产卵管根部下方吊挂着一个奇特的玩意儿,是装着精子的口袋,宛如一只乳白色的小灯泡,大小如天平砝码,隐约地分成数量不多的长圆形囊泡。   当雌性绿蚱蜢走动时,那小灯泡擦着地,粘上一些沙粒。   然后,它拿这个受孕的小灯泡当做盛筵,慢慢地将其中的东西吸尽,再咬住干薄皮囊,久久地反复咀嚼,最后再全部吞咽下去。   不到半天工夫,那乳白色的赘物消失了,连渣渣末末都全部被它美滋滋地吃光了。   这种难以想像的盛筵似乎是从外星球传人的,因为它与地球上的筵席习惯大相径庭。   蝗虫科昆虫真是个奇特的世界,它们是陆地动物中的最古老的动物中的一种,而且如同蜈蚣和头足纲昆虫一样,是古代习性沿用至今的一个代表。   (本篇选自原著第6卷)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原文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⑴作者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⑵基本解读   全诗共 20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⑶精华鉴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出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⑷参考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饮马长城窟行〉是首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从所述内容看来,可知是属于「民间乐府」,时代应该是在五言诗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汉末。   这首诗中的「行」根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解释,乃是诗的体例之一。又诗体明辨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可见这样的诗体有行走顺畅,不受阻碍之意,同时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个方向行进的畅通过程。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况,同时也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最后一段是情节的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是乐府诗中最广为传送的「闺怨诗」。   顺便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另有陈琳所作同名诗〈饮马长城窟行〉,内容却大异其趣。那首诗形式上是采对话方式,内容则描写了筑城徭役带给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较具社会写实的意义。   "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名句]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析赏〕这两句一般都解释成,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枯桑且知天风,海水且知天寒,远行的丈夫竟会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对他的思念吗?   这两句也可解释成:诗中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如今,春去秋来,岁月轮转,眼看天风拂吹,桑枯叶落,水冷天寒,伊人不归,年复一年,更加深内心的凄冷和对伊人的思念。原诗下二句:“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别人家的丈夫入门来,一家和和乐乐,相与嘘寒问暖,惟独自己,独守空房,冷落凄清,无人可相安慰。如今,看着天风的吹拂,落叶的飘落,海水的变寒;岁月飘忽,岁月虚度,触景生情,倍添内心的寂寞凄寒。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历代乐府歌词的名著,是我们研究乐府的最重要的典籍。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乐府诗集》一书,在编辑上有显著的优点;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均有考订。在编次上,古辞列在前面,历代模拟作品依次列在后面。尤其是集中还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由于汉代一度撤销乐府,中断采风,民间歌谣已流传不多。《乐府诗集》中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另外,集中所收,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吴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脸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用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给哪个亭子命名为丰乐亭?

  1、原文: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2、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3、注释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4、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翻译一下呗

  笼子里的鸟和蝙蝠   一只鸟关在笼子里放在窗户外,她经常在晚上其它的小鸟睡觉后唱歌。   有一个晚上一直蝙蝠过来了,他问小鸟为什么她在白天沉默而只在晚上唱歌。   小鸟回答“去年我在白天唱歌,一个捕鸟者听到我的声音并把我抓在他的笼子里,从此,我从不在白天唱歌”。   蝙蝠说“但是现在做这个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你已经是被囚禁了”说完后他飞走了。

周易系词,卦词,爻词原文

  山东分公司分管斯蒂芬

曹操 短歌行原文及译文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 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   





属相原文翻译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